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旋转炮塔、发动机后置,这款法国坦克才是所有现代坦克的真正祖宗

惨烈的一战战场

1915年,所有参战国都以为会很快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第二阶段,由机枪、堑壕和铁丝网组成的阵地开始吞噬交战双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

为突破机枪、堑壕和铁丝网,打破战场僵局赢得胜利,实现对德国的复仇,法国也开始研制各种新式武器,最终在1915年由法国陆军装甲之父、法军炮兵上校让·巴蒂斯特·欧仁·埃斯顿提出一种装甲移动炮兵的理念,并于当年12月接受法军参谋部的委托,向法国著名汽车制造厂雷诺建议制造坦克这种装甲车辆。

但此时英国的马克Ⅰ型坦克尚未面世,坦克完全就是一种新生事物,谁都没有研发、生产、使用坦克的经验,雷诺担心自己的投入可能会血本无归,而且一战爆发后法军的军用车辆订单让雷诺工厂已经处于满负荷运作状态,调整不出空闲的生产线来生产坦克,因此拒绝了埃斯顿的请求。

训练中的FT-17

不过虽然拒绝了埃斯顿,但雷诺工厂还是进行了内部的理论构思。他们认为除了火力压制、辅助步兵进攻以外,机动性也同样重要,而依靠现有的发动机技术显然是无法实现的,最好的办法就是进行大幅度的减重,在保证防护力和火力的同时,将重量限制在7吨以内是最好的。

至于埃斯顿,则找到了法国施耐德公司,双方决定生产一种以“霍尔特”履带式拖拉机为底盘、装备装甲箱体、机枪和火炮的新式武器。1916年1月面世,并定名为“施耐德”CA-1突击坦克。而在几个月后,由法国“汽车技术服务部”主持研发的“圣沙蒙”突击坦克问世。

不过这两种坦克尽管火力强大,但都存在行驶速度慢、转向不灵活等问题,因此埃斯顿认为需要另外研发一种轻型坦克达到“轻重搭配、干活不累”的效果。

在英国学习考察回来后,埃斯顿再次找上了雷诺,此时的雷诺也向他提出了自己的构思,双方一拍即合,得到政府许可的雷诺立即组织力量开始设计新式轻型坦克,并于1916年12月制成模型,第二年2-3月制成样车。

跨壕中的FT-17

1917年4月9日,雷诺的样车顺利通过了各项标准和性能测试,军方非常满意。新式坦克马上转入雷诺工厂进行量产,于1917年9月量产下线,1918年3月开始装备法军,被正式命名为“雷诺”FT-17轻型坦克(以下简称FT-17)。

FT-17车长4.2米、宽1.74米、高2.14米,采用铆接结构车体、三段式设计,分别为驾驶舱、战斗室和发动机舱,其中战斗室与发动机舱用隔板隔开,并安装散热风扇,将空气从前部舱室抽出经发动机舱排出,极大改善坦克乘员的工作和战斗环境;

并且FT-17开创性地采用了以往只有海军舰艇才会采用的旋转炮塔,由人力手摇转动,早期为八面菱形铆接炮塔,后期则为圆形铸造炮塔,上方设有小型观察塔。

虽然是轻型坦克,但FT-17的装甲相比马克型坦克等重型坦克却一点都不薄弱,炮塔顶部、炮盾、车体前、后、两侧装甲厚度为16毫米,最厚处达22毫米,底部最薄,为6毫米。

FT-17坦克正面,舱门全开的状态

FT-17标配乘员2人,分别为驾驶员和车长兼射手,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驾驶舱,有3个观察缝,同时也可以打开舱门进行驾驶;车长坐在车体中部战斗室,半个身子伸进炮塔中,有5个观察缝,通过乘员舱进出;为方便逃生,炮塔后部还有逃生门。

动力系统采用一台4.48升35匹马力的雷诺18CV直列4缸4冲程水冷发动机,配备一台有4个前进挡和1个倒挡的滑动齿轮变速箱,油箱容量95升;行动部分采用平衡式悬挂装置、11个小直径负重轮、6个拖带轮和一个大直径钢轮圈诱导轮,采用有自紧装置的履带。

坦克尾部装备有辅助越野的车尾架,为坦克跨越壕沟深坑时提供额外的支持,并可以根据战场需要随时拆卸。

优秀的设计使得FT-17最大爬坡坡度达到45度、越壕宽度1.98米、涉水深度0.69米、过垂直墙高度0.61米,最大速度10公里/小时,最大行程39公里。

更有意思的是,雷诺FT-17坦克没有底盘,车体直接承受坦克的重量,用现在流行的汽车术语就叫承载式车身设计。

FT-17结构图

坦克主武器是1挺“哈奇开斯”1914型8毫米机枪,后改换为水冷的马克沁机枪,备弹4800发;也有少数装备1门“皮托”式SA-18型37毫米 L/12型炮,备弹240发,炮弹重0.5千克,初速338米/秒,俯仰角度-20度到+35度,可以有效击毁德军机枪据点。

由于采用旋转炮塔,无论机枪还是火炮都可以获得360度的射击范围。

也因为武器装备的不同,因此FT-17战斗全重会有所区别,装备37毫米炮时重7.4吨,装备8毫米机枪时重7.2吨。

集结中的FT-17

1918年3月FT-17开始装备法军,总共编有番号501-509共9个坦克团,每个团下辖3个营,每个营下辖3个连,一个营满编是75辆坦克。由于当时车上都没有装备无线电,因此一般使用彩色信号旗进行作战指挥。

1918年5月31日,也就是在德军“米夏埃尔行动”末期,协约国在雷斯森林发起防御作战。由于雷斯地区森林密布,协约国主力装备的英国马克型坦克、法国“施耐德”、“圣沙蒙”等型坦克都因体型原因无法正常作战,这使得新装备的FT-17成为了战斗中的主角。

在战斗中,法军501坦克团出动21辆FT-17参与战斗,协助步兵对德军进行反击,不过由于德军炮火和13毫米反坦克枪的攻击,加上法军坦克乘员缺乏作战经验,战斗持续到傍晚,21辆FT-17仅剩3辆能够继续作战。

相比英国马克型坦克的惊艳登场,FT-17的首秀算不上成功,它脆弱的装甲和缓慢的速度遭到法国士兵的诟病,不过还是获得了不少战果,在战场上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生产好的FT-17

7月15日,德军集中优势兵力越过马恩河,楔入法军阵地3至10公里,第二次马恩河战役爆发,德军企图再次对法国巴黎形成压迫。

对此法军投入了490辆坦克,其中包括270辆FT-17,这是法军一战中投入坦克最多的一次战役。

依靠“圣沙蒙”和“施耐德”的强大火力、FT-17机动作战的优点,加上法军坦克部队指挥官埃斯顿在主要突破地段上大量集中使用坦克的正确战术,协约国军队很快就挡住德军的攻势。到7月18日,协约国军队发动反击,夺取德军占领的马恩河突出部、亚眠突出地带和圣米耶尔突出部。

德军开始节节败退,到8月6日,德军甚至被远远反推到出发战线之后。这次战役,德军损失16.8万人,其中2.9万人被俘。协约国方面也损失约13.4万人,不过完全夺取了战略主动权。

亚眠会战德军俘虏

8月8日,英法联军发动亚眠会战,投入的各型坦克达到了670辆,其中包括90辆FT-17。

在这场大会战中,英法联军的坦克所向披靡,给德军予以重创,德军死伤4.8万人,被俘3万人,损失火炮500门,德军的整个防线更加动荡,士气更加低落,德军士兵几乎完全丧失了斗志。尤其是在8月8日这一天,德军伤亡就达2.8万人,损失火炮400多门,德国参谋总长鲁登道夫将8月8日称为“德军最不幸的日子”。

此后FT-17不断参与战斗,不断获得战果,不断展现自己作为坦克的优秀一面。据统计,从1918年5月31日参战到11月11日德军投降,FT-17先后参与4356次战斗,为协约国军队赢得最后的胜利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不过FT-17自身损失也不小,共损失440辆,其中80%毁于德军77毫米炮,其他毁于反坦克枪、地雷以及坦克陷阱等。

由于FT-17的优秀设计、均衡的性能,它被认为是当时整个战争中设计最好的战车,并且由于价格低廉、结构简单易于生产等优点,到一战结束时,FT-17产量达到了惊人的3530辆,法国也借此成为世界头号坦克大国和坦克强国。

不同型号的FT-17

FT-17有非常丰富的衍生产品。除了装备机枪和火炮的战斗型,1917年法国还在FT-17的基础上研制了无线电通讯指挥坦克TSF,炮塔被拆除,内部装一台无线电,天线安装在车顶观察塔右部和坦克尾部的天线柱内;乘员3人,分别是指挥员或炮兵观察员、驾驶员和通讯员。

该型坦克生产了200辆,一直服役到法国战役爆发。

法国还在FT-17的基础上研制了FT-75BS自行榴弹炮,战斗全重9.6吨,乘员3人,身管为9.5倍径,弹药基数30发,可惜只生产了数十辆,未能获得大规模服役的机会。

另外,雷诺还以FT-17为基础生产了扫雷坦克、推土坦克、牵引车、运输车,尽管最后都没能大规模服役,不过也让FT-17成为世界上第一款具有完整车族的坦克。

美军正在吊运FT17

另外,除了装备法国,FT-17还装备过包括前苏联、美国、德国、中国、日本、芬兰、瑞士、瑞典、土耳其、西班牙、罗马尼亚、波兰、荷兰等十几个国家,并且为这些国家装甲部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17年,美国从法国购入FT-17,除了自用,还在其基础上研发出了M1917轻型坦克,生产了64辆,在美国一直服役到30年代,其中有10辆曾经在一战期间与美军装备的FT-17一起在法作战。

1918年,意大利依靠购自法国的6辆FT-17和国产装甲车组建了第一支装甲部队,并且在FT-17的基础上研发出菲亚特-3000轻型坦克,到1931年还向国民政府出售了6辆菲亚特-3000轻型坦克

1919年3月苏俄内战期间,苏联红军缴获了一批FT-17,并对这批FT-17进行了拆解研究,其中有一辆翻新后被称作“自由战士列宁号”送到莫斯科。之后苏联又在此基础上研发出了T-18坦克,又叫MS-1小型护卫坦克,为苏联日后研制、使用坦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在中国街头的奉军FT-17

同年,法国派遣部分FT-17前往海参威参加西伯利亚干涉军,后来这批坦克碾转到张作霖手上,为奉军所有。

1922年,张作霖又通过法国的布瓦苏公司从法国购进36辆FT-17,中国的第一支装甲部队正式组建,部队长官是商业昌,编为6个中队,每中队6辆坦克。这支装甲部队被命名为“铁钩子战车队”,并作为特种部队直属军团司令张学良统辖,部署在中苏边界上。

此后张作霖又在1924至1925年间购买了约14辆FT-17。

不过这支坦克部队并未发挥多大作用,在军阀混战期间损失了13辆。后来“九一八事变”爆发,停放于沈阳北大营的12辆FT-17全部落入敌手,成为日本侵略者屠戮中国军民的帮凶,中国第一支装甲部队就此寿终正寝。

不过在张学良撤入关内的时候,还是带回了2辆FT-17交给当时的国民政府。这2辆坦克参加了淞沪会战、昆仑关战役等重大战役,立下不少战功。

日军装备的FT-17

我们的老邻居日本也在1919年买入了一批FT-17。这批坦克分为安装37mm战车炮的和安装机枪的两种型号。随后,它们都被换上了日本机枪或十一年式步兵炮。

其中一部分被编入日军的第一支装甲部队——大日本帝国陆军第一坦克连,而另一部分则在1925年5月1日和英国“赛犬”坦克组建了千叶陆军步兵学校教导队战车队。

另外日军在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东北之后,还利用缴获自东北军的FT-17对中国抗战军民发动进攻。

集结中的波兰军队的FT-17

FT-17的装备一直持续到二战。1939年德国发动闪击战入侵波兰时,波兰还装备着102辆FT-17;1940年德军发动法国战役入侵法国时,法军还装备数量足有1560辆的FT-17;到1944年,我们依然能够在战场上看到FT-17活跃的身影。

FT-17也借此成为了世界上唯一一款参与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坦克。

现存的FT-17,为火炮型

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FT-17诞生较晚,参战时间短,对一战的战争进程并未产生多大的影响。

不过FT-17的出现引发了坦克设计界的革命浪潮,对现代坦克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奠定了现代坦克的结构外形和结构特征,可以说之后的坦克发展中,基本都延续了这一经典设计。

其采用的的旋转炮塔、三段式舱体设计、发动机后置、弹性悬挂、自紧履带等设计虽然不是最早出现,却最早被实际应用在坦克上,绝对引领着一代坦克设计的潮流,即便到了现在,世界各国的主战坦克除了梅卡瓦采取发动机前置的设计之外,大多沿袭了这一设计。

FT-17轻型坦克无疑是坦克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才是所有现代坦克的真正祖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装备|现代坦克始祖:法国“雷诺”FT-17坦克
一战法国坦克发展史,法国“官方”研制新坦克,仅仅是因为赌气?
二战中的法国装甲部队:雷诺FT,D1,D2
二战法国的各类坦克,为打赢堑壕战而设计,装甲厚重却机动性堪忧
法国给乌克兰的“坦克”,咋是轮式底盘? | 循迹晓讲
轮式战车和坦克的结合,法国一款比较少见的实验坦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