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屋,因语文素养而倒不了。

反反复复看了很多次这篇课文,总觉得每看一次这篇课文,口腔里有种津津之味,说不上了感觉,但是就觉得每次阅读,每次都有趣味。

作为一个男孩,我很想老屋立马倒下,一了百了,痛快,直截了当。

作为一名男语文老师,读着文本时,想着的是老屋为什么总也倒不了呢?

正因为倒不了,让患有轻度强迫症的老师有点儿焦虑。

也许老师们都有强迫症吧,于是强迫自己站在儿童的立场,去不断解读这篇文本。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思维图示



老屋总也倒不了,和什么有关?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人文教育上,老屋总也倒不了,是因为不断在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作为一名三年级的学生,在2年多的小学教育熏陶下,乐于助人这个概念,应该是熟悉透彻。但是学生运用乐于助人的概念,去构思一篇文章,却并不曾接触。

“课文是例子”几乎所有语文老师会用叶老的理念。

“用课文教语文”几乎所有语文老师也会用吴教授的理念当做论文的引用。

但是落实到文本,落实到课堂,却未必真正能够做到。

猜测与推想,使得我们的阅读充满了乐趣。在第一次接触文本时,运用猜测与推想来推进阅读的深入,感受阅读的乐趣,非常有效。而学情往往是学生早就知道接下去的结果,这种猜中,被我推想正确的快感程度降低到了很低的程度。

1、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的情节去猜想。

2、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

3、尝试续编故事。


一、顺藤摸瓜猜测与推想的语文能力。

语文阅读能力形成问题,存在于小学生的阅读问题,这两个关乎孩子一生的素养形成关键,是三年级这个敏感的转折期需要加以深度关注的。在阅读过程中,是带着思维阅读,体会情感,还是带着阅读,体会阅读后的享受?带着预测,推想去阅读,在阅读过程中有着主体性推动的感觉。读完这本书,有着体会情节和人物喜怒哀乐的感受,没有对文字表达的思考和情节设置的体悟。

顺藤摸瓜,让孩子顺着藤时,体会、反馈、思考,积极地顺下去,找到瓜的存在。

顺藤摸瓜,让孩子顺着藤时,感受这是叶子,这是叶柄,这是瓜藤,终于摸到瓜了。

这是两种不同的阅读体验,最终形成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

以语文阅读来说,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为什么这么写?三个问题合一助推孩子的阅读过程,语文老师以哪个问题为主,结合什么问题,进行阅读的教学,往往对阅读的效果,对学生的语文能力,总有着千丝万缕的影响。刨去考试因素,和学生差异因素,语文老师积极引导学生训练摸瓜时的思维(阅读过程的思维),是形成最终摸瓜能力(语文能力),摸瓜敏感性(语言文字的敏感性)的重要方式。必须在阅读过程中完成作者表达思考的揣摩,完成表现情感的文字方式,真正做到例子的多元球性发散运用。

如: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的情节去猜想。并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就像让学生练习顺着藤继续摸瓜的训练,这种训练是阅读能力的巩固。而做好这种巩固的同时,还需要进行这种能力的提升。顺着《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根藤,去发展以这种表达方式、表达结构为训练的阅读思考,加以用这种表达方式的练习来形成更高层次的文字运用。

如果三年级逐步开始迈向台阶,终能攀登语文高峰。如果以太难来搪塞,那么只能看着别人在语文的峰顶欣赏美景。

二、文本阅读思维层次的瓶颈突破。

到了五年级,做阅读题时,会发现有的孩子答题思维浮于文字浅表层。而有的孩子回答的阅读题,能够比较深入地剖析文字背后的思维和情感。造成这种差距的根本原有不是孩子的自身问题,而是阅读教师在文本教学时浮于浅表和文本的立体式解读区别造成的。可以形象地用一种解释来说明:有的孩子的阅读,是平面的一个圆圈,而有的孩子的阅读,是一个立体的球。正是教师的文本解读,造成了孩子的这种差距。如,有的语文教师,只追求文本表达了什么内容,这个内容带给孩子什么样的启发或者思想教育,在训练语言文字运用时,也只是结合文本,进行同形式的练习。如:根据《总也到不了的老屋》原有的形式,去续写一则倒不了的理由(属于浅表性平面的语言文字运用。);有的语文老师,以文本为出发,立足情感、思维的文字表现形式,引导孩子看清语言的思维,理解表达的技巧,并以多元的运用为训练,发散性形成语文综合的能力。如根据《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根据乐于助人的主题,来归类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利用这种情感来叙述编写一则童话,来告诉别人这一种道理。是借助课文进行高层次的训练。(属于多元球性立体球体的语言文字运用。)

文本是例子,按照例子,浅层次地尝试续编故事还是以文本为例子,选择一种主题,去借助文本例子的形式去表达某种思维或者情感?相信语文老师一定会明晰两种发挥例子作用的最终作用的区别。如果在三年级这个敏感时期,我们不以难度为自我阻碍的怨言,进行语言文字球性发散立体地语言文字运用,也许最终我们的语言文字素养,综合的语文能力会有一个高层次的提升。

三、四年级这个这个以字词为主转向阅读的关键时期,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转化关键时期,加以文本例子在表达方式上的引导,让孩子看到表达,才是突破瓶颈的开始。也许在开头会有点多恐高症,但是终能克服,比体会语言文字高度的快乐。

四、语言和思维素养的敏感性形成。

“文章的题目、插图,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都可以帮助我们预测。”但是阅读时,根据依据来猜测,不能单单指向猜测、推想。

阅读,就是看别人怎么写作,看作者怎么写作,感受作者的表达技巧,在内容和形式上体会作者的情感,是真正的“学生、文本、作者”对话,加上教师,就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和引导学生解读文本的方式要指向内容并明确形式。学生只是看了内容,没有看到表达,那么阅读的效率只能到达百分之六七十,或者百分之九十九。那个用文字的形式去传递内容和情感的方式,是学生学习语文能力的正确途径。需要在这个途径中发现语言和表达思维,拥有了语言和思维的敏感性,无论阅读到什么文本,或者群文,或者一本书,都能够以敏锐的表达思维去参与到作者的叙述当中。这种能力的形成,是最终指向孩子的言语素养的。

如:下水文引导学生发现表达为例:

总也掉不了的牙坚强

奶奶已经90岁了,从满头的银发,起伏的皱纹,特别是奶奶微笑时露出的那单独一颗牙坚强,告诉了我们生命已经赐予了奶奶很久很久的快乐。

同伴们都走了,我也该走了!”牙孤零零地发着呆想着。

“奶奶,吃饭了!”调皮的小孙孙拉着奶奶的手走向饭桌。

“呵呵,这下好了,吃到硬东西我就能离开了。”牙呆呆地想着。

奶奶,吃点好吃的。小孙孙夹到奶奶碗里一块大肉。

肉软绵绵地,煮的简直熟透了,奶奶轻轻松松地就吃完一大块肉。

牙坚强虽然很努力地想掉下了,可是肉实在太软了。

大家都乐呵呵地看着奶奶吃,开心极了。

“奶奶,吃苹果……”

牙坚强瞬间又兴奋起来,左边的邻居就是吃苹果而离自己而去的,这次我终于可以走了。牙坚强坚强地和苹果搏斗着,可是无论自己如何努力,还是轻轻松松把苹果咬碎了。

牙坚强郁闷地想着“难道,我还很年轻?”

小孙孙拿着切得很小很小的苹果一块块地送到奶奶嘴里。

牙坚强想,也不错,这倒很有意思。

我还很年轻呢。

评析:仿照文本的表达,以“尊老”为主题,构思“一颗总也掉不了的老牙”这一件事情,表面是写牙掉不了,实际上是写小孙孙和家人“尊老”的一种表达,是以文本的结构构思表达为学习,发挥例子的构思作用。老屋总也倒不了,是因为总帮助了人,而这种形式的续写范例,开拓了学生续写和推测的视野。这样的下水文,让学生明白不仅仅是老屋接下去倒不了应该怎么续写,还明白了以文本的表达形式去续写,来练习自己的表达能力来形成阅读时的表达思维敏感性来形成语文素养。

(以上为比较偏激的一种语文形式思考,仅仅供大家讨论研究,未必适合三年级大多数学情。)


小语思维导图的话

只是嵊州的草根小语人,未曾有过何种轰轰烈烈,但坚定而简单地研究小语,不是最好,只是期待更好。

思维导图是一支笔,让孩子看见语言文字蕴藏着的表达,激发潜藏在思维深处的情感,是“学”的思维实践与自我实现;也是我自身对“教”的生本化思考、对小语人的一份责任。

召集国内外小学语文界草根研究者;

汇聚小学语文课中运用思维导图的观点、策略、成果;

优化小学语文教与学的方式;践行简约、快乐的“语用”课堂。

  ——小语思维导图

欢迎您的加入参与!

QQ群:109283142,

入群密码:嵊州小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倪文锦:语文核心素养视野中的群文阅读
高中语文教学的有关问题
过“言意共生”语文生活——访江苏南通市紫琅第一小学校长姜树华
【观课记录】新课标新在哪儿(李怀源)
【聚焦语文真问题】“如何把握核心素养发展取向的语文教学基本特征”之一|李煜晖:语文核心素养对建构教学内容的启示
指向核心素养的叙事类文本教学探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