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崔佳|当学生把指导当作批评……

最近有些不顺利

因为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很明显感觉学生把我的指导当作对他这个人的批评。我怎么感觉出来的呢?就是在我给出指导意见之后,他们的表情,还有他们沉默的一声“嗯”。

如果他们把指导当作批评,那我的情绪也会受影响,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人和人之间的情感终归是相互的。

我不能任由这种不顺利继续下去,所以我要写这篇文章。

给我的学生看,也给有如此困扰的老师看。

01

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

你先自测一下,你是哪一种思维?

你觉得自己任务做得不好是你自己笨、脑筋不聪明、没天赋、智商不高、能力不足,还是因为自己努力不够、资料读的不够多、资料挖掘不够深?

如果你是前者,那你就是固定型思维。

如果你是后者,那你就是成长型思维。

当你觉得老师的指导,或者否定你现在的作品是对你这个人的否定时,你就在秉持固定型思维。相反,如果你把老师的指导当作自己修正学习行为、改进学习结果的方法时,你就在秉持成长型思维。

毫无疑问,一旦当大家努力(查了一些资料、写了一些材料)之后,一旦被老师指导,或者给出一些反对意见,甚至全盘否定之后,大家就很容易陷入固定型思维中,把对你行为或行为结果的否定上升到对你这个人的否定。然后你的情绪就会受影响,然后你就不能让自己集中注意力听老师的指导,然后你漏掉关键信息,然后下一次你的进步还会很小……

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如果能够理解这个恶性循环的话,那下次把指导仅仅当作指导,把低分数、低评价,把对任务完成方式和结果的否定都仅仅当作指导,多聚焦跟老师一起协商出改进思路,少琢磨自己是否被批评了,行不行?

02

把错误当作信息

把错误当作信息

把指导当作信息

老师所做的一切只是提供学习改进的信息,除此之外,无他。

如果你觉得信息不够,那就继续主动跟老师沟通;如果你觉得信息足够,那你就明确说明白“经过这次指导,我知道下一步我应该******”

不是仅仅回复“嗯”“好”,而是给老师足够的反馈:接下来你要具体做得哪些行为、哪些操作,然后你大概在什么时候还会跟老师继续联系,寻求反馈或指导……

这才是一个良性地看待被指导、被反馈的方式。

带着情绪学习,一定是低效的学习。

想提高学习效果,就一定学会以成长型思维来审视自己的学习过程,并积极主动地多跟老师沟通。

说真的,因为焦虑老师的指导、负面反馈而逃避沟通的学生,能有多大的成长呢?咱可不能做那样的学生。

03

是观念的调整啊

说到底

是观念的调整啊

当遇到学习的问题,别指望老师直接给答案。就算老师给答案,你也是只能听到你目前能理解的部分,而你自己经历千辛万苦探索到的答案,才能内化到你自己的知识体系中。所以跟老师沟通时,别期待直接的解决方案,而是跟老师要方法、要思维,然后自己去行动,自己去经历艰难险阻。

如果不这样做,读书就是读的一场空。

你说呢?

祈祷下次再指导学生时,他们能为学到新方法和新思路而欢呼雀跃。当然,我也需要再琢磨琢磨怎么指导他们才更能愉快的接受?

04

碎 碎 念

学习,是一种修行

指导,也是一种修行

都是自己的修行

别人无法替你完成

晚安

教育技术应用实践

为教师赋能!

崔佳:河北大学教育学院特聘副教授,教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国家心理咨询师,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项目专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师与教师的32个区别
在昆明,我听到了五个半人的精彩报告,大大影响了我的学生工作观念
《孩子,请把你的手给我》读后感
让“星”光照亮教学之路
鼓励比批评效果好
惩戒的负面作用分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