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问答 纳豆是不是中国版的豆豉?两者哪个更有营养?


民间素有“无豉不下饭,无菜不用豉”之说。豆豉素有“营养豆”的美誉。豆豉属于发酵食品,更是老年人的 “长寿豆”。

具体方法:将所需量的黄豆或黑豆用清水洗净后,倒入锅内蒸或煮烂,滤去汁,装入一个透气的容器内,用厚盖布捂严,置于大约15摄氏度的地方,发酵15天后取出,用适量凉开水浸泡两天后,再加入适量盐和姜片(盐放早了豆质会发硬)继续浸泡。其间每天用饭勺搅动一次,15天后开始食用。这时的豆豉呈稀糊豆粒状,色质棕黄,浓香味美。

主要功效

豆豉营养极其丰富,其中有些营养元素如钙元素要远远高于牛肉,并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及钙、磷、铁、钴、硒、钼、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微量元素。

豆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文献中就有记载,东汉开始用于药物。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它的功效记载最为详细:“黑豆性平,做豉则温,既蒸暑,故能升能散;得葱则发汗;得盐则能吐;得酒则治风;得蒜则止血;炒熟则又能止汗,亦麻黄根节之义也。”意思是说,豆豉可以开胃消食、祛风散寒、治疗水土不服。由于豆豉中含有多种营养素,可以改善胃肠道菌群,常吃豆豉还可帮助消化、降血压、增强脑力、提高肝脏解毒功能,并有极强的抗癌作用。

近年来研究发现,豆豉中钴含量是小麦的40倍,有良好的预防冠心病的作用;豆豉中还含有大量能溶解血栓的尿激酶,能有效预防脑血栓形成,对改善大脑血流量和防治老年性痴呆有良效。

温馨提示

豆豉虽好,但老年人也不能多吃,以每日50克以内为宜。而且豆豉在加工过程中会加入很多盐分,所以如菜肴中已加入了豆豉,则应减少烹调用盐量,以免摄入盐分过多,从而降低患高血压、心脏病和中风的风险。郭旭光


豆豉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好厨网 2016-06-13 09:18

豆豉是很多人都喜欢吃的一种食物,很多人都喜欢吃,那么豆豉有哪些营养价值呢?下面就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吧!

豆豉的营养价值

营养学家认为:豆豉有丰富的豆激酶、蛋白质和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多种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常吃豆豉可帮助消化、预防疾病、延缓衰老、增强脑力、降低血压、消除疲劳,提高机体免疫力。

而中医学认为豆豉不仅能调味,且可以入药。它性平,味甘微苦,有发汗解表、清热透疹、宽中除烦、宣郁解毒之效,可治感冒头痛、胸闷烦呕、伤寒寒热及食物中毒等病症。

豆豉怎么吃最养生?推荐豉香豆腐小盅

主料:豆豉50克、豆腐1块、青菜1棵、胡萝卜半根。

调料:豉油。

做法:1.将豆腐切大方块,先入锅用开水煮一遍后捞出,用小勺在中间挖一圆洞;

2.青菜和胡萝卜分别切碎块,先放进豆腐小盅圆洞里,再放几粒豆豉;

3.挖出的豆腐丁和豆豉、胡萝卜丁置于豆腐小盅中间;

4.将盘子放入蒸锅中,高火10分钟,蒸透后淋上豉油,待温度适宜即可食用。


豆豉,没想到会有这么多的营养,您还不知道吗?
原创 本宫为您读健康 2016-10-22 06:39

豆豉起源时间非常早,至今已有2300年的历史,是最具民族特色的食物之一,其具有酱般的香味儿,能够使菜肴增鲜助香,烹饪过程中可用于烧、煎、蒸、炒,也可以直接食用。其鼓香诱人、风味独特,俘获不少朋友的芳心,其实小小的豆豉虽然不起眼,但其营养价值却相当出色!

而今很多人不知道豆豉是何物?豆豉是一种典型的传统大豆发酵制品,什么是发酵制品?就是人类巧妙的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通俗讲就是加入微生物之后,对食物每个细胞进行处理,不仅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一些营养物质,而且能去除一些没营养的物质,同时味道也随之发生改变。

发酵和腌制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不要小看这发酵的过程,豆豉的前身是大豆,它本来营养成分就很丰富,有地里长出来的肉之美称,其蛋白质含量位居前茅,含有35%到40%的蛋白质,但是由于大豆中含有5%的纤维素,这些纤维素使蛋白质的利用率仅为60%左右,豆豉加工的过程中会破坏蛋白酶抑制物,并分成分解为氨基酸、多肽,这些低分子蛋白进入身体之后直接被肠粘膜吸收,吸收率提高不少,特别是对消化能力较弱的朋友十分有利。

大豆中的矿物质含量很高,但是因其含有的植酸,抑制部分钙、铁、锌的吸收,而发酵过程中经过微生物的作用被消灭,使得矿物质的吸收率也会大大的提高。大豆中出色的成分--大豆异黄酮,被称为“植物雌激素”,有抗氧化、抗菌、预防乳癌、前列腺癌的生理功能,经过发酵转化为苷元型异黄酮,吸收率高且不说,有辅助降胆固醇、预防冠心病的作用。此外有研究发现豆豉中含有大量能溶解血栓的尿激酶,还含有大量B族维生素和抗菌素的细菌,从而可预防辅助预防老年人性痴呆的形成。随着养生意识的提高,现在素食主义的朋友越来越多。但是吃素食并不等于健康,长期的素食容易造成营养不良,非常容易缺乏维生素B12,造成巨幼型红细胞贫血。饮食中可以适量搭配些豆豉,能一定程度弥补这一缺点。

尽管豆豉有如此之多的养生功效,但是它并不是完美无缺,也不是让大家随便、毫无节制的大吃特吃。豆豉虽不同于腌制食物,但是也存在盐量过高的问题。慢性病泛滥的今天,大家都开始追求清淡的饮食,所以豆豉也不宜多吃。每天适量常吃但是不多吃才是明智之举。推荐大家可以选择用豆豉入菜,即可省下食盐、又可为饭菜增鲜、同时能得到豆豉的营养,一举三得的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微博:@营养师徐明磊

微信公众平台:营养师徐明磊

图片来源于网络,转载请联系本人


中国的豆豉,传入日本后叫纳豆,
成为国人推崇的养生产品!

原创 中医汇 2016-10-25 07:13

昨天看了个病人,60多岁一女性。问题不大,就是在大腿上有一块红斑,瘙痒,偶有渗出。我看的时候已经结痂,所以就觉得是普通的一湿疹患者。问病因,吃日本浓缩纳豆造成的。她是一个狂热的养生爱好者,只要市场上被认为好的养生产品,她都会去买和尝试。一会的的功夫,她嘴里说出日本纳豆、美国液体钙、加拿大食品等吧。我说你吃这些食品后,更健康了吗?她说没有。那为什么还继续吃呢?别人说好,我就跟着买呗,反正也不贵。


和有钱人没法讲道理,因为太有钱所以就不在乎了。我说那你回去继续,但是作为医生,我劝你还是一日三餐吃好最重要。后来和同事聊起纳豆,我认为就是农村小时候,我们常吃的酱豆,传到日本就成了纳豆,到了我们村子就成了酱豆。纳豆和酱豆的原料没什么两样,都是黄豆。记得小时候,老妈爱弄酱豆,调上好的黄豆,蒸了之后晒,然后等霉变,之后放在一个大缸里,过一段时间就成为酱豆了。这缸酱豆,就成为全家人过冬的主菜。

纳豆原产于中国,后来传到日本,现在又变成高大上的养生品反馈到中国来。中国的医学和美食,最早传入日本,是在汉朝,所以中医在日本被称为汉方医学。纳豆也基本上在秦汉时期传入日本。刚传入日本时候,纳豆并不叫纳豆,而是叫豆豉。其实也就是中药里常用的一味药豆豉。

豆豉以黑豆或黄豆为主要原料,利用毛霉、曲霉或者细菌蛋白酶的作用,分解大豆蛋白质,达到一定程度时,加盐、加酒、干燥等方法,抑制酶的活力,延缓发酵过程而制成。豆豉的种类较多,按加工原料分为黑豆豉和黄豆豉,按口味可分为咸豆豉和淡豆豉。现在也有很多人喜欢开豆豉。豆豉性平,味咸。归肺、胃经。具有和胃,除烦,解腥毒,去寒热的作用。风寒感冒,怕冷发热,寒热头痛,鼻塞喷嚏,腹痛吐泻者宜食;胸膈满闷,心中烦躁者宜食。

李时珍对豆豉有所研究,他认为,黑豆性平,作豉则温。既经蒸署,故能升能散;得葱则发汗,得盐则能吐,得酒则治风,得薤则治痢,得蒜则止血;炒熟则又能止汗,亦麻黄根节之义也。有点难懂,其实就记住豆豉是一种中药就行了。

日本的纳豆和豆豉还有区别,至少从制作程序或者产品都有一定区别。这也难怪,从汉朝传到日本,几千年的演变,有所改变也是正常的。但我看不明白的是,国人热衷买纳豆养生,并奉为神品,就有点奇怪了。

总结一下:纳豆,就是中药豆豉,早在汉朝传入日本。现在又从日本传到国内,名字变了,功效被夸大了,价钱更高了!更多中医知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纳豆有何营养,日本人长寿是因为吃纳豆吗?
健康之路|大豆咋吃?就“酱”吃
日本纳豆VS中国豆豉 哪种更健康?
纳豆是不是就是中国版的豆豉?两者哪个更有营养?
纳豆王朝,从豆豉到纳豆鹰嘴纳豆冻干鹰嘴纳豆的那些事
纳豆:臭烘烘的宝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