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羲之临写《宣示表》真迹?谁能定乾坤

《宣示表》是三国时魏钟繇所书,其主要内容是钟繇劝说曹丕接受孙权的降书。当时张达、范强(《三国演义》中误写为范疆)杀了张飞,投奔东吴。这样一来,桃园结义的三兄弟算起来两个都死在东吴手上,刘备怎么可能善罢甘休?所以倾国之力伐吴。孙权觉得自己打不过刘备,就主动向刚上位的曹丕递了降书。魏国这边得了消息,对于是否接纳孙权的降书争议不断,钟繇作为魏国重臣,自然要发表意见,所以就上了这封《宣示表》。该贴言简意赅,全帖18行,295个字。,但整幅字气脉连贯顺畅,笔法质朴浑厚,雍容自然,字体宽博而多扁方,显出一种较为成熟的楷书体态和气息。

《宣和书谱》评价钟繇书法:"备尽法度,为正书之祖",直接影响了王羲之和王献之小楷艺术风格的形成,是楷书发展史上承上启下的一个里程碑,被后世奉为楷书法宗。

东晋时期,钟繇《宣示表》真迹流传到王导家。西晋末年,中原大乱,王导把《宣示表》藏在衣袖中,从江北渡江到江南避乱。后来,王导看到侄儿王羲之在书法上颇有天赋,就将《宣示表》送给王羲之,嘱咐他认真临习把玩。王羲之临完后,将原件借给了好友王修。王修也是一位热爱书法之人,得此视之如命。可惜的是,王修只活了24岁。他死后,他母亲见到儿子生前非常喜爱这些墨宝,于是将《宣示表》放进王修的棺中,作为陪葬品埋入地下,从此《宣示表》真迹不见天日。幸好王羲之还有摹本,摹本也保存了钟繇楷书的大致风貌。

就目前所能查询到的史料,《宣示表》有钟繇原书、王羲之临写、北宋《淳化阁》贴、南宋贾似道刻石及拓片共4个版本。一般学者都认为是根据王羲之临本摹刻,始见于宋《淳化阁帖》。后世阁帖、单本多有翻刻,应以宋刻宋拓本为佳。梁武帝萧衍誉道“势巧形密,胜于自运”,笔法质朴浑厚,雍容自然,更胜原迹。

金石界素有“汉碑宋帖”之说,汉碑、宋帖分别代表了书法的一个顶峰时代。而宋帖,便以《淳化阁帖》和贾似道刻《宣示表》为代表。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是“贾似道刻本”的宋拓本,即便是临摹本的刻本的拓本,也弥足珍贵。宋代刻帖原石,因被深埋于杭州贾似道旧宅的地下,得以保存。

碑和帖是关于刻石文字的两个概念。碑是竖石,帖是横石(也有用木刻的)。从内容讲,碑是记叙当代的人或事,以志纪念。帖一般是将古代名人墨迹(书札、诗文等)摹勒上石。帖的制作目的是为传播书法作品。帖石刻成后,或置于室内,或镶于壁中,以纸墨拓下后装裱成册,以供欣赏或临摹。刻的目的就是为了拓,所以何时刻帖即有何时的拓本。

2009年秋,在北京翰海秋季拍卖会上,藏于民间800年的《宣示表》原石重现人间。要知道,宋代刻帖原石传世极少,基本上都是国家重点文物,这还是首次在民间出现。最后由北京市政府财政拨款两千多万买下,最终入藏于首都博物馆。


宋代《宣示表》单刻帖刻石 2009年在瀚海秋拍中出现此本原石


《宣示表》贾似道刻本宋拓本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北京翰海在拍卖前的新闻发布会上,翰海古籍善本部总监黄河对宋代贾似道刻本《宣示表》原石下了这样的定语。“讲到书法,大家会特别关注两个人,一是钟繇,一是王羲之。这件作品跟这两个人关系非常密切。”据黄河介绍,《宣示表》原石出土后,清代画家金农在石碑背面写了一段很有意思的题跋,这段题跋后来还收到了金农的文集里。金农在题跋里说,自己的同乡好友汪援鹑,收集金石不遗余力。如果汪氏知道这块石碑的存在,一定不惜以黄金交换。果然,汪援鹑听说此事后,以半顷湖田换到此碑。

乾隆三十七年(1772),《宣示表》石刻从汪援鹑转到了桐华馆主人金德舆手中。金德舆的舅舅嘱咐他,此碑既不可轻易示人,也不可轻易拓印。金德舆听从了舅舅的劝告,将此碑秘藏家中。偶尔拓印一次,都是选择好工匠,用宋墨宋纸拓印。由于品相精美,拓好以后甚至被时人认作是宋拓。之后,此石的主人又先后换成了赵魏、张廷济。张廷济对之十分珍爱,在自己的两部著作中详细记载此事。

民国初,此石归镇江陈渭泉收藏。据黄河介绍,为购此碑,陈渭泉花费了2500银币。“这个价钱,在当时可以买进一幢非常好的四进四合院。”在《宣示表》刻石的拓本里,陈渭泉还钤上了“渭泉三十年精力所聚”印章。


《楷书》邮票

2007年,我国发行《楷书》邮票,开头第一张,就是钟繇《宣示表》。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钟繇(yáo,一作yóu)(151年-230年)三国魏河南长葛人,字元常,官至大傅,故世称钟大傅。陈思《书小史》称其善书,师曹喜、刘德升、蔡邕。

唐代张怀瓘《书断》称“其真书绝妙,乃过于师,刚柔备焉。点画之间,多有异趣,可谓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秦汉以来,一人而已!”传说钟繇在当时书家韦诞住所,见蔡邕真迹,苦求不得,心急槌胸,因而呕血。太祖曹操拿五灵丹救活了他。韦诞死后,钟繇密使人盗发其冢,终获蔡邕手迹,因而领悟到"多力丰筋者圣,无力无筋者病",始得其笔法精髓。钟繇的书法,与以后的王羲之并称"钟、王",为后世所宗。


左民藏版 右北京故宫博物院版

民藏版《宣示表》的部分原文:

尚書宣示孫權所求,詔令所報,所以博示。逮於卿佐,必冀良方出於阿是。茤蕘之言可擇廊廟,況繇始以疏賤,得為前恩。橫所盱睨,公私見異,愛同骨肉,殊遇厚寵

译文

大意如下(如需精准译文,恐非一时之功): 尚书在朝廷上宣读了孙权的请求,之所以公文通告,就是为了让大家都知道。下传给群臣,想必是让臣子们献计献策。古代贤君治国,朝廷也可采纳粗野之民的建议。而钟繇我,最初是贫贱之人,与先帝也没有什么亲情或交情,但却受到不少恩惠。意外地受到宠爱


民藏版

左民藏版 右故宫博物院版

左民藏版 右故宫博物院版

左民藏版 右故宫博物院版

左民藏版 右故宫博物院版

左民藏版 右故宫博物院版

左民藏版 右故宫博物院版

左民藏版 右故宫博物院版

左民藏版 右故宫博物院版

左民藏版 右故宫博物院版

左民藏版 右故宫博物院版

左民藏版 右故宫博物院版

左民藏版 右故宫博物院版

左民藏版 右故宫博物院版

左民藏版 右故宫博物院版

左民藏版 右故宫博物院版

左民藏版 右故宫博物院版

左民藏版 右故宫博物院版

左民藏版 右故宫博物院版

左民藏版 右故宫博物院版

左民藏版 右故宫博物院版

左民藏版 右故宫博物院版

左民藏版 右故宫博物院版

左民藏版 右故宫博物院版

左民藏版 右故宫博物院版

左民藏版 右故宫博物院版

左民藏版 右故宫博物院版

左民藏版 右故宫博物院版

左民藏版 右故宫博物院版

左民藏版 右故宫博物院版

左民藏版 右故宫博物院版

左民藏版 右故宫博物院版

民藏版

民藏版共有53枚印章,鉴赏者至少有12人,从宋徽宗开始到宣统结束,鉴赏人在中国书画历史上无不大名鼎鼎,但在宣统1924年离开故宫后,便无后人鉴赏印章了。

以下就印章内容按年代排序: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

赵佶(1082-1135年)2枚印章

赵构(1107—1187年)

项元汴(1525-1590年)10枚印章

陈继儒(1558-1639年)

梁清标(1620-1691年)2枚印章

索额图(1636-1703年)

耿昭忠(1640-1686年)

耿嘉祚

耿昭忠之子,著名文物收藏家。

安岐(1683-1743后) 4枚印章

乾隆皇帝(1711-1799年)22枚印章

嘉庆皇帝(1760-1820年)2枚印章

宣统皇帝(1906-1967年)

王羲之落款印章

“王羲之”

赵佶(1082-1135年)2枚印章

“宣龢”

“御書”

即宋徽宗,是宋神宗第11子、宋哲宗之弟,宋朝第八位皇帝。徽宗独创的瘦金体书法独步天下,直到今天相信也没有人能够超越。他组织编撰的《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是美术史研究中的珍贵史籍,至今仍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赵构(1107—1187年)

“紹興”

宋朝第十位皇帝,即宋高宗,字德基,在位35年,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赵构精于书法,善真、行、草书,笔法洒脱婉丽,自然流畅,颇得晋人神韵。

项元汴(1525-1590年)10枚印章

“帝匋唐之苗裔”“沮溺之儔”“淨因菴主”“子孫永保”

“子京”“神品”“墨林”“天籟閣”“得密”“項墨林父祕笈之印”

字子京,号墨林,别号墨林山人、净因菴主人等,浙江嘉兴人。明国子生,为项忠后裔,为明代著名收藏家、鉴赏家。家资富饶,广收法书名画,所藏法书、名画以及鼎彝玉石,储藏之丰,甲于海内,"极一时之盛"。精于鉴赏,辨别真赝,析及毫发,当时无人可比。项元汴工绘画,兼擅书法。

陈继儒(1558年12月14日-1639年10月16日)

“陈继儒印”

字仲醇,号眉公、麋公,松江府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人。明朝文学家、画家。陈继儒书法学苏轼、米芾,对苏、米墨迹,最为喜爱。有《梅花册》、《云山卷》等传世。

梁清标 (1620-1691)2枚印章

“蕉林收藏”“蕉林书屋”

玉立,一字苍岩,号棠村,一号蕉林。明末清初著名藏书家、文学家,名列"贰臣传"。直隶真定(今河北省正定县)人,明崇祯十六年进士,清顺治元年补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历任宏文院编修、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刑部尚书、户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等职。著有《蕉林诗集》、《棠村词》等。

索额图(1636年-1703年)

“九如清玩”

字九如,号愚庵,又号长白山人,清大臣、鉴藏家。康熙皇后叔父、清开国功臣辅政大臣索尼的第二子,世袭一等公。初任侍卫。康熙八年(1669)始,先后任国史院大学士、保和殿大学士、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曾参与许多重大的政治决策和活动。

耿昭忠(1640-1686年)

“公”

字在良,号信公,汉军正黄旗人,原籍山东。清初"三藩"之一、靖南王耿继茂次子。擅文章,工艺事,善鉴别。今世流传之宋、元名迹,其上每有耿氏藏印。

耿嘉祚

“耿嘉祚”

字会侯,号漱六主人,耿昭忠之子,著名文物收藏家。

安岐(1683-1743后) 4枚印章

“心賞”“无恙”“仪周鉴赏”“安”

字仪周,号麓村、松泉老人。天津人, 一说朝鲜人。约卒于乾隆九年至十一年间(1744~1746) 。安岐先世为盐商,家资巨富。自幼读书,喜爱法书名画。当时几位著名鉴藏家先期相继谢世,所藏精品,大多为安岐收藏。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年)22枚印章

清朝第六位皇帝,入关之后的第四位皇帝。年号“乾隆”,寓意“天道昌隆”。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

“乾隆鑑賞”“乾隆御覽之寶”“古希天子”“宜子孫”

“乾隆御覧之寶”“乾隆宸翰”“三希堂精鑑璽”“乾”

“乐寿堂鑑藏宝”“养心殿鑑藏宝”“御书房鑑藏宝”“壽”

“石渠寶笈”“寶笈重編”“石渠繼鑑”“石渠定鑑”

“忘機心宇曠”“心鏡”“道宁斋”“鑑古”

“秘殿新编”“神品”

爱新觉罗·颙琰(1760-1820年)

“寶笈三編”“嘉慶鑑賞”

原名永琰,清朝第七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的第五位皇帝,乾隆帝的第十五子,生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在位二十五年(1796-1820年在位),年号"嘉庆"。

爱新觉罗·溥仪(1906-1967年)

“宣统御览之宝”

清朝第十二位皇帝,清军入关后的第十位皇帝,年号“溥仪”,也是中国封建王朝历史上最后一个年号。

尚余4枚印章,目前已知工具书中未能查到出处:

1983年8月31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成立大会。这个小组由5人组成,谢稚柳任组长,组员启功、徐邦达、杨仁恺、刘九庵,之后傅熹年、谢辰生加入,通常世上流行“古代书画鉴定五老”的说法,是指小组的前5人。杨仁恺先生历时三十余载撰写了《国宝沉浮录》,1989年首次出版,该书专门记载了辛亥革命胜利后,清宫存放的历代书画精品在末代皇帝溥仪手中流失的过程,有据可查的就有1285件之多,无据可查的无法统计,迄今没有下落。

民藏版王羲之临钟繇《宣示表》法帖是整篇的一部分,可惜五老都已驾鹤西去,目前谁又有资格和能力对其鉴定,一锤定音呢?假如他们都在世,谁又能保证五人的意见都一致呢?

现代科学昌明发达,我国已经成功将卫星落在了火星上,量子计算机、量子卫星都已成功使用,据说民间已经有用量子技术检测鉴定古代艺术品年份的仪器,如果国家相关部门组织力量进行该类仪器的研发并投入使用,可以预见留存在数千年华夏大地上不可胜数的古代艺术品,将体现恢复其本来价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羲之《快雪时晴贴》:短短28字,乾隆为何要盖170个章?
国宝之殇,王羲之书法真迹现身台北故宫,却被乾隆盖170个印章
王羲之《快雪时晴帖》有真迹存世
王羲之临习钟繇版千字文真迹品鉴,自然流畅,结体隽秀,非常漂亮的行
王羲之临习钟繇版千字文真迹品鉴,自然流畅结体隽秀,好字请收藏
这个皇帝说钟繇才是书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