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正月初九,命运多舛的台东“萝卜会”
受疫情影响,倍受岛城市民期待的海云庵庙会暨萝卜·元宵·糖球会在连续停办三年之后,今年又要与我们无缘再见了。

春节前有市民在青岛政务网政府信箱提问:今年的市北区萝卜元宵糖球会是否举办?对此官方回应:2023年1月8日起,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但疫情传播风险仍然存在。根据“保健康、防重症”的最新防控要求,以及国家疾控局有关“春节期间尽量不举办大规模庙会”的建议,经综合研判,2023年青岛海云庵庙会暨萝卜·元宵·糖球会不举办。
近三十年来,正月里岛城的春节活动中,最有影响力的就是“糖球会”了,不过,现如今的名称已经叫做“萝卜·元宵·糖球会”了,而这其中,被牵强掺杂入会的“萝卜会”,如今,或许很多人已经不了解它的过往了。
说起台东“清溪庵·萝卜会”,同样是历史悠久、大有来头,曾是岛城正月里最大的庙会。它的前世,不论是历史还是规模,是超过“海云庵·糖球会”的。而回望它的前世今生,也可谓是命运多舛。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清溪庵”被毁后,这个年代久远的庙会就失去了历史根源。其后恢复举办的“萝卜会”成了没有灵魂的“萝卜会”,庙会的影响力逐渐消逝。本世纪初,随着残留庙宇厢房的彻底拆除,更是断了“清溪庵·萝卜会”的复兴念想。1991年台东区恢复“萝卜会”后,不管是在最初得到南山市场,还是被动的开在大庙山下,一直是处于“有会无庙、会无定所”的尴尬境地。

1994年,台东区建制撤销,合并于市北区。“萝卜会”在与“元宵山会”延续举办了十多年后,2013年,竟然与“海云庵糖球会”再次进行了合并,"萝卜·元宵·糖球会"的新名称,让老台东的“清溪庵·萝卜会”彻底的沦落到了一个节会可有可无的陪衬地位。

今年的春节里,不论是市北的“大鲍岛新春民俗文化节”   还是市南区的“新春逛街里节”,你方唱罢我方登场,只是过多汇聚老街里的节庆活动,除了没什么特色之外,也让除了台东三路商圈之外的老四方、沧口一带的过年气氛愈显平淡了。“糖球会”已是四年不见,更不用说已经掺杂其中的“萝卜会”了。作为一个老台东人,回想着那些年再也回不去的节会盛况,更是感慨颇多。命运多舛的“萝卜会”,与其尴尬的活着,其实真的不如直接的“死去”。

2005年“萝卜会”现场,参会的市民摩肩接踵。

今天是正月初九,原本是台东“清溪庵·萝卜会”开始的日子。每年的这一天,本公众号也会重新编发一篇记忆图文,让我们随着历史的脚步,回望曾经老台东最大的盛会——“萝卜会”辉煌繁盛的前世,以及尴尬坎坷的今生.....

清溪庵——
历史的久远与命运的跌宕

上世纪九十年代,“清溪庵”曾经仅存的两栋厢房。

说到“萝卜会”,就要说“清溪庵”。历史上的“清溪庵”旧址,位于老台东道口路15号,始建于元末时期,距今已有700余年历史。因庙内主祀玉皇大帝,故称“玉皇庙”。又因建在下杨家村,也被俗称为“下村庙”。上世纪三十年代出版的《青岛指南》中如此描述:“在台东镇道口之东面,主祀玉皇,元代创建,每逢阴历元月,有香火大会,到者达数万人”。也有资料显示,因庙前有一条清清的小河流经此处,所以又称“清溪庵”。不过一些文史研究者认为,1941年“玉皇庙”重修后方才更名为的“清溪庵”,并在1942年1月举行了开光仪式。这还需要继续考证。上世纪三十年代,“清溪庵”曾于1930年进行过一次集资修葺,但没过多久便在全市“整肃市风”活动时遭到了取缔。

1941年8月8日,青岛市重修清溪庵建筑委员会庆祝上梁纪念。


1941年,台东镇的工商业者共同出资,爱心人士争相捐助,再次重修“清溪庵”。重修后,中间为玉皇大帝殿,东面是关帝圣君殿,西面是火帝真君殿。同时还有青龙白虎殿,送子观音菩萨殿,土地庙等。庙内东角,挂着一口直径一米多的铁钟,钟鸣时刻,声音传出很远。因庵内供奉送子观音,所以每逢庙会吉日,都会有各地的妇女来此烧香求子,也盛传颇为灵验。有老网友回忆,庙内的观音像身上和腿上、手上放了许多的小泥娃娃,许愿后生了孩子的人家,都要还愿送一个娃娃放到这里,所以泥娃娃越来越多。


“清溪庵”曾经仅存的厢房旧影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展开扫除封建迷信活动,并颁布了相关的政策法规,这段时间,人们开始接受新思想,许多庙宇、教会都受到了严重排挤。大约在1952年,“清溪庵”的宗教活动被停止,其内供奉的神像也被捣毁。后来,闲置的庙宇旧址成了台东半导体零件厂的厂房。

据市北政务网市北大事记记载:1965年1月23日,经青岛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台东区拆除道口路15号“清溪庵”(俗称下村庙),改建台东区少年宫工程,至4月30日建成对外开放。


位于道口路,“清溪庵”拆除后改建的台东文化馆以及残留厢房(林庆胜摄)

1965年,彻底废除了“清溪庵”,拆除了前院前殿,原址新建了三层的台东文化馆,1966年6月正式使用。后殿是台东少年宫,仅存几间厢房。

“清溪庵”消失了,那条曾经的清水小河也是日渐污染严重,最终成了一条垃圾沟。老台东道口路上的“清溪庵”、“萝卜会”,随着城市的改造,从这座城市里消失了......

“清溪庵”残留厢房拆除前旧影(俞宗海摄影提供)

“清溪庵”大庙拆除后,其旁边的几间厢房尚存,被当作车间及库房使用,直至2005年被全部拆除。

“清溪庵”残留厢房被拆除时的留影(文史学者王栋供图)


2005年6月,这些残存老建筑被彻底拆掉,台东“清溪庵”的旧迹永远消失。

“萝卜会”——
前世的繁盛与今生的尴尬
“萝卜会”起源于“清溪庵”,曾经的台东“清溪庵”香火鼎盛,正月初九玉皇大帝诞辰这天,庵前逐渐形成摊贩集市且逐年扩大。因庙会适逢初春时节,台东镇杨家村当地及周边即墨、潍县等地盛产的萝卜汇集,各式各样的萝卜成了庙会的主要产品,“清溪庵”庙会也逐渐被称为了“清溪庵萝卜会”,“萝卜会”之名由此而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萝卜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逐渐成为老青岛春节期间的主要庙会。那时过年期间,正月初一的“天后宫新正庙会”、正月初九的台东镇“清溪庵庙会”、正月十一的错埠岭“于姑庵庙会”、正月十六的四方“海云庵庙会”......旧时的青岛春节煞是热闹,其中“清溪庵·萝卜会”的规模也是最大的。

“萝卜会”上的主角当然是萝卜,除了卖潍县等地青萝卜外,即墨的红瓤萝卜也很受欢迎,价格也是很便宜,参会的人们都会买几个回家。除了萝卜,还有其他各类商品,干鲜果品、民间工艺林林总总。踩高跷、跑旱船、耍龙灯等民间杂耍。拉“洋片”、耍猴的,卖糖稀、吹糖人的,卖“咘咘噔”、“泥老虎”的,唱柳柳、茂腔戏的......,庙会里游客如织,使得正月里的台东镇热闹异常。

那时的南山市场还专门建了两座大牌坊,这是威海路临近延安二路的牌坊,还有一座在现在的花卉市场那边,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逄淑才收藏老照片)


“清溪庵”被毁后,“萝卜会”也因此中断,直到1991年才恢复重办。台东区政府决定每年正月初九举办“萝卜会”。1991年正月初九至正月十一,举办了第一届“萝卜会”,因“萝卜会”主会场设在了南山市场,人们又称为“台东萝卜会”或“南山萝卜会”。

1991年“萝卜会”首次试办即获得成功,参会商家云集,人流如潮,各类商品琳琅满目,与会市民和中外游客多达三十多万人次。一些旅游企事业单位在“萝卜会”上现场进行了萝卜造型雕刻,书画家们现场作画献艺,吸引了大批市民和游客欣赏。 

1991年的“萝卜会”雕刻大赛,丰华园酒店的雕刻展示。


1991年的“萝卜会”雕刻大赛

1991年的“萝卜会”雕刻大赛,龙岗餐厅的雕刻展示。

这是首届“萝卜会”的几张老照片,那时还是台东区,当时商家多是展示为主,和现在大不相同。这位美女制作者头上戴的“龙岗餐厅”特色帽子,老台东应该都有印象,多年来一直在台东八路上经营。那些年我在台东三路上的第二百货商店工作,九十年代初,经常会看到他们家的工作人员戴着这种样式的大帽子,在马路上行走宣传,在那时算得上很前进的营销模式了。 
1992年春节期间,台东区政府继续试办第二届“萝卜会”,参会游客仍超过三十万人次,受到广大市民的喜爱,也为多年来春节期间文化活动的乏味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1993年,在连续两年成功试办“萝卜会”的基础上,台东区政府决定正式恢复“萝卜会”。在这一年的“萝卜会”期间,约有四十多万游客参会,海天大酒店、黄海山庄、华天大酒店等均派出了高级厨师与会参加萝卜艺术雕刻大赛。
1994年,青岛市区划调整,台东区与市北区两区合一,撤销台东区,成立新市北区,“萝卜会”由原来的3天改为7天,每年在正月初九至正月十五举办。


随着南山市场退路进室和周边改造,“萝卜会”的两个牌坊也相继拆除,“萝卜会”也只有另寻选址举行了。

先来说一说“萝卜会”与“元宵山会”的掺和合并,当年的“萝卜会”和“元宵山会”是分开的,1991年正月初九,台东区政府在南山市场恢复了清溪庵庙会,称为第一届“萝卜会”。1992年,市北区政府在贮水山(大庙山)举办了第一届“元宵山会”。


贮水山(大庙山)举办的“萝卜会”

1994年,台东区、市北区两区合并后,“萝卜会”和“元宵山会”也被合二为一了。之后,“萝卜会”和“元宵山会”不管是在市北还是在台东,多年来都是“居无定所,流离失所”。后来主会场虽然设到了昌乐路文化街,但曾经的“清溪庵庙会”却已经与历史愈行愈远了。


改到昌乐路文化市场的“青岛(市北)萝卜会·元宵山会”,虽然会场牌坊门面上还有“清溪庵”的字样,但已是名不符实了。


果然,后来的会场牌坊门面上的”清溪庵“字样就消失了......

虽然“清溪庵萝卜会”的历史已是愈发模糊,不过许多年里,人们参与节会活动的热情仍是非常高涨,每年的春节“萝卜会”期间也总是生意火爆、热闹非凡。

2007年,“萝卜会”被列为青岛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据资料记载,1941年重修“清溪庵”时,在庙门口曾设立功德碑两座,一座刻有《重修清溪庵碑记》,另一座记录了捐款的商号和捐款人的名字。

2008年3月29日,位于道口路9号的建筑工地里,接连挖出了两块石碑,碑文显示为1941年重修清溪庵时设立的“功德碑”, 碑文中提到了“萝卜会”,这可能是截至目前为止关于“萝卜会”最早的实物记载。
“萝卜会”自1991年恢复后,一直是“有会无庙”。两块石碑的出土,对于青岛和老台东的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也为“萝卜会”的历史解读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接下来,让岛城市民摸不着头脑的是第二次的掺和合并。2012年12月1日,青岛市部分行政区划再次实施调整,撤销四方区,设立新的市北区,四方区这一名词从此消失。
2013年开始,“萝卜·元宵山会”和“海云庵糖球会”再次“两会合一”,开始联合举办,称为青岛"萝卜·元宵·糖球会"。区划调整也体现在了岛城的庙会节会中,最终,台东的“萝卜会”、市北的“元宵山会”、四方的“糖球会”终成一统,闹腾的不亦乐乎,折腾的呜呼哀哉。

 
2016年的“萝卜·元宵·糖球会”举办地点又将原来两个主会场二合一,取消了台东的昌乐路会场,活动均设在海云庵主会场举行。起源于老台东清溪庵的“萝卜会”遂与老台东彻底绝缘、另嫁他乡。

曾经大名鼎鼎的“萝卜会”,如今成为“糖球会”一条附属街了。

曾经的“萝卜会”给无数青岛人留下了难忘的记忆,那种庙会的热闹和浓浓的年味,是传统文化交流展示传承的一个大舞台。非常遗憾的是,青岛没有传承下去独具特色的“萝卜会”民俗。如今的庙会也多沦为了纯粹的商业活动,历史文化传承几乎消失殆尽,非常可惜。
萝卜会”由台东清溪庵的存在而兴起,有会无庙的尴尬持续了多年后,最终还是有名无实地成为笑谈。曾经的清溪庵庙会比海云庵庙会更隆重,当年规模最大的台东清溪庵庙会后来成了这般摸样,也是颇具讽刺与令人惋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也说台东萝卜会
【青岛记忆】海云庵糖球会的前世今生
梦牵魂绕萝卜会
青岛非物质文化遗产——萝卜·元宵山会
2015羊年 青岛正月庙会全攻略,赶快收藏吧!
2016青岛过年哪里庙会最好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