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年的青岛冰糕,唤起童年的甜美回忆!
今天是夏至,一年中最热的日子马上就要来了。夏至的阳气比较旺盛,人体的热气较大,此时可以适当地吃一些凉性的食物来清热去火。适量吃点冰糕、冰激凌,在吃了之后可以起到解暑降温的效果。

前些日子,红瓦收藏家厉永昌老师特给我发来几张老冰糕箱子和青岛老冰糕纸的图片,嘱咐我能否把它们放进文章里,为以后留下一些回忆,在此也深表感谢!

还记得这种熟悉的箱子吗?发现于芝罘路。(厉永昌提供)

“冰糕——雪糕——三分五分地……”。看着这些熟悉的图片,耳边似乎又传来那熟悉的叫卖声,霎时勾起远去的儿时记忆。


那些年的青岛冰糕,深藏于无数老青岛的心中,几分钱的美味,却是一整个夏天的快乐。夏季里,让无数孩子最诱人的声音就是冰糕小贩的叫卖声了,多年以后,曾经喜爱的花生冰糕、奶油雪糕早已销声匿迹,或改头换面,但依然充满了浓浓地美好回忆。
那时,冷饮品种可谓少得可怜,但对很多人说,记忆里的老冰糕却是绝对难忘的。如今,对于稍年轻点的人来说,难忘的应该是娃娃头、玉兔等口味,这些都是改革开放以后的冰糕品种。计划经济时期的冰糕只有三种,3分钱一支普通口味的,是糖精、水合成的那种。4分钱一支花生的,5分钱一支的是雪糕(好像是含奶的)。其实最初只是3分、5分的,4分的到底是哪年开始生产的,我也记不清了,也有人说是七十年代才开始的,不过花生冰糕一直是我的最爱。再后来出了冰砖,好像是八分还是一毛钱,但因为家庭条件的原因,我们小时候是很难能吃到的。还有不少读者记得7分的蛋奶、9分的巧克力,两毛钱的小纸碗冰激凌,那也是不敢想的。

炎炎夏日,如果能吃上一根冰凉的冰糕,自然是会感到特别舒爽。那时的冰糕,一定要“木拉”着吃,咬大了一口都是奢侈。今天也特意编发这一篇图文,再次让曾经的青岛冰糕来唤醒我们童年的回忆!那些童年时光里的冰糕,,除了美味的感觉外,其实包含的更多的是回忆和感触!
走在夏日街头,市面上的冷饮品类琳琅满目口味繁多,可在许多老青岛人的心中,就算吃着十几块钱的花样冰淇淋,也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又是熟悉的冰糕箱子,发现于黄岛路(郑淼提供)

卖冰糕的人以大娘居多,很少看到有老爷们出来售卖的,她们每天中午至下午,推着小车,车上放着一个木箱子,箱子里面有厚厚的小棉被,棉被里包的是冰糕。
有些人会提着一个保温瓶售卖,保温瓶就跟现在的热水瓶差不多,但口子很大,跟瓶身一样大,塞子用纱布又缠得紧紧的,打开塞子拿出冰糕后要赶紧盖上。

记得小时候,因为没有钱买,一群孩子就跟在卖冰糕的后面吆喝着,“冰糕酸了、雪糕捂了......”。

民国时期的青岛冰糕,“兹美冰糕厂出品”,普集支路十八号。(朱卫东收藏)
说起青岛冰糕冷食业,很多人不觉得有什么可写,其实同样可谓是历史悠久,它最早可以追溯到德、日侵占青岛时期。上世纪初,一些外商开设西点店,销售西式餐饮的同时,自制冰淇淋出售。1930年,俄商巴赞斯基在龙口路19号开设西点店,生产销售冰激凌而独树一帜。1938年日寇二次侵占青岛后,日本的制冷设备进入青岛,日商冷食店增多,以冰棍和刨冰为主。到了解放前夕,市内专业冷食店仍有将近三十家。

1949年青岛市冰糕业登记表(源自青岛档案馆)

冰糕其实最初叫冰棍,主要成分是糖精、白开水。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随着青岛糖果冷食厂的建立,冰糕才应运而生。冰糕的个头较冰棍稍大,原料也由红白糖取代了糖精。

国营青岛糖果冷食厂生产的“佛桃牌”咪咪雪糕

国营青岛糖果冷食厂生产的“佛桃牌”玉兔大雪糕

国营青岛糖果冷食厂生产的“佛桃牌”奇形冰淇淋。吴国臣收藏提供)

国营青岛糖果冷食厂生产的“佛桃牌”吉咪冰淇淋。(吴国臣收藏提供)
青岛解放后,1956年由生产冷食的汇大、龙源、兴华、新源等12个商号组成冷食厂,1960年与糖果厂合并为青岛糖果冷食厂。


国营青岛糖果冷食厂生产的冰糕(以上为厉永昌收藏提供)


青岛糖果冷食厂生产的奶油可可冰棒(厉永昌收藏提供)


1983年,青岛糖果冷食厂引进了三条全自动冷食生产线,加快了发展步伐。此后,传统名牌“佛桃牌”冰激凌、双色雪糕、果酱夹心雪糕、果味冰棒、双色冰砖的产品质量均高于全省水平。新生产的畸形冰激凌系列冷食品荣获了1986年山东省儿童生活用品新产品一等奖。

七十年代,青岛罐头食品厂(原青岛蛋厂)生产的雪糕,绝对正宗。

七十年代,青岛罐头食品厂(原青岛蛋厂)生产的“红菱牌”蛋奶冰砖。


可以说,青岛糖果冷食厂是岛城冷食生产的主力军,“佛桃牌”家喻户晓

当然,说到冰糕冷食,还不能不说青岛罐头食品厂。1984年4月,青岛蛋厂(老茂昌公司)更名为国营青岛罐头食品厂,对于老一辈来说,时至如今那里依旧是他们很难改口的茂昌公司。对于年轻一代的来说,除了多种美味的水果罐头及肉类罐头,就是夏日里冰爽绝味的各种冰糕了,那同样是无数孩子夏季最美的期待,童年最幸福的记忆之一。
青岛罐头食品厂生产的冷食品牌是“红菱牌”。

青岛四方豆制品厂生产的冰糕

除了青岛糖果冷食厂和青岛罐头食品厂之外,四方豆制品厂的冷食生产也是小有名气,这段时期,青岛市的冷食生产年加工能力达到了最高峰。

八十年代,台东街头卖冰糕的妇女(王挺摄影)

九十年代初,江西路延安三路交界的冰糕摊(王挺摄影)

九十年代初,前方路口的冰糕摊,是夏日里最常见的。(王挺摄影)

上图也顺便做一下更正,之前一直标注为莱芜二路齐东路口,经读者朋友指正,这里是信号山路与龙江路交界处。



娃娃头冰糕不知是多少人的最爱,可以说代表了一个时代。娃娃头最早是1983年由上海自意大利引进的生产线,岛城市面上大约在八十年代中后期出现的,由青岛糖果冷食品厂生产。娃娃头最早的版本是白+粉红,纯奶味儿,后来才出的巧克力色,直到现在依然是许多人记忆中的经典!

一位曾经在厂里工作过的老读者回忆:那时的娃娃头雪糕,家庭冰激凌是无数孩子的挚爱,用的奶粉还是联合国支援的进口奶粉,金黄色的,煮出奶来很香,经销商往往都要排队提货。
青岛糖果冷食品总厂生产的“佛桃牌”家庭冰淇淋。吴国臣收藏提供)
1991年,青岛糖果冷食品厂兼并了青岛食品加工厂,成立青岛糖果冷食品总厂。
1994年,青岛冷食市场进行了一次大整合,崂山猴王冷食有限公司、青岛糖果冷食品总厂、美国风味有限公司、香港永腾国际有限公司四方合资成立了青岛美猴王-佛桃冷食有限公司。1995年公司投产,在当时那个年月里,如日中天,生意异常火爆。
八十年代末,中山公园樱花季,一群孩子正津津有味地吃着“玉兔”大雪糕。(逄淑才收藏老照片)
青岛美猴王-佛桃冷食有限公司生产的双色、夹心、娃娃头、玉兔等雪糕,深受市民喜爱,也被称为青岛冷饮圈的“四大金刚”。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随着雀巢、和路雪等知名品牌冷食的直销冲击,“佛桃-美猴王”逐渐开始走向没落。同时因债务等问题,导致最终停产。佛桃-美猴王标志与大白兔冰糕等一样成为了一段历史,老青岛的冰糕冷食也成了一段记忆......

其实,青岛的冰糕还有很多品种和口味,好来屋的花生牛奶冰糕,好像后来的狮子王就是仿造的它。

还有很多热心读者会一口气说出一堆当年的老冰糕,不管是青岛本地生产的,还是外地的,如今都成了美好回忆......

老冰棍、桔子冰棍、花生冰棍、娃娃头冰糕、脆皮巧克力糖葫芦、足球冰砖、369冰块、奶块、玉兔冰糕、狮子王、绿色心情、美国提子、棒棒冰、小布丁、日本豆、和路雪七彩旋、雀巢冰激凌、凯菲冰激凌蛋糕、冰工厂......

吴国臣提供

怀念那些年的冰糕,那是无数人回不去的童年!
夏日的午后,大蒲扇呼呼的扇,买回的西瓜,表皮还是热热的,放到接满水的大盆里或是直接放到水缸里,我们叫“镇一镇”,拿出来确实不热了,却也不冰,这是那个季节里必不可少的降温品。

而如果能吃上一根冰糕,喝上一瓶崂山可乐,那绝对会让我们开心一整天。现在虽然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但是却再也没有那种小时候的心情了。


眼前好像又浮现出儿时的情景,那刚从冰糕箱子里拿出的冰糕,冒着白气、透着奶香。耳边似乎又隐约传来,那记忆中的“冰糕、冰糕”的叫卖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70年代末泉城济南珍贵彩照 糖果冷食二厂老冰糕记忆中熟悉的味道
老青岛的高粱饴,那会儿结婚都不能少的甜
低价雪糕滥用添加剂与食用胶 融化后变胶状物
夏季吃冰激凌,不注意这4个细节,当心大脑被“冻住”
舌尖上的回忆
自制雪糕冰激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