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孟子》梁惠王章句上-----关于“义和利”的辨析思考

    原文;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亦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以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孟子这段话的意思是;“你何必只图目前的利益?其实只有仁义才是永恒的大利。”

    “如果都像你梁惠王一样,谋国的居心,只图以急功近利为目的。那么,等而下之,那些高位的大臣。卿大夫们,也只求顾全自己家族的利益。这样影响所及,一般的国民,也就只为自己身家的利益打算。这种观念发展下去,一定会使全国上下各个阶层,都变成以利害为中心,造成当仁不让的风气。这样的话,国家就太危险了。”

    孟子并不是不讲利,而是告诉梁惠王,要想富国强兵还都是小利而已。只有从仁义着手,才是根本上的大吉大利。

    孟子他并没有否定利的价值,而是扩大了利的内涵,扩大了利的效用。试看几千年来的中国文化的整个体系,甚至古今中外整个的文化体系,没有不讲利的。人类的文化思想包涵了,政治,军事,经济,教育,乃至人生艺术,生活,,,,等等,没有一样是不求利的。如果不求利,又何必去学?做学问也是为了求利。读书认字,不外是为了获得生活上的方便或是自求适意。仁义也是利,道德也是利,这是广义的长远的利,是大利。不是狭义的金钱财富的利,也不是权利的利。

    孟子对梁惠王提出“义利”的辩解;

    第一,孟子一开始就对梁惠王说,你何必去贪求眼前短浅的近利,小利呢?你应该提倡仁义的道德观念,推行仁义的道德政治,才是你长远的大利。因为,孟子的中心思想,是想实行中国传统文化的仁义道德之治。

    第二,无论东方或西方,任何一种文化,一种学术思想都是以求利为原则。如果不是为了求利,不能获利的,这种文化,这种思想,就不会有价值。

    自从孟子讲了仁义,强调了义利之辩后,影响到后世的重视义利,而渐渐的后世的义利之辩,又与自私无私之别,混为一谈。以为“义”与“无私”同意,“利”与“自私”无殊。因此汉唐以来,儒家的义利之辩,大多混淆了私与无私之别,两者分不清楚。所以谈义利之辩时,往往在逻辑上夹缠不清,而使我们现在一些人仍然弄不清楚,乃至于产生“儒家思想没有什么了不起”的错觉。后世受此影响,谈起义与利来。就成了有私与无私之辩。于是就牵涉到中国文化的中心,乃至人类文化的中心,尤其是政治行为的中心-----公与私之辩的问题。

    春秋战国时期关于公与私之辩,有两派极端相反的思想,一为墨子;一为杨子(名杨朱)。

    墨子讲“义”是主张摩顶放踵以利天下,从头顶到脚底,都可以放弃自己而去为天下人谋福利,是彻头彻尾的牺牲自我,义利别人。

    而杨子---杨朱的思想,则与墨子绝对相反,他主张“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但并不是一毛不拔,而你却全部给我,他是主张天下每一个人都应该这样一毛不拔,都能不犯害他人的利益,才能为自己的利益着想,假如能做到这样,又是另一种社会形态了。

    如果我们把墨子和杨子的思想,作一番仔细的研究,那会怎样呢?以墨子的思想,人人都自我牺牲,只图利他人,这是做不到的。那么依杨子的思想,普天下之人都为自己的利益着想,绝对不为别人的利益牺牲一根毫毛,,那是否做得到呢?答案很明显,当然是不行的。人类真是可怜的动物,固然自私的心理人人免不了。但若要自私到这个程度,却也没人能做到,更不可能全人类都这样做。反之,如果按墨子的思想去做,人人都能大公无私,天下公利,结果自然更好。或者依杨朱的思想去做,人人都只为自己,绝对不妨害他人,各守本位,不犯他人,也就是现在有些公知所说的,争取个人自由,也尊重别人自由,倘使能做到,那么也可天下太平,但是这两派的主张,事实上都做不到。

    既然墨子杨子两种极端的主张都做不到,只有再看看儒家的思想,这是中庸的。中庸不是调和轮,是兼容并蓄为适可而止的中道。孟子秉承了孔子的思想(但不是秦汉以后变了样的儒家思想,而是孔孟的儒家思想)当然是崇奉仁义之义,向梁惠王提出建议。主张行仁由义,极力宣扬仁义的美德。

    我们不妨引用清人的两句诗;“莫言利涉因风便,始信中流立足难”正好作为孟子对梁惠王直言忠告风格,其难能可贵的评价。

    还可以说,所谓义利之辩的道理,就是孔子所谓;“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义利”的大义之义。以者宜也之义,并非狭义广义等的义利之义。其实,都一样不管什么伟大的义理,都是力行于义,才能有利于成其为君子,所以这也是利便是以,以便是利的真实道理。

    由于义利之辩的文化思想发展,到了宋以后,构成中国文化的商业道德,便有;“贸易不欺三尺子,公平义取四方财。”的说法。即使专事求利求财的商业行为,也要心存“不欺”和“公平公正”的义利之辩。可以说这是孔孟思想在商业道德上教育成果。

    2019,7,2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读孟子“义利观”:见利要思义 不义则不为
朱熹如何看待义和利
义利论
儒家义利观:义以为上
黄勇 | 良好生活的两个面向:对儒家义利观的美德论解释
杨海文:义利之辨与做大丈夫——孟子对于国君、士人的道德劝谕(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