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推荐 |华锅张:詹天佑与津浦铁路和张八岭

 詹天佑与津浦铁路和张八岭

◎ 华锅张


詹天佑,当然是独立自主主持修建我国第一条铁路(北)京—张(家口)铁路、人称“中国铁路之父”和“近代中国工程之父”的詹天佑先生。

张八岭,指的并不是行政意义上的明光市张八岭镇,而是地理和地质学意义上的张八岭,即大别山脉的东延部分,区域从江苏江宁、浦口、盱眙,到我省和县、巢湖、肥西、肥东、定远、凤阳、明光、南谯区、来安、全椒等这片地处江淮之间东部波浪起伏广大的丘陵地带,自然也包括张八岭镇。

为便于区分,可以分作大、小张八岭:地理地质学上的张八岭姑称大张八岭,张八岭镇且作小张八岭。大张八岭占明光市一半面积,小张八岭是明光市的南大门,因此明光人不可不对大张八岭略知一二。至于津浦铁路就更不用说了,说百年来如果没有津浦铁路,就没有明光市的今天,一点也不过分。

从一般的史料和明光市当地人的口碑上看,詹天佑好像跟大张八岭没有多少瓜葛。

其实不然,我曾看过几篇文史资料,其中都提到詹天佑与津浦铁路的关系,其实也写到了张八岭。但都不是正面写的,只是其中提到,缺少详细资料。如欧远方、冯永林、何建明的《津浦铁路筹建始末》、陈明义、胡大为的《中国铁路摘要》等。

后来,我接触过几位这方面的专家,也都说到过詹天佑不仅与津浦铁路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津浦铁路之所以经过明光、管店、张八岭的这条线路,最早都是詹天佑提出来的,他是津浦铁路修建前,少有的几位,曾先后三次实地考察过这条铁路线路,并在张八岭村等地住过一段时间的当时中国顶极铁路工程技术人员之一。

只不过因洋务派当权,詹天佑没能亲自主持修建津浦铁路。

要说津浦铁路,就不能不说张八岭;而要说大张八岭,得从小张八岭入手。

这话有点绕口。

我第一次跟张八岭镇见面,还是我10岁那年秋。

当时因父亲成了“走资派”,我们家从明光镇搬往农场。

那时张八岭还是个乡政府所在地,到明光和滁州都不通公路,只有火车。我们家通过铁路把只有两只箱子和几床破被褥的家搬到张八岭后,再用马车搬往农场。当时张八岭镇就是一条丁字街,主要街道离火车站还有两里路。

农场场部在铁路东,我家住在铁路西,我每周都要经过张八岭镇在家与学校间往返。记忆中张八岭镇最吸引我的,是油条铺子:无论是回家还是去学校,走到张八岭街上时,时候都不早了,但油条铺子上,仍招牌似的竖着几只黄亮亮的油条。半大孩子本来就容易饿,肚子里又没啥鸟油水,此时此刻免不了有些饥肠咕咕。偏偏油条完全不顾及我们的感受,硬是坏笑着用香味往我们的鼻孔里钻,而我们的兜里比特么脸上还干净,怎么办?只能一边忍不住地拧着头往油条铺子里看,一边使劲地咽口水。

农场那时还是兵团建制,我一位同学的父亲,当时是营教导员,每次我们去学校前,他都不厌其烦地告诉我们:“过铁路一定要一慢二看三通过。”

说实话,过铁路时,我早把他的话忘到了脑后,倒是看着被钢轨碾扎得贼亮的铁路忍不住遐想:这铁路是谁修的?这人真牛叉!得花多少钱啊!

还有就是如果顺着铁路一直往南走,能走到哪里?往北呢?

再就是总觉得“张八岭”这个地名有点奇怪:这里为什么叫张八岭啊?张八岭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后来我曾断断续续地听当地人说,张八岭名字的由来,主要是因为张八岭在铁路没通之前,就在老乡政府那条南北向的土山岭上,只有一条长不过百米的街道。街道两旁都属于一户姓张的人家。老张家共有兄弟八人,分别做着粮食、榨油、蔬菜、饭店、纺织、旅店、铁器、牛市等八种生意,所以时间一久,人称这里为张八岭。后来,津浦铁路修通了,在这里设了站,才慢慢繁荣起来。

据当地人说,后来张家破落了,70年代时,只有一支后人还生活在张八岭乡中良村苏油坊附近。但至今当地还有“张八岭半条街都是张家的”一说。

还有一种说法:张八岭附近有八个比较大、有点名的山岭,所以这里才叫张八岭。

70年代末,我们家有位农场邻居的嫂子是张八岭镇人,姓韩的她外公叫张裕林,曾在南京国民政府任职,后因不知是历史问题还是成分问题被打回了张八岭。张裕林整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经常去农场外孙女儿家,就是为了弄口好吃的。当时老头至少年过花甲了吧,记得他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

我曾跟老头聊过这个话题,他就是后一种说法的支持者,还说张八岭这八个山岭分别是南谯的北将军岭、皇甫山、嘉山县的老嘉山、定远的磨盘山、岱山、南京江宁的牛头山、滁州的琅琊山等,这些山基本上处在张八岭镇的东南西北四周。

因老头也是个文化人,又见过世面,特别是这几个山岭指名道姓说得头头是道,当时我对他的说法比较感兴趣。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觉得这个说法有点不太靠谱:张八岭原本就是个丘陵深处的封闭小村落,通铁路是近百年的事,通公路则只是近几十年的事,谁能有需要和格局如此给它命名?显然有些高看它了。再说,民国前张八岭人可能连地图都没看过,怎么会对几十公里外的这山那岭搞得那么门清?

后来,随着读了一点书,知道地理和地质学上的张八岭很有名。慢慢发现,说张八岭不能只说张八岭镇,须结合张八岭丘陵和纵贯皖东的津浦铁路来说才行。

顺便说一句:我的以张八岭和老几山为背景的长篇小说《人狼世界》已经完成半年多,约100万字左右。因追求的是好看好玩解气和市场,不一定对得上传统文学的胃口,没打算在纸媒上发表,原计划2021年9月18日开始网上连载,但因为改编权卖给了北京某影视公司,约定书稿三年内不得公开发表,所以只得作罢,到时候再说。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我曾陪同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国家地矿局等单位组织的江淮分水岭考察团,在张八岭丘陵内外折腾了20多天,同伴有位河海大学的孙教授是民国时期地质学家孙有轩的孙子,他告诉了我一段詹天佑与张八岭镇和张八岭丘陵,以及与津浦铁路之间的一些轶事:他的爷爷孙有轩曾陪同詹天佑深入张八岭丘陵考察津浦铁路线路半年多,且张八岭丘陵的命名,也与詹天佑有直接关系。

更重要的是,津浦铁路原本预选的线路并不通过张八岭丘陵和明光,包括蚌埠、徐州等地,而是从天津经山东临沂、苏北,然后直通瓜州,就是江苏镇江市的对岸,所以原名叫津镇铁路。

谁都知道,铁路是现代文明的重器,不说别处,就明光而言,在近、现代的发展中,不可不论的是沾了不少津浦铁路的光的。如果这条铁路不路过明光,不要说明光的今天,恐怕当初嘉山县会不会把县城设在明光都不好说。

好像又扯远了。

据资料,津浦铁路最早是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由江苏补用道容闳向总理衙门提出来的,他提议筹办的是(天)津镇(江)铁路。

当时清政府有一半的财政依赖江浙,觉得确有必要修建此路,于是派总理衙门大臣许景澄为津镇铁路督办,打算向英商汇丰银行和德商德华银行借款740万英镑修这条路。

但英国和德国人在答应借钱的同时,提出由他们主持修建这条路,并未经清朝政府同意,就抢先派人开始勘探线路。当时英国和德国人初步勘探的线路走向是从天津直通临沂,然后是苏北的淮安、盐城、扬州,到达镇江北岸的瓜州。

如果按照这个走向,津浦铁路就没有明光,包括我们安徽什么鸟事了。
结果这事传开了之后,知识界和学生认为“津镇一路,北接畿甸,南贯江淮,扼江海之咽喉,握三省之命脉”,地理位置和战略意义十分重要,不能交给洋人办,多次上街游行示威,要求停办。加上清政府内忧外患,不得不缓办。

1902年,清政府改派袁世凯督办津镇铁路,后又派张之洞协助。袁张二人认为中国人没有能力自办此路,他们都是亲英美派,于是他们跟英国和美国人接触。

不料此事传出去后,德国人大怒,因为当时山东是德国人的势力范围,所以德国人当即提出,不让他们参与修这条路,就不许铁路从山东中部通过!

这下,袁世凯和张之洞又傻了眼,只得再次暂时将事情搁置。


这才终于轮到詹天佑出场了。

说起来,詹天佑也是咱安徽老乡:他祖籍徽州婺源县(后婺源划归江西省),生于广东省广州府南海县,12岁留学美国,考入耶鲁大学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

詹天佑回国后,被派往福州船政局后学堂学习海军轮船驾驶。

要说大清朝的教育也真特么够操蛋的:好不容易派一个优秀的年轻人去美国留学,学的是土木工程系,主修铁路工程,回国后却让他去开轮船!

后来,詹天佑去广东博学馆任教习,其间主持修筑了沿海炮台和测绘广东沿海海图。那是我国第一幅海图,加上他同学父亲的引荐,这才引起高层的注意,调他到天津中国铁路公司任“帮工程师”,从事塘沽到天津铁路铺轨工程。

俺没研究过这个“帮工程师”具体是个什么鸟职务,应该不是助理工程师。考虑到当时中国稍大点工程都是外国人在干,大概是协助外国人搞工程的意思吧。但不管是什么意思,毕竟是咱中国人参与了铁路工程,就是好事。

那个时候,江南省(当时的江南省包括江苏、上海和安徽,以及江西和湖北一分部)一直有意推动修建津镇铁路。詹天佑受命去天津任职时,两江总督曾国荃专门拨出经费,请詹天佑顺便沿途考察一下铁路的走向。因为铁路的南起点是镇江,这一次詹天佑主要是沿着京杭大运河考察的,结果不详。

1903年,詹天佑父亲去世,他回广东奔丧。次年他被中国铁路总公司聘为工程顾问。回职的时候,正值德国人在津浦铁路的修建上作梗。

此时的两江总督已经改为魏光焘,他也一直在推动津镇铁路的修建,于是写信给詹天佑,请他参与此事。詹天佑对此也特别感兴趣,加上魏光焘的力邀,故詹天佑在赴京上任的途中,特地从南京下船,然后沿着英国人和德国人初步预选的津浦铁路线路进行考察。

詹天佑一行共20多人,孙有轩是他的学生和助手之一。

孙教授告诉我,爷爷曾告诉他,詹天佑一行先是按英国和德国人预选的线路考察了一番。他认为这个线路的选择不科学:一是鲁中沂蒙山穿越困难;二是苏北河流太多,架桥代价大难度大;三是苏北地处淮河下游,经常闹水患。再加上当时德国人不许铁路经过鲁中,因而詹天佑决定增加一个选项。

詹天佑一行乘船从大运河回到南京,跟两江总督魏光焘书面提出对上述选项的看法后,建议将(天)津镇(江)铁路走向,修改为从天津到南京江北浦口镇,改津镇铁路为津浦铁路,并从苏北走改为经皖东丘陵。

幸亏詹天佑这一转念,给咱嘉山县带来了机遇。

魏光焘说:“北宋的时候,欧阳修就说'环滁皆山也’,听说火车不能上坡和急转弯,而皖东丘陵都是小山,这路怎么修?代价岂不更大?”

詹天佑说:“这两条路线,从哪走不能只看地图,更不能听别人说,必须靠两条腿跑下来才行。”

于是他带着人马拉肩扛着工具,走进了皖东丘陵。孙有轩曾告诉他的孙子孙教授,他们跟着詹天佑沿途考察了半年左右:“其中在皖东丘陵考察时,第一站住在一个叫张八岭的村庄。”

詹天佑等人住在张八岭村一个张姓人家,或骑马或步行,在附近考察了一个多星期才离开,取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

据《津浦铁路筹建始末》,詹天佑在给总理衙门并抄送两江总督魏光焘的折子上,就直接提出:“……若经滁州入丘陵……可沿流沙河修建,经临淮关或歪歪集过淮河(当时蚌埠还是个凤阳县辖下的叫“歪歪集”的小村落。“歪歪”者,河蚌也,这里的河蚌特别多。蚌埠这个名字是40年代设市时,国民党元老于佑任根据“歪歪集”的意思取的),过宿县、徐州,比经(临)沂淮(安)便捷,也节约得多。”

詹天佑说的这条“流沙河”,应该是老河的最大支流,从凡山东来,经小王营调头往北,经三界、管店,到明光并入池河,注入女山湖的南沙河。津浦铁路正是从小王营附近一直沿着这条河修到明光,基本上没有劈山修桥。

詹天佑深知津浦铁路对我国的重要性,一心想主持这条铁路的修建。不料回到北京后,他却被派往调查道清铁路,并任官办(北)京张(家口)铁路总工程师兼会办局,只得把津浦铁路的考察的事扔在了一边。

1908年初,清政府再次动议修这条路。虽然此时我国与德国关系缓和了,但考虑到途经皖东丘陵相对节约和安全,清政府最终还是采取了詹天佑的方案,选择从丘陵中走。

据资料,虽然津浦铁路主要是由中国铁路总公司主持修建的,但仍有屈辱:我曾在国家图书馆看到过清政府与英、德签订的借款修建津浦铁路和协议,协议中就明确约定,铁路建造及管理权归中国国家办理,但中国国家选用公司必须认可德国、英国总工程师各一人,只是这两个总工程师须听命于总办或其代办。

工程于1908年8月、1909年1月相继在天津、浦口举行开工典礼。南段(张八岭丘陵属南段)共动用50多万民工,干了4年左右。1911年9月南北分段通车。1912年全线竣工通车。当时只是单行线,1958年才修成复线。


这就是津浦铁路的前世今生。

应该说,津浦铁路是晚清政府干的为数不多的好事、正事之一,它沟通了当时大半个中国,传入了工业文明,带动了沿线,当然也包括明光、张八岭这些地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如果没有这条路,嘉山县(明光市)和张八岭就不会是现在这个样子。

说到张八岭丘陵的命名,孙教授说,民国之前,江淮之间的这片丘陵并没有具体名字,甚至没有人认真考察过,詹天佑一行可能是首批考察张八岭丘陵的科学家,尽管他们考察的目的是为了修建铁路。

那时连地图都极少,作为詹天佑的学生,孙教授的爷爷孙有轩等人在詹天佑去世后,在整理詹天佑的考察资料时,发现詹天佑在几张地图上都用铅笔画了个大圈,上面写着“丘陵,张八岭”等字。

那几张地图可能是詹天佑带人住在张八岭考察时留下的,不知道他画这个圈是什么意思。也许只是信手画来,也许是标识皖东丘陵最高的几个山岭都在张八岭附近,也许只是说他们临时住在张八岭村。

詹天佑的那些助手和学生,包括孙有轩,后来都成了行业大咖。因为有詹天佑这么一画,他们在工作和学习中,有意无意间,就称皖东丘陵为“张八岭”,以至于写入了论文中。

“后来,时间一长,这个名字就被学界慢慢认可了。我爷爷说,他也不知道这个名字具体是从什么时候叫起来的。”孙教授说。

孙教授的这一说法究竟有多大可信度?不知道。姑且把它当成一家之言吧。但传说也是一种文化,总比一片空白强。而且无风不起浪,事情总是有些来由的。

2006年秋,我参加全国妇联和央视联合在云南腾冲召开的婚姻与家庭题材特稿笔会,与中国矿业大学某学院书记孙女士一路同行。我跟她同是几家平台的签约作家,一起开过几次笔会,本就相识。后来我看到她跟几位教授联名在《地理》杂志联名发表了《大别山——张八岭地区新的构造与非板块碰撞造山研究》的论文,虽专业论文与我关系不大,却因涉及张八岭,引起了我的注意。

那次从腾冲飞北京,恰好我们是邻座,聊了一路张八岭。到北京已经是晚上10点多了,我们又一起打车直接赶到火车站,乘卧铺继续南下。因是一个包厢,又聊了半夜,直到次日晨她从徐州下车。

孙女士的父母都是国内知名的地矿专家,叫什么名字,我已经忘了。她说外公的老师也是詹天佑的学生,而且也曾陪同詹天佑一起深入张八岭丘陵考察过津浦铁路的走向,外公一直收藏着一张詹天佑用过的地图,上面有詹天佑亲手绘出的考察路线和津浦铁路的建议走向。

可惜的是,我没有亲眼看到那张地图。

几年前,有一次在一个饭局上,我认识一位省地质科学研究所的研究员蒋先生,聊到大张八岭名字的由来,他也说听说与詹天佑有一定的关系,但具体语焉不详,也许是我忘了……

再说几句题外话:詹天佑这人,除了爱国,是我国的铁路之父,还有一点得提一下,就是他特别爱他的老婆。

詹天佑生活的年代,不仅允许纳妾,甚至是一种时尚。而他在晚清和民国都是牛人,收入自然也不必说。就是说他既具有纳妾的社会环境,也具备纳妾的经济条件。但长年在外的他,终生奉行一夫一妻主义,绝不纳妾。说实话,如果是俺,俺特么的可能做不到,有点惭愧。当然,这也可能正是我等不可能成为他那样大人物的原因。

至于1958年,地质学家张鉴模等人在张八岭附近发现一种独特的片岩、千枚岩和大理岩,并命名为“张八岭岩”,被地质学界公认并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认可,那是后来的事,不说也罢。


文化明光|我为家乡代言



图片:网络
编辑:董祖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历史上的今天:1919年4月24日詹天佑病逝
百年前的中国铁路老照片
明光战役
詹天佑读后感1000字
詹天佑对孙中山铁路思想的影响
穿越百年历史,一段铁路与一个小镇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