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推荐 |华锅张:老嘉山土茶


老嘉山土茶 
华锅张
 

四月初的一天,我刚托人买来的几斤老嘉山土茶不见了。

我大吃一惊,忙问家人。

原来,前几天女儿女婿分别到皖南和江浙出差,他们知道我爱茶,给我带回来一些什么龙井、毛峰、碧螺春等名头很大的新茶。女儿见冰箱满了,自作主张,将一些看起来不上眼、生产日期较长、没啥名头的茶叶掏出来扔了。

我那老嘉山土茶,就是普通塑料袋包装,外表看来,黑不溜秋的一点都不上眼,自然被她清理了出去,直接扔进了垃圾桶。

我得知后,见不可挽回,大为光火,将女儿臭骂一顿。

女儿吓得半天不敢吱声,跟她妈妈说:“这老头,刚退休,脾气就越来越大,那点破茶也舍不得扔,我能让他缺茶?”

她哪知道,那是正宗的,我的老家老嘉山产的土茶!是我好不容易,托请了当地的几个朋友才弄来的,在我的眼里,任何名头的茶都比不上它!

需要声明一下的是:之所以称老嘉山茶为“土茶“,是因为它地方性明显,外面的人知之甚少,也没有商标甚至生产规模和产品质量标准,只曾经是当地的一种很小众的土产,丝毫没有贬低它的意思。

我最早接触老嘉山土茶,还是1980年。

当时我在老嘉山北麓当小学老师。有位中学校友夫妇承包了几亩茶园,早晚或周末,见我闲着无事,就请我去帮忙采茶。

采茶在我的心目中,本是很美好的:云雾潦绕的碧绿茶园里,轻轻地流淌着采茶山歌,还有采茶舞曲。蝴蝶般的采茶姑娘,一改夜的慵懒,带着晨的淡香,纤纤细指,舞蹈般的跳跃,传说还有真正的好茶是未婚姑娘用香口采摘的……这对一个荷尔蒙如雨后春笋般往上蹿的我来说,吸引力是极大的。

但现实却远非如此。

皖东丘陵春来晚,虽已是早春三月,茶树却刚冒出浅绿色的芽——这已经是当地自然环境下最早的茶:明前茶了。因气候不稳,它躲在茶树的枝岔之间,欲藏还羞,犹豫犹豫总不敢伸开腰身。

采茶需趁早,最好有水雾,茶叶才更鲜嫩。采茶姑娘们确实起得很早,然而每家有各自的承包茶园,相互隔得很远。偶尔于田间地头遇到一个女孩,却因山风凶猛,早将一些她们的脸蛋吹得黑紫,看起来并不养眼,加上她们的大胆和泼辣,让人不敢接近。倒是山上山下不时传来少女们快乐的咯咯傻笑声,增加了不少春的气息。

一阵山风吹散晨岚,早春的日头争抢着要出风头,很快就晒干了蛛网,不甘寂寞的毛拉子也有了幼虫,因为还小,不仔细根本看不见,但小小年纪就很毒辣了,胳膊碰到就会像火烧一般灼痛。不过正因为有它们,才说明茶树没打农药,没有污染。

实际上早春时节,出来的害虫极少,茶树也不需要打药,完全绿色无污染。这也是人们喜爱早春茶的原因之一。

校友的老婆本是位淮南知青,但已经被岁月磨练成了一个成熟的茶农。她教我怎么采茶:要轻摘慢掐,一旗一枪。就是采摘的芽头最好是一个芽尖(即一枪,像红樱枪)和半个刚张开的叶片(即一旗,像半面旗帜),这样的茶形做出来才好看。

当时农场的茶树还没长大,高仅盈尺,而小的俺身高一米八0,半个小时采下来,已是腰酸胳膊痛,所采的鲜叶不过半斤八两。

要知道,三四斤鲜叶才能制一斤干茶!

因机械制茶需要排队,而鲜叶又等不得,于是很多人干脆手工制茶。茶的品种叫“烘青”,就是一种制作工艺最简单,做起来最省事,同时也是档次最低,但汤色和口感还不错的粗茶:将一口做饭用的草锅洗净烧热,制茶人将适量鲜叶放入锅中,用手不停地翻弄揉搓。下手不可太轻,也不可过重,要将鲜叶中的汁水揉出来,又不使得焦糊。我感觉制茶的全部技术,恐怕不过如此了,说白了就是凭手感掌握住火候。再整形后,在一个竹制笼屉上用木炭烘干即可。

此后,老嘉山下每年生产的茶,基本上都是这种,几无变化,实际上也就埋下了它将被淘汰的种子。

我后来了解到,老嘉山的土茶,是七十年代初,农场为了“多种经营”,从本系统内的皖南敬亭山等几个茶场引进的。就是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的那个敬亭山。

敬亭山茶场我去过,地处皖南宣城市北郊,山很小,但这里生产的“敬亭绿雪”自古以来,特别是明清以来,一直就是贡茶,也是我省最早的十大名茶之一,多次获国内外大奖,而且它的制法也属于“烘青”。

老嘉山土茶从种子到制法,都是跟敬亭绿雪一脉相承的。

换句话说,老嘉山土茶的“血统”,其实是有些来头、很纯正的。

“当时农场有很多知青,茶树主要是由知青们播种的。”到了1980年左右,农场至少有茶园五千亩,并在每个分场都建起了一个中等规模的机械化制茶厂,全场茶叶总产量有十几万斤,滁州明光等地多家单位和个人,每年都会来买,产品还经省农垦供销公司远销到青海、西藏等地。

写到这儿我想,俺这篇文字的读者中,说不定也有不少人喝过老嘉山土茶呢!不知他们是否跟我一样,对老嘉山土茶情有独钟映像深刻。

后来,农场的茶树慢慢发展到了附近乡镇,主要集中在老嘉山、凡山以及农场五分场所在的滁州市琅琊区的白米山附近。明光市境内的张八岭、三界和嘉山集等乡镇都有种植。

那时候,我们也不会喝茶,甚至不喜欢喝茶,因为虽然茶水有股清香,颜色也令人心动,但入口有些苦涩。

后来参加了工作,就是一杯茶一支烟一张报纸看半天,于是有意无意中,喝茶的功夫得到了修炼。时间一长,慢慢的便有了一些道行,知道了什么是红茶绿茶普洱茶,生茶熟茶和黑茶,喝茶有哪些讲究,十大名茶有哪些。直到只要泡上一杯茶,通过色香味形,就能知道它属于哪种茶,大致产自何方,是新茶还是保鲜茶,应该如何储藏和冲泡,需要多少度的水等等。

走上社会后,俺主要从事的是文秘和办公室工作,曾当过七年办公室主任,后来不当办公室主任了,也分管办公室。换句话说,一直没能远离吃喝拉撒这等凡间事。因近水楼台,可以说啥酒都喝过,啥烟都抽过,啥茶都品过。朋友开玩笑地说,在这些烟洒茶的“熏陶”下,如果有人考古发现了我这副“下水”,至少也值几百万元。

但俺对烟酒一直没啥鸟兴趣,只是工作上不得不有的应酬而已。唯独跟茶叶比较对脾气,直到它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俺至今BMI(体质指数)为21,5(标准范围是18,5—23,9),基本上没什么大毛病,几位茶友和老中医都说应该与爱茶有一定的关系。

国内各地很多名茶我都喝过,包括前些年浙江人炒作起来的20多万元1斤的龙井、50多万元一饼的云南普洱等等。但喝来喝去,觉得那些茶除了价格和名头吓人外,都没有咱老嘉山的土茶喝起来最地道、最过瘾。

朋友老徐是安农大茶叶系教授,俺曾几次跟他和另外几位专家级茶友聊过此事。他们说这并非我的矫情,他们也有同感:“与动、植物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代代传承、生养和成长环境,比如有的植物喜湿,有的植物喜干;有的动物食肉,有的动物则食草。无论动植物,还都有喜暖与喜寒等多种习性。有的是天性,而更多的则是千万年来它们适应了这样的环境,养成了习惯使然。”

老徐说,我们人也一样,各种生活环境把人类分成了很多种类。比如世代生活在海边的人爱食鱼,猎人世家喜食肉,淮南人吃米,淮北人吃面等等。具体到茶叶而言,我国的茶树主要生长在秦岭到淮河以南,历史上主要江南产茶,江淮之间的茶叶是清朝后期才发展过来的。因此,映像中人们总觉得只有江南才产好茶。

“当然,因纬度、温度、湿度,以及历史积淀、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原因,江南的茶也确实是我国茶叶的主流。但时代在发展,这并不代表江淮之间就不能生产或没有好茶。特别是江南的茶与江淮之间的茶相比,色香味都较淡,加上近些年来为了追求早上市,很多江南名茶都用上了塑料大棚等现代工具增温,这样茶叶就更淡了。江北的茶,因气温相对较低,光照和生长期都较长,也较自然,因而茶多酚的含量也较高,所以茶香更浓郁。我们这些从小在江淮之间长大的人,相对口胃较重。如果没有比较,江南茶泡浓点也可以。但有了江淮茶,再喝江南茶,很多人就不习惯了。至于说到优劣,我个人觉得,江南茶与江北茶,当属于两个不同的茶叶流派,难分优劣,各有所长。”

俺只有点头称是。

原来,茶的滋味,太浓不好,太淡也不够味,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而对我们个人来说,适合你的才最好。在或苦或甜,或浓或淡的色味交织之中,才能品出一种淡定的人生,一种不可释怀的人生,一种笑看风轻云淡的人生。

这可能也是有人认为茶属于一种文化和艺术的原因之一。

上在20多年前,我就认识了桐城小花、舒城小兰花、信阳毛尖、英山旗枪,还有家门口滁州的施集烘青等众多江淮之间产的茶叶。虽然这些茶的名头都不大,但在我的那帮茶友中,口碑却不错,为真正嗜茶者的心爱。应该说,与江南那些名茶比,江北的茶,大多外观不好看,做工和包装都不太上档次。换句话说,是江北人没有江南人会做生意。

但一旦冲泡后,江北茶汤色碧绿,香味纯正,特别是汤色和香味持久,是江南茶无法比的。有人说,茶的“五观”,包括泡在茶杯中的“形”。俺不以为然:茶的“五观”是宋人传下来的,那时还没有玻璃,茶具都是陶瓷的,在杯中怎么观?当然,如果包括这一观,江淮茶也比不了江南茶,它的形状在揉碾中受到了破坏。

一般南方茶最多泡两三道就没了,江淮之间产的茶却可以泡四五道甚至更多,一般每天上一遍茶叶即可。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茶友之交醇如茶。而在我看来,江北茶中,咱老嘉山的土茶,上述品质最为突出。

说来可能有人会觉得有点悬:老嘉山土茶甚至救过我的小命。

几年前的那个九月,新华社组织我们二十几个即将退休的小老头小老太太重走丝绸之路。

此前我曾走过几趟大西北,什么鸟事也没有。不知为什么,这次过了西安,肚子便开始不安分起来,一天要上四五趟厕所甚至更多,拉得我天昏地暗,腿软筋麻。最要命的是,这对集体行动来说很不合时宜,何况还有几位看起来气质很高雅的女士。

到了兰州,我连忙去看医生。医生检查了半天也没发现什么问题,拿了一些药,说也许是水土不服,这种毛病没有特效药,回到老家静养几天就好了。

我告诉他,我们除了要走河西走廊到乌鲁木齐、过塔克拉玛干沙漠,还要经中亚几国直到地中海和黑海沿岸,至少20天后才能回来,机会难得,我也不想放弃:“就这么任由拉半个月肚子,恐怕回来的只能是骨灰盒了。”

医生挠着头说:“我曾听中医朋友说过一个方子,不知道有没有用,你可以试试:你们安徽不是产茶吗?你让老家给你快递一点茶叶来喝,茶叶的产地离你出生的地方越近越好,也许你的毛病很快就好了。”

没有别的办法,想到我专门储茶的冰柜里还有1斤多老嘉山土茶,我连忙让老婆给我“顺丰”到新华社新疆分社。几天后,我们到达乌鲁木齐,喝了几天家乡土茶,我的肚子很快便风平浪静了。

朋友们听说土茶如此神奇,纷纷要求品尝,包括那几位漂亮的女士——原来她们也离不开吃喝拉撒!然而,他们却大多不太喜欢,说这茶太浓太涩太苦。

看来,老徐说的对:一方水土一方人,你喜欢的别人不一定喜欢;别人喜欢的,不一定对得上你的胃口。

不过,我巴不得他们不喜欢,因为我的土茶已经不多了。

我有些想不通:但为什么此前我走大西北时不拉肚子,这次却“不服”了?而且茶叶为什么能治水土不服?

回合肥后,我去咨询中医学院的茶友刘明敢教授。老刘分析说,人体百分之七十以上是水,所以我们人是离不开水的。而每个地方的水土的成分构成是不一样的,有的逞弱碱性,有的逞弱酸性,还有很多特殊情况。我们从小在哪里长大,就适应了那里的水土,换个地方往往就有些不适应。老家产的茶叶之所以能治疗水土不服,主要是茶水对异乡水土的各种化学成分可以起到一定的中和调节作用,拉近了你与老家的距离,所以减轻了症状。

至于我以前去大西北没有水土不服,可能一是与年龄、体质等有关,后来年龄大了,适应能力差了,于是受不了了;二可能是我以前带着茶杯,人在大西北,却并没有停止喝老家的茶,至少是安徽的茶。

所以有人说“茶为万病之药”。

我不能不说,这老小子分析得有道理。难怪很多远离家乡的游子都喜欢带一包泥土。据说想家或身体不适了,在水中撒点老家的泥土喝下去,就好了。同时感叹人不服老不行啊!

从那以后,只要出远门,我一定会带一点老家产的茶。没有老嘉山土茶,就带滁州境内的;没有滁州的,就带江淮之间产的。实在不行,才会带皖南产的。

如果硬让我从皖南茶中选一样,我会选猴魁。

因为猴魁不像其他江南名茶,为了好看,甚至连揉碾的工序都省了,而是经过了揉碾,容易出茶汁,且叶片大,称得汤色看起来舒服。而且我只选机制夏茶猴魁,坚决不要手工的。倒不是因为价格,主要是因为春季猴魁味道太淡,没有茶味,夏茶较浓。再就是我曾在皖南真正的猴魁产地猴坑看过甚至亲手试过手工猴魁的制作,深知手工揉碾手汗有多么旺盛,与茶汁会多么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其实,江淮之间并非没有好茶,比如前面提到的那些虽然小众,品质却很好的江淮小家碧玉,都是身边茶友们的选择之一。它们之所以没有那些名茶的名气,我以为主要因为茶叶出头露面的先机,早在千百年前就被江南抢占了。再冰是总体上看,江北茶没有突出的特色,工艺上主要在模仿江南茶,同时也因为产量不高,家庭作坊制茶水平不一,“身份”不“高贵”等。

实际上,我省的桐城小花、舒城小兰茶等,每年刚上市时,价格也要三四千元一斤哩!我曾到舒城毛主席去过的舒茶镇参观过,因为舒城小兰花在合肥安庆六安一带都有一定的名气,很多茶农一季收成就有二三十万元。

应该说,对茶农来说,已经不错了。

可惜的是,老嘉山土茶,却没能发展到这个程度便夭折了。

老嘉山下的茶树,大约于九十年代中期,被淘汰的。

当时的茶树,为了便于采摘,人们每年都会修剪,修剪成半人高,成垄成行,便于机械化采茶。春季到来,茶园里的茶树,如条条绿龙,很是漂亮。

有一次我到农场三分场一同学家玩,正遇到拖拉机在清理茶树。说是因为种茶不赚钱,没有人愿意承包茶园,所以农场决定淘汰茶树。

可怜那些茶树,从江南来到老嘉山下刚20年左右,就不受待见了。

正值仲春,茶树上的嫩芽铺了一层,与下面的老树的深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但拖拉机的轰鸣中,深翻的犁铧将茶树的根都翻了出来,堆到一边准备当柴烧,一副惨不忍睹的样子,我仿佛听到了茶树在哭泣,着实让人心疼……

不过,茶树既已在老嘉山下扎根,老嘉山就成了它们的第二故乡,岂是你想淘汰就淘汰的?山野里已经生长着很多野生茶了,再加上抛荒的茶树也有很多,所以这些年来,茶叶在老嘉山下一直就没有绝迹。当然,种植和制茶水平也没有提高。

现在,每年的清明前几日,在张八岭、三界以及嘉山集等乡镇集市上,依然能看到有人在卖土茶。那种农场职工家庭或当地农民自家采、自家手工制作的茶叶。

每到此时,我的心便有些蠢蠢骚动,眼前总会飘过老嘉山土茶特有的清香,只要路过附近,总会想方设法地到当地市场上去转一圈,或者干脆直接找到仍生活在原茶区的人家家里。只要遇到,我一定会买上几斤,回家冷藏起来慢慢享用。实在不行,就请仍生活在当地的朋友买一些快递过来。老嘉山的土茶非常便宜,每斤只要一二百元。说实话,如果放在南方,连采工都不止这点花费!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当地人早就不生产那种烘青了,而是跟南方学起了做所谓“高档茶”。土茶的芽头特别嫩,为了抢行市,往往只有一枪,就是只有一个小毛尖。我知道这种茶采起来特别难。但制作工艺显然特别粗放,比如南方茶原本就清淡,他们的传统工艺就是不太揉碾,所以没有茶汁。而老嘉山土茶也跟着学,显然就舍本求末了,因为它反而掩盖了自己汤绿味浓,香绿持久的特点。还有大多火候掌握得不好,还带有些许糊味。而茶这种东西,最忌异味,容不得丝毫。

再就是因为季节等原因,江北的茶跟江南的茶比嫩,就像山里女孩跟影视女明星比脸蛋,你是不可能比过人家的,因为人家底子好,又有脂粉,你有什么?那就是以自己的短处去比江南茶的长处。但这并不代表你的身上没有美:天然、健康、成熟、泼辣、耐用,等等。以至于双方的距离越拉越远……

再扯就更远了,打住。


文化明光|我为家乡代言



图片:网络
编辑:董祖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图教会你冲泡十大名茶
中国茶叶的地理分布
中国四大茶区,茶人必知
拨开迷雾 正确看待明前茶(图)(wqhr 摘编自腾讯网)
三伏天防暑降温喝绿茶,中国哪里产的绿茶最好喝?
【明前茶】明前茶的冲泡方法_明前茶和雨前茶的区别_明前茶的主要品种_明前茶简介_家居生活百科_太平洋家居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