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推荐 | 刘敏:古猗园随想


古猗园随想

文 / 刘敏


国庆节假期,我陪家人来到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的古猗园游玩。在赏景游玩之余,我对古猗园的沧桑历史颇有感慨。

古猗(yi平声,音同“伊”)园是上海五大古典园林之一,名字来源于《诗经》:“绿竹猗猗”,取名“猗园”,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清代以后称“古猗园”。建园当初只有十亩之园、五亩之宅的规模,经历后代多次修葺扩建,现已达到9.7万平方米,约150亩,有逸野堂、戏鹅池、松鹤园、青清园、鸳鸯湖、南翔壁六个景区,2006年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其规模和格调不输江南任何园林。

像江南园林一样,古猗园有山有水,有亭有桥,有假山怪石,园林建筑古朴典雅,文物遗存彰显出古猗园的古老。同时古猗园的绿化很好,有四百七十多岁的明末古盘槐,有桂花林,有松、竹、梅,水面有荷花,还有一棵百年牡丹,非常珍贵。古猗园最大的特色还是竹,被称为“园中之园”的青清园,种植了20多种竹子,除明代建园时就有的方竹、紫竹、佛肚竹外,还有小琴丝竹、凤尾竹、黄金间碧玉竹、孝顺竹、哺鸡竹、龟甲竹、罗汉竹等,使古猗园成了上海市观赏竹品种最为丰富之地,这也映衬了古猗园名称的由来。

进入10月,夏末的炎热迟迟不肯褪去,阳光晒在身上依旧火辣辣的。古猗园游人很多,人们都尽量在树荫下行走,或驻足休息、观景,或摆出姿态拍照,留下幸福的瞬间。游客中有很多当地人,他们把古猗园当成自家的街头公园,每天来此休闲,有的漫步林荫小道,扶老携孺消遣时光,有的坐在长廊凉亭下,或听着音乐,或吹拉弹唱,沪语吴韵在水面嘹绕。


进入景区,随心所欲,循路而行。信步游走间,对面叽叽喳喳来了一群“60后、70后”,为首的是一位穿着时髦的上海爷叔,角色是摄影老师,后面跟着一群花枝招展的大妈,每人手里一台单电或单反相机。老师在绘声绘色地讲解什么时候顺光、什么时候逆光,取景的角度或远近,移步移景,如何把古猗园的美定格在瞬间。上海市已经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60到70岁左右的年纪算是年轻的,他们没有了工作的压力和生活的繁琐,优越的生活条件使他们保养的精力充沛,充满生气,正焕发着第二春,追求着精神的升华。树荫下还有人在锻炼身体,神情专注,旁若无人,一招一式缓慢又认真,动作像太极、气功,仰或五禽戏,看不出路数,突然想到我们老科长的一句口头禅:大腿上号脉——各师傅各传。锻炼身体原来没有定式,也无须固定套路,管用就行,自己舒适、自己高兴就好。

我和家人带着小孙子游玩,小孙子刚满一周岁,牵着手可以走路了,对任何事物都表现出极大的好奇。我抱着小孙子,给他讲树与竹、花与草,引导他观看水里的游鱼,让他触摸人和动物的雕像,虽然懵懂,也算是启蒙教育吧。自然形状的石块铺成的石阶参差延伸到水边,我带小孙子来到水边,用手抄水洒向荷叶,水珠冲打着摇摆的荷叶,然后落入水中,我又抱着小孙子,俯身就水,让小孙子用手拍水,逗的小子咯咯笑不停,我也心情大好。爷孙乐,此乐何及?此刻我脑海中忽然浮出“智者乐水”,小孩儿虽不懂何为智,然而表现出人之于水、水之于人的天然亲近与和谐。

古猗园的建造史以及曲折的经历,映照着近代中国的兴衰史。

猗园是明末万历年间河南通判闵士籍所建,由嘉定竹刻名家朱三松精心设计,建有亭台楼阁,立柱、椽子、长廊都刻有千姿百态的竹景图案,呼应“绿竹猗猗”之意,当时规模较小。闵士籍去世后,转让给翰林李名芳之子、地方名流、贡生李宜之,李家发生“主奴之争”惨案后,猗园又先后为陆、李两姓所有。到了清朝乾隆年间,洞庭山人叶锦购买了猗园,他大兴土木,加以扩建,增加了孤山曲廊、香阁翠楼、石舫水榭、怪石假山,建筑延续了明代的风格。因为隔了一个朝代,改名为“古猗园”。

到了乾隆朝后期,嘉定的地方人士捐款购买了古猗园,作为城隍庙的庙园,增加了厅、堂、庙院等,还开设了酒楼茶肆,香客游人都可以进入园内,古猗园由私人庭院变为公共区域。此后古猗园屡次遭遇战火,几经毁建。清朝同治年前后,清军同太平军多次在南翔镇激战,园内部分建筑被毁。1932年“一.二八”事变,日本租界内的日军借故进攻中国军队,3月3日占领南翔,古猗园被侵略军占用两个多月,园内建筑和景观再次遭到重大毁坏。

1933年5月,当地爱国人士朱寿朋、陈少芸等60余人,募集资金对古猗园进行了局部修复,并新建了一座补阙亭,此亭四方三角,唯缺少东北一角,取名“缺角亭”,意寓国土不全,东北沦陷,另外三角铸成铁拳向上,指向天空,代表了中国人民与侵略者抗争的决心。


1937年“八一三”事变,南翔镇再遭战火,古猗园又被日军占用,园内大部分建筑被毁,花木古物荡然无存。

抗战胜利后,特别是解放后,当地政府和民间人士先后筹款修缮古猗园,重修了部分建筑,又新建了一些景观,并种植花草树木,辟为公园对外开放,古猗园回到了人民的怀抱。1958年,上海市园林管理处对公园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整修和扩建,将当地原云翔寺的一对唐代石经幢和一座宋代石头塔移至园内,既保护了散落的古迹文物,也彰显了古猗园的“古”。当地人士还捐赠了一批文物和一株百年重瓣大红牡丹,重现了古猗园古朴厚重的历史风貌。

遗憾的是十年动乱中,古猗园又蒙受破坏,古迹被砸,名家书画和文物被毁。1973年以后,古猗园又经过数次修复、改建和扩建,形成了现在六大景区、占地约150亩的规模,2006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江南出美景,江南出名园。江南大地由于气候温润,大自然不但出产了丰饶的物资,还形成了天然的美景,加之特殊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南方人的精致与小巧,气候条件与建筑文化、人文历史、地域审美文化相结合,江南园林应景而出,形成各具特点的园林。

然而在旧中国,园林美景只能由大家望族所拥有和赏玩,建造美景的劳动人民却无缘享受。在国力衰败、外敌侵略、社会动荡的情况下,古猗园屡次蒙难,受尽欺辱。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国,古猗园不仅焕发新生,而且发扬光大,建成公园向公众开放,为人民所有所享。

古猗园美景之下,还隐藏着一段凄惨的历史故事,鲜为人知。猗园第二个主人李宜之有一次到南京会朋友,家里发生了“主奴契约之争”,奴仆们要求主人归还卖身契,遭到李家夫人的拒绝后,将李家除李宜之以外所有人杀害,烧掉卖身契,然后四处逃散。李宜之回来后,埋葬了亲人,搬出猗园,郁郁而终。对李宜之来说,再美的景致再好的建筑,都成了他永远的伤心之地。不知李家人是不是无良商人或恶霸地主,但是他们出生在封建大家庭,就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最终成为了阶级斗争的牺牲品。从阶级斗争的角度,革命不是请客吃饭,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的行动。今天如果从历史的角度看,撇开阶级的印记,李家人的遭遇确实令人唏嘘。

总之,古猗园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相连,与民族的兴衰相系。岁月带走了一批批鲜活的人物,发生在古猗园的一串串故事成了历史的烟尘。470多年来,古猗园几易主人,从私家园林到公共园林,建园、修园的人们成了历史的过客,古猗园也是由小到大,多次被毁、多次重建,只有在祖国强大、社会安定的今天,古猗园才能优雅的向人们展示她的美,同时也在默默地诉说着自己辛酸的经历。

有感历史沧桑时光穿梭,赋诗一首:

天地大道长悠悠,家园苍生传千秋。
熙来攘去成过客,不废江河万古流。

又一首:
南国灵秀多美景,历代先贤造园林。
沧桑沉浮古猗园,几经修葺属人民。
绿竹猗猗名江南,余音袅袅传古今。
中华复兴新时代,百姓盛世享太平。

文化明光|我为家乡代言



图片:网络
编辑:董祖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元月寻景游猗园
上海屈指可数的几大园林之一古猗园
江南园林美景
【原创】南翔檀园
惠山古镇寄畅园,冬日江南园林的美景
错过了醉白池公园最美的深秋,岂能再错过最好的初冬,美景如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