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推荐 | 华文武:潘村方言简要探析

潘村记忆——潘村方言简要探析
一、潘村方言的地域归属
潘村一代(地理概念中,包括明光的潘村、紫阳、浮山、柳巷、泊岗乃至五河县山塘、盱眙县包集和泗洪县泗河等区域),地处淮河冲击平原下游,自古以来已有先民居住。潘村夏商期属九州中的扬州,春秋战国时候为吴国和楚国分疆之所,先属吴后属楚。自周初周公旦东征淮夷,关中、中原地带语言南移,淮河下游多受楚音影响;春秋时期,淮夷被吴国征服,潘村一带语言又有吴音残音。故而,潘村的早期方言可能是吴楚之音。秦汉魏晋以来,潘村地区虽然地处淮河下游,但是受益于淮河水路交通,与苏北等地交流必然密切。唐宋以来,北方居民不断南迁,潘村地区人员也处在不断交流融汇之中,潘村地区语言也在多种混合中不断演进。南宋时期,潘村为盱眙管辖,隶属淮南东路盱眙军,为南宋前线阵地,是北方流民较为集中的区域,各种语言混杂,原生的潘村话也不断受到冲击和考验
由于语言依附于人身,具有不可保存记录特性,古代潘村人在历朝历代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古语腔调已经不可考,相关文献考证也多繁杂艰深,非平常百姓能知晓读懂。
自明清以来,潘村之地隶属风阳府泗州盱眙县,受到盱眙县城的语言示范效应影响,加之处在泗州、濠州等县交汇之处也有多种语言腔调和语义的融合,潘村一代的的语言语义历经千百年变迁,已经逐渐固化,形成自有地域风格的方言。
总体来说,潘村地区处于淮河流域,是南北文化交汇处,南部受吴越文化、江淮文化的影响,北部受徐州为代表的楚文化中原文化影响,都使得潘村的方言具有明显的过渡性质,并受到北方文化影响更为明显
潘村话通行于淮河下游冲击平原和河湖滩涂的特定地理区域,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而逐渐形成的。形成潘村地方方言的要素很多,有社会、历史、地理方面的因素,如人口的迁移,山川地理的阻隔等;也有属于语言本身的要素,如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不同语言的相互接触、相互影响等。
二、潘村方言的语言归属
方言最早出自汉朝扬雄的《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一书,实为地方语言。晋葛洪《抱朴子·钧世》说,古书之多隐,未必昔人故欲难晓,或世异语变,或方言不同。”"土话""土音",指的是区别于标准语(例如某一朝代正统统治所规定的语言)的某一地区的语言。对标正宗官话,潘村话算是一种地方方言。

语言会随着集体向远方迁移,或者跟异族文化发生接触,逐渐地发生分化,产生了分布在不同地域上的方言。按照目前语言学研究定性,我国汉语方言主要分为八大方言,即官话、吴语晋语赣语湘语、粤语、闽语客家语。官话中,又分为东北官话冀鲁官话中原官话胶辽官话西南官话兰银官话江淮官话北京官话等。江淮官话被认为是现存最接近明朝官话的方言,由于潘村距离南京痕很近,因而潘村话也自明朝以来带有较为明显的江淮官话特征。
从语言地图上细分,潘村属于江淮官话洪巢(洪泽湖-巢湖)片区江宁小片,但是因为淮河作为南北分界线,潘村一带的方言又深刻地受到中原官话的徐淮片(包含江苏省睢宁县、宿迁市;安徽省的宿州市、灵璧县、泗县)影响。由此可以初步判定,潘村处于江淮官话和中原官话的接壤地带,潘村话在语言发音和语义内涵上呈现深度交融的特征。

三、潘村方言特征
传统文化的武术中,有“南拳北腿”说法;在语言文化方面,南北差异较大,民间俗语也有着“南腔北调”之分。这源于尽管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统一了度量衡,并做到“书同文车同轨”,但是在各地口音上却没有做到统一,所以几千年来各地的方言一直都“各说各话”,潘村话也是遵循了这个历史现象,并在声母、韵母和声调等方面有所特征。
1、在潘村话的口音中,人们通常会更强调声母的清晰发音,通过准确的声母,体现词语的内在含义。例如潘村话中Lr以及Fh的声母分得非常清楚(南方语言发音中,“如果”多读为“lu guo”;“开花”读为“kai fa”等),这体现了潘村话与南方语言体系的不同;但是同时,潘村话无鼻音,ln不分,刘和牛的发音不分,无翘舌音,zcszhchsh不分,“正在”的zhengzai,发音与“zhenzhai”相差不大;“r”翘舌音多为平滑音代替;潘村话中,无V的发音,多为W发音,如“我”,潘村话为“wo”,但几十里之外的凤阳、司巷等多发音为“Vo”。
2、韵母是一个中国汉语音韵学术语,是除了汉字的声母、字调以外的部分从从专业研究角度,按结构可以分为单韵母复韵母鼻韵母;按开头元音发音口形可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普通话韵母共有三十九个,数目比声母多,整个韵母系统也比较复杂,但是潘村话的韵母体系与标准的北方普通话韵母多为接近,但也有细微差别。例如:Unong音,“顺shun心”-shong”新心,云yun-yong彩;enong音,文wen--wong化;iong统一为ong音,如熊xiong-xonge发音o,如“哥ge-guo”,老鹅e--wo,饿e--wo。潘村话无后鼻音,因而除了anang能够明显发音区别之外,如eneng“温和翁”,ining“音和英”多发音混同。
3、和普通话相比,潘村话在个别读音上也有异化或者白化的读音,显示出当地语言的地域性特征。如k音发g音,如“可好看”发“ge hao kan”;街jie道发音“gai道”;喊han白读为"";百Bai发“bei”音;脚jiao发“jue”音等等。
4、语调。古汉语语调划分为“上平、下平、上声下声、去声和入声”六种,大致与拼音的第一声、第二声、第三声和第四声对应。
围绕潘村话的语调,由于无历史原始录音,只能从目前潘村老人口中追溯七八十年前乃至一百多年之前潘村话的语调特征。
一是潘村话多上声和去声,少平声。如两个平声词语,第一个平声则读去声。如“声音”一词,两个平声的潘村话中,往往第一个平声变为去声,即第三声,为“省sheng音”;“高地”,读作第三声“搞低”
二是韵母i发音多短促,例如“一个”,yi发音多短促,不如明光镇等地方i的发声较长;“吃饭”,皖北方言中声音长而下降,而潘村发音过程中则短促,发qi音。
从语言腔调上,与潘村发音相同的自然区域,大致涵盖五河山塘、浮山、紫阳、潘村镇一代。潘村张台、中淮等村,强调多与柳巷一代相同,有“水腔”;农庄和太平村,因为原有蚌埠码头工人移居,部分居民带有蚌埠一代口音,也算是方言孤岛了。在复杂的潘村方言区内,有的还可以再分列为若干个方言片(又成为次方言),甚至再分为方言小片,一个个地点,例如柳巷、太平等地强调有所不同,甚至某村的方言也有及其细微的差别,例如潘村镇双山、范庄等地口音中,如大姐jie,发音da ji、爷yeyi,“我爷wo ye”读作“我yi”。
作为原嘉山县北部重镇,得益于链接五河、泗洪、盱眙等地域优势,远到山东、河南,近到盱眙、泗洪、泗县、五河、睢宁、灵璧等地人口时有涌入潘村。由于语言固有特性,行走潘村大街小巷,如有外地口音,听言语闻其声便知哪里人,例如泗县、睢宁等北乡“侉腔”,大柳巷、洪泽湖的“水腔”,女山湖苏巷的“湖腔”等,一听便知。
另,有趣的是,“俺”作为区域特定的称谓,皖北中原官话信蚌片区多有使用,在潘村镇周围的苏巷、明光、泗洪、泗县、五河等地都有,但是潘村一带则几乎不这样称谓自己,也可以算是江淮官话的残留缩影。如果在潘村,仅仅从“俺”的称呼,则大致可以判断是否为本地居民。
“爹”,在很多地方指的是父亲。但是鄂皖苏赣等局部地区的官话体系中,称呼祖父为爹的较多,因此受到古汉语以及明清江淮官话的影响,潘村一带“爹”指的是“祖父”;而“爷”,则多为“父亲”或者父亲一辈的男性,如叔爷、舅爷、姑爷等
古汉语中,常有“兮”“焉”“也”等语气助词;现代汉语中,各地也多有不同语尾助词,例如闽南语中的“哈”,山西话中的“嗫”,川渝地区的“撒”,云贵地区“嗦”等。而潘村一带的语尾助词,多有“han”的发声,如真的han?做好了han等。另外,“欸ei”多有用于语头助词等,或者有“嗯”的意思等。
潘村话没有儿化词,而带附加成份“子”的复合词很丰富,除“孩子”“房子”等常见的人、物名词外,一些时间名词、姓名也常加带“子”,如“早清子”(早晨)、“那回子”、“多喒子”、小二子、大四子、红军子等。
四、潘村方言的词义解析
如前所述,潘村话的语义方面,除了自身特殊地域所形成的土语之外,潘村人在和周围区域融合的过程中,也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潘村方言词义。
周围江苏泗洪、淮阴、沭阳、泗县、五河、睢宁等县市的方言,在潘村话里也一定比例的存在。
1、五河话:
歪一时=短暂休息一下;堂屋=客厅;门槛(qian)子=门口;湖里=田地里;庄子=村子;尅饭=吃饭等等。
2、泗洪话:
估大蒙=猜的;下湖=去农田;癞鼓子=蟾蜍;手扶子=拖拉机;板的了=仍掉;尅饭=吃饭;哇哇五五=形容杂乱;侃空=骗人;瞧病=看病,等等。
3、盱眙话:
小卢秫=高粱;膀子=胳膊;旱螺螺=蜗牛;掉意=故意;这咱=这时候;巴不求得=盼望;憨披厚脸=厚脸皮;争不多=差不多;焦尾巴(yi be=绝后代;吃猛子=潜水,等等。
4、泗县话:
支持=架势;聊天=拉呱;劳动=下湖;说谎=砍空;行=管斤;河蚌=歪歪;七星瓢虫=花大姐;用餐=捣肚子;坏了=毁了;扔掉=拿板掉;热水烫人=突死人
5、凤阳话:
吵嘴磨牙=小孩吵架;蒲种=缺心眼、说话做事粗野;可管经=行不行、可不可以;叨就=菜吃;上冻=结冰;多咱=什么时候;后个=后天;下半晚子=黄昏时;五月端=端午节;地蛋=马铃薯;方瓜=南瓜;盐碎=香菜;孛萩=孛荠;狼母猪=母猪;牙狗=公狗;咪猫=母猫;黄狼子=黄鼠狼;蝎虎子=壁虎;布浪条子=碎布条;拐棍=手杖,等等。
6、沭阳话:
活点水=喝点水;身上滚页的=身体上很热锅屋=厨房;下湖=到农田干活即地方=这个地方;跌了一跌=摔了一跤;汗=语气词汇 起修饰,等等
由此可见,排除语调的差异性,的潘村方言一些语义和江苏、安徽周围县区的叫法和内涵相同,这也体现了潘村话在江淮官话和中原官话的交融中充分融合、借鉴并有效保留下来。
潘村话虽然只是在特定的地域中通行,但其本身却有一种完整的系统。不管是特定的语音结构系统、具有淮河下游农业生产的词汇结构系统和语法结构系统,都能够满足本地区社会交际的需要。和其他地方的官话相比,潘村话表现出“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语言特点。
有趣的是,曾经分别和皖南安庆,还有江西南昌等地的朋友一起聊天,听着难懂的意思和浓厚的口音,但是他们每每都自豪地说:“我们的话和广播电视里的一模一样”,我在惊诧和暗笑中仍然觉得,如果排除了极个别的俚语,在相同的环境和语速下,和其他各地语言交流,潘村话最起码有七成左右,能够和别人无障碍沟通的,这也是我们的优势和骄傲吧!
五、展望
语言是记忆的化石,是行走的乡愁,也是厚重的历史载体,一个地方的方言,是居民共同的情感交流通道,相同的方言更是给同一个地域的居民打上相同的标签。潘村方言具有历史传承性,随历史的变迁而有岁月沉淀。我曾经电话86岁美国的同姓本家华文娣、华文彭,他旅居美国七十多年,交流中仍旧一口纯正的潘村腔,听来让人亲切;我也曾赴温州拜访百岁老人吴佩之,他身处异乡几十载,满口话语中仍旧是浓浓的潘村口音,让人感慨万分。不可忽视的是,语言受到文化的侵蚀,也具有演进的特征,在推广普通话的过程中,新一代许多年轻人已经不会说正宗的潘村话了,甚至一些土话听都没有听过,更遑论去传播了。
方言是文化的活化石,潘村方言作为淮畔地方文化的一种,是江淮文明和传统文化的不可分割一部分,更是整个华夏民族文化的有机组成一小部分。当前国家在推广普通话过程中,可能会对潘村的地方方言造成一定影响,但语言的形成和延续是几百上千年的过程,不可能在一朝一夕之间改变。
潘村话的载体是日常沟通、歌谣戏曲曲艺相关的文艺活动和文学创作作品(如明清小说中存在大量的地方方言)等,作为植根于民间的文化形态和文化载体,潘村方言有着深厚的民间文化的土壤,潘村话也将并必将在未来长期存在
历史需要铭记,文化需要传承,我一直有个想法,一是做一个词语集成,把比较纯正的潘村话,通过词语字典形式分类记录下来,供阅知;第二,更为重要的是,语言作为有声交流手段,我更想用声像通过潘村普通居民言谈举止记录纯正的潘村话,甚至潘村土话,为的是把历史留住,把记忆留住,把潘村的根和魂留住。

文化明光|我为家乡代言



图片:网络
编辑:董祖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古人的汉语发音是怎样的?现在普通话和古汉语一样吗?何种方言更好地保存了古汉语?
中国汉语方言详解 收藏起来
东北话流行全国,不靠赵本山,不靠李雪琴,竟然靠科学?
海南周刊|海南方言逝与留
详细为大家解释四川话的标准定义
撒春“路线图”(三稿)——《红楼梦》与东北话之一二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