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是什么毁了我们的孩子

作者:沉默的陌生人
本文图片和音乐皆来自于网络



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我是个70后妈妈,目前孩子在读初中二年级。
有了孩子以后,这些年我关于孩子的体会只有一个:如果条件允许就趁年轻早点生孩子,要么就干脆不生。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养育孩子这件事情,实在是太让人劳心劳力。要孩子太晚的话,体力和精力都有点儿跟不上。
偶尔回娘家诉苦,我妈听着也会充满感慨:“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难带呢?
你们小时候生活虽然困难点儿,倒也没觉得孩子难养,如今日子比以前好多了,这养孩子怎么反倒变得这么费劲呢!”
是啊,我也很想知道啊!
后来我思前想后得出结论:以前养育孩子,人们比较关注温饱,现在更加注重教养,自然难了许多。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这句名言被教育家们说了无数遍,为此我也一直在努力,天知道我感觉自己都重新活了一遍。
但这仍然没能达到我想象中的效果,至少在孩子的身上没有体现出来我的“榜样”作用。
不得不说,我在努力完善自我的同时,还得忙着跟孩子成长中的“恶势力”做斗争。
1
NUMBER

恶势力之一:手机游戏


去年,有一项关于“全国中小学教育质量”的调查结果公布,让很多人认识到一个现实:现在的孩子,正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手机上瘾。
我见过网上有些宝儿妈,经常随手拍摄孩子的成长花絮。才几个月大的娃娃,已经出现看到手机就笑、拿开手机就哭闹的场景。
这些父母还不以为然地炫耀,夸自己的宝宝聪明。殊不知,这样做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伤害。
首先就会伤害孩子的眼睛。长时间的盯着手机或者平板电脑的屏幕,会使发育未完全的眼睛受到辐射,除了引起近视,眼部疲劳还会影响脑部发育。
有的孩子在小学一年级就开始佩戴近视镜,大部分孩子在三年级左右,眼睛也近视了。
我记得以前只有学习好、爱读书的孩子才会戴眼镜,而且起码得到初中才开始戴。如今倒好,越早接触电子产品的,戴眼镜的年龄越小。


除了游戏上瘾以外,孩子们还对各种短视频软件趋之若鹜。
作为孩子,他们的世界不过是一张白纸。
当每天刷视频成为他们业余生活的全部,网络也给他们单纯的世界,涂抹上浓重的一笔。
朋友的孩子,曾经一度沉迷于网络游戏而不能自拔。朋友用了很多办法都没有效果。
最后实在没辙,朋友就跟着孩子一起玩儿。
他带着孩子一起过五关、斩六将,买装备、换服饰。不仅如此,他还找了一个专门设计游戏软件的程序员,来帮助孩子打通关游戏。
在这整个过程里,他带着孩子耗费了时间、金钱和人力,用事实来告诉孩子,游戏不过只是生活中一种无聊的消遣而已。
对于游戏开发商来说,游戏是赚钱的工具。对于程序员来说,游戏是他谋生的工具。
如果没有他们这样沉迷于游戏的消费者,那些人的事业和生活根本无以为继。
他整整花费了四个月的时间,陪孩子玩游戏、玩到恶心想吐,终于让孩子明白,你透支健康、耗费生命,除了换来在游戏虚拟世界里的“膜拜”以外,在实际生活中,你一文不值。
不仅如此,过于沉迷游戏,也容易使孩子荒废学业,危害身体健康。
虽然朋友帮助孩子戒除游戏成瘾的方法过于极端,但是放在他的孩子身上,确实起效了。
当朋友看到孩子意识到游戏对自身的害处,进入到无法马上戒除的状态,也很焦急。
最后父子二人寻求专业帮助和指导,通过多陪伴孩子、丰富其业余生活,带孩子参加体育运动,慢慢地让孩子走出房间、放下手机,终于戒除了游戏成瘾的问题。


2020年底,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
此通知针对未成年人过度使用、甚至沉迷于网络游戏的问题,进一步严格管理措施,坚决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切实保护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
不得不说,政府这项通知,道出了广大家长们的心声,为守护未成年人的成长,做出了实质性举措。
作为家长,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要求自己少碰手机,多陪伴孩子,不要让手机代替了父母的位置,更不要让孩子们在虚拟的世界里去寻求关爱。
2
NUMBER

恶势力之二:网络消费


限制未成年人游戏的规定执行以后,确实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孩子们沉迷游戏的危害。
接着又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发声,呼吁政府可以限制未成年人观看短视频。
要知道孩子们的世界观还没有形成,他们很容易被那些短视频里面的生活假象所左右。
不信你问问周围的孩子们长大以后都想做什么?真的会有孩子回答你想做“网红”,想在网上帮人“带货”赚大钱。
在他们眼中,学习、工作都太辛苦了。如果可以天天拿着手机拍摄短视频,轻轻松松地就可以实现名利双收。
可事实果真如此容易吗?
那些成功的“网红”“代购”确实赚了不少钱,不过他们也同样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就拿李佳琦来说,我曾经看过他在节目里的自述。拍摄短短数秒的短视频,他和团队曾经连续40多个小时没有休息,一直都处于工作状态。
为了多卖几支口红,他要事先了解产品的相关知识,并且亲自去试涂。最多的时候,他一天涂了近百种口红。
他这么做的原因,只是为了给消费者们带来真实的体验感受。在他还不被大众所认知的时候,每一件小事都是他自己来完成。
就算到了今天,他在工作中也坚持亲力亲为。他背后的团队作为强大的助攻,更是功不可没。
一句“买它、买它”使他成名之后,是团队的支持才让他有了今天的成功。
即便如此,他也没有逃开网暴。很多人说他一个大男人卖什么口红,女里女气。
他背后的付出多数人都不知道,或者说是不想知道,人们只看到了他的成功。看到他赚钱了,于是就开始有人嫉妒他、诋毁他。
所有的这些,孩子们都并没有关注,他们只看到了李佳琦表面的成功,却没有看到他背负的沉重包袱。
孩子们在没有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的情况下,就已经开始沦为网络消费者。


不仅如此,他们还特别容易被骗。
我的孩子就曾经遇到过骗子,孩子当时很喜欢一本网络预售书,但开售的时间定在上午,正是孩子上课的时候。
于是当孩子询问如何才能购买到此书的时候,群里一个热情的书友“大姐姐”表示,她可以帮忙代买。
书不贵,不到40块钱的样子。
跟她成为好友以后,孩子很放心地把钱转给了对方,开始的时候两人之间还有互动。
后来因为书一直没有收到,孩子几番催促,对方慢慢就懒得找理由解释了。
接下来就不理孩子了,孩子再追问,对方索性就将她拉黑了。
孩子委屈得大哭起来,我这才知道事情的原委。
其实我挺理解孩子的,40元钱并不是很多,孩子生气的原因,无非是对方利用信任欺骗了她。
当然这件事给了孩子一个教训,我相信她以后再也不会轻易相信别人了,尤其是在网络上。
除了消费,我知道还有很多孩子为了玩游戏,把零用钱和压岁钱都充值进去了。
对于他们来说,金钱只不过是数字和纸钞,他们并未从根本上去理解金钱的意义。
关于这些知识,都需要家长们对孩子们从小就加以管控和正确引导,因为不正确的价值观念,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和命运。
对于孩子们来说,很多知识和道理,应该从学校、从家长那里获取,而不是从难辨真假的网络信息上得到。
3
NUMBER

恶势力之三:网络贷款


这几年各种网络贷款引发的案例非常多,据不完全统计,在网络上曾经借贷的大学生人数,已经超过10%
这是一个多么可怕的数字。
这意味着如果我们不能在孩子们成年前,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信用观念。
在他们成年以后,会很容易因为各种需求和欲望,陷入网络借贷的漩涡涡。
我认识的一位老大哥,他的女儿在25岁的时候,听信别人的话,把父母留给她的婚房抵押了出去,并将借贷的200万用来经营店面。
一个大学刚刚毕业的孩子,没有商业知识,没有参加过工作,涉世不深、又没有任何商业经验。
仅凭着一股想赚大钱的热情投入了经营,结果可想而知。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店面就倒闭了。
由于经营不善,她利滚利地欠下银行和小额信贷公司总计近300万的钱款。被逼无奈之下,女儿只得向父亲吐露了实情。
大哥知道以后,既震惊又生气,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乖巧懂事的女儿怎么会这么糊涂。
气归气,钱总是要还的。大哥手头没有那么多余钱,最后只能卖掉那套房子,帮女儿还上了贷款。
想来大哥辛苦一生,给女儿积攒下的婚房,就因为网络贷款没有了。这还是有房可卖,要是没有这套房产,他也只能卖了自己的房子替女儿还债了。
本来大哥想着给女儿安排好了一切,自己就可以和老伴儿安度晚年。
结果老了老了还要帮孩子还债,他又疼又气,事后大病一场,身体状况也大不如从前。后来听说他慢病缠身,一直辗转于各大医院,没两年就去世了。


钱币数字化以后,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只有每年在翻看网络消费账单的时候,我才会惊觉:今年开销这么大吗?
我不敢相信结果,于是不甘心地一页页逐月翻查、确认,直到发现金额确认无虞,才无奈的放下手机。
以前用现金的时候,钱包越来越瘪,自然知道节俭。如今钱数变成了数字,又有信用卡可以透支,再加上各种借贷软件的方便操作,钱不知不觉地全都从手指缝里溜走了。
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成年人,我还可以掌控自己的欲望。仅仅因为我还拥有稳定的工作收入和房产,简单的说,就是我有偿还的能力,且没有特殊和意外情况,我不会去借贷超出我还款能力的金额。
但是对于那些刚刚成年的年轻人来说,外面的世界诱惑太大了。


网络上各种借贷软件说的都很美好,只要你轻松按几下手机,钱马上就到帐上了。
还款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看起来非常合情合理,完全不费吹灰之力的感觉。
但是果真如此么?
那些最后利滚利、最后连本金都无力偿还的孩子们,又有多少被逼得精神抑郁、最后选择连生命都放弃了。
他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就已经被网络贷款逼得走投无路了。


小学里,已经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孩子拥有手机,在中学,这一数据更是超过了70%
在这些孩子中,有10%30%的人承认自己有手机依赖。
作为家长,我们在指责社会的同时,是否也应该扪心自问:你爱孩子的方式,真的对了吗?
或许孩子们沉迷手机的原因,是因为很多家长“懒”。
有人说,手机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用手机来代替自己。
你有没有发现,当孩子吵闹不听话,当家长有事走不开的时候,塞给孩子一部手机,世界马上就安静了。
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们的哄娃绝技,变成了一部手机?
记得我看过一篇小学生的作文,大概内容是:“爸爸每天都用吃早饭、起床,睡觉的时间来玩他的宝贝手机,好像没了手机就活不下去一样,爸爸,只要您能放下手机,我愿意用东西来换,哪怕是我的生命。”
这些稚气的童言,听起来是不是给人满满的心痛感受。
手机不是洪水猛兽,也许只有父母真正、全身心的投入陪伴孩子的时光,才能与孩子达成共识,从细微之处理解孩子内心的需求和感受。
也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收获一个身心健康的好孩子,作为父母,就得担得起这份责任。
想教育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得努力成为他的榜样。做父母不容易,做好父母更不容易,为人父母,即是人生的一场修行。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长注意了!暑期来临,这些骗局专盯未成年人
小胡说 | 所有游戏成瘾的孩子,当初都曾以为游戏无害
孩子:你以为我很想玩游戏么?我也是没办法
男生直呼母亲名字让充钱,被拒后抡起板凳砸父亲,掐着妈妈脖子威胁
游戏防沉迷,家长应把好第一关——反思“游戏沉迷”系列评论之二
王者荣耀防沉迷漏洞新“补丁”,波及成年人,打游戏记得穿好衣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