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马克思主义论贫穷:贫穷对统治阶级有利,因为贫穷保证了总有劳动力愿意接受低工资

原文:https://www.philosophyzer.com/marxist-theory-on-poverty/

by Amy Trumpeter

原题:Marxist Theory on Poverty


《参观第一届世界工业博览会》
作者:井士剑 油画 250cm×400cm 2018年
作品背景:1851年,33岁的马克思亲临第一届世界工业博览会。马克思在参观后指出,展览会在一个不大的地方,展出现代工业积累起来的全部生产力,这同时也就是展示在动荡不定的社会的深层已经创造了的,以及正在一天天创造的建设新社会的物质。世博会闭幕后,他在写给恩格斯的信中指出,虽然大英帝国占据了伦敦博览会的主流,但美国工业的强大创造力将力助美国的崛起。

马克思主义贫穷理论简介

贫穷之因

试图解释产生贫穷和社会隔离的原因的理论很多,包括反种族主义、后现代主义,甚至还有宗教的解释。在本文中,主要介绍的则是马克思主义的关键社会学观点,以及马克思主义建立在阶级学说之上的贫穷理论。

马克思主义的贫穷理论

卡尔·马克思关注社会变化中经济环境,并试图从中获得历史的基本原则。卡尔·马克思认为社会分裂为两个阶层:一个阶层是掌握产生财富的生产工具的人;另外一个阶层则是不掌握生产工具的人,这两个阶层的分裂导致了阶层斗争。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则认为发展是矛盾冲突的产物,这些矛盾冲突会不断制造出新的,更为先进的结构。
 

(网络图片,侵删)

马克思理论因此认为贫穷,和财富一样,是资本主义社会不可避免的结果。马克思主义者认为贫穷对统治阶级有利,因为贫穷保证了总有劳动力愿意接受低工资。同样,失业和工作的不稳定意味着“多的是劳动大军”可以并且愿意(也轮不到他们谈论愿意还是不愿意)工作,而且不管这份工作开不开心都会做。资本主义和有产阶级因此从贫穷中获利。贫穷和富有不是单纯存在的一种现象。真正重要的是:一部分人富有,而另外一部分人贫穷。
 
对于马克思主义而言,贫困是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的,不可分离的特点,它只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结构所内在固有的不平等造成的直接后果。除非无产阶级推翻有产阶级,而资本主义社会被平等的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贫穷将永不消失。无论福利国家做出多少惺惺作态的消除贫穷的努力,贫穷都不会消失。
 
马克思主义者们明确了贫穷来自于社会结构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者看来,福利机构只是国家的一种工具,用来维护财富不平等的继续存在,在这种不平等下,生活拮据的人们几乎没有可能从这种绝望的赤贫中逃离。

对于马克思贫穷理论的批判

如果消除贫穷只能通过用社会主义社会取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方法,那么马克思主义者们该如何解释社会福利机构,诸如社工组织,这些用以消除贫困、帮助穷人的机构呢?琼斯(Jones)和诺亚克(Novak)注意到对于资本主义而言,维持贫穷的存在、有效管理贫民是资本主义的赖以生存的立足点,因此在福利国家中,这些所谓的福利,与福利国家提供的一些其他恩惠一样,并不是为了让人们脱贫而设计的。这些福利,就像安慰剂,最多也只能称之为部分解决方案,它们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减轻资本主义的邪恶,确保某种程度上的社会和谐,以及不平等的现状可以持续维持下去。
 
社工组织就是国家的工具,用以维持这种现状。社工们通过提供服务或者聆听的方式帮助人们适应自已的困难;这样一来,贫穷得了维持,因为穷人们内化了自已的失败——一切都是他们自已造成的。贫穷造成怒火也被这些社工组织平息了,贫穷造成的革命的威胁以及人们的不满也被社工组织的服务消解了。
 
贝克(Becker)批评马克思主义者这种国家政治对贫穷的影响的意义上去解释社工现象。贝克认为社工们对于贫穷产生和维持的复杂原因知之甚少;他们也缺乏关于对他们日常帮助穷人的工作具有什么政治或福利的意识形态上的意义的深刻洞见;他们也不会在社工工作的理论化、教育、政策和实际操作中将贫穷列入议题。
 
这件事,与那经久不息的关于“'配得的人'和'不配得的人'以及'合作者'与'不合作者”的辩论紧紧相联。贝克认为大部分社工认为自已对于贫穷的战略意义可以忽略不计,因此他们只是可以帮助作为个体的穷人而不是能够在结构意义上去影响贫穷。
 
很多社工想要干预,想要改变一些什么,但是他们往往会发现他们最初的想法无一例外地受到组织文化本身的限制,而这些文化又是受自身所在的意识形态基础的限制,所以在结构意义上的改变是不可能的。这一点在公立福利机构中尤其明显。一些其他的学术机构的研究佐证了这个观点。但是我们认为,社工的工作,无论看起来能改变得有多么小和不重要,它确实是可以给社会带来变化。
以任务为中心的实践操作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它可以让社工与处于贫穷中的扶贫对象成为一个工作团队。扶贫对象们常常抱怨社工们无能,无法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比如债务问题,住房问题,以及其他的一系列“生活问题”。以任务为中心的实践操作则提供了一种非常强大的解决模式,因为它可以让扶贫对象决定自已想解决什么问题。以任务为中心的实践操作是建立这样的基础之上:社工们和扶贫对象像是合伙人,从这样的合伙关系中,扶贫对象会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让他们对未来有所准备。
 
这样一来,社工们就可以处理一些贫穷导致的具体问题了。然而,这样做也可能也是不够的,因为既便是采用以任务为中心的实践操作,这种帮贫扶困依然是具体个人具体分析的,它无法对全局产生什么影响。也许,只有同时采用以任务为中心的实践操作和一些更为激进的处理方法,人们才可以真正地解决贫穷问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评熊彼特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
格.瓦.普列汉诺夫与他的《政治遗嘱》摘要,
易显飞|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恩格斯哲学评价的历史演变及“理论浮夸”
关于对列宁的评论
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的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