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武辉】集名宦、乡贤、孝子于一身的溪南进士陈丹心

题字:吴正鑫

题字:徐伟武

留取丹心照汗青

陈武辉

(作者陈武辉,溪南人,深桥中学语文教师)

图源:《闽诏溪南陈氏追远堂族谱》

东厝寨大夫家庙

诏安县溪南村,钟灵毓秀,地灵人杰,自古以来,人才辈出,陈丹心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陈丹心,字荩臣,号松斋。年少时拜象头村阮朝蛟为师,用心于学。乾隆十七年中举,乾隆十九年登甲戌科进士。历任信丰、宁远、零陵等县知县,任职期间,政绩斐然,深得民心,为世人所称颂。

勤政爱民,清正廉洁,位列名宦

乾隆十九年,陈丹心中进士,因归班需次,并未授官。在诏安东岳庙《本县主林公奉宪革除灰窑德政碑》中记载,乾隆二十六年,其身份是“赐进士第吏部观政陈丹心”,所谓的观政,就是实习政事。后授江西信丰知县,刚上任,就因丁母忧而解职居丧(古代遭逢父母的丧事,称为丁忧)。

图源:嘉庆《宁远县志》卷三《秩官》乾隆三十六年

图源:民国《诏安县志》卷十三《人物》

乾隆三十六年迁为湖南宁远知县,《诏安县志》记载:“服阕,起知宁远、零陵二县事。锄稂莠,杜苞苴,恩威并用,冰蘖自持。凡郡之积案疑狱,皆委决焉。丹心矢公矢慎,不遑寝食,一时服教畏神,谣歌载道。”其大意是说,陈丹心到任之后,勤于政事,除暴安良,深孚众望。尤其是他到宁远县后,巡视乡里,遍访民间疾苦。

图源:嘉庆《宁远县志》卷之二《风土志·物产》

远处为河山寺

陈丹心发现宁远土地平旷,但多旱土,且宁远百姓不知番薯为何物,更不用说种植番薯了。原来番薯最早是明朝万历年间由福建长乐人陈振龙引进中国的,最先在福建广泛种植,并逐渐向周边及内陆扩散,此时并未传入宁远。陈丹心得知宁远的这些民情后,随即派人前往福建,带来番薯种,并亲自教民种薯。先是在瑶山上种植,百姓发现番薯不仅产量很高,而且甘甜美味,于是全县百姓广泛种植,成为宁远人民的主食之一。旧时饥荒不断,可宁远人民自从有了番薯,饥年不荒。正是陈丹心救黎民于饥饿的不朽功劳,相传当时宁远的街头巷尾流传着这歌谣:“陈丹心,好父母,教种薯,民皆阜。”

图源:嘉庆《宁远县志》卷之六《名宦志》

在宁远任职四年,政绩卓著,擢升零陵县令。离任之日,百姓沿河跪送丹心,无不恸哭流涕,又有许多百姓爬上陈丹心所乘之船,一直送到零陵,还不忍离别,其受百姓爱戴若此。

图源:嘉庆《宁远县志》卷之三《建置》

陈丹心任零陵知县时,番薯也就传到零陵,促进了零陵经济的发展。因零陵县是永州府衙所在地,宁远县百姓有因讼到府郡的,都去找丹心,丹心都亲切接见,并且竭尽全力帮助他们。在宁远县县衙里悬挂着一块由陈丹心亲笔的“好恶同民”的牌匾,这四个字,可以说是他体恤民艰、爱民如子的真实写照。

陈丹心的清正廉洁,也为士林所称颂。乾隆三十九年,陈丹心到任零陵知县不久,恰逢秋闱,丹心被选为湖南秋闱的房考官,他公平公正,所选中者皆文品兼优之人,因此得到上司的好评,上司商议要升迁丹心。丹心因父亲垂垂老矣,力请归养,辞官回家。到家后,丹心命仆人把他带回的行李全部放在厅堂之中,请来所有宗族邻里,当众打开,行囊之中并无钱财积蓄,众皆惊叹不已。

陈丹心当官,不仅没把自己的俸禄拿回家赡养父亲,而且总让他的父亲从家里倒贴钱。每次告假回家,他父亲就知道又要变卖土地田园和荔枝树了,而变卖之所得都被陈丹心用到他任上来安抚和救济百姓,由于陈丹心不停地从家里往外掏钱,家财日渐消乏。别人当官就能建豪宅大院,可在溪南东里社,丹心家却是几间低矮的瓦房,这在当时奢靡之风盛行的官场极为少见,陈丹心两袖清风,从其住宅可见一斑。

陈丹心勤于政事,关心民瘼,清廉自律,因此《宁远县志》、《永州府志》、《湖南通志》等书都把陈丹心载入“名宦志”,都记载他在任上的政绩。《湖南通志·名宦志》记载:“陈丹心,诏安人,乾隆中知宁远县,下车,致文行士,周访民间疾苦,首革除之。县多旷土,教民种薯,岁偶歉得无饥。署知零陵县,去任,县人群送之江浒,攀舟至,不忍别”。

尊礼重教,崇儒右文,堪称乡贤

图源:民国《诏安县志》卷十六《艺文》重建明伦堂并创尊经阁记

陈丹心崇儒右文,重视家乡的文化教育。乾隆二十九年,知县张所受、教谕黄长茂见丹诏书院废颓,意欲重修,与林名世(乾隆丁丑科进士)、陈丹心倡议,陈丹心积极支持,又倡阖邑士绅捐资。在书院将成之际,张所受和黄长茂升迁他处,所幸继任知县陶浚也有兴学之心,使得富丽堂皇的丹诏书院最终告竣。乾隆四十四年,知县刘嘉会倡议重建文庙的明伦堂,并创建尊经阁。陈丹心又积极参与并撰写碑文《重建明伦堂并创尊经阁记》,此文载入《诏安县志·艺文志》。丹诏书院、明伦堂、尊经阁等兴贤育才之所的建成,离不开陈丹心为之奔波的身影,诠释了陈丹心对诏安文教的责任与担当。

陈丹心赋闲居家时,不辍学习,经史子集、天文地理、兵刑钱谷,无所不通,著有《黠奸录》数卷。他还设馆授徒,所讲习者皆仕途经济之要义。曾受聘到饶平瑞光书院讲学,足见其崇儒右文,学问淹通。

图源:民国《诏安县志》卷三《名胜》河山古寺

欧坑庙

图源:《闽诏溪南陈氏追远堂族谱》

石鸡胜景

图源:民国《诏安县志》卷三《名胜》石鸡胜景

河(何)山寺

陈丹心还热心家乡宗教文化建设。乾隆四十三年,知县刘嘉会莅诏,拜谒城隍庙,见城隍庙倾颓,决计鼎新,陈丹心又积极参与并撰写《重建城隍庙碑记》,此碑记虽未载入《诏安县志》,但此碑今还立在城隍庙左廊墙上,碑文依然清晰可见。在溪南,在他的倡导之下,重修了众多寺庙:河山古寺(《诏安县志·名胜志》有载)、坑尾妈祖庙、欧坑庙、东里社大庙等。陈丹心都为这些寺庙撰写对联或匾额,他为河山古寺撰写的楹联是:“河透南溪,溪边杨柳;山经北院,院里昙花”。而他为溪南坑尾社妈祖庙题写的匾额“石鸡胜景”(《诏安县志·名胜志》有载)也至今尚存。

至孝纯仁,乐善好施,孝友世家

陈丹心初授江西信丰令,刚到任,就接到太夫人去世的消息,丹心立即向上级报了丁忧,赤着脚赶回家中。“居丧尽礼,三日水浆不入口,三年不处卧内。”完全遵照《礼记》行人子之礼。而当看到父亲年老多病,他毅然决然地辞掉令人艳羡的官职,归养其亲。陈丹心对待双亲,真可谓至纯至孝。

图源:民国《诏安县志》卷十三《人物》陈会

图源:民国《诏安县志》卷四《建置》平寨桥

“素重手足,财帛不以自私。”陈丹心不仅善待兄弟姐妹,宗族邻里有困难,他也主动帮助,慷慨解囊,大有其祖、父之遗风。据《诏安县志·人物志》记载:“陈会,性孝友好施。子守仁,亦体父志。诏地南通百粤,海潮与溪流相入,人苦病涉。守仁倡远近居民捐金鸠工,伐石为桥……守仁出私橐成之……子丹心,举进士”。又《诏安县志·建置志》载:“平寨桥,一名平济桥,在县南五里。旧设渡。明万历间,溪南堡砌石建之。清雍正间,里人陈锦(溪南进士陈天堦之父)、陈守仁重修。”从这些记载中可以发现陈丹心祖父陈会、父亲陈守仁的孝友好施,在先辈的耳濡目染之下,陈丹心也乐善好施。

溪南堡西城门外通往东里社的石鼓巷,原是一条崎岖不平的山间羊肠小路,密林侵路,荆棘载途,行人车马经过,诸多不便。陈丹心慨然出资,拓宽,铲平,夯筑三合土,成为当时的康庄大道。

名宦、乡贤、孝子,这就是陈丹心可钦可敬的一生,他的“丹心”将永远彪炳史册。

参考文献:

民国《诏安县志》

《宁远县志》

《永州府志》

《湖南通志》           

《闽诏溪南陈氏追远堂族谱》

篆刻:钟金溪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代潍县陈氏一门三进士
陈丹心:宁远高官与红著和“宁远茅台”的故事……
富平“名宦祠”“乡贤祠”考
妙艳文谭 | 明代揭籍知县群体的研究
赵讷传——为纪念讷公诞辰五百周年而作
明四川巡抚张论传(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