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文学角|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读叶辉长篇报告文学《灵魂的香味》

长篇报告文学《灵魂的香味》,是光明日报资深记者叶辉的近作。蓝莹莹的封面,传递着一种致远的宁静。一位青年科技工作者的英俊形象跃入眼帘,目光炯炯有神,透着睿知和深沉。咦,怎么这么眼熟,似曾相识!我思维的雷达四处扫描,没有找到确切的“定位”,但作者饱蘸激情的叙述,已深深打动了我的内心,如同巨石投入一泓碧水,荡起层层涟漪。

主人公叫王一成,生前是浙江省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猪病研究室主任,被誉为浙江“猪病防控第一人”, 2017年因病不幸离世。“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他走后,事迹在浙江大地传颂开来,掀起巨大波澜。浙江省委授予他“优秀共产党员”称号,中央领导作出批示,央媒广泛报道。他已成为全国科技工作者的学习楷模。我不由得想起当年学雷锋、学焦裕禄的情景,那轰轰烈烈的场景穿越时空,异曲同工般地在新时代再现。

王一成在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向学生讲解干扰素发酵实验。浙江省农科院供图



掩卷凝思,王一成的事迹何以能在辽阔的土地上荡起如此波澜?个中有何奥秘?作者呈现在我眼前的是如此的真真切切,明明白白:平凡而伟大!

王一成的事迹,没有轰轰烈烈,没有起伏跌宕,与古今中外圣人先哲、功臣烈士、文武英才相比,确实太普通、太平凡。然而,正如旅美历史学家唐德刚在评价胡适时所说:胡适的伟大就在于他的不伟大。同理,王一成的伟大也就在他的“不伟大”。“看似寻常最奇崛”。他用一件件小事垒筑起他的“精神大厦”。一滴水能映照出整个太阳。这个人从平凡到伟大的历程,也映照出这个壮阔的时代。

当年的雷锋精神不也是如此吗?记得读小学时,去看电影《雷锋》,真是刻骨铭心。雷锋“好事做了一火车”,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一直陪伴我成长。他是伟大的战士,尽管他没打过仗、杀过敌。《红楼梦》没有写历史大事和名相贤臣,没有威驾海内的“大风起兮云飞扬”,有的只是宝黛的窃窃私语、大观园的悲欢离合和“花飞花谢飞满天”的唯美意境,但这丝毫不影响它是旷世巨作、流芳百世。王一成的平凡事迹不也有这样的意味么?

文本娓娓道来,把我带入氤氲着主人公“灵魂香味”的时间隧道。我的家乡在温黄平原的水乡,河道纵横,清泉汩汩,流淌在记忆的长河里。这个隧道像一条长长的河,两岸草木婆娑,风和日丽,苜蓿花闪着金光,紫云英花缤纷斑澜,沁人心脾,似梦里水乡。我时不时俯下身子,捡起瓣瓣花朵,欲与读者分享。



叶辉笔下的王一成,时光两岸花正艳,葱茏葳蕤。且让我们捡几朵共赏。

1998年,王一成被公派到美国阿肯色医学院留学,着重从事冠状病毒的RNA转录,病理机制的研究。在美两年,他夜以继日,跋涉在分子生物学崎岖的山道上。美国有本杂志《病毒学》,登上一篇即可晋升博士,而他竟在上面发表两篇。他学成将要回国时,医学院让他留校,“只要你肯留下来,什么要求都可提,并可享受10万美元年薪。”当时,他在国内每月只有几百元人民币。“谢谢你的好意!而我不可留在美国,出国时答应过单位的,我不能失约。”

2012年,全省猪流行性腹泻爆发蔓延,病因像个“幽灵”在飘荡,捉摸不透,王一成奔波各地。一天,他带着助手来到萧山猪场出诊,满地的猪东倒西歪,到处弥漫着腹泻猪粪的恶臭。他沉默不语,突然跳进猪圈,蹲下身去,用中指抠出一点猪粪,放入嘴里品尝,嘴嚼着味道。助手见状大惊失色,连连恶心欲吐。要知道,他是个洁癖者,平素十分讲究卫生清洁。这是何等的反差啊!他急于想找到病因。当一个人注意力聚焦到某点上,周边事物包括感觉都被忽略了。在诊治过程中,他已脱离普通人的行为常规,已经出神入化,进入到常人无法企及的境界。

2012年除夕夜,温岭万家灯火,鞭炮喧天。养猪大户林金法却如热锅上的蚂蚁:猪场的小猪感染腹泻,开始成批死亡。林金法犹豫再三,拨通了王一成的电话,询问如何处理。没想到大年初一,王一成从300公里外的杭州驾车赶来,忙乎了一整天。诊治结束后,林金法要给他出诊费,他一分都不收,连过年礼物也不收。浙江1000多个规模养殖场,都留下了他的足跡,亲手解剖过上万头病猪,检测过40万份的血清样本。

2018年8月28日,王一成病重住院,妻子郑妮妮告诉来探病的农科院党委书记:4月26日,医院检查已出,他瞒着家人和单位,先安排工作,处理课题项目,指导研究生修改论文,安排妥当后,才于5月21日告诉她,耽误了一个月。住院后,见来探望的人络绎不绝,他不想耽误别人宝贵时间,就让她给他开一张死亡证明,告诉单位和养殖户,王一成死了,不要来探望了。

……



读罢全书,我掩卷沉思,琢磨着王一成精神内核。他的所有作为,聚焦到一点,就是他的“自我”与家人和他人、与社会和工作、与国家和民族的先后、主次、轻重的关系处理上。他学成回国即是“自我”与国家的关系,为诊治猪病赏粪是“自我”与工作的关系,大年初一“逆行”出诊以及病重后决然拒绝他人来访是“自我”与他人的关系。这众多关系处理,他都把“自我”安放在低位,国家为大,工作为上,农户为先。他虽不像作者一样做过木工,但却知木匠弹的墨线不可逾越,应奉为圭臬。这些关系每每处理起来,是那么的自然娴熟,那么的理所当然,没有半点矫揉造作,没有半点刻意为之。老子倡导的“上善若水”就是这般。水的秉性,“利万物而不争”。“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这便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

我尝试着走进王一成的“自我”,看看它蕴藏着怎能样的砝码。

人人都有一个“自我”。这个“自我”是多方位的、两两对立的。有“为我”的,也有“为他”的;有为个人私利的,也有为国担当的;有勤奋、努力、拼搏的,也有懈怠、懒散、任性的。它就像一面多棱镜,会有不同的反射面。这些要素对立地统一在“自我”这个主体中,就像一根藤上结出的瓜。哲学家冯友兰说过,人们所做的各种事情赋予了各种意义,各种意义又合成了一个整体,就构成了不同的人生。“人过一百,形形色色”。这种纷繁的个性,弗洛伊德把它分成“本我、自我、超我”。王阳明则分为7个层次,如成“家”,是为了别人生活更美好,成“圣”,就是通达万物、为民立命等等。我们暂且分为三类加以叙述吧。

趋利。要物要钱,求功利。为了自己和父母妻儿更好生活。如果停留在这一层面,站位就较低,也容易迷失方向,“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这又是每个人生存必需的。王一成也挣工资,也要赡养父母,也有与爱妻的卿卿我我,与儿子呢喃细语,也是食人间烟火。这种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楷模,更使人感到亲切可信。

趋名。既要利又要保名节,干净做人,不被人戳脊梁骨。这个层次的意识到人是活在社会中的,任何人都不可“出格”。文本中多次提及,有农户送红包或礼物遭他婉拒:你要我吃三两头(吃牢饭)啊?这就是要保住自己的名节。从这两点说,王一成与常人是一样的,关键是他在此基础上,还会“更上一层楼”。

趋静。淡泊名利,追求精神享受和内心安宁,超凡脱俗。“心灵当如高山不动”。它是为他人为社会为宇宙天地,一种“万古长空,一朝风月”的胸怀。这就是“超我”。几十年中,王一成开着私家车奔跑在全省各地,自己贴钱交汽油费和过桥过路费,拒收农户的红包礼物。仅这一细节,你说他的内心怎么的宁静,是怎样的与众不同?

人们依据不同表现,把自己安放在哪一个层次。这使我想起了十多年前,随团去西藏的一次旅行。初到拉萨,佛国的高耸辽阔,令人心旷神怡。攀上布达拉宫,已是腰酸腿软。晚上躺在宾馆已感头昏目眩、天旋地转,羊八井、纳木错的风光固然美丽,但已无心欣赏。如果要我登珠峰大本营,那是断不可以的,更不用说攀珠峰了。我十分欣赏温岭一个做机械的朋友,他年年都去挑战珠峰,并已成功登顶!我羡慕不已。这就如同做人一般,能到达拉萨的是第一层次,到达大本营是第二层次,到达珠峰是第三层次。王一成经过一二层次的蓄力,向更高更远攀去,在崎岖的道路上成功登顶。他是站立于珠峰的英雄!这与常人有多大的差距啊,鲲鹏直上九万里,与只能在原地叽叽喳喳的燕雀怎么可以同日而语?



王一成在精神领域“登峰造极”。为何?作者一遍遍追寻,寻求答案,试图解开这个百思不得其解的“谜”。我顺着他指引的方向,来到了书中“人生终极目标”这一“站”,窥视到了他的内心世界。2012 年一个周五的下午,畜牧研究所里一群青年人谈论正酣,一个个问题连珠炮似地发出。“畜医重要吗?社会上看得起吗?”“王老师,你选择兽医这一行,是自报志愿吗?”“外国重视兽医,很吃香,中国何时能得到重视?我们苦苦坚持有奔头吗?”等等。问题很现实,句句戳心。王老师一一作了回答。接着侃侃而道——

人生的终极目标是钱吗?是当大官吗?不是。是快乐,是内心的幸福感、成就感!快乐和成就感的获得有许多途径。钱多、官大也只是一种途径,但钱多官大就很快乐吗?不见得。也可能很不快乐。我们做兽医,当疫病流行,猪农五脏俱焚,我们为其排了忧解了难,他们真诚感谢我们、尊重我们。这难道没有成就感吗?我每每在猪场诊治,常常会觉得身在猪圈,心在天堂。

他的一席话,醍醐灌顶,深深打动了这群年轻人的心,室内顿时阴霾散去,香气缭绕。一个人浸润在这种香味中,他离人生的终极目标也就不远了。罗曼·罗兰说过,幸福是一种心灵的香味,是一颗歌唱的心的和声。

王一成的心头就萦绕着这种浓郁的香味。他在自己的职业园地里耕耘,感到无比畅快。我琢磨再三,似有所悟,好像漫漫暗夜里亮起一盏忽闪忽闪的灯。他是在“自我”的内心去寻找、感受快乐和幸福。而更多的人,却是在心外身外去寻找。这就是问题的症结!钱多也好,官大名大也罢,都是外在的东西。“山外青山楼外楼”,没有止境。“天机浅者,嗜欲深”,若是这般,永远得不到满足,即便得到也稍纵即逝。只有在内心寻觅,调整好心态,就会“一念一清静,心中莲花开”。

我不禁想起王阳明“龙场悟道”。公元1508年,37岁的王阳明被刘瑾所害,谪贬到贵州龙场当驿丞。这里山穷水恶,瘴气弥漫,蛇兽毕聚,又有跟踪盯梢,没住的,就漂泊在山洞。为了应对随时都可能死去,打了口棺材就睡在里面。他始终在思考:“圣人在此,更有何道?”某天,“忽中夜大悟,呼叫起来,从者皆惊。”他豁然开朗的是:“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他顿悟了,超越自我了,发现了人的无尽的宝藏就在自己的心中!我怎么也无法把王阳明的哲学与王一成的观点分开,后者的快乐幸福观不就是前者的“吾性自足”“吾心光明”么?在我心里,作者苦心追寻主人公的缺点,而遍访各方人士找不到任何瑕疵的王一成,不正是王阳明念念不忘“圣人”吗?

王一成在立足内心的基点上,还拓宽了快乐和幸福的源泉。他以人乐为乐,人福为福,目之所及尽是“风景”。看到养殖户转忧为喜、脱贫致富,他脸上会绽放出更大的花朵;他带的大学生和研究生毛江昌、张鲁滨、徐丽华、忽占利、闵智宇等一个个取得优异的成绩,他更是笑逐颜开。常人的“自我”是自己的,别人的“自我”是别人的,而在他那里,自己的别人的“自我”是重合的。他的心里装得下别人的好。这样的心是辽阔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王一成是座大山,高不可攀,我们学习不了。”这是一种心理。说说感动,回去不动。这在过去也是常有的。我们不妨从学习王一成的根本点开始,在追逐人生终极目标过程中,从一点一滴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心外身外追逐转变到从心内去寻找,在纷繁嘈杂的世界中,寻找一份内心的安宁,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至千里。这恐是可以尝试并有裨益的。诵读着书的后半部分,我欣喜地看到,在兽医界,在整个科技界以至更大的领域,学习王一成的活动似钱江潮涌,一潮高过一潮。

“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翻开封面,它的反面也是蔚蓝的,像天空一样高远和平静。作者叶辉笑容可掬,似在和人们招呼,可亲可近。他阅历丰富,尝尽人间冷暖,是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著述丰硕。之前同事说起的赞美之词,犹记在心。如今手捧书本,如会老友。

为了写好此作,他顺着王一成的足迹,进机关,下农村,钻猪圈,踏遍浙江大地。挥洒烈日,栉风沐雨,日夜兼程,付出了艰辛的努力。为了赶在省农科院110周年院庆出版,他更是紧赶慢赶,用了仅七八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这一鸿篇巨制。写作此书时,他已退休,当他明白歌颂这位时代楷模将给人们带来什么时,“戎装一重着,军中又一宿”。我由衷地敬佩。

全书有18章,27万字,文中以一个记者的采访为线索,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远观近看,仰窥俯视,详略有致,行云流水,为我们呈现了一个真实、高大的王一成,为我们奉上精彩而丰盛的饕餮大餐。

“秀色空绝世,馨香为谁传?”王一成的事迹是不朽的,这本承载着“灵魂的香味”的报告文学,也将恒久散发着它的芬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永远不要和层次不同的人争辩
《若芙蕖》
芙蕖
告别夏天:远去的芙蕖
芙蕖婆娑泱泱
一朵芙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