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六说文话史·沧海桑田话石鼓

2431

周六说文话史(1)·沧海桑田话石鼓

说到“石鼓”你可能不以为意。但我若说,它是国之重器,你可能会对它另眼相看。我如果再说,它是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首,你可能顿觉肃然起敬了。是的,它被称为大秦帝国的“东方红”, 它是康有为眼中的“中华第一古物”, 它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号称篆书之祖。它与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它是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件流传千年、星光灿烂又饱经沧桑的传奇文物!

石鼓,因为出土于陕西凤翔府陈仓境内的陈仓山,又称陈仓石鼓。这个陈仓就是现在的宝鸡,也就是说暗度陈仓和暗渡宝鸡是一个意思。

关于它的传奇故事,我们还得从公元627年说起。这一年是唐太宗李世民在位的第一年,也就是贞观初年。有一天,一位牧羊老人,在陕西凤翔府陈仓山(今宝鸡市石鼓山)的北阪上,发现了10面怪异的花岗岩大石。这些硕大的石体形似鼓,圆而见方,上窄下大,高约3尺,重约1吨,中间微凸,形似石鼓,在石面之上篆刻着奇怪的文字。由于上面文字的字体出现在大篆体的结束,小篆体的开始,这么一个承上启下的时间点,因此人们就笼统地称之为石鼓文。

十只石鼓上面,共镌刻有“石鼓文”四言诗十首,合计718个字。描写的是秦始皇统一之前,前秦时期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记录,是中国最早的石刻诗文。由于石鼓文多为描写渔猎之事,故又称《猎碣》。

这十件石鼓分别是:汧沔[qiānmiǎn]鼓、车工鼓、田车鼓、銮车鼓、酃[líng]雨鼓、作原鼓、吴人鼓、吾水鼓、而师鼓、马荐鼓。

关于这些石鼓究竟归属前秦哪个时代,谁刻的,刻的什么,什么时候刻的,从发现起就一直争论不休,至今也没有令人信服的定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从当年牧羊人发现了石鼓开始,陈仓变成了热闹之地。文人墨客纷纷慕名而至,一窥究竟,并拓下石上的文字,遍寻名家研究。更有大户悬重金求解谜题。但文字之谜不仅未被揭开,反而借着民间传言,而变得神乎其神。当地乡民以为神怪出现,纷纷焚香跪拜。

100多年后,著名的安史之乱爆发了。唐玄宗那长子李亨,也就是后来的唐肃宗逃亡到了雍城,也就是这石鼓周围的地方,听说了陈仓石鼓的事儿,心生好奇,就找人给运下陈仓山,迁往雍城城南,就是今天的凤翔县城之南,天天研究。你说他的心也是真够大的,叛军那边追着,他在这边研究着石鼓。果不其然,叛军来了,他就把它们埋到了城外的荒野里,并对外宣称“毁失”。一时间,天下人为之抱憾。

又过了几十年,到了公元806年,也就是唐宪宗时候,有个地方官吏查访到了石鼓的埋藏之处,就把这石鼓挖了出来,让它重见天日。但是并没有人在意它有多重要。它又一次引起人们的重视,得益于两个人,其一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韩愈曾上书朝廷,请求移石鼓到京城太学府内妥善保管并重立其学术。但韩愈的请求并未被朝廷所重视,奏折在朝堂上一积压就是8年。

公元814年,郑余庆就任凤翔尹,兼职国子祭酒,主掌国家学术教育、文化事业。他偶然看到尘封已久的韩愈奏章,深深为之触动。于是,重新奏请朝廷,希望能妥善保管陈仓石鼓。于是,曝于荒野的石鼓才被移送到当地孔庙。但此时,石鼓上的文字已经蚀迹斑斑,字迹残缺不全。无数名家学者为之慨叹。而更关键的是其中一面石鼓居然莫名遗失。这就是后来曾经轰动天下,也常常引发历代学术争端的作原石鼓。

到了唐朝末年,连年战火,风翔孔庙也被焚毁,庙内所藏的9面石鼓被人盗运一空。陈仓石鼓,在乱世中又一次消失在世人面前。

北宋王朝一统天下之后,经济与文化都得到了恢复与发展。有一天,当宋仁宗查阅前朝遗留下的经史档案时,无意中发现了关于石鼓的传奇纪略,于是对遗失百年的陈仓石鼓产生了浓厚兴趣。

宋仁宗是中国历史上颇为有名的书画君王,他不惜以高官厚禄相许,令天下有才德之士遍地寻访、查找陈仓石鼓的下落。时任凤翔知府的司马池闻得此消息后,便竭尽心力去寻找传说中的10块大石,试图投君王所好。这个司马驰可能大家不知道是谁,但他的儿子也许大家不陌生,他叫司马光,也就是砸缸的哪位。

司马池经过几番周折,终于使消失百年之久的陈仓石鼓重见天日。只可惜,寻到的石鼓只有9面,而早在唐末便已遗失的作原石鼓仍没有踪迹。

心急的司马池于是私下遣工匠连夜采集相似石材做伪。很快,他便参照石鼓拓本仿制出一面假的“作原石鼓”。这一招果真让他以奇功得到了仁宗的褒奖。

然而饱学的宋仁宗与受命而来的名家学者们很快就辨别出了伪造的石鼓。司马池先建奇功受封赏,又因造伪欺君而获罪。

9面石鼓现世,又经历造假风波,因而失踪的“作原石鼓”立即名动天下,坊间认为其价值能以一敌九,随即便引发了豪强们一掷万金寻找“作原石鼓”的风潮。直到1052年,金石收藏家出身的向传师到了风翔后,石鼓残断的历史才获得转机。

向传师为寻求石鼓下落,专门来到风翔。在经过长久寻找无果后,他无比失望。然而有一天,他到一家客栈投宿时,突然发现客栈后面一个屠夫正在磨刀,那屠夫所用的磨刀石,竟然便是失踪200多年,引得几朝几代人魂萦梦绕的“作原石鼓”。而此时的作原石鼓已面目全非,上部已被乡民削去,中间被掏成凹状用来捣米,上面断裂开的两道边被屠夫用来磨刀。石鼓上面的文字,更是被磨去了大半,损毁严重,仅余下半部的4行文字。但不管怎么说,十面石鼓终于阖家团圆了,

可是好景不长,白诩为“天下第一学士”的宋徽宗赵佶,也就是发明瘦金体的那个。他于公元1110年,命人将这些石鼓都运到开封,并被正式移送至太学之内保存。随后,又被他搬进了保和殿朝夕相伴。某日,宋徽宗居然突发奇想,下令在10面石鼓上的文字槽缝之间填注黄金,为其装了金身。

公元1126年,靖康之变来了,金兵攻入汴梁,掳走了徽、钦二帝,押解到东北荒原之中囚禁。10面石鼓,则因鼓身被填注的黄金,而被金兵视为珍宝,尾随着被掠的徽钦二帝北迁到燕京。然而不甚了解中原文化的金人并未发现其价值,只是剔去了石鼓上填注的黄金,便将它们扔在了现在的北京大兴,没人管了。于是,10面石鼓就再一次遗失在了荒野之中。

公元1234年,南宋和蒙古的联军攻破燕京,随军而至的御史大夫王檝于机缘巧合之下发现了掩藏在废墟之中的10面石鼓。王檝出身于凤翔虢县(今宝鸡市陈仓区),与石鼓同根同源,他将其保存于孔庙之中,并请专人看护。而后的元、明、清3代,一直持续到上世纪30年代,石鼓一直没离开过北京。

然而故事并没有结束,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后,10面石鼓随着故宫的国宝不断迁徙,从北京到南京,又到重庆,抗战胜利后,又从重庆运回南京,在运输途中先后两次发生翻车事故,十面石鼓险遭劫难。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蒋介石见大势已去,仓皇筹备撤退,将国宝文物大量地转运至台湾。此时,已被送回北京故宫保管的陈仓石鼓,被仓促运抵机场。但临近起飞时,飞行员却报告说,飞机已严重超载,无法保证飞行安全。经过一行人的再三商讨后,这10面石鼓只好留在了大陆。

陈仓石鼓一千多年的颠沛流离,一直充满着一个又一个的传奇故事。它所背负的那些残断的历史,以及笼罩在身上的未解谜团,让它在跌宕的历史潮汐中更显独特与珍贵。

现在的十面石鼓,上面总共只剩下325个字,收藏在故宫博物院。并且故宫单独拿出来一个宫殿只为展示他,这在故宫186万件藏品中是绝无仅有的。

石鼓,非金非玉,但它却代表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一段文化记忆,填充了从大篆到小篆之间的文字空白,延续了我们中华民族文明的传承。它穿越了千年,战胜了时间,见证了华夏历史的沧桑与倔强。它的出现,在历史考古、文学史、文字发展史、书法艺术史上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国运昌,石鼓安”。在如今的盛世之下,石鼓必将能焕发出它更大的历史魅力,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力量之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华第一古物--陈仓石鼓,两千三百多年曲折传奇,与民族命运息息相关
宝鸡老物件:石鼓
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乱世隐盛世出,司马光父亲差点因它丧命
曾被用来淘米、磨刀,这几块石头却是《国家宝藏》中的无价之宝
宝鸡之中华石鼓园
【散文】郭法章/宝鸡石鼓的前世今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