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周舆丨暴君周厉王
暴君周厉王
周舆

从有待确证的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1600年)至清朝覆灭,中国君主制持续了近四千年。
但做君主的并不是可以任性胡来的,也要遵守各种限制君权的制度和规矩。因此历史上80%以上的君主都是“守成之君”,也就是大致都能做到君臣共治,按部就班地推着走,从不瞎折腾,天下倒也安宁。
甚至还有5%的君主属于“明君”。即智商和情商都在线,想做好事,能做好事,也管得住下面的人,因此事情往往也能做成;同时他们还能顾惜民命,做事的时候比较在意老百姓的死活和意愿。如周武王姬发,西汉文帝刘恒,东汉光武帝刘秀,北魏孝文帝拓跋宏,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周世宗柴荣,宋仁宗赵祯,等。

汉武帝其实也算是一个“明君”,因为毕竟他把“扫北”之事做成了,只是其间扰民太甚;不过聪明的他对此是清楚的,为此下了历史上第一份“罪己诏”,进行自我批判,以息民怨。武则天作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当然也是一个明白人,而且雄才大略,做事有板有眼,虽有用酷吏之弊,但执政并无大错,国势鼎盛,她当然也可入“明君”之列。
10%的君主是“昏君”。他们的智商情商或有一个不及格,或两个都不及格,大致能在表面上控制朝廷,但下面的人对他大致是阳奉阴违,因此他们做事之时,往往控制不住进程和结果,最终引发天下动荡不安,王朝迅速走向衰落或灭亡,如周幽王,东汉桓灵二帝,晋惠帝,北齐武成帝,北宋徽钦二帝,明崇祯帝,等。

最后的5%是暴君,即夏桀姒履癸,商纣帝辛,周厉王姬胡,秦二世嬴胡亥,东吴末帝孙皓,后赵天王石虎,前秦厉王苻生,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后废帝刘昱,“禽兽王朝”北齐显祖高洋、后主高纬隋炀帝杨广,等。
“暴君”有着与上述三种君主不同的特质,他们大多能够掌握权力,而且也要做事,但所做之事都是胡来。开始是朝廷上谁也管不住他,后来是谁也不敢管他,最终朝堂上一切规矩都没了,而且人人自危。暴君会无休止地折腾,不仅仅暴民,而且暴臣,因此暴君的统治都是长不了的,而且最先“造反”的往往是那些忍无可忍的大臣,而不是无拳无勇的老百姓。
以往我们对儒家的政治理想也许有所误解,儒家其实是反对专制的。正如“亚圣”孟子所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即使我们把这种观念理解为“民本主义”,但其实已(或尚)把国家置于民众的福祉之下。
有趣的是,正是这位孟子对“暴君”给出过一个明确定义。在《孟子·滕文公上》里,亚圣指出:“经界不正,井地不钧,谷禄不平,是故暴君污吏必慢其经界。”从土地界限之不明出发,孟子指出暴君的特质就是超越界限,肆无忌惮地胡来。如果暴君开始胡来,那下面的官僚也一定会跟着胡来,于是他们的折腾的动作会越来越大,也就会越来越暴虐,越来越残民,社会秩序会急速崩塌。
在当代语境下,暴君是指专制无道的君主,残酷地或野蛮地行使专制权力的统治者。这就是说,即使在古代君主制下,君主也很少会成为暴君,只有那些“残酷地或野蛮地行使专制权力”的国君,才会成为暴君。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暴君,也确实主要表现为残酷和残暴,如建酒林肉池、自比太阳的夏桀,如创炮烙之刑、取胎挖心的商纣,如残害宗亲的秦二世,如凿人眼目、剥人面皮的孙皓,如以杀人为乐的后赵天王石虎,如好人也杀、坏人也杀的前秦厉王苻生,如斩首断肢掏肠泡眼的南朝宋前废帝刘子业,如喜欢做人体解剖的宋后废帝刘昱……但历史上这种“禽兽”暴君其实并不多见,大致只在15个以内,平均一个朝代一个。
西周倒数第三个天子周厉王姬胡,算是暴君里的另类。
姬胡之“暴”,主要不是表现为喜欢杀人,而是表现为对全社会的全面控制。不过,这也不出“残酷地或野蛮地行使专制权力”的内涵
姬胡是西周第十位君主,在位36年,他的个性特点是贪婪自私。为此身边留不下正直之辈,而只剩下一大堆阿谀奉承的奸佞。荣夷公就是其中一个最著名的佞臣,他善于察言观色、曲意逢迎,于是向姬胡建议,朝廷应该对全民和全社会实行“专利”,即垄断国内一切山泽物产,哪怕进山砍柴、下河摸鱼也要交税。这个政策还真就执行了,因此姬胡从来国人手中攫取了无数财富。而下面的官吏也乐得大力落实,因为他们能够趁机强取豪夺,个个也变成了富家翁。
天子本是“公室”,本来要照顾天下民生,而姬胡却处处与民争利,这即使(或恰恰在)宗法社会也犯了天下大忌。
但这种出于极端自私人性的做法,即使在2700年后还会遇到。
1841年,拿到博士学位的马克思接受了第一份工作,在《莱茵报》做编辑,结果没几天就遇到了一件让人愤愤不平的事。当时,普鲁士王国的莱茵省议会准备出台《林木盗窃法》,就是要立法惩罚那些到森林里捡枯枝的穷苦农民。因为在林木所有者看来,未经允许私自捡拾森林里的枯枝就是盗窃。
26岁的马克思怒了,笔走龙蛇,文不加点,很快就写出了一篇《关于林木盗窃法的辩论》,强烈抨击省议会立法惩罚穷苦农民的做法。他认为农民捡拾地上的枯枝,是大自然赋予农民的正当权利。现在一小部分人要把公共财产据为己有,而且还要立法来惩罚农民,不仅伤害了农民的利益,也伤害了法律公平公正的精神。马克思此时意识到,普鲁士政府并不是黑格尔说的“理想国家”,“绝对精神”也并不可靠,从此走上了研究社会经济学的道路。
姬胡对各个阶层都横征暴敛,自然惹得全社会怨声载道。他不想听到来自社会的“诽谤”和“谣言”,于是花巨资雇佣了上百名训练有素的“卫巫”,让他们遍布全国各城邑和田间地头,或明查或暗访,只要发现有谁胡说八道,立即抓捕处斩。于是,全国上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也就是说即使亲戚邻居在门口遇上了,也不敢打个招呼,而只能交换一下眼神。
几十年下来,周王室的直辖领地被折腾得彻底衰落了,各诸侯国对此也非常鄙夷,都不来进京朝见。西北面的游牧民族戎狄,特别是猃狁,也清楚周王室虚弱不堪,因此趁机常常入侵,只要缺钱了就来一趟,每次都会掠走大量的人口和财富。
姬胡知道北方蛮族不好惹,觉得只有南边的荆楚和东南面的淮夷是软柿子,于是几次向南下用兵,想为自己在对外领域找回一点面子,结果周军疲弱异常,士气低下,每次出去打仗,不仅没打过一次胜仗,反而每次被外人打得丢盔卸甲,落花流水。
姬胡这种对内狠、对外怂,只摸“幺鸡”不“开胡”的做派,最终让全体“国人”都看清了他的真面目,你让我们勒紧裤腰带没问题,但至少要在外面得点成绩回来啊。最终,国人们忍无可忍了。

国人中有贵族,有官员,但更多的都是城市平民。他们愤怒地冲讲了王宫,要杀掉厉王。姬胡事先听到风声,赶紧坐着马车仓皇逃出镐京,不敢回头和停留,一路狂奔,远远逃到了汾河边的彘(今山西北部的霍县),后来再也没能回国,14年后他死在那里。周王室朝廷送给姬胡一个“谥号”——“厉”。
《春秋》微言大义,其实这个“厉”字一点也不“微”,意思非常鲜明。厉,作为中国古代君王的第一个“谥号”,是一个令人恐怖的“恶谥”:“杀戮无辜曰厉,暴虐无亲曰厉,愎狠无礼曰厉”。就这么一个字,把姬胡的个性及行事“风格”都说到家了,姬胡被万年不易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姬胡跑了之后,召公(召穆公虎)和周公(周定公)联合执政,号为“共和”。共和的另一个来历是,是诸侯共伯和摄行政事。这一年(公元前841年)被史书《春秋》称为“共和元年”,中国历史的明确纪年始于此时。
可见,即使中国古代有着四千年的君主制,其中还包含着两千多年的专制君主制,但其实暴君也是不多的,只占5%左右。毕竟即使搞专制也不意味着让大家都活不下去,而暴君出世,上上下下都受不了,问题早晚是要解决的。
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在古代历史运行中,我们即要见制度,也要见人。人品其实很重要,恰恰是在人治社会,正因制度很难改变,人品也就越发重要起来了。
20229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0周厉王姬胡(西周第十位君主,在位37年)
中国历史上十大暴君
文汇报
周厉王姬胡 周朝帝王 (?~前828)
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暴君
民权、共和早在汉人的历史里起源发展乃至实践,并非西化的产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