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再谈教育…(1)
​本期是第491期 近3期更新内容:

488:坏事中的好事…(1)
489:魔鬼般的行为…(2)
490:坏事中的好事…(2)

教育是一种生活,而不是一种工作。家长如果把教育自己的子女当作是一份工作,那么他的子女就等于每天在上班。

在今天的学校里面,学生们六七点就坐在教室,早读,听课,做作业,下课后还有晚自习。这都是超负荷的上班状态。人会垮的,会厌倦的。

教育是生活,而不是叫一个人不停地埋头做笔记,做作业和背诵,第二天还要被老师提问和考试,这不是教育之道。

如果孩子在学校念书,当天老师作业布置很多,他回到家里后,作为一个明智的家长就应当坚定地捍卫孩子的身心健康与尊严并对孩子说“这么多作业大不了就不做了,没关系”“考试考不好,没关系”。

只要家长支持孩子这么做,孩子就不会觉得尊严被伤害,身心健康受威胁,因为孩子有知己(理解他的父母)

然后家长再利用原本孩子该用来做作业的时间去陪伴孩子聊天和玩耍,即在生活中培养。如果每个家长都这么做的话,就不会再有数不清的训示了。

可悲的是,我们的教育整天就是不断地训示,训斥和训话。诸如“不要讲话,坐端正”“记得做作业,不要偷懒”“这道题跟你说了多少遍,你怎么又做错了”“你要这样,你要那样”“你这不对,那不对,应该这样,应该那样”。

说句实在话,孩子日常刷抖音的时候都可能会学到一些前所未有,很珍贵,在课堂上或家长身上学不来的东西。就是在这么一种很轻松的状态下孩子就能学到这么多珍贵的东西。

我真的搞不懂为何无数的家长和老师会认为教育需要用很多精力体力去面对。我想是因为他们太贪婪了,把学生(孩子)当工具对待。

教育是在生活中进行,好比一个父亲教孩子机电原理,父亲修车的时候,有空就教孩子怎么绕线圈,告诉孩子为何要绕几圈,告诉孩子在磁铁里面磁场有效应等等,总之就是父亲和孩子边做边聊,等父亲和孩子共同修完一台车后,孩子都已经掌握了很所知识,并且已经动手操作实践过了。

所以说教育就像在生活中做游戏一样的,在做游戏的过程中孩子又会有知识获得,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下孩子才会有梦想,才会有求知欲,孩子的状态才会是快乐的。

而且父母跟孩子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即在教育过程中)还相处的很融洽,很开心。

反之我们现在的很多家长老师,都不懂得教育,他们只会天天跟个无头苍蝇一样(说的难听一些,强迫症患者)瞎否定,瞎训示自己的孩子,诸如:

“做人要这样,做人要那样”“你这么做不对,你那么做也不对,要这样,要那样”“看看人家,多多多厉害;再看看你,多么多么差劲;要多学习学习人家啊”等等。

小孩在天天被家长训示,否定的糟糕教育环境下,人都烦死了,人都傻掉了,甚至不久后都会被逼成疯子

社会上有很多知识分子(高学历的博士生研究生教授)都把他们自己的孩子给教疯了。每天有无数的对跟错,有无数的所谓人生大道理,无数的所谓标准答案硬塞给小孩。

我无数次逛画展的时候,都会看到很多家长在不停地教自己的孩子“这画是什么类型的,什么类型的画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欣赏”。

当我每次看到这一幕后,我的内心都在想:这位家长的孩子每次跟他家长出去一次是不是都会被家长唠叨死啊,孩子的内心一定很憋屈吧,孩子整个人的状态都快要崩溃死了。

所以我认为无数家长都不懂教育!我真的很想对那些孩子说:你们为什么死活都不愿意去耐心地倾听小孩究竟是以怎样的视角去自我欣赏每幅画的?

你们非得给他硬塞个标准答案!你们不是在教育!而是在没完没了地教标准答案!这真的不对!

你们这些家长在教育自己的孩子之前先把自己给变得充满好奇心和充满求知欲。你们自己先要觉得“每天看世界都感觉特别精彩,每天看世界的过程中都会充满热爱”后再把这种精神和价值观带给你们的孩子。

你的孩子自然会每天都充满好奇心,求知欲。你的孩子自然会每天看世界都觉得世界充满精彩,你的孩子自然会充满热爱地去看世界。

如果孩子处于这种健康的成长状态,那么孩子的身心健康,人格发展就不必再过多担忧了。

所以我们现在的教育真的可悲了!都在剥夺一个人的好奇心,求知欲与内心无数的热爱!然后不断地瞎纠正,乱训示,不停地灌输所谓的标准答案!

愚蠢的家长老师总把一个问题的标准答案设计的很恐怖:无边无际全都是错的,就只有一个是对的…

然而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标准答案!因为当一个人在面对一个问题的时候,他可以无限可能去思考!

好啦,本期内容到此结束,我们下期再见🤗还有9期就要突破500期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教育孩子你为什么没有耐心
小学生的家长应如何指导孩子在家学习数学
跟苏霍姆林斯基学做老师
孩子学啥都慢,不是笨!是孩子的思维方式固态,需转变思维来试试
【教育读书】心理学家17年积累1000个案例:这三点真正决定孩子的学习成绩
竭尽全力做最好的家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