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道 无为


无为‍‍‍

是老子《道德经》中的重要观点

也是整个道家的核心思想

'无为’一词

在《道德经》书中前后反复出现过十二次之多

其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以现代人的观念

有人常习惯于将'无为’

理解为无所作为

即消极处世‍‍‍

跟当下所谓的躺平文化

大意相仿

其实

这样的理解肯定是有问题的

可以肯定的是

世界上不会有任何一种思想

是鼓励人什么都不干

还能被后世奉为瑰宝

且流芳百世的

老子创作《道德经》的背景故事

已经流传甚广

也是被后世喜闻乐道的‍‍‍‍‍‍‍‍

在此我们就不做过多赘述了

在老子生活的先秦时代

读书是绝大多数统治阶级

才配拥有的特权

换言之

只有统治阶层才有读书学习的财力‍‍‍‍

精力以及动力

因此

《道德经》大概率是写给统治阶层看的

因此'无为’才常会与'而治’

相伴而行

即无为而治

而《道德经》中提到的圣人

也与儒家所谓的圣人不尽相同

前者指的是悟道的统治者

似乎没有指具体的人

当然也不是老子本人

而后者更加强调德行修养方面

能够成为众人及后世楷模的人‍‍‍‍‍‍

后世尊称孔子为圣人

再回到当代对于'无为’的理解

当代学者主流的解释有二

其一是不妄为

譬如

《道德经》第六十章所说‍‍‍

治大国 若烹小鲜

即是劝告悟道的统治阶级

治理邦国应该就像煎小鱼那样

少折腾 不妄为

若不遵道行事‍‍‍‍‍‍‍‍‍

反倒会事与愿违

适得其反

做得越多结果就越不理想

其二是无心而为‍‍

就是做事情不要刻意地

为了追求某个目标

非怎样不可

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顺其自然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有心插花花不发

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与事物的特性有关‍‍‍‍

花再好看

人一旦将其折下来

就算精心地把它插在花瓶里

过不了几天也会枯萎

更别说再次开花啦‍‍

而柳枝之所以能够成因

是因为它在特定的环境下

拥有再生长的能力

总体而言

两种解释并不矛盾

都不是鼓励人们不做事

核心都是主张人们应遵道行事‍‍‍‍

顺势而为

少一些人为的横加干预

与妄加干涉‍‍

不做超出自身能力边界

以及认知边界以外的事

正如杜光庭《道德经注疏》中所述

无为之理 其大矣哉

无为者

非谓引而不来

推而不去

迫而不应

感而不动

坚滞而不流

卷握而不散也

谓其私志不入公道

嗜欲不枉正术

循理而举事

因资而立功

事成而身不伐

功立而名不有

其核心意思是说‍‍

行无为之道的人

不是干什么都被动的不予以回应

不予配合

而是合理节制个人的私欲

不违背和改变公道正术

并且结合自身的资源条件

遵循公道天理行事

事情做成了

也不贪恋功名

不居功自傲

因此

道家的“无为”

并非要人们消极避世

而是应该努力学习

积极进取

顺势而为

通晓自然和社会之道

善于处理人与自然

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无为而无不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道德经-连载380:行自己所讲,讲自己所行,就是修行
有关老子道德经的经典语录哲理
《道德经》略解
【于天罡《道德经》笔记】
83、知上德善之道的圣人是不会去博人赞赏的——走进《老子》
道家:返本归真之真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