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 和 无


周末

与一位研习国学多年的忘年交

一起喝茶吃饭

谈天说地

博古论今

其间

他问我怎么理解《道德经》里的“有”和“无”

如“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 以观其妙

常有欲 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在“考”我的同时

他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他从“妙”和“徼”分析

“妙”代表的植物即将发芽前的形态

徼”代表各种植物的藤蔓交织在一起的形态

由此延伸出

老子是在观察了大自然的季节变幻后‍‍

总结出了有和无的关系

即不仅仅我们所理解的有形与无形

而是包含了万物的生长与变幻

既是对立的

也是和谐统一的

由此

联想到第四十章的内容

“反者 道之动

弱者 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

这便是以经解经的含义啦

我在不否定他的同时

也提出了自己的理解

也许

是后世将老子文中“有”和“无”

过度解读了

在他生活的那个年代

“有”和“无”的区分标准

其实很简单

就是以眼睛是否能看得见为准

看得见的为“有”

即有形之物

看不见的为“无”

即无形之物

无形之物并不代表什么都不存在

人们常说佛道相通

由此

我联想到佛家的“色”与“空”的关系

《心经》有云: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这几句话

其实与老子所说的

“两者同出而异名”

是一个道理

色等同于有

空等同于无

有和无是相互依存

也是相互成就的‍

再套用以经解经的方法

在《道德经》第十一章有云

“三十辐共一毂

当其无 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

当其无 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 

当其无  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

无之以为用

再回到第四十章

紧接着“反者 道之用

弱者 道之用”后面两句所言

“天下万物生于有

有生于无”

万事万物都会经历从无到有

在“有”的过程之中

再从小到大

从盛到衰

从衰到亡

从亡到无的过程

如此循环往复

这里的无中生有

并非俗世间搬弄是非的“无中生有”

而是万物所遵循的自然之道

有人说历史是任后人打扮的小姑娘

其实古人留下的经典文字

何尝又不是呢

当下

不管我们如何解读古人的经典

终究都只不过是一家之言

却很难究天人之际

通古今之变了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道德经》今古正解第四
养生修行为什么要重视入定
高仁芳作品《 水赋》(原创) ——诗词之声《诗人风采》栏目特别推送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3.万物都不知晓道路
道,就像一个无形的圆,天地万物皆在其中不停演化,人,从走出人生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