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沉默如初,监考骑行及其他 / 山虫


1
年级考试,也叫“小考”,去一个叫做“小淜”的自然村小学(现写作“棚”,因早期电脑字库不够丰富而将错就错的结果,此种例子太多,又叙),它也将是最后一年承担教育的使命。依然选择骑自行车去监考,莲花湖畔,绿意盎然,盎然中有无人管理任由杂草丛生的稻,干涸的水稻。此绿,绿得鸥鹭忘机,牛羊成群,乃为满足某种神秘面积而不得不栽下的统计数据以及某种补助。部分尚未长成即被铲除,重栽了其他作物,一切昭然若揭。这尚且是不缺水之肥田,况有他乡奇迹般“上山”者。正如中小学校零辍学的报表一般草蛋,想起那位因有学生出走缅北而被撤职的中学校长。众所周知,学生二字,早已是打上引号的代称。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一切的努力显得那么别扭,连大自然都总感觉不那么自然。
每个田间劳动者,都会自然踩出一条最快捷的负重之路。每条田埂都会连接到最近的乡间土路。条条小路通大路,条条大路通罗马。无数个小罗马,组成巨大的世俗牢笼。部分是通往上山的路,山顶照样四通八达,倾泻而下的欲望。
如同监考,总会遇到几个熟悉的陌生人,每一位旧同事心中都压抑着一个罗马——对体制的绝望,对领导的牢骚。任何不经意的话题,皆可直通这座死城之门,滔滔不绝,也努力试图掘开你的暗渠,淹没他们的城,在“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比对中,寻得安慰……我们早已失去平等对话的能力,早已弄丢语言中最正常不过的商榷性语气,特别体现在上下级关系和师生关系中。
监考,也是耳朵的盛宴。考场外是玉米地,风小急,叶浪起伏一片唰唰声,背窗而闻,更像流水,是水面宽阔而地势落差不大的那种。书写的沙沙声,翻卷子的噌噌声,呵欠咳嗽打喷嚏擤鼻涕,垃圾箩中成群的苍蝇一惊一乍……隔层教室还传来其他年级学生的读书声,老师争分夺秒的讲课声;操场上有追逐打闹声,国旗在风中疯狂抖动之声,门窗颤动声;厨房里电灶台嗡嗡嗡嗡吵个不停,油烟机的巨大扇叶在簌簌簌簌伴奏;树中鸟儿扑腾扑腾,山间炊烟忸忸怩怩,天空碎云优哉游哉,仿佛也没在沉默……然而,我们沉默如初。
 


2
阴沉。这一日,算虫与本班学生的最后一面,虽离他们考试还有两天。娃们似有将别之感,之小心思,纷纷请求用手机拍张合照发家长群。又有人突然要我在他课本扉页上签字留念,从一本到所有课本,从一个到全体挤过来,批作业般红笔写下许许多多个大大小小姿态各异的真名——那个我尚未出世就已刻入祖坟上的名字。
并非山虫,他们并不了解“山虫”这个名字的内涵,他们更喜欢“李老师”这个可以相互撒泼耍赖的身分。可惜,忙完打扫卫生布置考场后,放学铃响起,来不及拍集体照,小惭愧又小遗憾。这个存在了几十年的学校,已面临撤并。祠堂的部分,依然是祠堂;学校的部分,将不再是学校。记忆,只能是记忆,照片无用。
剩下的日子,是继续监考、监考和阅卷,是不得不被社交与守规矩的时间段,也是上级绞尽脑汁把师生当算珠,在各种统计表格中排兵布阵的时间段。比上课轻松点,没有精神内耗,只有单纯的劳作、静默和大便一样死硬的数据。
 
3
邻村小学面试一二年级。6:30从城里出发。微雨,微凉,微晓,距离微短,至,衣微湿,有车轮甩上身的泥水。脑中闪现这样一句安慰:有精神洁癖之人,通常不太在乎物理意义上的脏。
前几日曾做一个梦,醒来清晰记得:一个很重要的客人来我家,以为至少会待上一天。上个厕所的时间,突然隔窗就见客人不辞而别,我急得裤子都没穿好就追了出去。一路两腿清凉(醒来发现是睡在沙发上没盖被子)。追到一处悬崖边,差点滑入深渊,抓住一根救命稻草,惊险求得生归。然,杵着布满泥泞的双腿,望着远去的背影,大憾而涕。
这个人,到底是谁呢?
 

4
偶然因素,又被派回老家监考。一路是山火之后重沐甘雨的林,黑中带绿,枯中有黄。
还是倍感亲切。亲切的老教师,亲切的校园,及一草一木,偶尔停落在指尖搓手搓脚的苍蝇,似乎也亲切。此刻,眼前的五名三年级小学生,也那么亲切。三女一男,不同颜色的外套:红蓝粉灰黑——天仍阴沉,稍有凉气。总想以同村人的身分,打趣一下五个福娃(他们竟是本校人数最多的一个班),架不住被监考老师身分扭回考试现场。其实,早已是“儿童相见不相识”。
都是亲戚:留校的后勤是我小学时的老师,也是我堂姐夫(记得在某篇故事中写到过他);保安是我小姨,亲的,当年由我妈做媒嫁过来的,姐妹中惟她读过几年书;食堂炊事员是我大舅妈娘家弟媳,做得一手好菜。难怪,那么亲切。
午间,我们以亲戚身分避开其他监考人员,狠狠地聊了一下教育以及教师生态。八卦就像门口那棵红花树的落英一样缤纷,更像头顶的阴霾,令人透不过气来。
共识之一。以前的上级、学校、师生等“服务与被服务”关系,如今已完全颠覆为“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且公开无忌讳。
共识之二。从小学始,学校早已不是培养人(师)的地方,而是“折腾”人(师)的地方了。连那些我们极力回避着的办公室“贼”人们——鸡贼之人,也都在私底下坦然于这个事实。
姐夫也顺便打消了我大半希望回村里教书的想法——当年的“桃源”学校,也变成如今的“大秦帝国”了。何以避,其时之乱?
到处在议论降薪和退费之事。某种东西似乎沸腾,连日常最会“体谅上难”的傲娇者,似乎也要激愤三分。我是不信他们“激愤”的那点底色,自祖国“厉害了”以来,老师们的生活压力似乎更大了。正如自前年明令禁止一二年级学生的纸笔考试之后,期末测评似乎比以往更“糟蹋”小屁孩了。一年级一天,二年级一天,平均每个学生都要经受六个小时以上的精神折磨。似乎,“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野蛮的”。
以上“似乎”,都不是似乎。
 


5
中场休息,收到工资短信,一女教师率先公布少了一千。考务办公室里象征性哗然了几秒钟,比如“年轻教师们还能坚持下去吗”“工资这么低,感觉自己都不配参加阅卷了”……山虫也冷不丁插了一句“把本来就由金钱支撑着的良知底线,相应调低一千块档次即可”。
此言一出,主要惊到自己。不知何时,山虫也堕落至用收入多寡,调节良知阈值的地步了?想想其实未必是坏事。作为长期处于低位的人民教师而言,产生教学良知的阈值历来很低,一小点利益即可。但要生发出长远育人的良知就很难,它需要一种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情怀,或者热爱,更是一种认知格局,一旦定型就基本不会去降维应对。所以,放眼周遭,后者稀缺,再降也不过是降了前者,从某种角度上讲,反而有可能拯救大部分在漩涡中翻卷的孩子。
 
6
已经两周完全没有正经看书。闲余刷朋友圈,刷视频,骑骑单车。沉默,或者流汗,皆是当下最佳。
放弃写诗,也几乎放弃读诗。诗意保留,那是精神味精。无意贬诗,相对古诗,也相对现代文学中的散文和小说而言。
很多认识的读写者,有此共感:更愿意读到诗人写的散文,当然得是真诗人。虫亦如是。诗如拾贝,再多再美,只是一箱(堆)贝,哪怕它曾照亮过某个黑暗角落。著文,则如用这些贝筑成小屋,无意间,四壁就嵌满了“诗人精神”,让每一个借宿的旅人,次日满血复活。
对。诗人精神,才是真诗人的标配,也是“打假”的照妖镜。
诗人精神是什么?除通常能被人理解或误解的“叛逆”精神之外,请参看墙上某价值观中的部分词语(第二排),注意,是词语本身的意义,而非镀了金的那层膜。
 
7
这次回家,发现水塘坝埂上成荫的垂柳被砍光了,连根。据说,因其妨碍交通,每年修剪太费钱,要换栽成樱花树。眼下,只留着间隔里那几棵丑陋如墩的矮柏,以及一排红通通的宣传标语。“拂堤杨柳醉春烟”,那可是我乡思的典型具象啊,刚在不久前,为女儿拍了好几张树荫下的夕阳美照。又成记忆了。
 


8
一些杂记。
***********
某夜骑车,货郎般走村串巷一番,遇些讨厌的村狗,各种样乱扑乱咬,被主人拴住明知咬不到的,叫得越欢,真狗。路过几道熟悉的大门,公的私的,拾一些旧梦,倍感酸楚。
杜甫说:昔如纵壑鱼,今如丧家狗。
***********
貌似有点爱上农耕生活。骑上父亲的小三轮,耘田,施肥。离开土地N多年,自家承包田已零碎不知何处。父母渐弱渐伤病,邀我帮忙锄草,劳技未失,手起水泡却也惬意。别误会,我深知土地上的浪漫并非真浪漫,只是短暂的“主义”,再浓烈的乡土情怀,都熬不过长年累月的沉重。当年还算努力读书,唯一理由好似就为了逃离农活,我大姐亦如是说。我家的核桃树曾植二十余棵,皆有参与。尚存九株,五株可敲果,软硬壳兼有,妈妈如是说。
杜甫还说过:我恋岷下芋,君思千里莼。
***********
刷到一视频,言校园举报之风令人悲叹。其实,还是有人在努力改变的,比如山虫。某日就有学生私自翻出同学零食,交到办公室向老师举报。我很生气,上去训了一通:出卖朋友,无耻;私翻同学物品,违法!下课后,当众人面把零食还给其主人带回家。
杜甫又说了:幕下郎官安隐无?从来不奉一行书。
***********
读李镇西(算一位教育家)对余秋雨的看法。提及秋雨,山虫也是五味杂陈。镇西老师算中肯,评论区很多人的阅读经历也类似我的阅读经历——不打诳语,当年市面上能买到的秋雨散文都读过,且很认真,不同系列一本不落。说句公道话,除却当下的格局论胸襟论和虚伪论,把他讲的“文明”概念仅限于古代文明,甚至是狭义的“文化”,还是挺有看头的,特别对于普通读者(或许出于回避,他几乎不深谈现代文明,也不梳理普世价值的起源和走向,仿佛只站在一座座废墟遗迹之上,想象及比对着中外各自的古典式辉煌)。尤其喜欢他论的书法、普洱和昆曲。山虫曾写过一些赞誉之辞,也曾在一段时间将其视为偶像,向自己学生大力推荐过。我很清楚,在自己新产生的文化偶像眼中,余不值一提,甚至有些龌龊,但他当年曾给予山虫的美好阅读体验,确乎真实的,无法否认。但就这样吧,他的“含泪劝说”,着实可恶。类似情况还有张老师和莫作家。前者多被善良之士盛赞,山虫却反感她的意识绑架和过分功利;后者被很多不读书的人妄论(也是形态问题),我却以实实在在读过他绝大部分小说为基础,特别欣赏。
对此,诗圣无话。
 
2023.7.16整理

前文:哥监的不是考,是寂寞 / 山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高一月考讲话稿
这一天,我都与学生在一起-----
监考随想
考试防作弊,监考老师也是拼了。何必这么难为学生!
初中生最“恐慌”的3种监考老师,尤其第3种,学渣都“吓哭”了
80名老师同场监考1200学生 监考用望远镜(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