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道 | 陈振濂:我的简牍书法实践与研究

陈振濂

中国文联副主席

我的简牍书法实践与研究

◇ 陈振濂

十多年前的2009年,在中国美术馆办“意义追寻”大展之时,我一直有一个独特的创作品牌并构成独立的展厅板块:简牍百态。它是我尝试以简牍书法“艺术创作”的初次登台亮相。据当时的学理思考,是在国内外简牍史、简牍文献专家卓有成效的丰厚研究成果映照下,希望以美术学院的“书法艺术学”学科视野,包括形式、风格、技法、流派以及“简牍美学”的表现立场,以此来重新阐释“简牍”作为传统艺术宝藏的美学价值。

“简牍百态”的“态”——关注“形态”、关注视觉形式美(而不是释字解义的内容意义追求)是这一次横贯十几年“长途旅行”跋涉探险的主要目标设定与基本动力。

为了与已有的作为“学术”的“简牍学”模型尽量拉开距离而不致雷同重复,我在作品中有意打乱词意语序,试图暂时以“不可读”“阻隔阅读”的有意切断含义追究理解,而反复斟酌推敲存世简牍书迹的单字造型研究,有意识地阻挡、留空、排斥、虚化处理“简牍”文辞阅读和释义的种种原有文史式功能思路,而从视觉艺术形式角度,进行独特的审美探索。

这样的尝试,在过去几十年间也许很少有人认真思考过和有规模地大胆展开过——关于“简牍”文史之学,已经有上百年的积累。近期则有比如甘肃张德芳先生、湖南陈松长先生,都是此中的代表人物。他们标示了当代的“简牍”时代在文字释读、文献解读之学术领域中所能达到的基本水平线和已有高度。

但关于“简牍艺术美学”或更进一步的“简牍书法创作学”的开拓,却尚处于初级阶段。

甘肃简牍博物馆与西北师范大学简牍研究院、甘肃省书法家协会共同策划举办了“简述中国”系列艺术创作与学术研究活动。朱建军馆长在与我建立起联系后,双方均有了非常默契的互动。

过去人看“简牍”就是一种单一的先民的自然书写形态。它常常与煌煌汉碑对应:大抵是民间的、日常的书写,“卑之无甚高论”。但我们这次的努力,是要通过“书法大展”“书法论坛征文”“文创征集”等几个侧面,充分利用和发掘“简牍”作为美学形态的魅力,从而赋予它一个由当代书法家与书法爱好者为创作载体,在审美与美学构建方面呈现出充分的丰富想象力。

《流沙坠简》书影

几十万枚传统简牍出土古物都放在那儿,人人得而视之与用之。怎么用出时代新意,就看我们这一代人的“想象力”了。

——“想象力”决定“创造力”。

这是我们这次“简述中国”系列活动的关键词,是我们追求的终极目标。

——学术的“简牍学”实力雄厚,从王国维、罗振玉的《流沙坠简》起步,迄今已持续百年。

——艺术的“简牍学”刚刚起步。我想可以据此来展望下一个百年。

它对于传统书法实践形态在当下渐趋技术化陷阱而言,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补充和参照。

最大的认识误区——

汉简是汉碑的快写、草写、速写、潦草写、简易写,而不是一个独立的书法经典样式和笔法语言系统。

思想溯源——

沈曾植(1850—1922)的影响:

从王国维处获《流沙坠简》,发现新大陆;首学引入简牍之成功者。但倾向于用简牍笔法补充魏碑行草,多有吸收但并非独立地开掘特定的简牍书法体式。

郭沫若(1892—1978)的影响:

见于他的标志性论文《古代文字之辨证的发展》1972《考古学报》第一期发表。他认为:汉隶之后有草隶。又习惯于把简牍隶书当作“草隶”来对待。

当时背景——

面对新出的丰富简牍资料,不知道怎么去学,没有现成的经验方法。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简牍草写”成为略知形相皮毛的爱好者群体的一时风气,在社会上逐渐流行开来。

早在80年代后期,鉴于这种情况,我应邀在江苏拍书法五体书教学视频,曾被指定示范临写武威汉简隶书。我明确表示,要对坊间流行的以快速省略、简单粗暴的皮毛理解,致使简牍书法粗糙化的肤浅“误读”进行纠偏。故而在拍摄示范动作中有意夸张隶书的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抑扬顿挫、疾徐变速的丰富笔法线条表现,其复杂程度应该不亚于汉碑石刻的临写。

2017年6月,为浙江美术传媒拍卖组织“学术引领拍卖专场拍品,创作编成《盛世国学(3):陈振濂中国简牍书法史研究收藏精要展》,撰“前言”、编成《拍卖图录》。

2017年9月26日,山东博物馆举办“书于竹帛——中国简帛文化大展”,由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展览图录》,我因公务未克前往拜观。王立翔社长及时寄赠展览图录一册,从而得以反复研究了西北汉简的用笔方法,以及与其他断代类型的简牍样式作审美上的比勘。渐渐倾向于以汉简为主,战国秦简(帛)、三国吴简晋简次之的创作实践方向。

2017年10月17日,著论文《章草起于“战国古文”说——简牍书法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命题》二万言。后发表于《书法研究》2020年第一期。

2018年9月,因中国文联公务,到湖南长沙出差,顺访简牍博物馆,参观实物,留下了七言律诗:

入湘秋客辣先尝,论艺长沙检册忙。

走马楼头究笔墨,里耶城畔考圆方。

绳穿简牍成秦迹,刬削八分入汉乡。

知职微书绝世技,妄言民庶执堂皇。

去岁9月有长沙行,考订简牍,乐在其中。年底遂有《中国简牍书法史收藏精要》之书法个展。戊戌冬杪,陈振濂并记。

2019年8月5日,应邀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丝路岁月——大时代下的小故事”举办专题展览开展之际,在“经纶讲堂”主讲《敦煌悬泉置遗址汉简和东汉碑刻隶书——出土简牍书法墨迹书法在当下的意义》。

2020年9月28日,到甘肃兰州参加“书香陇原”活动。当时新出版的《书法美育》通过首发式推广。同时拜访甘肃简牍博物馆,参观简牍实物,并蒙朱建军馆长赐寄新出《悬泉置汉简》巨册。

近百年来的简牍书法实践尝试,共分四大类型:

(一)沈曾植对新见简牍局部点画提取的灵活运用

【特征】清末民初,简牍书法刚刚受到关注时期的自由而肆意、基于偶发兴到的轻松提取。

【问题】随机取用、灵活多变而缺少简牍书法作为类型的整体感。

(二)来楚生的简牍隶书稳健化

【特征】拥有完整的体势与笔势塑造。借助并融合汉隶碑版创作的丰富经验,以老书法家的功力与笔墨技巧,进行简牍书法的艺术表现阐释。

【问题】体式稳定,但简牍内部风格对比的变化莫测易遭无意消蚀。

(三)钱君匋的简牍“隶草”的草率化取法

【特征】利用个人才情即篆刻、草书的积累,对简牍书法类型进行更“草化”、更“飞扬”的应用式的不拘发挥。

【问题】难以定型,容易粗率。

(四)新时期“展厅文化”刺激下的简牍书法创作

【特征】随着简牍书法出土日多,相关出版物海量面世,样本丰富,书法界眼界大开。体现当代人聪明才智的笔法、字形、体势的分门别类的开拓继承有大幅提升。丰富性成为明显的时代特征。

【问题】仍较注重简牍字法、写法的“技”的层面,缺少对简牍书法整体视觉印象与形式的把握。尚未构成一种新的“创作艺术类型”,而且与宋元明清以来传统固定的书法表现形态,未能作明显区分。

落实到我的探索实践(以《简牍百态》60件为例):

1.树立判断艺术追求目标达成与否的基准:

强调对“简牍书法”的认知与理解:它是个特别的“书法艺术类型”。

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实践检验标准:

(1)“外形式”;

(2)“笔法”;

(3)“字态”;

(4)“空间”(行距字距配置);

(5)“失序或错置”(当时基于古代实用记事理由的大小字、上下网纹、间隔、加圆点、大段空行;斜置歪接、错落等“无序”书写现象);

(6)“视觉印象”把握;

(7)“独特性”(含创新性)把握。

2.希望达到的科研探索目标:

注意点1:应该明显区别于普通隶书中堂条幅、对联创作实践和区别于一般展览中“五体书”即篆、隶、楷、行、草之书写形式常态的“特殊表达方式”。

注意点2:尽量勾勒出当下“展厅文化”对书法视觉审美推出更高观赏要求基础上,创造“简牍书法艺术语汇体系”的鲜明辨识度与独特的整体感。

【详见《中国书画》杂志2023年第4期】

新媒体编辑:孙莲 | 责任编辑:刘光

终审:康守永 

展题:

【陈振濂简牍书法群展】

——简牍书法“形式风格与技法”艺术探索展63,

尺页镜片小件为主。

{书体}:简牍隶书/供赏美。

——简牍书法“知识体系与传播”学术推介展52

部分稍大如中堂条幅

{书体}:行书/供阅读。

{题名}:

《简牍释美录》

《简牍学疑录》

四组关于简牍书法的文献目录

一【简牍释美录】

《简牍百态》63件。时间:(2009-2022)

二【简牍疑学录】

2023“简牍学疑录” 50则

1陈振濂简牍书法实践与研究·引子

2“简述书法”

3简牍学2017研究目录/创作目录(一)

4沈寐叟与《流沙坠简》(二)

5沈曾植:简牍书法第一人(三)

6简牍书法必成独立审美世界(四)

7简牍重波挑笔法表现(五)

8简牍面世改变书法史认知(六)

9简牍研究之“先学后术”(七)

10来楚生简牍书法(八)

11钱君匋简牍书法(九)

12予初涉简牍关注居延汉简(十)

13当代简牍创作之于“展厅文化”(十一)

14简牍书法创作须有新思维(十二)

15《简牍百态》之书法形式美探索尝试(十三)

16作为外形式之“简”“帛”“册”(十四)

17简牍研究文章之连载(十五)

18。《书于竹帛》山东简帛大展(十六)

19《章草起于“战国古文”说》与简牍史(十七)

20简牍访学湖南行(十八)

21简牍访学甘肃行(十九)

22“简牍俗字谱”构想(二十)

23李学勤简帛相关著述(二十一)

24简牍之“方”(二十二)

25“简”“典”“书”“策”“册”(二十三)

26《史记》述“简”(二十四)

27简牍之“尺一木”“两行”(二十五)

28简牍勾校符号(二十六)

29“书署”制度(二十七)

30简牍书者曰“手”(二十八)

31简牍与“笏”(二十九)

32楚简“𠄌”钩止符(三十)

33“点漆而书”(三十一)

34简牍而“觚”(三十二)

35简牍字距刻意留空(三十三)

36简牍与出土战国古笔(三十四)

37曹操烧简(三十五)

38古简牍出土初见《南齐书》(三十六)

39简牍废而有魏晋二王“新体”(三十七)

40简牍竖纹而横画见“涩笔”(三十八)

41简牍工艺制作与“杀青”(三十九)

42简牍横细竖粗之法影响唐代(四十)

43楚简构字多取移动部件(四十一)

44楚简肆意而秦简严重(四十二)

45简牍出土三期说(四十三)

46王国维《简牍检署考》为简牍问学之始(四十四)

47劳𠏉为简牍学早期考古与研究之冠(四十五)

48北京“意义追寻”大展专设《简牍百态》展厅单元(四十六)

49汉简笔法研习“起重顿收虚轻的新心得(四十七)

50中国丝绸博物馆“悬泉置出土简牍”讲演(四十八)

51“简牍比较学”发想(四十九)

52“简牍文献学”如巍巍高山,“简牍艺术学”何为?(五十)

三、往昔文献:

【研究篇】2017-2018《美术报》连载

【简牍书法·研究型创作】

2017-2018年关于简牍书法研究的《美术报》专栏文章共14篇

【目录】

1《〈简牍书法研究〉之经纬·代前言》2017.10.14

2《简牍书法研究自序》2017.10.21

3《简牍书法的解读与书写技法》2017.10.28

4《关于简牍史研究上的一个重要命题》2017.11.4

5《纵列错综,纸帛竹书之式》2017.11.11

6《“竖行”及用笔的波磔与波挑》2017.11.18

7《用笔迅捷和线条的质感》2017.11.25

8《纠正简牍书法研究的认识误区》2017.12.2

9《“硬划”与“软书”:简牍书式与书写行为》2017.12.9

10《简牍书法实践第一人:沈曾植》2017.12.23

11《“前纸张”时代与“非书写”时代的线条审美意识》2017.12.30

12《关于简牍形制中的书法创作元素》2018.1.13

14《“简牍学”始末与“简牍书法学”》2018.1.27

四、往昔文献:

【创作篇】2017,“学术引领拍卖

2017年丁酉10月

《“学术引领拍卖/陈振濂研究型创作”之

{盛世国学(3):中国简牍书法史收藏精要》

作品目录(54件)

1“简牍书法研究”之经纬·代前言

2简牍书法研究·叙一

3简牍书法研究·叙二

4牍

5木楬

6封检

7名刺简

8日本木简

9英国出土木简

10里耶秦简

11睡虎地秦简

12包山楚简

13秦石秦简

14秦简书风

15佉卢文木牍

16天水放马滩秦简

17地图简

18青川木牍与“隶变”

19秦统一文字新解

20楚简未必楚书

21北大秦简论夜饮

22上博简曹刿论兵

23郭店楚简传《老子》

24曾侯乙墓楚简

25仰天湖简

26武威汉简

27居延简地名释

28塞上烽燧说居延

29居延简体制

30敦煌汉简

31马圈湾汉简

32甘谷汉简

33楼兰木简

34马王堆汉简

35阜阳西汉简

36银雀山兵法简

37成都天回医简

38汉简论敬老

39长沙简论食

40尹湾简名册

41晋简无足观

42晋简可拟吴简

43简书波挑

44“竹挺点漆而书”

45“柳叶”“倒薤”见简书

46草书起于简牍

47简牍列武库簿册

48简牍书词赋

49楚简告地策

50简牍八卦图

51简牍述史卜祝

52简牍契约格式

53以简牍考文献

54《简牍行·七律》一首·代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甘肃简牍书法作品选
汉简书法,天趣之美!
程度:当代隶书创作中碑与简的融合
史上最高清|二玄社《简牍名迹选》10倍量的马圈湾汉简
学习隶书的几个创作要领,好隶书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破体”后创出的“毛汉简” 很有神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