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越来越多的人都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管理层反复呼吁的“股市(尤其是大盘蓝筹股)有罕见投资价值”,但市场就是置若罔闻,一跌再跌。而各政府部门反复警告的“严控房地产的政策绝不会松动”,但房地产价格就是蠢蠢欲动,出现全面反弹。

为什么股市房市调控的效果会截然相反? 

其实,看似不理性的现实,则蕴含着市场的内在逻辑。对股市价值不理不睬,说明人们对股市的前景不看好,压倒了低估值的吸引力;对房市泡沫趋之如骛,说明人们对重启楼市的期待,冲淡了饮鸩止渴的恐惧。

强硬政策都无法改变人们的预期,扭转市场的走势,表明市场先生比某些官员的长官意志更高明,更能体现市场机能。

首先是供求关系在起决定性作用。

股市虽已进入价值严重低估状态,但是,因为股票数量多(2500只)、市值大(流通市值10万亿,总市值27万亿)、后续新股大量供应(7只大盘股整装待发,112只过会新股等候上市,704家在排队,10万亿元的大小非将陆续减持)。市场财富效应则越来越差(满市皆为亏损累累者),存量资金遂越来越少(存量资金只有8000亿,基金只占流通市值7.8%85%10万元以下散户)。于是,哪怕股市“新政”几乎天天在鼓劲,市场也毫不理会,越来越多的人远离供严重大于求的股市。

 反之,房市价格虽然居高不下,政府调控态度非常坚决,但由于中国人多地少,18亿亩耕地红线不能破,新成长起来的年轻人对房子的刚性需求不断增加,加上千百年来中国人有勤俭持家、购房置屋、传之后人的习惯,而新房子又不会像股票那样可以源源不断地造出来,要多少有多少。所以,在中国,房价任凭调控,也跌不到哪里去。正如书画市场因名家精品奇货可居就照样火爆一样。假如现在取消二套房“限购”,那么,市场的充沛资金定将数量有限的房源抢购一空,房价将会出现再创新高的暴涨。

其次,财富效应决定了人们的进退。

2000年底至今的11年多,中国的GDP8.9万亿增长到49万亿;货币发行总量(M2)从13.24万亿爆增到9056万亿,房价、物价、资源价、农副产品价均涨了5——10倍,其它金砖国家股市均涨了4——6倍,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股市创出了危机前的新高,陷于欧债危机困境的欧洲各国股市也创了新高,至今依然是牛市。唯独连续30多年平均9.6%经济高增长的中国股市,10指数涨幅为零,股价更是跌得面目全非,股市财富效应丧失,只有亏损效应,遂造成了政府包括降息在内的提振股市信心的一系列利好,一个又一个地失效。

反之,这10年来,进入房市的投资者,都没有成为“房奴”,全部都是获取暴利、财富大增值的大赢家,成为改革开放成果的真正享有者。正是巨大的财富效应,造成了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十分艰难

 只要管理层认真研究一下上述两个原因,就不会对政策失灵而感到纳闷。真正有投资价值的东西,不用政府动员,市场自有逐利的驱动力;而没有投资价值的东西,哪怕政府使出吃奶的力气,喋喋不休地喊话,市场也不会轻信忽悠,盲目冲动。

由此可见,股市“新政”需要换思路,要抓住症结,对症下药。明明市场患了“胃出血”,急迫需要输血,医生就不能再要求病人去“献血”,不能从事“举重”运动;明明病人患的是“败血症”,医生就不能给他开“排毒散”或治脚气药水的方子。

当前,股市的病症在于供严重大于求,市场现有的存量资金连维持现有市值的股价都力不从心,更无法承受源源不断的新股扩容(尤其大盘股),只能以跌跌不休来渲泄抗议。为此,管理层的股市“新政”应该深入到更加实实在在的行动。

第一、预先宣布年度扩容额度比去年减半。例如:明明今年上半年发行新股110家,融资740多亿,连去年同期的一半都不到,但市场还是对扩容的不确定性极度恐惧,犹如惊弓之鸟。如果年初证监会新主席就能把“充分考虑市场承受能力,适度放慢扩容节奏,以增强投资者信心”列入股市“新政”之一,甚至大胆而又明智地宣布:“2012年新股扩容量比2011年减半”,那么,市场将会视之为比现所有股市“新政”都更大的利好,不仅市场早已走上了健康稳定发展轨道,形成财富效应,而且扩容也比现在顺畅得多。

遗憾的是,郭树清主席白白放弃了这么一条威力巨大利好。但是,现在仍然为时不晚。鉴于目前市况的极度虚弱,管理层不妨果断宣布:“下半年新股扩容依然比去年同期减半”,相信市场肯定能领情,闻风而动,以良好的表现令管理层欣慰。

第二、批准养老基金进股市,这是最实质的利好。近期管理层一再呼吁引进长线资金,为基金、保资和QFII松绑,社保基金新开了多少账户,但没能向市场实实在在地交底,到底进来了多少资金。在投资者看来,这些都是虚的,“罕见投资价值”也不是叫出来的,只有宣布养老基金可以进入股市,那才表明一切。因为,只有养老基金的特殊使命和“性命攸关”,才能有效地制衡管理层的扩容节奏,才能让广大投资者放心。

在我看来,在股市供求关系无法得到纠正的情况下,投资者只能在上证指数上,采用熊市中的波段操作法,在底部区域,小跌小买,大跌大买,敢于抄底,在高位,善于逃顶;在市场选择上,面对悬殊的“敌强我弱”,果断地自我保护,弃沪转深(深市);在个股选择上,弃大从小,弃旧从新(新兴产业),弃静态(低估值)从动态(高成长性),就照样能够在低迷市道中跑赢大盘,避险趋利。

下周无论2242点前底部是破还是不破,都将形成又一个波段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