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博落回的足迹之百药山

健康是一,不要错过这个公众号哦!

药王山,位于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南部黄坛口乡,相传炎帝神农氏在此采药,留有“神农谷”、“神农炼丹”古迹;后有李时珍、扁鹃、华陀等相继在此采药、居住、留有“药王居”遗迹,故得名“药王山”。药王山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物产保护较好,又有中药先辈曾在此采药,故素为中药人所青睐。

药王山

玉竹

别名

萎蕤、玉参、靠山竹

来源

百合科黄精属植物玉竹Polygonatum ordoratum(Mill.)Druce干燥根茎

原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横走,肉质,黄白色,密生多数须根。

叶互生,无柄,叶片椭圆形,先端尖,上面绿色,下面灰色;叶脉隆起,平滑或具乳头状突起。

花腋生,通常1-3朵簇生,花被筒状,黄绿色至白色,先端6裂,常带绿色。

雄蕊6,着生于花被筒的中部。浆果球形,熟时蓝黑色。花期4-6月,果期7-9月。

饮片特征

采制

秋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晒至柔软后,反复揉搓、晾晒至无硬心,晒干。

饮片特征

呈不规则厚片或段。外表皮黄白色至淡黄棕色,半透明,有时可见环节。切面角质样或显颗粒性。气微,味甘,嚼之发黏。

性味与归经

甘,微寒。归肺、胃经。

功能与主治

养阴润燥,生津止渴用于肺胃阴伤,燥热咳嗽,咽干口渴,内热消渴。

用法与用量

6~12g

玉竹味甘,多脂,柔润可食,长于养阴,主要作用于脾胃,故久服不伤脾胃,主治肺阴虚所致的干咳少痰,咽舌燥和温热病后期,或因高烧耗伤津液而出现的津少口渴,食欲不振,胃部不适等症。本品补而不腻,不寒不燥,故有'补益五脏,滋养气血,平补而润,兼除风热'之功,有滋养镇静神经和强心的作用。适用于心悸、心绞痛。经现代医学研究证实,玉竹还有降血糖作用,还有润泽皮肤,消散皮肤慢性炎症和治疗跌伤扭伤的功效。

药房里除了生玉竹外还有制玉竹。制玉竹,经蒸制后,味更甘,增强了滋阴益气的功效,主要用于虚劳干咳,或热病后期,阴液耗损等。

钩藤

别名

双钩藤、鹰爪风、倒挂刺

来源

茜草科钩藤属植物钩藤Uncariarhynchophylla(Miq.)Jacks.干燥带钩茎枝

原植物形态

木质藤本,常绿。小枝四方形,变态枝成钩状,成对或单生于叶腋,向下弯曲。

叶对生,纸质,椭圆形,先端渐尖;

叶全缘,上面无毛,下面脉腋有短毛;托叶2深裂,裂片线状锥尖。

头状花序,花冠黄色,管状,先端5裂,子房下位。种子数枚,细小,两端有翅。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饮片特征

采制

秋、冬二季采收当年新枝,除去杂质,干燥。

饮片特征

为圆柱形的段。表面红棕色至紫红色,具细纵纹。部分枝节上对生或单生下弯的钩;钩略扁,先端渐尖,基部宽。切面髓部黄白色或中空。质坚韧。气微,味微涩。

性味与归经

甘,凉。归肝、心包经。

功能与主治

清热平肝,息风定惊用于头痛眩晕,感冒夹惊,惊痫抽搐,妊娠子痫;高血压。

用法与用量

3~12g,入煎剂宜后下。

钩藤始载《名医别录》,列于下品,原名“钓藤”,因其枝条有刺,曲如钓钩,故《唐草本》谓“钓藤出梁州,叶细长,其茎间有刺,若钓钩。”钩藤的品质,习惯以双钩、质嫩、颜色紫红为佳,现已查明,双钩、单钩可以同生于一根枝条上,其所以成为单钩,是因与其对生的另一钩脱掉(人为的单钩)或抑发(天然单钩)所致,并非品种上的差异,若从总碱的含量来看,双钩并不一定比单钩的强。为此,认为双钩比单钩质量好(市场上双钩售价往往比单钩高两倍),目前科学依据还不足。其实本人认为不管单钩或双钩还是没钩的茎枝,只要疗效好的都是好钩藤;可能这句话不对,本身学术的事情都有很大的争议。相对于学术上的复杂性,以下知识一定要科普。

钩藤的主要有效成分是生物碱,而生物碱在高热的情况下不稳定,容易破坏,一般作汤剂的时候煎煮最好在15分钟左右,一般不要超过20分钟,如果超过了的话就容易破坏(主要成份),降低了它的疗效,所以钩藤不宜久煎,入煎剂宜后下。

海风藤

别名

爬岩香、风藤、山蒟

来源

胡椒科胡椒属植物风藤 Piper kadsura (CHOisy) Ohwi干燥藤茎

原植物形态

木质藤本。茎有纵棱,幼时被疏毛,节上生根。

叶近革质,具白色腺点,卵形,基部心形,上面无毛,下面通常被短柔毛,叶脉5条,基出或近基部发出;叶鞘仅限于基部具有。

花单性,雌雄异株,聚集成与叶对生的穗状花序;

子房球形,被短柔毛。浆果球形,褐黄色。花期5-6月,果期8~9月。

饮片特征

采制

夏、秋二季采割,除去根、叶,晒干。

饮片特征

呈扁圆柱形,微弯曲。表面灰褐色或褐色,粗糙,有纵向棱状纹理及明显的节,节部膨大,上生不定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皮部窄,木部宽广,灰黄色,导管孔多数,射线灰白色,放射状排列,皮部与木部交界处常有裂隙,中心有灰褐色髓。气香,味微苦、辛。

性味与归经

辛、苦,微温。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

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

用法与用量

6~12g

海风藤的原植物在浙江分布不是很多,如果大家有机会看见的话可以采摘些它的果实。相信不少人吃过黑胡椒牛排,其实海风藤的种子也不错,口感为辛中略微带点苦,特别适合冬季,有驱寒的功效。

滴水珠

别名

石半夏、独叶一枝花、石蜘蛛

来源

天南星科半夏属植物滴水珠Pinellia cordata N.E.Br干燥块茎

原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块茎球形或卵球形,表面密生多数须根。

叶常紫色或绿色带紫斑,几无鞘,下部及顶头各有珠芽1枚;幼株叶片心状长圆形;多年生植株叶片心形、心状长圆形或心状戟形,先端长渐尖,基部心形,表面绿色、暗绿色,背面淡绿色或红紫色。

佛焰苞绿色,檐部椭圆形,肉穗花序。

附属器青绿色,渐狭为线形,略成“之”字形,浆果长圆状卵形。花期3-6月,果8-9月。

饮片特征

采制

 春、夏季采挖,洗净,干燥。

饮片特征

呈近球形。表面浅黄色或浅棕色,顶端平,中央有凹陷茎痕。底部扁圆,有皱纹,表面较粗糙。质坚实,断面白色,粉性。气微,味辛辣,麻舌而刺喉。

性味与归经

 辛,温;有毒。归肝经。

功能与主治

消肿解毒,散结止痛用于毒蛇咬伤,乳痈,肿毒,深部脓肿,瘰疬,头痛,胃痛,腰痛,跌打损伤。

用法与用量

 0.3~0.6g。外用适量。

细辛

别名

北细辛、辽细辛

来源

马兜铃科细辛属植物华细辛AsarumsieboldiiMiq.干燥根及根茎

原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茎直立或横走。

叶通常2枚,叶柄长10cm左右;芽胞叶肾圆形,边缘疏被柔毛;叶片心形,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深心形,上面疏生短毛,脉上较密,下面仅脉上被毛。

花紫黑色;花被管钟状,内壁有疏离纵行脊皱;花被裂片三角状卵形。

柱头侧生,葫果近球状。花期4-5月,果期6-7月。

饮片特征

采制

夏季或初秋采挖,除去地上部分和泥沙,低温干燥。

饮片特征

呈段状。根茎呈不规则圆柱形。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环形的节,有的有碗状的茎痕。根直径约1mm,灰黄色,表面平滑或具纵皱纹;切面皮部白色或黄白色,木部黄色。质脆。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性味与归经

辛,温。归心、肺、肾经。

功能与主治

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止咳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鼻塞鼻渊,风湿痹痛,痰饮喘咳。

用法与用量

 1~3g;外用适量。

细辛《神农本草经》中记载:味辛温。主咳逆,头痛,脑动,百节拘挛,风湿,痹痛,死肌。久服明目,利九窍,轻身长年。一名小辛,生山谷。因其根细而味极辛,故名之曰细辛

《雷公炮炙论》:凡使细辛,一一拣去双叶,服之害人。须去头土了,用瓜水浸一宿,至明漉出,曝干用之。

细心的读者有没有发现《神农本草经》说细辛“久服明目,轻身长年”;而《雷公炮炙论》言“拣去双叶,服之害人”变身“毒药”。细辛这味药在《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无毒,但到了宋代,这味药开始被认为有毒。宋代陈承的《本草别说》即言: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用则气闷塞不通者死。宋代著名药学家《证类本草》唐慎微,明代李时珍均赞同此说法。后世民间甚至还有“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的说法—宋代一钱为现在的3.125克,可是这和《伤寒杂病论》中的用法矛盾啊?在《伤寒杂病论》中细辛最高可以用到三两,也就是45克!那么,张仲景和李时珍谁错了呢?

据现代研究细辛的挥发油含有甲基丁香酚、榄香素、黄樟醚等成分,其中黄樟醚是主要的毒性成分,但随煎煮时间延长,挥发油挥散更多。毒性成分黄樟醚在汤剂煎煮30分钟后仅存2%,比其主要有效成分甲基丁香酚更易挥发。从药理学上证明了较大剂量细辛入煎不但安全、亦有效,与众名中医超剂量使用细辛安全有效的结果是一致的。香港卫生署2004年6月18日的新闻稿中阐述得最清楚:根据研究检测结果,药材的马兜铃酸含量,以关木通最高,青木香、马兜铃、寻骨风、广防己次之,细辛最低。而细辛的马兜铃酸含量,又以地上部份最高,根部最低。此外,水煎煮提取的含量较以有机溶剂提取为少,其中细辛根在复方煎煮后,未检出马兜铃酸。

其实细辛有没有毒我们的中国药典已经给出答案了。它的毒性成分为两个方面,黄樟醚和马兜铃酸。黄樟醚加热易破坏;马兜铃酸在细辛的叶子中含量高而为醇溶性。

个人总结细辛的应用

1.细辛应入煎剂,打粉用(散剂)严格控制用量(黄樟醚和马兜铃酸高),不超过1天1g用量;

2.细辛的药用部位为根及根茎,禁用地上部分,叶子含马兜铃酸高;

3.细辛入煎剂,必须煎煮30分钟以上,目的是破坏毒性成分黄樟醚;

4.细辛要按药典的规定用量,如果超量使用,要仔细查看1到3的条例,也可以从小剂量开始使用再增大,不要然“细辛不过钱,过钱命相连”。

汤军主任医师不仅是中内科主任,还是呼吸科专家。本人发现她看呼吸方面的疾病很少应用细辛,其实细辛在止咳,通鼻窍,感冒发烧等治疗方面还是不错的,相信汤老师对细辛有更深刻的认识,欢迎她留言区留言。

俗话说“处方好不好看医生,灵不灵看药材”。学好中药材辨别鉴定知识,保证中药材质量,是我们每个中药人的责任所在,而传承神农尝百草的精神更是我们中药人的毕生心愿。

图文编辑:女医名菲

将养生进行到底到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料药材和饮片291-300
『治风剂』钩藤饮
寸冬钩藤治小儿百日咳
农村常见的“桑寄生”是什么植物?有什么药用价值?
必学!毒性饮片在流感防治中的使用注意
一、治三叉神经痛方(-) 主治:阴虚风寒型三叉神经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