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虫趣——蜻蜓、蝉
《鼓楼静语》邮箱1225077169@qq.com
欢迎老街坊们投稿。

照片来自网络

昆虫,这个幼小的生灵,千百年来伴随着人们的生活,它们有的给人以困扰甚至伤害,有的却以它们矫健美丽的外形,清脆悦耳的鸣叫声,喜好打斗的特殊性格给人们带来无穷的乐趣,人们年复一年的捕捉、饲养、玩耍,还逐渐形成了习俗,发展成为一种文化。

蜻蜓

蜻蜓,有着美丽的外形,深受儿童们的喜爱。它给人们带来很浓重的生活气息。无论是古代诗人,还是当代国画大师,都曾有过浓重的一笔。夏日黄昏,骤雨初歇,微风乍起,小院内花间树下,三三两两的蜻蜓振翅飞舞,给人一种格外舒适安逸的感觉。这时街头积水边会传来孩子们捕捉蜻蜓的童音:“老琉璃哩溜溜,老琉璃哩溜溜!”“黑老婆儿,黑老婆儿,洗脸不洗脖儿,上天没脑壳儿”这是老北京夏日雨后黄昏的声音,是北京生活的历史画卷。

照片来自网络

蜻蜓,北京的小孩童称为“老琉璃”。种类很多,按颜色分全绿的称“老仔儿”是雌的;尾巴上有一段蓝色的叫“老刚儿”,是雄的,这是体型最大的。黄色带黑斑的叫“老膏药”是最凶猛的,稍不注意就会被咬痛手指。满红的叫“红秦椒”是最机警的,稍有动静就会飞去。满黑的叫“黑老婆儿”是比较少见的。满灰的叫“灰儿”可以在疾飞中急停,拐直角横飞以躲避危险。全黄的叫“黄儿”是数量最多也是最傻的,容易捕捉。蜻蜓除了单飞以外还有双飞的,被称之为“架排”。这些出自儿童之口的称谓,代代相传无一例外。

照片来自网络

捕捉蜻蜓的网称作“琉璃网”,制做琉璃网的小贩以荆条或细竹做柄,以竹篾做网圈,以青蓝丝线织成袋状的网,在街上摆摊出售。儿童买来,就会一手执网,一手执“招子”奔跑于池塘水边。“招子”是诱捕蜻蜓的工具。可用棉花球、干柳叶、以细棉线拴好,令其飞舞,雄性蜻蜓为求偶追来,必被捉住。倘若捉到雄性的“老刚儿”,可在其蓝色上涂一些泥土,以冒充雌性,此法谓之“抹稀泥”。另一种捕捉蜻蜓的方法是用胶粘。这种方法必须在河边才可使
用,过去护城河边,什刹海边多长苇草,蜻蜓经常落在上边休息。儿童在小贩那里买一根细苇杆和粘胶,把胶抹在苇杆的细尖处,手握住苇杆另一端,使苇尖悄悄接近蜻蜓翅膀,只要挨上,就会把翅膀粘住,这种方法不会使蜻蜓受伤。
    

照片来自网络

过去夏日的街头,除了有售“琉璃网”、苇杆、粘胶的小贩以外,还有卖活蜻蜓的,此种生意多为贫苦儿童或老人,他们把捉到的蜻蜓绑在芦苇或菖蒲上,沿街叫卖,所得之资为一季口粮。



照片来自网络

蝉,很早就被人们重视喜爱。春秋古墓中出土的玉蝉就是很好的明证。蝉在历史文人墨客中多有吟诵。洛宾王在狱中听到它的鸣叫曾赞美它的高洁。“无人信高洁,为谁表予心”;李商隐在仕途中涉险,曾借它抒发胸臆,“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柳永在离愁别绪中,借它表述凄楚的心情,“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在辛弃疾的笔下却又是别一番风情:“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古往今来,蝉已深深的融入了人们的生活,注入了感情。

照片来自网络

蝉俗称“知了”,北京人称它为“唧鸟”。蝉大致可分为三种。初夏之际,一种体型较小的黑褐色的蝉就出现了。它的鸣叫声音较低而单调,近似“热儿……”,所以被称之为“热儿”,它向人们预示天热了。另一种黑色大蝉,在盛夏时才会在茂柳高槐上鸣叫,它的叫声大,声音尖脆,被称为“马唧鸟”,它的雌性不会鸣叫,被称为“哑巴”,马唧鸟显得迟钝,较好捕捉。入伏以后还出现一种绿色的小蝉,因为它的叫声近似“伏天儿、伏天儿”的发音,而且入伏以后才有,因此被称为“伏天儿”。它机警异常,很难捕捉。
 

   照来自网络片

过去捕蝉的人大致有二,一是儿童,他们手持竹竿或苇杆,杆头抹胶。此胶用苏子油熬制,粘性很强且不易干燥。只要粘住蝉的翅膀,便可捉取。这种胶必须花钱去买。儿童多用面筋,把和成的面团放在水中洗去淀粉,最后剩下的胶状物就是面筋。也有少数儿童用自行车里胎放在火上加热熬制“橡皮胶”。儿童捉唧鸟主要是娱乐,很少售卖。二是一些穷苦人用粘杆抹苏子胶,粘来售卖给养鸟的人,夏天,百灵等一些鸟脱毛时需要加喂活食。当时一只蝉大约能卖相当今天的一元钱。再有就是把蝉包裹在大杨树叶里卖给儿童,儿童握在手里用力一摇,蝉就会发出嘶哑的叫声。出售蜻蜓、蝉,都曾是旧时穷苦人的谋食之路。

2011-12-28


常寿春,男,1940年生人,北京人,满族,祖居旧鼓楼大街,后迁居鼓楼东大街。农机专业学历。文革期间支边到,后调入工一师五团中学任教。历任教导主任,副校长等职。1997年返京。幼年家境较好,接触社会民俗活动较多。对老年间的婚喪嫁娶,商贾市井,花鸟鱼虫均有所了解和偏爱。曾应约写过《忆白塔寺庙会 》《忆旧荷花市场》《一九四八年冬的什刹海和广化寺》《北中轴线上的两家电影院》等多篇短文。奥运会期间,为筹办《什刹海历史展览》曾被聘为顾问。



鼓楼脚下生命的欢歌



公众号内容简介
北京人的生活回忆,校园生活回忆,现代人的生活状态,同学情,朋友情,邻里情、家人亲情,各类生活趣事。长年征集老照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那些活在老北京话里的虫子--草长鹰飞(珍藏版)
京城市井百态——捉蜻蜒
金受申:北平夏日儿童游戏
童戏忆趣
游鼓楼 钟楼 什刹海 四合院
消失的王国和乡土文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