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放雷子

                         ——喝酒的那些事儿

男人们在一起吃饭,喝点小酒是常有的事。酒是活跃气氛的催化剂,酒是协调关系的助推器,酒是交流感情的润滑油,酒是攻城拔寨的重武器。无酒不成席,没有酒的饭局平淡无味,少了不少乐趣。

作为一个男人,不抽烟再不喝酒,人生的意义会逊色很多。

已记不得自己第一次喝酒是多大的时候了,也忘记了初次品酒的感觉,是辣,是苦,还是香甜爽口。反正自己与酒还是有缘的,少喝一点感觉很开心。

我的酒量不大,年轻的时候,低度白酒顶多弄上半斤,就已经飘飘然了,即便如此,还得把战线拉得很长很长。

如今随着年龄的增加,酒量明显大不如从前,但饮酒的兴趣有增无减,晚饭的时候,时不时弄上两个小菜,自斟自饮,浅斟低酌,图个逍遥,享受个自在。不需要什么美味佳肴,单单的一盘花生米,或是一个凉拌黄瓜,作为下酒菜,就感到美滋滋的。自己喝酒,是感受那个情趣,领略那个氛围,量不在多少,点到为止,每次来上一两二两的,就已足矣。

其实,要说图热闹,还得是几个老爷们凑到一块,下馆子去撮一顿。

参加事先约好的饭局,尽量在约定的时间点之前到达,这看起来微不足道,却反映出一个人的素养,作为东道主或者受邀来陪酒的自不必说,即便你是被邀请的客人,也应如期而至,如果真的临时有急事脱不开身或路途堵车,要和东道主通个电话,打声招呼,一桌子人为着某位老先生不能到场在那儿干等着,是件令人生厌的事。拖拖拉拉,磨磨蹭蹭的,真儿个把自己当成大人物了不成。

我们山东人喝酒比较讲究,座次也很有学问,一般主陪坐在正对门口的位置,叫“坐东”,负责买单,主宾坐在主陪的右侧,副宾在左。因为“右”为上,汉代以右为尊,成语“无出其右”即源于此。

有时也不尽然,副陪反到是买单的一方,为了便于交流和沟通,副陪专门请一位地位或者辈分比自己高的人做主陪,起个穿针引线的作用,便于协调和沟通。坊间就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主陪靠威望,副陪靠酒量,三陪靠胆量,四陪靠色相。意思是说主陪要镇得住场,地位要么和主宾相当,或者高于主宾,主陪的主要任务不是喝酒,而是说话和调节气氛;副陪的任务一般是喝酒或者结账,带酒的次数要少于主陪;三陪则低于副陪,不管能不能喝,都要敢喝,关键时候要上的去;四陪更甚,要冲锋陷阵。

主陪说话要顾全大局,即要重点突出,又要面面俱到,还要时刻想着本次酒场的中心议题,不要因为一味的劝酒而跑了题,把火候拿捏得恰到好处。

有的人既非主陪,也非主宾,一座到那儿就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置他人于不顾,没有别人说话的份儿,仿佛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他无所不知,无所不晓,特别是有时和一两个人窃窃私语,打得火热,未免会使其他人受到冷落,这种顾此失彼,喧宾夺主的做派,乃露头青是也,为酒场大忌,实在不敢恭维。

在就餐期间,如有来电,请小声应答,或者起身到外边接听电话,哇啦哇啦的扯着嗓门讲话,振耳发聩,满嘴的唾沫星子,喷的到处都是,有失大雅。

俗话说,酒分量行,每个人的酒量有大有小,不能一概而论,一味地要求不能饮酒的人也执行统一的标准,也就未免强人所难,有时甚至为此伤了和气,大家坐在一起,本是件高兴的事,因为喝酒闹出摩擦,生出是非,得不偿失,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有时会令主家很难堪。所以,喝酒随意,不可勉为其难。即便你喝透了,人家随意,也不是不给你面子。

如今大家都有私家车,驱车赴会的人也不在少数,酒后开车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不要强求开车的人喝酒。况且现在酒驾查的厉害,一旦被逮着,闹心的很。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为了自己和他人的安全,驾车者也要自觉不饮酒,这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责任。

饮酒的多少与场上的氛围不无关系,大家坐在一起,共同满上一杯,在推杯换盏中,气氛自然而然地就活跃起来了。情绪一提起来,往往能最大限度地挖掘出每个人的潜能。

一旦人员到齐,便闲言少叙,书归正传。大家分宾主坐下,菜上了四道以后,主宾要来一段开场白,说说这次聚餐的缘由,即便有借此要办的事情,一般此时不点透,若是彼此熟悉,则说好久不聚了,大家坐到一起,加深一下感情;不熟悉的则是认识认识,交个朋友。这些都是官话。等酒喝的差不多了,做足了前戏,往往才直奔主题。

我在菏泽医专上学的时候,我们的邢书记,曾说过一句话,虽然30多年过去了,我仍记忆犹新:“喝酒就是工作,酒风就是工作作风。”我那时听得一头雾水,似懂非懂,现在想来这话很玩味,很多平时不好办甚至办不成的事,往往在酒场上能一举拿下。在酒精的作用下,某些领导会拍着胸脯,放下豪言:“此事没的说,就包在我身上了。”原来,这里边有很多说不清道不明的规则,这就是城府,这就是中国的国情,这里边水很深。

看来,酒的确是个好东西,有时居然能化腐朽为神奇,能扫清前进道路上的障碍,能让看似不可能的事情成为可能。

郓城是水浒好汉的发源地,郓城人喝酒同样豪爽。

喝酒的人大致分可几种类型。

一种人酒量了得,性情爽快,属于潜力股,杯杯斟满,自始至终,来者不拒,顶斤的白酒不在话下,这种人是酒场上的高手,一般是遇到喜事时被邀请作为陪酒的对象。

有的人能喝,开始不喝,拿捏着半个,推三推四,等后半场别人都喝的差不多了,他该站出来了,这种耍心眼子的人是很危险的,这种人多半也是情场高手,太会逢场作戏。

还有一种人确实不胜酒力,一两杯酒下肚就已经是要么天不转我转,要么天转我不转,或者干脆天转我也转。这种人多半喝酒上脸,一杯酒下肚就面红耳赤。

及少数人是滴酒不沾,这也到好,真不喝酒了也自然没人死皮赖脸地劝你喝了。不过,你要耐得住寂寞,其实,在场上不喝酒往往是被零落的对象,饮酒的人和你端着的水杯碰杯岂不吃了大亏。无所适从地坐在那儿会很不自在。

还有一种是很经典的类型,有人专门进行了总结:来时不愿意来,喝时不愿意喝,走时不愿意走。颇有几分“犹抱琵琶半遮面,弹起琵琶不说散”的感觉。虽然不愿意喝,一旦端起酒杯,就一发而不可收拾,即便该散场了仍感到意犹未尽,要一气喝它个一醉方休,直到那天也昏来地也暗,直到那海也枯来石也烂,用郓城话讲,叫“爬壶”。

在场上,有的人对语言的驾驭能力达到了极致,巧舌如簧,话说出来让人听了很舒服,很在理,感觉杯中的酒不喝都不好意思,不喝都说不过去。

不是随便任何人讲话都有艺术的,如果酒量不济,在酒场上尽量少说话,说话的多少与喝酒的量往往是成正比,掌控太多的话语权,不经意间就成了饮酒的导火索,说得多了,往往酒也喝得多。

在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有的人为了活跃场上的气氛,自告奋勇,喜欢“打一圈”,意思就是行个酒令,打个通贯,逐个逐个地进行,谁输了就喝下杯中酒。这种人多半是喜欢热闹。

喝酒有一个非常奇怪的想象,就是唯恐别人喝少了。有时候会别有用心地瞅准一个攻击对象,几个人轮番轰炸,直到把对方喝趴下为止,似乎不放到一个,任务没有完成一般。

特别像结婚以后的送二天,主家和客家如两军对垒,煮酒论英雄。双方如同武林高手,都卯足了劲,拿出各自的大招,南拳北腿,东枪西棍,直到把对方放倒,才以胜利者的姿态自诩,真是看热闹不怕事大。其实,更多的时候是杀敌一千,自伤八百,落得个两败俱伤。怪不得郓城人这么讲,喊去参与这种场合的陪酒,“看似光鲜事,实则眼子活。”

以前喝酒都是用小酒盅,有牛眼大小,一般一盅为八钱,一口一个,大概是因为这样到酒太过麻烦,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酒杯换成了大杯,一般是那种高脚酒杯,杯子的容积二两或二两半不等。

大口吃肉,大碗喝酒,那可是水浒好汉的做派。

用大杯喝酒,自然不能一口干,第一杯都是由主陪带酒,如果说一杯酒十气喝干的话,一般主陪带六气副陪带四气。第二杯酒满上后,大家分头从主宾开始逐个的进行表示(方言:敬酒)。

说起敬酒,还有一段小故事,我们郓城当地兴端酒,一般的是晚辈对长辈,学生对老师,有时候下级对上级。表示对对方的尊敬之情,直到有一次,我的这种观点彻底被颠覆了。

那还是20年前的1994年,我在山东肿瘤防治研究院进修学习,进院一个多月以后的41日,星期五(我记得很清楚),第一次与老师一起喝酒,当然要给自己的老师端酒了,那位老师姓徐,是胶东人,当时他发话了:你这样做是忽悠人,自己不哈(胶东潍坊一带称喝酒为“哈酒”)怎能让别人哈。

他还兴致勃勃给我们讲,以前我们都穷,家里的酒很有限,自己舍不得喝,目的就是留给客人,自然就进行端酒,看似表示尊重,实则家中的酒捉禁见肘,不禁喝。现在不同了,酒充足了,若真正对老师表示尊重,你们要先喝四杯(那时还兴小杯),然后我们再碰杯。

老师的话哪敢不听,我那一气就连喝六杯,后来又喝了多少已记不得了,反正散场时醉得一塌糊涂,本来第二天(礼拜六)想回趟家,都没有成行。

喝酒要想使气氛活跃,玩点酒令是必须的,一般是大家都比较熟熟悉时才会玩这种游戏。

记得上世纪90年代,那时候有一种叫“咂壶”的游戏,就是把一种杯口呈漏斗状的陶瓷的酒壶倒满白酒,参与的人们逐个拿起酒壶饮酒,按规定要一口喝下三杯以上的酒,换句话说,谁喝罢后用斟满酒的酒盅连到三杯,若能盛下这三杯酒,便算过关,否则,倒满酒继续咂。

还别说,这可是个技术活儿,咂的多了,虽然能顺利过关,但往往要多喝酒,咂少了,就亏大了,还要倒满酒后继续咂,而某些咂得刚好的人往往自鸣得意,其他的人也无不赞不绝口。曾经有人一连咂过四次,才勉强过关。这是个挺忽悠人的游戏,宁肯咂过量也不可不到位,惩罚一次也远多于一次多喝部分的酒量。随着小酒盅退出历史舞台,也由于这种游戏是几个人同饮一个酒壶,卫生也打了折扣,这种游戏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猜火柴杆”的游戏久经不衰,一般轮流坐庄,一人持火柴杆,出手后逐个的进行猜手中把持的数目,最后揭晓谜底,谁猜中了谁喝酒。这个游戏即简单又公平,猜中的几率是相等的,没有什么技术可言,但如果是固定一人握持,则有心理成分在里边。

记得多年以前,我们科的同事在一起喝酒,我和其中的一位大夫,两个人猜一、二,火柴杆一直由我拿,我连拿了六次一,他居然连猜了六次一,一连喝了六杯,第七次我还没变,他终于变了,换做我喝。这种情况不多,两个人都赌上劲了,这就是心理战。

“压指头”也是长玩的酒令,很简单,五个手指,大压小,只是小指压拇指,唯一例外。一般是“压浑指”,五个指头随便出,还有“压清指”之说,连着两次出的指头不能重复。这是概率问题,看似没有技术成分,其实也有规律可循,玩上几次,对手习惯出哪个指头,你就心中有数了,若出他的上指,胜算就大一些。

用“压指头” 这种游戏打通贯时,还有“软通贯”与“硬通贯”之说,“软通贯”意思是是只要出现输赢,输的一方喝一杯酒,就算过了。“硬通贯”则不然,必须双方都得出现输赢,才能算过,这是很难打的,弄不好就连着喝好几个。

再有就是“明七暗七”,为数字游戏,一个人从十以内的某个数字开始喊,顺时针或逆时针转,下一人说出与其相连的下一个数字,凡是遇七或七的倍数都说过,三秒钟之内说出来,说错的喝酒;上家喊错了,下家必须拦住,否则与之同罪。

其实这个游戏也没啥调调,如同卖油翁所言,无他,唯手熟尔。这个游戏没玩过的还真不少喝酒,特别是在喝到七八成的时候,东西南北都搞不清了,喊数更容易出错,一般到不了七十就有人喊错了。特别是2728以及5657,“明七”与“暗七”挨着,明碉暗堡,防不胜防。说来也很有意思,这个集体游戏一直玩下去,往往就是逮那么固定的几个人,有时候笑得我都肚子痛。

“接成语”是个比较高雅的酒令,祖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成语经过千锤百炼,寓意深刻,在饮酒的同时还学习了文化,值得推崇。某人先说一个成语,当然必须是大家公认的成语,这个成语的最后一个字,作为下一个人所说的成语的首字,为了便于连贯,可以同音不同字,时间规定是十秒钟之内,必须接出来,超时判输。为了公平,某个成语如果接不出,在场的其他所有人员也接不上,则不判负,重新开始。

“划拳”是一项很古老的酒令,两个人一边出拳一边喊着数字,出拳从零到五,喊则可以从零到十,有“失拳”之说,比如你出零你就不能喊六,因为对方最大出五,零加五不可能出现六的结果。两个人出的拳数相加是谁喊出的数字谁赢。如两人喊的一样,而且相加后结果也相同那么继续喊下去。谁出现失拳也被判输。划拳可以喊数字,也可以喊一些固定的代称,比如:抱拳,一心,俩好,三兴,四季,魁五,六顺,巧七,八仙,九块,满了。

划拳是一项很来情绪的酒令,往往比将起来两个人看谁的声音大,在饭店里玩这种游戏不太文明,弄得四邻不安,有失体统。

还有“剪刀、石头、布”,猜“有没有”,“掀纸牌”之类的酒令,花样繁多。

在时兴小杯喝酒的时候,有一种游戏挺吓人,十多个人坐满一桌,每人的酒盅都满上,其中一人握火柴棒,出手后让大家猜,逐个猜完后,谁若觉得自己没有猜中,就把自己酒盅内的酒倒入桌子中间放着的碗里,确认没有人再倒了,此时亮出所握持的火柴棒数,猜中的那个人把碗里的酒全部喝掉。这个游戏大家都有这么一种心理,哪会这么巧,正好逮着自己;即便自己猜中,也不差这一杯酒。于是乎,大家往往都不约而同地很爽快地往中间的碗里倒,最后也是一亮一瞪眼,看看到底逮着哪个倒霉蛋。

有时为了捉弄某个人,也会玩些耍人的把戏,这一般都是参与方事先预谋好的,比如,甲乙丙三人串通,甲握火柴杆,拿好出手后乙来猜握持的数目,并说出从谁开始,顺时针还是逆时针转,逮着的人喝酒。其实,甲确定握持火柴棒的数目前,丙已经通过手势作为暗号传递给甲,丙五指散开,食指和中指夹着烟放到嘴上,装模作样地吸着,甲和乙心领神会,如此这般,瞒天过海,被打击的对象可是骗你没商量。不过,空城计不可反复演,不然很快被识破的。

还有一种纯糊弄人的游戏,叫“对火柴头”,两个人各持一根火柴,露出火柴杆的一端,事先规定好:头对头甲喝,尾对尾乙喝;甲的头对乙的尾甲喝,甲的尾对乙的头乙喝。

这是一个圈套,听起来似乎很公平,实则不然,想赢你就赢你,试想,只要甲露出尾,无论乙怎么出,都是乙输。

现在兴起的“百花令”,也被用到酒场上,不过难度颇大,没有一定的文化底蕴还真的玩不转。要求每人说出两句诗词,诗中必须包含“花”子,譬如:一人说“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另一人说“商女不知亡国恨,隔岸犹唱后庭花。”再接“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又跟“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等等,每两句里边都有“花”字。

这饮酒的酒令越玩越大发,几天前,我又领略了一种新的玩法,令人瞠目结舌,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放雷子”。

单凭“放雷子”,这三个字,就挺雷人,意思是,一杯白酒,一口喝完。我的乖乖来,这是白开水呀,举杯就干。

我这把年纪了,从来没经历过这种膻场,硬是把我惊出一身汗来。别人放雷子打一圈,轮到我这儿,我喝也不是不喝也不是,不喝吧,带酒的人认为不给面子;喝吧,我是真的受不了。顾不了那么多了,顶多不就是吐酒吗,我举起酒杯,硬着头皮一气喝干,而且一连喝了两杯,立马找不到北了。

这一次,终于喝出了境界,喝出了高潮,喝出了风度,喝出了效果。

我无话可说。

2018123 22:08:3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博兴吕艺:“刘官大道理”
古人喝酒时如何行酒令
山西人喝酒的那点讲究,你都知道不?
红楼梦里的酒桌小游戏,雅俗共赏,古人真会玩
看过诗词大会,却不知道'飞花令'的学问这么多…
喝酒喝文化,你知道酒令是什么吗?|酒礼|酒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