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举着野牛角的女人

        我们今天将要一起看的,是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浮雕——举着野牛角的女人。

        在前面两节,我们一起看过猫头人身像和威伦道夫的维纳斯,这两尊雕塑都是圆雕,而今天的雕塑则是浮雕。在开始讲述雕塑的故事以前,我们先介绍几个概念。

        在艺术的领域中,雕刻与浇铸都是雕塑。雕塑有两种形式,加法雕塑和减法雕塑。所谓减法雕塑,是指在原材料上,比如一块石头、一根树干,或其它可被削减的材料,在这样的材料上逐渐削减而形成的作品。比如到目前为止,我们介绍过的雕塑都是减法雕塑,这种方法也称雕刻。

        所谓加法雕塑,是艺术家创造形象,通常的方法是先搭建框架或支架,然后用陶土等材料来塑造作品;也可以用中空的模具来造型,然后用融化的液体来浇铸,冷却后形成作品。

        比如,甘肃省张掖市大佛寺中的木制睡佛造像,便是先搭建框架,然后再完成雕塑。

        雕塑还可以按另外的标准,再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圆雕,一种是浮雕。所谓圆雕,便是不依附于任何建筑结构或框架,可供人们四面观看的像或半身像,它可以是雕刻,也可以是浇铸,是独立存在的立体雕塑。比如我们前面两节所讲的猫头人身像和威伦道夫的维纳斯,都是圆雕,再比如,卢浮三宝之一的维纳斯雕塑。

        所谓浮雕,即是其主题从背景中突出来,但仍是背景的一部分,通常其形象都是平面的。浮雕作品同样可以是雕塑,也可以浇铸。比如,我们今天将要介绍的举着野牛角的女人便是浮雕;再比如,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雕塑也是浮雕。其实这个也很好区别,我们只可能从正面看到浮雕,而绝对不可能从背后看到,圆雕则是四面八方都可以看。

        有的浮雕,其凸起的部分非常高,极其明显,称为高浮雕。比如浮雕作品《末日审判》。其形象如此凸出,甚至可以在背景上投下阴影,而此浮雕中的某些部分甚至已经脱离出背景,变成了圆雕。

        而低浮雕作品,或称浅浮雕作品,其形象则并不是十分凸出背景表面。比如,位于甘肃天水地区的拉梢寺,寺中有世界最大的摩崖浮雕。

        也有的作品,可以既有浮雕的成分,也有圆雕的成分。比如出土于尼日利亚-贝宁城的青铜祭坛,其圆柱型祭坛上的人物便是浮雕,而顶部的国王和两个随从则是圆雕。

        好了,中场休息,请允许我做个广告。

        回到我们今天的雕塑作品——举着野牛角的女人。

        根本上面的若干基础知识介绍,这件雕塑高约45.7厘米,显然属于浅浮雕作品。它出土于法国拉塞尔,距今大约25000-28000年,年代也只是略晚于前两尊圆雕。这件雕塑是由一位旧石器时代的雕塑家,在一块大约4立方米的巨大石灰石上凿刻出来,并进行了着色处理的雕塑。

        您可能要问,这不是一块独立的石头的吗?我怎么知道是从一块大约4立方米的巨大石灰石上凿刻出来的呢?那是因为发现这件浮雕的时候,它正是位于这样巨大的一块石灰石上,考古学家们后来将之从巨石上分离了出来,成为了一件独立的作品,现在保存在法国波尔多的阿基坦博物馆。

        需要补充的是,威伦道夫的维纳斯其实原本也是着色的。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已经有颜料了,否则那些壁画又是用什么画上去的呢?不过颜色的种类非常少,主要以赭红为主。

        这尊雕塑所在巨石位于一处露天的天然岩棚门口,这种岩棚是旧时代人类的居所之一。我们一般认为,原始人最早可能住在树上,后来应该主要居住在山洞中。这主要都是出于安全的需要,尚未完全脱离自然动物属性的人类,本身也是食物链中的一环,会被其它野兽袭击。而住在树上或山洞之中,就安全多了。

        当人类能够掌握火以后,就很少再回到树上去了。这其实也好理解,人类的食物基本都在地面,每天爬上爬下的也实在是很麻烦,还得带着孩子,而且树并不能遮风挡雨,万一闪个电,没准儿还会被劈到,住着并不舒适。有了火,就能够驱赶猛兽,也就不必再住在树上了。

        人类在150万年前便学会了使用火,可是因为不会生火,只好非常小心地保护火种不灭。直到50万年前,人类才终于学会了用燧石取火,也就是我国远古那个燧人氏的传说故事,再晚些时候,人类还学会了钻木取火,从此以后,部落便不再需要一直分配一个人来保护火种了。

        然而在野外忍受风吹雨打、天寒地冻,终归十分痛苦,而且很容易生病,于是部落常常会寻找天然洞穴居住。但地球上并不都是山区,有很多地貌根本没有洞穴,或者即使有洞穴,也极其稀少,不够若干部落还有某些动物一同来瓜分。于是这种天然岩棚也是人类的居所之一,这就像是个小型洞穴,至少有墙有顶,比完全露天要好太多。

        在法国的拉塞尔,便发现了这样的史前岩棚,在岩棚的“门口”立着一块约4立方米的巨石,于是部落中的艺术家便在这块巨石上雕刻了这件浮雕作品,以便部落成员在出门和回家的时候,都能看到。

        我们能看到,这件雕塑仍然是一位裸体女性,说来也奇怪,人类经过漫长的几百万年生存史,中间度过了若干次冰河时代,而人类身上的毛发一直在减少,只靠身体御寒显然是不可能活下来的,所以人类很早就学会了做衣服,而且应该说,做得是相当不错的,也早就养成了穿衣服的习惯。大家不必被非洲遗留至今的原始部落误导,非洲毕竟是热带,衣服并不是特别必需。但对于温带和寒带的人类,衣服早已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

        可是,那时留存下来的雕塑作品,却是裸体女性占据了绝大多数,而且这些形象大多都不描绘面部,就像这件作品,依然没有面部五官,但是却对女性的生育特征描绘得十分清晰,使人一看便知这是一个利于生养的女人。想来,这些作品也许并没有想要表现某一位具体的女子,也就是说,作品并不是艺术家因为倾慕自己心中的爱人而作,也不是为了表达对部落首领的尊敬而作,而是为了描绘“女性”这个更具广泛意义的主题,为了赞美和渴望生育。

        于是我们可以再复习一次,史前的人类,没有个体概念,没有自由意志,个人的想法没有表达的空间,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部落的生存,因为在那样的环境下,个体无法生存,只能众多个体合并成一个团体,才有生存的可能性。

        部落生存的首要之事,是生育孩子。这种对孩子的珍视,可说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基因之中,成为重要的潜意识倾向之一,以至于即使没有人教,这也已经是人类的本能之一。而在史前时代,塑像或画作是具有魔法的,在史前人类的心目中,塑像或画作就跟“神笔马良”画的画儿一样,只要完成了,就会变成真的。于是,部落中的艺术家很愿意为这样的作品倾尽心血。

        女人手中拿着的那件器物也非常有特征,我们依据其形象猜测,这应当是一支野牛角,而人们将野牛角掏空,使其成为一位容器,也是非常常见的做法。不过,这件器物到底是一件生活用品,还是一件法器,我们已经无法得知了,希望小说家们能够据此展开丰富的想象。

        这件“举着野牛角的女人”是旧石器时代众多露天艺术品中非常杰出的一件,其刻画生动,虽然历经了25000多年的自然变迁和人类历史更迭,依然保存完好,我们才能有幸一瞥史前人类的生活一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旧石器时代的女性与维纳斯小雕像
一尊精美的石雕大象究竟融合了多少工艺
不锈钢雕塑简介深圳
鬼斧神工的雕塑艺术
木雕雕刻技巧
【大词典——望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