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场强时电缆的局部放电

本文节选自《电力电缆工程》(原书第三版)第六章 电缆绝缘材料电气性能(有删减和调整),主要介绍了高电场时电缆的局部放电机理、过程及主要参数。

为了方便阅读,变更了题目,调整了部分章节序号。完整部分,请阅读原书。

本文约2300字,阅读时间约10分钟。

局部放电

  局部放电是由于在绝缘材料层或屏蔽表面界面上的空隙的空气分解。这个放电导致聚合物最终退化和击穿。这一过程涉及的电子和离子的撞击是电缆中绝缘击穿的主要原因。空隙存在可能是由于杂质导致的界面接触不好老化引发的退化也许与制造过程相关。该部分包括聚合物绝缘电性能基本原理。在这里指出局部放电方面没有直接关系的绝缘材料现象,但在本章中不包括:这些包括沿着导体和屏蔽传输的高频信号,周围区域辐射的电磁波,以及发射的光波和声波。应该查阅参考文献来研究放电类型或脉冲幅值的重要性。

 1.空隙里发生了什么

  挤出电缆绝缘里可能会存在小的空隙,由于老化引起的改变导致它们的发展。符合工业规范要求的挤出电缆中不应存在超过一定尺寸的空隙。在新制作电缆上进行局部放电测试能防止带有一定尺寸(和数量)空隙的电缆到达用户的手上

  必须知道空气(在空隙里)的介电强度。绝缘的介电强度越大,在放电条件下的电阻就越大。因此,当(聚乙烯或XLPE)绝缘薄膜的介电强度本身很高时 (也许高达16000V/mil),而空气的介电强度则低2~3个数量级,这是最容易受加速电子老化的。

  对已发生的放电,空隙的尺寸(直径)、形状、压强和温度都有显著影响。当遭遇带电的电子时不同的绝缘材料会有不同的响应,但是空气的基本老化响应是不变的。

  空气的老化过程会导致形成额外的电子和离子,如图6-11所示。

  约含有80%氮气的空气的降解可能会导致形成离子和其他有氮的(例如氮氧化物)降解产生物一旦产生新形成的离子和电子,它们会继续这个过程;攻击空隙中剩余的空气,如图6-12所示。

  在某一时刻,临界值一过就会发生击穿;这个击穿被称为是局部放电起始电压 (PDIV)。在击穿之后,穿过空隙的电压立即降为0 (或接近 0)。这就是局部放电熄灭电压(PDEV)如要继续放电过程和发生额外的击穿, 电压必须再次建立起来。空隙中空气的降解就是重复这一过程,是非常有害的。因 此,放电导致空隙的击穿,引起空气降解。

  2.局部放电过程

  在雪崩过程发生时,绝缘层的固/气界面会受到大量电子轰击。这会导致绝缘 分子链断裂并产生解离副产物,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以及其他低分子量碳氢化合物,同时也会生成无机碳酸盐。这些生成物会与气体解离产物混杂在一起。解离出来的电子、离子以及其他产物将沉积在绝缘表面(这将大大增强绝缘表面的极性)。电子可能被束缚在表面上一段时间,然后再释放出来。如果这一过程持续发生,解离过程将会导致从绝缘/气孔界面向绝缘内部发展,而不仅限于初始放电的气孔。部分本来完好的聚合物绝缘将被解离后的聚合物取代。解离产生的高氧化性炭黑会破坏聚合物的连续性,形成电树。在电树发展的路径里,充斥着放电产生的各种气体。如果局部放电一直存在,电树最终会延展到绝缘表面形成放电通道,导致材料的击穿

  相对于同种聚合物制成的薄膜或薄片,这一放电机制更容易发生在电缆绝缘中。因为加工薄膜或薄片(如注塑)的方法更易于消除绝缘内部缺陷,而电缆的挤出工艺常常不可避免地会在绝缘内留下一些微小的气孔,例如,传统的中压电缆绝缘厚度一般为175mil,而薄膜的厚度通常只有1 ~5mil。薄片的针刺测试会导致空洞的产生。

  在局部放电发生时,气孔中的放电机理和绝缘内放电常常是同时发生的

  3. 局部放电的主要参数

(1)局部放电起始电压(PDIV)和局部放电熄灭电压(PDEV)

  影响PDIV的主要因素:

  ·气孔形状:大多数情况下,气孔是球形或是椭圆形的。然而,气孔在靠近 一个高能表面例如金属颗粒时会被拉长气孔的形状越尖锐,PDIV越低

  ·在电缆绝缘层内的位置:对形状和大小均相同的气孔,离导体越近,PDIV 越低

  ·气孔内的气压:增大气压会提高PDIV,但是这一参数会随着放电过程发生 变化,因为放电产生的气体会导致气压的动态改变。

  ·孔洞大小越大的孔洞越容易产生放电(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况下),因为 越大体积的气体受到电子轰击的可能性越大。

  在放电发生后,电压降低,到一定程度时,放电停止,此时对应的电压被称为 PDEV。经过一段时间后,放电会反复发生。

  (2) 延迟时间

  一旦外加电压达到击穿电压时,自由电子加速到产生放电所需要的时间被称为 静态延迟时间。(延迟时间越长,击穿发生前所积累的实际击穿电压越高。)延迟时间由几个主要因素决定:空气(氧气和氮气)和绝缘材料的击穿机理氧气是电负性气体,这意味着它比氮气更容易吸收电子。在放电早期,电子被电负性气体如氧气所束缚,这使得放电发生前有一段相对较长的等待时间。当氧气被消耗完时,等待时间就结束了。这段时间可能刚开始是几分钟,之后会急剧下降到微秒级。

  这一现象不仅存在于内部气孔放电,也存在于聚合物表面放电。当聚合物表 面的分子链被氧化后,束缚电子的能力上升。被束缚的电子随着放电的进行会逐 步释放。在放电的起始阶段,只有很少的电子能够脱离束缚。但是当时间积累到 一定程度时,大量电子脱陷就导致整体放电的产生,这一时间对应的就是延迟时间,在放电开始时,延迟时间很长,但随着束缚电子逐步释放后,延迟时间就会大大缩短。

  需要牢记的是,在放电发生时,正负离子会分别沉积在气孔的相反两侧。

(3)残余电压
当PDEV发生时,电压可能不会完全降到零。换句话说,在气孔内还会残余些未参与放电的电荷。这种现象并不罕见,但一般残余电压都很小(在极端情况下,如果残余电压过大,乃至接近击穿电压时,会发生持续的局部放电)。残余电压与气孔尺寸、放电重复率和材料电导率都有关系。研究残余电压的重要性在于某些气孔的局部放电在早期并不显著,只有当残余电压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会产生明显的局部放电。
参考文献:
[1] (美)WilliamA.Thue等著;孙建生,徐晓峰等译. 电力电缆工程(原书第三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数字隔离芯片的PD参数出厂测试为什么是必要的?
800V系统用SiC还是IGBT
图解电工摇表使用方法
电缆局部放电试验学习资料
电力电缆线路基础知识之二
放电、击穿及闪络三个术语的含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