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残酷的最低价满分!中移动集采真相(上)

读懂科技

有温度的产业观察

3月12日凌晨0点刚过,李然终于在网站上刷出了《中国移动2019年普通光缆产品集中采购》结果,自己企业的名字赫然在列。

喜悦仅仅维持了一秒钟:作为2019年的“第一标”,低于去年同期46%的价格,意味着中标即亏损。

“这次集采,彻底将行业带入了寒冬”,李然向《读懂科技》表示,“最低价满分和缩短厂商名单让大家心态失衡,只能拼价格”(事件回顾:移动集采光纤价格腰斩,谁是赢家?)。

“最低价满分”果真是洪水猛兽吗?报出最低价就能100%中标吗?

懂小姐独家采访了长期参与、研究中移动集采策略的业内资深人士,试图还原中移动集采的真相。

1

中移动集采

为降成本而生

“降低采购成本”,这是当年中国移动启动集采的主要目标。

2004年中国移动开启集中采购。早期主要针对通信电源(以开关电源、铅酸电池产品为代表)等移动通信网络配套设备,国产化程度比较高、标准化步伐比较快。

为了推动采购成本快速下降,中国移动还曾执行过反向竞拍的报价策略,集采的强力推动下,“降低采购成本”的目标很快就实现了。“在集采的最初几年,采购成本实现了高达30%左右的逐年下降。” 业内资深人士对读懂科技透露,除了降低成本,集采还在推动产品标准化和技术标准统一、廉洁风险管控以及资本开支控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事实上三大运营都有集采,但中国移动的执行力最强。据懂小姐了解,在中国移动的集采机制下,省市公司在采购设备时,只能从集采的入围名单中进行选择。而且,入围名单不仅指定了供货厂商,而且还指定了具体的份额比例。

尝到了降低成本的甜头,中移动在集采道路上高歌猛进,集采对象逐步扩展到传输、基站以及核心网等通信网络主设备,甚至还延伸到了设计、施工、运维等更广泛领域。同时,保持了对低价格的追求。“每年采购预算高于上年就会挨批。”有业内读者给《读懂科技》留言道。

运营商追求低成本与供货厂商谋求利润最大化之间存在天然冲突。随着“最低价满分”等策略的实施,冲突愈演愈烈。

2

评分体系

用价格拉开差距

直接引发价格战的“最低价满分”策略,一直是供货厂商的“痛点”。

据懂小姐了解,其操作如下:在所有资格审查合格的供货厂商中,报出最低价的,其价格评分是满分,其他厂商的价格评分依次反比得出。

在中移动复杂的集采评分体系中,为何“最低价满分”知名度最高?业内资深人士认为,关键是其他评分要素无法拉开差距。

经过15年的发展,中移动集采体系已较为成熟,形成了一整套公开透明的评分体系。入围厂商评分由四要素构成,分别是价格、技术、后评估和综合实力。四要素所占比例一般为4:3:2:1或者5:2:2:1。

另据了解,并非所有的集采项目评分都会纳入后评估。当没有后评估得分时,价格、技术和综合实力三要素所占比例一般为5:4:1或4:5:1。

后评估如同摆设

“后评估,本来在评分体系中有着比较大的评分权重,但却因为拉不开差距,几乎从来没有真正发挥过作用。”业内人士表示。

后评估先由省公司打分,再由集团采购部进行汇总。在省公司层面,后评估得分由采购、计划以及维护等多个部门打出平均分,再加上人情分和关系分,后评估评分差距很少能高于10分。

后评估分的设置出发点有两个目的:一是在供货和实际使用过程中体现不同产品在质量和服务上的差距;二是让产品质量不合格以及服务能力不达标的产品被淘汰。

后评估如同摆设,综合实力比例过小,价格和技术成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

技术评分最难操作

“技术评分,是整个评分体系中最难操作的环节。”据业内资深人士介绍,如何合理设置技术评分的规则和细则,如何降低人为干扰影响,是技术评分面临的最大挑战。

从产品技术指标上来看,大部分配套产品标准化程度较高且技术门槛低,不同厂商之间的差距并不大。要拉大技术评分差距一般有两条路:一是增加主观评价分如样品评分;二是寻找不同厂商在现行标准规定的性能指标之外的技术差异,难免存在倾向性问题。在实际执行中,技术分值在客观评价和倾向性之间很难达到平衡。

与此同时,专家技术评分也陷入了两难境地。

一方面,从合理评价的角度来看,专家评分很重要,但人为干扰很容易失控。业内有一个广为流传的段子:某年中移动集采,参与封闭技术评标明确规定不可携带电子产品,但在主动上交之后,一个专家在二次安检中仍被查出偷偷携带了3部手机!

另一方面,技术评分如果差距太大,很容易引发“幕后操作”。

客观来看,无论如何设定评分规则都会存在倾向性:要么拉大分数差距,倾向于技术实力强产品质量好的厂商;要么,技术评分体现不出差距,倾向于中低端厂商。为此,“厂商在应标时经常因为对结果不满意或者存在异议而进行投诉,采购项目经理为了避免被投诉,一般都趋向简化评标过程、减小技术差距”。

价格成最终利器

当依靠技术评分也难以拉开差距时,价格评分被委以重任。

“提高价格的重要性,客观来看能够有效降低人为因素对集采评分的干扰”,该业内资深人士指出。中移动不希望技术评分有太大的差距以及太多人为操作空间,而后评估和综合实力的作用又十分有限,因此拉开差距的责任最后只能由价格来承担。

除了“最低价满分”策略外,中国移动还曾经尝试过“向下引导的中间价评标”策略。即去掉合格厂商报价中的最低价和最高价,算出平均价之后再下浮10%至15%划出一条价格线。在该条价格线以下的报价均为满分。

据《读懂科技》了解,该策略仅实行了半年左右,就因为“不利于降价”而被取消了。“在中国移动集团看来,如果降低了价格敏感系数,那么就会放大技术的权重。”业内资深人士表示。

懂小姐获悉,中国移动正试图将技术评分变得简单化、傻瓜化,从而减少人为干扰。

3

最低价中标

误解还是事实?

基于中移动集采的“最低价满分”策略,业界一直有种观点认为,只要报出最低价就会中标。那么,真相到底是什么?

最低价中标其实是业界的误解。”该业内资深人士表示。事实上,在评分之前,供货厂商必须通过资格审查才能成为入围厂商。资格审查覆盖了很多环节,包括企业资质,注册资金,销售规模、认证、产品质量检测等。中国移动对于供货厂商的入围资格会进行充分的调研,并且一般会按照业界稍高水平来划定门槛。

但是,厂商一旦通过资格审查进入评分环节,那么最低价投标就大概率中标。

4

业绩考核

达摩克利斯之剑

中国移动作为业绩考核A类国企,为了保持利润需要持续地降低采购成本,这是悬在中国移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导致了产业链的集体焦虑。

该业内资深人士表示:中国移动的企业管理和执行力都不错,降本增效成绩也很显著;但是,在增长乏力、人力成本上升的大形势下,为了保持利润也只有持续降低采购成本这一条路可走。

 “中国移动集采在进行了十几年之后,价格事实上已经很难有大幅下降空间了”,该人士指出。然而,最近一两年,中国移动又开始从中标份额上着手,逼迫厂商进一步压低报价。

以前,中标厂商的份额分布是5:6:7:N……N+2(评分第一名中标份额为(N+2)/Σ(5,……,N+2),最后一名份额为5/Σ(5,……,N+2))。在这样的份额分配政策下,份额差距并不大,如果能保证中标,厂商的降价动力就很小。

现在,不同厂商中标份额差距大幅拉大。以此次光纤光缆招标为例,中移动要求前四名中标厂商占据70%的份额,进一步加剧了集采的低价化,加大了竞争的残酷性。

注: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关注质量!

依靠价格拉开差距的“最低价满分”策略,让产品质量下降、服务质量下降等负面效应持续增大。

在产业链上,中移动集采似乎陷入了一种进退失据的困境,且听下回分解。

——懂小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DR史上最低价震惊业界!是技术创新还是疯狂血拼?
政府采购项目,最高价可以中标吗?
银行选购验钞机主要看什么? - 优朋办公
废标与流标
公司采购管理制度
竞争性磋商和竞争性谈判 傻傻分不清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