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晏子的文武博弈——无影评人物之七

无影评人物,不定期开讲,此为第7期。

晏子,名婴,字平仲,是春秋时代齐国名相。史书说他身材短小,但能力极强,博闻强识,善于辞令,主张以礼治国,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40余年。

大家都知道《晏子使楚》的故事,给我们展示了一个反应敏捷、睿智的晏子。其实晏子在外交上还有很多花絮,比如我们现在经常用于形容外交的成语——折冲樽俎,就是源于晏子。汉代刘向在《晏子春秋》中,曾把晏子和春秋初年的著名政治家管仲相提并论——这个评价相当不得了!有一个事例可以间接拿来比较:大家可能更崇拜诸葛亮,诸葛当年自视甚高,曾“自比管仲乐毅”,但史书称“时人莫之许也”,也就是说大多数人并不认可。这说明真正能和管仲肩膀头儿齐的,就一定是有两把刷子的。

不唯如此,晏子同志连刷子都不用,他直接用了两个桃子,就轻松办成了一桩了不得的大事——就是著名的“二桃杀三士”:

  齐景公时,豢养了三个“狠人儿”:田开疆,有拓疆开边强齐之功;古冶子,有斩鼋救主之功;公孙捷,有打虎救主之功。这三人结为兄弟,自号为“齐邦三杰”,他们恃功自傲,简慢公卿,对君、对臣全无礼数。晏子深感忧虑,想除掉他们,又担心如果失手反结其怨。于是,小个子晏婴动了一番脑筋。一天,齐鲁两国结好,齐景公宴请鲁昭公。酒至半酣,晏子奏请到园子里摘几个鲜桃来为两国结盟祝贺。景公准奏后,晏子亲自去摘,不多不少摘得六个桃子。依照礼节,齐、鲁二国君各享一个,齐鲁二国相各享一个。分完之后,盘中还剩两个桃子,晏子便奏请齐景公,说论功赏给功劳大的人。于是齐景公让诸臣自我荐功,由晏子评功赐桃——此计一出,田开疆、古冶子、公孙捷这仨狠人儿便着了道儿。

公孙捷和古冶子先后自荐,分别把自己斩鼋、打虎救主的英雄事迹讲了一遍。晏子马上就肯定了二人的功劳,并即刻将两颗桃子赐给了这两人,讲一个吃一个。可那边还剩一个二货田开疆,数都没查清楚,也上来表功。晏子假装很无辜地两手一摊,说应该是你功劳最大,但桃已赐完,被那二位壮士吃掉啦,要不等来年桃熟了再说吧。“大英雄”田开疆作为“死士”,当然有敢死的脾气,力气虽大但脑筋慢,感觉让人涮得很憋屈,于是在大殿之上挥剑自杀。不用说,古冶子和公孙捷也是一样,除了不怕死,别的事都担不得,二人因功小食桃感到耻辱也相继自杀身亡。这样,晏婴就用两个桃子轻易除掉了三人。

后人评说,常以晏子该不该杀三士为焦点进行争论,但笔者认为,几条人命在这个事件中并不值钱,这件事其实展示的是晏子的执政观念和政治价值取向。且听我道来:

二桃杀三士,书卷掩埋不住的疑点

我少年时看罢“二桃杀三士”的故事,大有疑惑:士者,勇则勇矣,愚则愚矣,莽则莽矣,但何至于为两个桃子就自杀呢?及既年长,从精神上理解了“士”与“辱”的关系,但仍然觉得有疑问。我不是说此事不可能发生,而是觉得历史对此事必定是隐去了一些条件:

首先,桃子的设局二桃杀三士,是晏子设下的一个局。晏子想除掉三人的动机在先,正赶上这天有机会,他迅速而简单地做了布置——这6个桃摘得多艺术啊!算术很简单,但算完了肯定不够分,够狠!

其次,晏子的挑拨。三个勇士,有一个吃不着桃子就会因羞耻而自杀吗?这个疑问并不好解释。——晏婴。只有他有作案动机、作案机会、作案能力和作案手段。今天我们无从知道论功赏桃时他都说了什么,但结果告诉我们,他一定是用足了语言艺术,拿捏火候。看来,拿话挤兑人这功夫并不是北京人创造的。

第三,齐王的犹豫。天子面前,他的死士相继自杀,他竟然拦不住吗?桃子不够分,难道就不能赐杯酒、给面锦旗啥的补偿一下?分析来看,很有可能是晏子此前早就劝谏齐王要重文抑武,告诫他过于重视死士会让大臣们离心离德,而齐王也正陷入统治者对治国平天下的价值考量和思索当中。这次晏子设局,他也不便揭穿。犹豫之中,三位彪哥就虎了巴叽地抹完脖子啦。

既然脖子抹完也长不上了,姑且就认了罢!事后可以看到,从此齐王充分重视文韬武略,在晏子辅佐下励精图治,经谋权变,最终壮大了齐国。

权力线上的文武博弈

前文补全了“二桃杀三士”事件的发生条件,接下来可以谈谈晏婴为什么设这个局了。前面讲到,这应该代表着他的施政观念和用人主张,即:文本武末,武为文所用。

其实这种观点,除晏子外,后世大有来者。先秦诸子百家之一的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就有《五蠹》之篇,将“带剑者”即游侠列为五种社会蛀虫之一,认为他们“聚徒属,立节操,以显其名,而犯五官之禁”。帝王兴邦立国,尚武好斗的事确实轻视不得。只有循规中矩、在君王控制范围之内的文臣武将,才是国之重宝。而那些特别有个性的敢死队、黑社会是扶植不得的。试看邻邦日本,武道精神、忍者之害肆虐多年,如今仍有死灰复燃的影子,对国家的稳定和发展是有弊无利的。政治家晏子一方面看到了死士对治国大局的隐忧,另一方面也不排除企图攫取文官集团的更多权力,乃至最终形成文官对武将实际控制的局面,并将其固定下来,成为规矩沿袭下去的念头。总之,深层意义上看,“二桃杀三士”是一场权力线上的文武博弈,是一次统治集团对文武定位的洗脑运动。此事过后,武将集团历史性地退居次位,长久地成为文官集团指挥棒下的执行者。更甚之,那些连政治目的都没有的纯种武士、带剑者,从此被政治核心权力所抛弃,发展为后来的李寻欢、西门吹雪、李逵和今天的黑恶势力大哥、小弟、古惑仔。

好一个晏子,他就这样轻松稳健地走上历史舞台。让他真正成名的,不是淮南的桔子、淮北的枳,而是那两个可怕的桃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晏子的“二桃杀三士”,为什么用的是桃子而不是金子?
漫画打油诗:二桃杀三士,幽默讲述成语背后的典故
智囊•术智部•谬数卷•0551晏婴•二桃杀三士
晏子毒设相杀局:“二桃杀三士”背后的人性剖析
“二桃杀三士”:奇谋背后是赤裸裸的人性
诸葛亮最爱的《梁甫吟》是啥意思?背后真相让人胆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