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避免了专利申请中的五个误区吗?

众所周知,专利申请是保护技术成果的重要手段,也是获得专利权的必然程序。但是由于专利申请从提出到申请的完成需要很多程序,过程比较复杂繁琐,如果没有专业知识,不了解这方面,会有很多误解,导致专利申请延迟授权。

今日科雄咨询将带您了解11个关于专利申请的误区究竟有哪些?

误区一:如果自主研发的结果不申请专利,就有知识产权。

一些技术人员认为,只要是自主创新,就有自主知识产权。事实上,专利是垄断权。如果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没有申请专利,就不会得到法律的确认和保护。当其他人窃取其研究成果时,他们无法追究盗用者的法律责任,因为R&D人没有专利权,没有法律保护。

与此同时,我国专利申请采用先申请的原则,具有创造性、新颖性和实用性的发明创造者先申请,专利将被授予。

因此,如果R&D人员没有及时申请,被他人先申请并授予专利权,R&D人员将无法追究他人的法律责任。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

误解二:专利产品的改进不再需要申请专利。

一些发明人认为,在申请专利后,他们可以“坐以待毙,放松心情”,从而忽略了后期的继续R&D工作。即使他们开发了新产品或有了新的改进,他们也不再申请专利。这种误解的后果和没有申请专利没什么区别。

由于他人对该产品进行了改进,并申请了专利,反过来又限制了原专利权人产品的更新,这就会导致原专利权人在不经意间变成侵权人。这时,原专利权人就失去了知识产权。

误区三:产品投入大规模生产后才申请专利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想法:这个技术方案还没有投入生产,也没有产品出来。这个时候申请专利太早了,等产品大规模投入生产再申请专利更合适。众所周知,现在已经太晚了。即使你有幸获得授权,专利也处于不稳定状态。这时,如果你发现有人侵权并提起诉讼,侵权人会以专利申请之日技术已经公开为由进行辩护。你不仅打官司,还浪费了之前申请专利的所有精力、时间和金钱。

专利申请的基础不是市场上已经存在的产品,也不一定是已经形成的产品。只要你有一个切实可行的想法,你就可以开始写申请文件。

误解四:专利申请是保护技术成果的唯一途径

这是因为很多人不知道如何保护技术成果。技术成果的保护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进行:通过法律保护申请专利,通过技术秘密由技术持有人自行保护,各有利弊。

如果技术成果申请专利,侵权人可以在他人侵权时通过法律强制制裁保护专利权人的利益;缺点是技术方案必须充分公开,这样这个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才能通过公开的技术方案来实施,从而为他人提供了在这个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研发的机会。

若采用技术秘密保护技术成果,则无需像申请专利那样公开技术方案,若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其他人难以理解。

它的弱点是,一旦泄密或被他人窃取是由于技术持有人保护不力造成的,就很难追究他人的责任。或者别人开发了同样的技术,申请了专利,你再用这个技术就构成了侵权。这个时候,无论是技术上还是市场上,你都会处于被动状态。

因此,技术成果持有人可以权衡专利保护和技术秘密保护,选择合适的方式。技术秘密可以保护那些容易保密,别人很难知道的技术成果,可口可乐的配方就是这样,直到今天还处于很好的保护之中。专利保护最好用于那些业内专家一目了然、难以保密的技术成果。

误区五:一项技术成果只能申请一类专利

一些发明者认为,一项技术成果一次只能申请一种专利,即只能申请发明专利或只能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或只能申请外观设计专利。

我国专利法规定的专利类型有三种: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一项产品发明可以同时申请多项专利,实用新型和发明专利也可以同时申请技术方案。实用新型专利批准快,可以尽快获得相应的保护,通常需要一年左右的时间;发明专利通常需要2~五年审批时间。随着国家知识产权水平的提高,专利审批时间也相对缩短。从近两年的审查情况来看,新专利通常可以授权10个月左右;发明专利大约需要一年半的时间。

因此,对于一些重要的产品发明,如果发明人只申请发明专利,而其他人则“双管齐下”,同时申请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那么他将首先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拥有产品专利。如果发明人使用这种产品,它将构成侵权。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申请专利需要注意什么啊
企业申请专利,需要注意的10大误区
申请专利,你是否也陷入过这几个误区?
专利申请⑥大误区!
专利申请,这三大误区要避开
§1—2技术发明与技术革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