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石冰教授谈谈【241】恰当的术前咨询方式

今天这样一个话题,想法虽然由来已久,但迟迟没有下定决心,因为还是缺少足够的自信。但是,最近我的一个老同学遇到的事情,促使我有了一点信心谈谈个人体会。

01

人与人之间的谈话方式,有时甚至超过了谈话内容本身的重要性,医患之间的谈话也是如此。我老同学的丈夫得了口腔肿瘤,全家甚为着急,前期已多处求医,所以知晓了不少相关的医学知识,可以说得头头是道了。找到我帮忙联系上海的著名专家。上海专家爽快地答应,老同学家人的看病也很顺利,回来之后,就开始做准备等着去住院手术了。

但迟迟没有消息,她又焦急地找我。我就问他们之间的沟通过程,她说专家只说到大体方案等,但她希望能与专家就治疗细节深入探讨。在她的一再追问下,专家仅说了几种可能性,并说到时候再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我立刻明白了,告诉她,选择医者主要选择的是对专家的信任,向医者了解的也主要是治疗方案与手术前后的准备与配合等,而不是手术方法,更不是具体的手术细节。医者与患者在疾病了解的知识层面上完全不是一个水平,患者多用朴素的常识去想象疾病的治疗,比如说,肿瘤切干净就好了,而腭裂就是把裂隙两侧缝合在一起,告诉医者唇裂缝合时应该对整齐等等,让医者苦笑不得。这是对医学和医生治疗认识的肤浅,而深入到手术过程和技术细节,需要更多的专业基础知识,这些内容对于患者和家属更没法细聊,已经偏离了双方谈话的主要目的。

02

再说回那位老同学,她说正如我分析的一样,她要与专家一起设计手术术式,要搞清楚每一个手术细节等。我说你不了解医疗行为,专家对自己领域的疾病,特别是常见病,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和成熟的治疗模式,多数情况下,先给患者谈总的治疗方案和过程等,至于具体的手术操作内容,例如切口长度(不是范围)、切除的病变组织多少、修复用的材料数量等,只有在术前检查甚至术中等到病变部位被完整暴露后才能确定。简单来说,就是医者会在常规模式的基础上,做加加减减于每一例具体患者。另外,在术前一天的医患谈话与家属签署手术同意书时,才会出示比较具体的手术方案,也一般不会在术中改变方案,确需改变的不仅需即刻请家属签字确认,而且待患者出院后,医者还需在出院病例讨论时作出解释和说明。

我告诉老同学,你找上海的专家,是因为信任,所以请他制定方案并实施治疗;其次表明你们的态度是希望首先彻底切除肿瘤尽可能避免复发,同时能够使他的外形尽可能得到恢复。她听后又去了上海,第二天打电话告诉我专家已为他们确定了入院和手术日期。

我常说医疗是有温度的,不是理性而冰冷的理工科学,一切按公式和数据说话办事。医学远达不到按公式与数据说话办事的地步,主要是依靠医者的医学知识加经验以及技巧完成手术治疗,所以不仅术前不能做到绝对的精准设计,对术后效果也难以精准预测。人们都觉得医者总是镇定而信心满满,那是因为,如果一旦医者也表现得犹犹豫豫或神情凝重,那患者及家属心里岂不是更没依靠了。所以,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医生是患者最可以依赖的陪伴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术前谈话,这么多风险?签?还是不签?
术前谈话:医生必须掌握的5R原则
基本功:术前谈话也是把“心术刀”
签了手术同意书,出了事医生不负责?专家这次全解释明白了!
医生与上帝之手
术前谈话,难道就是“把丑话说在前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