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们的思维,到底是什么形状?
金成阅读第1072天


脱岗之前,由于教学的原因,我和学生沟通较多。一个学生能够在当前的学习下能否取得较大进步,谈到目前学习存在的问题时他的回答就可见一斑。比如,在谈到,“你觉得你学习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就会有这几类回答:

1.我还不够努力,需要后面再努力些;
2.我主要是听课有点不仔细,下来做的题还不够多,考试的时候不细心,检查不够;
3.我觉得我主要是在两个地方有问题,一个是在对于题型方法上了解,不多,我可能要多刷点不同类型的题,并且去总结下;另外一个就是思维,但是这个的提高我现在还不是很有方法……

其实这些回答不能完全决定他们接下来的学习一定怎么样,但是可以进行适当参照。
第一种回答是对于自己完全是茫然的,这句话说起来也是更多的应付场面。这种人就要先引导他去挖掘自己的问题;

第二种能够看到自己的问题,但是条理性还是略有不足,需要引导他整理下再去解决;

第三种看起来是对自己问题特别清晰,但是在所说的问题中是有重叠的地方,需要引导他去重新划分,明晰原因。

我在进行培优班教学的时候,发现学生们的基础相差不大,那在所谓的培优题为何会出现截然不同的反应呢?有的人能够较快做出来;有的人能够想到一些思路,但是后面没法推导;有的人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之后,完全不知道从哪里落笔……

这里一般有三个原因:
1.学生练题数不够:他们在普数的考试中差距不大,但对普数以外的题型练习不够;

2.练题够了,没总结:刷题多,但是没有去整理这些方法,那就像清风拂面一般,重新格式化;

3.刷题总结了,思维断片了:刷题总结了,是积累了一些理论性的方法,但是在实战其他类型的陪我退题时,还是会阵亡,因为他们无法把这些方法直接放到其他题型中使用,他们的思维是没法把这道题进行剖析、处理的。

我们常说思维,从“形状”来说,有三类:点状思维、线状思维,网状思维。我相信应该还存在立体性的思维,但是自己内心涉及,所以暂时不谈。

这三种思维是怎样的呢?在我目前初步的理解中,应该是这样:
1.点状思维:所有的想法和分析都是零散的。比如问一个人明天的安排,回答的是——有很多,比如看书,备课,嗯,还要给学生答疑,自己刷题这些。每件事情都说到了,但是零散不清晰;

2.线状思维:能够把你所想串起来,并进行整理,也就是所说的结构化。线状思维不仅仅是把我们所想的连起来就完了,还要结构化,否则那些东西还是乱的。

比如前面那个例子:上午8:00我要学习第十八课的内容,同时进行资料整理;学习之后进行学习笔记的框架梳理;
9:00开始进行读书笔记的书写,以及检查,排版;
12:00吃饭之后,听《逆商》课程,进行内容的整理,并和朋友进行分享,然后午休;
14:00起床工作,进行昨晚会议布置的任务整理,并和老易进行沟通,商谈细节;
……

在时间管理的时候,我觉得是会用到这个,我不会完全把某个时间点真的全部卡死,但是前面提前做完,休息下就可以完成接下来的步骤。

3.网状思维:对此我理解的更表面,只是在教学中有一个感觉,如果学生仅仅只是线状思维的话,也许不够。

网状思维在我看来,是能够把许多的知识点,或者说想法连起来,编织成一张“网”。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求前期你的结构化能做到位,同时,可以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去尝试与外部连接。还在探索中…


点状思维能够说的不多,网状思维比较懵逼,但是线状思维处于中间,我觉得可以初步去探讨的,因为有很多人也是不具备。常见的三类方法:演绎法,归纳法和类比法。

1.演绎法:这种是我分析问题最喜欢用的,简单来说,就是从因到果的过程。也许有的人会觉得很容易,不就是从原因到结果吗?错了,很多时候有人分析问题,喜欢是从结果去强行安插原因。演绎法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设置,是大前提,小前提,结果。很多人之所以分析的时候出错,就是因为没有把真正的大前提和小前提弄明白,或者从开始这些前提条件的逻辑就是错误的。

比如有的人觉得,之所以能够完成业绩目标,是因为我能力够强!
大前提:能够完成业绩目标的人是有能力的人;
小前提:我完成了业绩目标;
结果:我很有能力。

这类分析看起来是无懈可击的,但是想想,中间平台带来的红利呢?提供的优惠政策呢?产品的市场需求影响呢?团队提供的援助呢?这些都没有考虑;这里设立前提的时候,也有需要的几大原则,但是我更关注的是它和MECE方法的使用。

在昨天的笔记中我谈到学习“透析三棱镜”来分析问题,并且喜欢结合MECE原则共同使用,效果会嘎嘎好。MECE原则的核心是:相互独立,完全穷尽,这时候演绎法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一个需要完成的任务摆在面前,我们要做的首先有这三个方向;每个方向分别要做一、二、三点,每点要做的事情是哪些……然后再对每件事情进行具体的部署。当然,演绎法在这里使用的时候,相对而言,需要知识的结构化较高,不然在进行金字塔模型搭建的时候,容易遗漏。

2.归纳法:这里在对于题型分析和数据化分析的时候用的相对较多。专门讲了利润问题的几道例题,这时候就要求学生来归纳这种题目的方法是什么,所要用到的公式是什么,容易出现的易错点是什么……

归纳法在我看来,更多的时候,是授权给其他人去完成一件事情的方法。老师上课使用归纳法,更多的是引导学生进行归纳,而非自己去说,因为归纳的过程对学生是非常重要的。同理,公司进行数据归纳的时候,领导者也会把这个任务下放,管理者或者专职人员归纳的时候,对于公司的经营也能更清晰。

所以,归纳法在我看来,最重要的不是你要学会什么方法,而是让你身边的人或者说在你下一层级的人学会这类方法。有时候在你这个层面,很多结果知道了,但是下一层级的人不清楚,这时候就可以让他们来尝试和探索下,不至于和你的认知太脱节了。

3.类比法:这种方法怎么样?我在讲课时候喜欢用。它的主要作用是能够便于理解当前的事务。

我和学生在沟通学习基础,以及对于自己未来学习之路的探索时,直接讲大道理,学生会懵逼,或者听进去的效率也更低。这时候我会这么说:

你看,前面那栋房子很高,但是在房子最下面有什么?
对的,地基。如果没有地基会怎么样?
房子就会倒掉
好,这时候你的基础就是你学习的地基,你地基如果没有打好,你继续往上建房子,会怎么样?
学生这时候要么默然,要么就直接说明白了

还有,你站在一楼能够看到面前这条路,来,你站在二楼能够看到什么?对了,外面还有一座桥。
再到三楼来,你看到什么?桥后面还有一排房子……
你看,我们学习之路就是这样,你越往前,越往上走,就会看到不一样的,更多的风景。但是你发现没有,我们会突然从一楼蹦到二楼吗?
不能
那怎么过来呢?
走楼梯上来
走楼梯爬楼累不累?
对了,同时要明白,学习往前走,能够看到更多风景,能够看得更远,但是要你先付出努力才可以!

这两个使用类比的方法,是在和学生沟通时经常使用,他们去真正理解的时候,其实会更清晰点。很多道理,他们明白,但是使用类比之后,他们理解的深度就有点不一样了。所以,在我看来,类比法主要的用途是什么?沟通!


这三类方法主要是针对线性思维的打造来用的。在我目前的使用中:
演绎法用来个人分析问题,结合MECE和透析三棱镜;
归纳法是传递和他人使用,保持一定的认知同频;
类比法还是你用,但是使用场景更多在于沟通,加深理解。

线性思维当然有一定的弊端,就是它较为单一,网状思维就能完全弥补这方面,但是所需的CPU就要求更高了,我还在慢慢升级中。能够把一种方法真正用到极致,我觉得这个人再差也不会差到哪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结构化思维如何培养?这是我用4年的经历做出的总结!
结构化思维如何培养?思维决定了你的认知水平和成长速度
人类有十种“情绪化本能”,我们会下意识犯这些错误
你也能拥有麦肯锡的思维——金字塔原理简析
辩证思维的特征有什么思维
人类的思维方法:演绎法与归纳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