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恐惧:尝试和自己对话
阅读第1157天


这本书我忘记是因为什么原因买来的,《穿越内心的恐惧》。作为三部曲首先拜读的作品,我首先最大的感触不是对主题的认识,而是对这个作者。

一个太过于熟悉的知识点——恐惧,能够在他的手中写成一本书,很不易!虽然一口气读完三章之后,其中的有些内容也许停留在“不需要过脑”。

这句话是作者提出的。看他的这本书,要完全以第一感觉去看,不需要“过脑”。可能,我暂时还达不到这个境界吧。



01

每一本书,都是作者观点和思想的载体,我觉得是应该被尊重的。不过,如果有些意见不同,我认为也是值得探讨的。虽然不是一定要辩个对错。

首先在对于恐惧的认识,作者是一直把它放在一个负面情绪的位置。而人一旦产生恐惧,就只会有各类负面的事情发生,消耗自身的能量。

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这八苦,其实都可以和恐惧联系起来,构成我们的各类负面思想。

不过,在我想来,如果真的要调整自己的负面情绪,绝不是仅仅把它抛到脑后就完事了。或言之,这点本来就是很难做到。

相对好点的,当然也不易,就是能够直面这类情绪。这本书和相关的情感类文章,也都提到了这类操作。不过,我的想法稍有不同。

我们的很多负面行为,我们真的不知道吗?应该知道部分。我们偶尔的心思慌张难平,难道自己没有感觉吗?应该部分也有感觉。

然后呢?去看自己!当然,我很理解,对于部分小伙伴来说,是很难做到看自己,或者说难以看清自己的。

没关系,可以先尝试去做。不过,可以先来探讨一个问题:为何诸多的人不去看(问)自己内心?

首先的原因是什么?他认为自己完全没有这个必要。这句话有问题吗?有问题。除了婴儿以外当你开始稍有自主意识的时候,你的外在和内在已经不同了。

当我和那些两三岁的小宝贝聊天的时候,我才发现,他们已经真的开始懂事了。很多我们以为他们不知道的,他们其实都知道,甚至,比你明白。

以此为例,只是告诉各位一点:我们内心是有很多我们自己都没有注意到的东西。也许有人觉得奇怪,我们有必要去看吗?



02

有必要,至少在我个人认为是这样。第二种不去看内心的人,他觉得没有这个必要。没错,原因看起来一样,但是意思不同。

第二类人承认内心是有另外的世界,但是觉得何必去看呢,就这样不好吗?可以。但还是有必要静下心来看看。

生活中,情感中,工作中,总会有一些在你脑中挥之不去的杂乱情绪。这些情绪时不时出现在你的脑中,让你心力交瘁。

这时候,不妨就静下心去看下自己内心,和自己对话。到底这些事情为何会让你烦心,你是真的看清楚了吗?

第三类,不知道怎么去看自己。有的人其实已经心里慌乱,很想看自己到底想要什么,但是又不知如何去做。

其实,能够有这样的意识,我觉得已经是内心情绪的一大进步了。我不是心理医生,但是我知道要和自己对话,首先主观上自己应该是愿意接受的。

晚上,最好是九点以后,关掉手机,一个人静静地坐在沙发或者床上;或者某个下午,一个人坐在无人的公园长椅,细细地品味内心。

好好捋捋最近让你无所适从的感觉,它是从何而来?为何会让你产生这样的情绪?它们真的有那么重要吗?你能否破局?

当然,关于能否破局就涉及比较高端的技术,至少我是很难进行清晰的表述。和心对话的过程,安静,细细品味。

当然,与此对应的,也可以找一个知心好友或者心理医生,去进行倾诉。但是人心总存在那么一面,不愿意把自己完全地展示出来,哪怕是最亲密的人。



03

第四类,要和自己进行对话,但是觉得自己好像很正常的。我相信是有人内外如一的,但是更多的人也许自己并没有真的了解清楚自己。

这类人,我不知道该说是不幸还是幸运。他们和前面三类都有所不同。他们也在尝试去看清自己,也在行动,但是发现一无所获。所以,感觉自己里外如一。

其实,对于这类人,还有一种分支,就是自己骗自己,觉得其实没有什么的。人,作为感性动物,就是这么奇怪,喜欢撒谎,不管对自己还是其他人。

就像有的父母明明心里对孩子爱的很,却总是一副嫌弃的样子,平时非打即骂。在他们看来,对孩子就是要严格要求。

他们把自己装在一个套子里面,孩子看不清他们,他们也不想出来。长久之后,孩子视他们为仇寇;而他们,也“似乎”忘记内心是爱着孩子的。

经过漫长的时间,也许有一天孩子能够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但,也许还有一部分,等到他们长大,还是不明白,或者明白了,但是儿时的伤痕难以痊愈。

我们肯定不需要时时都展示自己的内心,但也不应该把心藏在了最深处,深到自己放进去,但是又找不到。也许某天,自己就迷失了。

而开始说的那种,其实更可怕。他们也不是自欺欺人,而是自己把某些负面情绪,选择性地埋起来了。然后,自己就忘了。

至少,就这一点,他们是幸运的,比大多数人幸运。可是,他们不停地把那些负面情绪埋起来,虽然忘记了埋在哪里,也找不到。但是,它们就还在那里啊!

我们自认为有些事情随风飘过就可以,现实是它们只是隐藏起来了。一段看起来结束的感情,等到某天路边相遇,擦肩而过的目光对视瞬间,无数的爱恨情仇也许就在脑中爆炸。

人际之间的关系更是如此。为什么说沟通重要,也是如此。人际交往间的矛盾没有说清楚,看起来风平浪静了,等到某天,一件小事就可以爆发。

也许,当时你确实忘了;也许,你真的把所有的不开心扔掉了。可是,它们不过是藏起来了。当有一天,化身修罗,你才发现,你也是魔。



04

最后一类,较为可怕的,就是害怕和自己对话。曾经接触过这类学生,不敢去看自己内心,为何?也许是有着一些不好的回忆。

这类人,活得很累。一方面,他们有着一些负面情绪无处疏导;另一方面,他们也不敢去真正坦诚自己,因为那样更难接受。

这类人最终不是自我毁灭,就是某天把这些东西给埋起来,不知道何时爆发。那时候,必定是惊天地,泣鬼神吧。

极少数的,就是在某天,由于各种原因,开始去面对自己。那一步,很艰辛,也许痛苦。但是没关系,走过去之后,回首再看,又算得什么呢?

如果没有尝试自己和自己对话的人,其实都可以尝试一二。当然,适可而止。如果担心控制不住,走火入魔。那还不如做一个没心没肺的人更好呢!

如果摈弃了自己之前的各类消极,开始去感受内心的情绪,尤其是恐惧,也许能够对自己的认识更清楚。

恐惧,在我看来,绝对不是完全消耗自身能量的纯负面情绪,虽然不排除它有这种功能。不过,它其实还有一个很大的功效,就是保护自己。

书中把这个作为了自己对于生命的爱护,我是同意的。但我认为其枢纽,就是恐惧。尤其在远古时期的人类,不更是如此吗?

他们经过无数时间摸索,知道哪些动物会对他们造成威胁,可以把他们吃的连皮带骨头都不剩。

他们需要火,同时也害怕火。还有大自然的雷电,会让他们心神不宁。哪怕到现在,我们在野外碰到蛇,自然的那种反应,就是源自基因深处的记忆——恐惧。

我们对某些事物的恐惧,其实就是为了让我们保命。还是在野外,看到那些色彩斑斓的蘑菇,稍有常识的人看到,大脑就会响起了警报。

教育两三岁的孩子时,有些比较危险的事情,是很难通过你的言语让他记住的。比如:在家里不要乱跑,不要直接碰电热水壶,不要把手指伸进插电孔。

当他哪天跑的太快,被桌子撞了一个包嚎啕大哭时;当他用手碰下热水壶,被烫的哇哇叫时;当他……算了,插电孔太危险了。

再次看到这些物品的时候,也许他就会开始小心,去规避它们或者慎重。其原因,就是源自恐惧。有时候,真的会比家长的恐吓好得多。毕竟,恐惧是自己的。



【结语】

没有和自己对话的人,也许是太自傲,也许是太自卑。有时候如果不知道该怎么问自己,那么还是三个问题:我到底想要什么?我能做什么?我现在有什么?

当你看内心,首先能够慎待你的恐惧时,也许,身边的各类事物再去经历就大为不同。有所惧,才有所谓轻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个人最顶级的自律,是拒绝内耗
写作疗愈:用文字和自己对话,舒缓负面情绪
人生第一堂课:看见你内心的需求
《全脑教养》读书笔记第十五期(2)
不主动,不拒绝,不负责——为什么那么多人只敢暧昧,不敢放手去爱?(后附真人案例)
怎样安抚孩子的负面情绪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