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所看到的人生智慧
阅读第1246天


每次看完一本书,写最后的总结时,都是略显纠结。
 
其原因不是其它,而是我贫瘠的文字,无法真正表达其内涵十之一二。
 
叔本华,这位曾经藏在迷雾中的高人,曾是只闻其名。
 
当真正拜读其著作,勉强可以窥得只鳞片爪。
 
 
 
01
 
首先谈一下对于这位大佬的初步认识。
 
如果回忆对他的印象,应该就如培根一样,只知道是国外一位很厉害的哲学大佬。
 
至于说他有多牛逼,不知道。也许他的名字就显得与众不同呢。
 
拜读本书时,从字里行间,对这位当时已经花甲之年的老人,有这三个印象:
 
1.这是一位老愤青。虽然他的文字中不乏对于德国的各种调侃,但是能够看到依旧心系祖国。
 
这像极了民国时期那些对当局嬉笑怒骂的文人。看似桀骜不驯,实际上一片热枕有谁知?
 
在叔本华看来,德国存在着各式各样的问题。不管是人文风俗,还是政府制度,都是应该改变。
 
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也许,只能在笔间指点江山了。
 
2.何不食肉糜。我无法形容这个词到底是贬义还是褒义,但确实是我看到其中诸多段落后最深的印象。
 
前一个有此印象的人,叫做蔡康永。
 
叔本华是一位很有思想的人,对于人性的剖析确实很深入,不管善恶。
 
可是,依旧无法规避一个问题,就是他对于普罗大众的某些心理认识,太过于理想化。
 
这种理想化不是乌托邦那种,而是太过片面。
 
他对于人的某些行为是愤怒的,甚至斥以较为严厉的措辞。
 
只是,某些情境,终非他能够理解的吧。毕竟,他没有经历过三顿连黑面包都吃不起的日子。
 
3.细腻的知心者。我看完这本书之后,思考这到底是哲学书籍还是心理学书籍。
 
以我之前粗浅的阅读量,我无法明了。至少,我知道哲学不等于心理学。
 
不过,这本书,应该是归于哲学。只是,叔本华对于人性的认识,是那么的细腻。
 
甚至,在看的时候会有发抖的感觉。
 
因为,那穿越百年的文字,真的会直击灵魂。
 
也许,能够成为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就要看破红尘。
 
看破红尘,不就是看透人心嘛!
 
 
 
02
 
如果真的去总结这本书,定是无法做到。总不能以章节名字为敷衍。
 
如果只是最大的体会,也许就是三句话。
 
第一句:这一切都很正常。
 
三年前的某次培训,听到教官讲因果时谈到这句话,就深深印在脑中。
 
这既是对发生的事情,更是对于人性的尊重。
 
没错,在我想来,就是人性的尊重。
 
哪怕提到所谓的嫉妒、虚荣、浮夸,都是正常。
 
我们经常说什么人性扭曲,可是,冷静去想,这不就是人性的一种吗?
 
人性,本来就是一锅大杂烩:有的人喜欢吃肉,就挑肉吃;有的喜欢吃菜,就挑菜吃。
 
不能因为你是素食主义者,就否定了这道大杂烩。
 
这不是所谓的明辨是非女,而是一种自我欺骗。
 
对了,书中对于这类现象,也提到了很多。
 
当我们怀着“这一切都很正常”去看待周围的一切,应该会有好处。
 
最明显的,至少你内心的烦躁和抑郁会少一点。
 
不要觉得身边的人有如此如此,就觉得自己运气多么不好。
 
绝不是这样。我们认同对方出现的这些特性出现是正常的,哪怕有些很讨厌。
 
如果我们一直纠结于出现某些不认同的特性,那么就是把自己逼近了死胡同。
 
这,就是陷入了执念。
 
为什么会正常呢?因为一切出现必有其原因。
 
不管是虚荣,还是嫉妒,不要觉得这是洪水猛兽。因为每个人身上都存在。
 
只是,大多数情况下它们是隐性的,没有显现罢了。
 
待到遇见可以激活它们的因素,旁观者才会发现:哦,原来他是这样的人。
 
其实,你也是这样的人,只是此时不是罢了。
 
前两天我说到,人们对于那些理论特性的理解是容易的,但是真正执行是很难的。
 
如果仅仅一直以所谓的自律作为枷锁放在众人头上,那么这个世界就单调了许多。
 
虽然,我也是认同人应该自律。
 
不过,认可它正常,并非意味着放任。
 
 
 
03
 
认同了一切正常,那么这时候就应该有行动了。
 
这就是我总结的第二句话:决断第一。
 
叔本华这位老愤青很有意思,他可以认同那些所谓的负面特性是正常的,但并不是鼓励所有人都是如此。
 
也同样不意味着人们就应该忍受这个。
 
虽然,他也提到,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人们会有越来越多的忍让和妥协。
 
不过,其中的核心行为中,始终贯彻了一点,那就是自己即时决断。
 
这种即时决断,就是自己面临了纠结时的行为。不过,它并不仅仅指代着眼前。
 
如果你发现身边的人,存在着那些让你不爽的特性,那怎么办?
 
要么,就是果断离开,不要沾染。否则,总有一天你也会糟。
 
当然,很多时候不能离开,那怎么办?容忍貌似很明智的决定。
 
不过,这种心态是会坏事的;只是变成了一颗延时炸弹。
 
而且,哪怕是你,也不知道它何时会爆炸。
 
越晚,它的爆炸伤害就越大哟!
 
这时候只有转化为第二段所说的,认可,接受!
 
把一切当成正常的,理解对方所为有其因,正如你的某些癖好在其他人看来亦是如此。
 
至于第四条路,改变。我一直认为是更难的。
 
除非身份上的不可抗拒,否则仅仅通过时间很难达成。
 
有人总会迷信自己的方法和技巧,从而忽略人性的本质。到头来,估计就是严重的怀疑自己。
 
当然,决断看似刹那的行为,实际上也是关注着未来。就像是长痛不如短痛一样。
 
无论是友情,亲情还是爱情,我们越是难以割舍的,带给我们的伤害总是越大。
 
总是祈求着自己能够感化一切,总是想着浪子回头。
 
可是,现实也许有一天会告诉你:
 
你有多投入,就会有多受伤!
 
 
 
04
 
第三句话,可以作为上面的适当补充,算是一种不是方法的方法。
 
不过,它更是一种可以深思,作为人生态度的标杆之一。
 
那就是:低调,才是最牛逼的炫耀。
 
关键在于前面的那个词,而非后面的那个结果。
 
对于这句话的剖析,倒不是像叔本华那般过于执着。
 
他是极为倡导个人的意境升华,提倡个人的孤独主义者。
 
哪怕这个人没有隐居,处于闹市,也应该是那种“精神凌驾于众人之上的孤独”。
 
我倒是能够理解其中的些许意味,因为他到底是一个强烈的个人主义者。
 
极端来说,无论山崩地裂,自己好,才有其他的好。
 
只是,个人的孤独,只是在心中能够有一片属于自己的自留地即可。
 
因为,玩脱了,就变成了抑郁症患者。
 
而在社会关系中,也许是由于他对于那些世俗的蔑视,或者是栽过太多的跟头。
 
他总是提倡低调,藏拙,慎言这类人设。
 
整本书基本上没有说到什么仗义执言之类的英勇行为,虽然他倒是很崇拜“勇敢”这个词。
 
不过,那种行为,在他看来就不是英勇,而是“愚蠢”。
 
正所谓交浅言深,和人的交往,太过疏远,没有义务去说,说了得罪人。
 
关系太好,何必说呢?一切尽在不言中。
 
书中倒是有一句很俏皮的话:
 
如果有人在这世上,一直严肃地在最重要的问题上教育别人,那么,这个人能够全身而退就要感谢上帝了。
 
无法说幸与不幸,我现在就是处于这类徘徊的角色。
 
工作的角色,告诉我要去说,必须要说,最好说到对方接受为止。
 
而更理性的角色会告诉我,我所接触的绝大多数人是没法改变的。
 
哪怕我滔滔不绝,诚诚恳恳。
 
可是,那又有什么办法呢?教育的初心,总会鞭策着我们去在这样的纠结中轮回。
 
看到那一幕幕可能发生的悲剧在未来上演,而你现在无法阻止。
 
先知,真的要站在云端,麻木地俯视。而我们,终是有血有肉的。
 
 
 
【结语】
 
智慧,总是那种不说很玄奥;一旦言之,就无意义。
 
想必,这就是为何“知行合一”也是会成为哲学研究门类的原因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的智慧:作者简介
《人生的智慧》:智慧超群的哲学怪咖叔本华
人生的本质是痛苦:叔本华最扎心的10经典语录,句句揭露人性
叔本华:你应该知道的4个人性潜规则
生命的真相是痛苦:叔本华最经典的10句话,句句揭露人性
读完叔本华《人生的智慧》,我懂得了什么是最悲观里的最乐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