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了判断,选择才不是问题

2021年11月12日 星期五 阴

-

凡事要有自己的主见,这句话我们经常听到,虽然耳熟能详,但并非简单,要想搞懂这句话,那得需要先知道,什么才叫有主见?

举个例子:

一个阳光明媚的周末,你和一群好友约好一起去某某山游玩,大家到达山脚下,发现去山顶的方式有三种:

坐缆车,登山的大道,上山的小道。

这时候,大家意见各不相同,有人建议坐缆车,有人建议走大道,有人则建议走小道,当然还有人觉得怎么样都行,不重要。

到底听谁的?

如果要坚持大家都一起行动,势必就有人要作出妥协,牺牲自己的主见,当然,有人或许会提出一个主意:划拳亦或丢骰子。

但这种看似民主的方式,其实也不能消除别人的不满。

虽然都是登山游玩,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有些人在意的是用最快的方式到达山顶,有些人觉得走大道慢慢爬上去还能锻炼身体,有些人则觉得,走小道更有意思。

这就是为什么群体活动中,有些人觉得玩得开心,有些人则觉得没劲。

如果大家想一下,出来游玩的目的是为了开心,既然是开心,那当然是每个人按照自己更加喜欢的方式登山,那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上山,在山顶集合即可。

提前说清楚,也不会有分裂团队,搞小帮派的嫌疑,毕竟游玩不是比赛,不应该牺牲自己的喜欢迎合集体。

不然就是失去了游玩的意义,不是你不开心,就是别人不开心。

如果能想到这些,哪怕自己最终选择妥协,那也会因为大家没有选择自己走的路而不开心,因为你心里很清楚,你这样做并非没有主见,而是为了集体,只是你觉得无所谓。

这只是比较事儿小的例子,很多时候会无所谓。

不过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哪怕不涉及团体,只是个人。

当我们遇到一件事情拿不定注意的时候,或者是和别人说一件事情的时候,别人总会给出一些建议,最难受的是别人给出的建议都不同。

这时候就让人很犯难,到底听谁的?他们都说得很有道理。

如果听了任一建议是不是代表自己就没主见。

如果都不听,自己做出一个和他们都不一样的决定,是不是就是有主见?

那如果听了别人的建议做了决定但最终导出的结果是自己期望的,这算是没主见?

如果别人的建议都不符合自己的想法,最终按照自己想的做了 一个决定,但最终导出的结果不是自己期望的,那这算是有主见,还是算固执?

所以,我们在主见这件事情上,还得看最终导出的结果是不是自己期望的,如果是,那不管是自己的想法,还是别人的建议,都应该算是有主见。

只有基于这样的底层逻辑,我们的主见才有价值,不然就会走两个极端:

无主见,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固执,别人说什么都听不进去。

所以主见其实就是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而独立思考能力其实就是判断力。

关于独立思考能力,我经常遇到一个情况,比如有时候,我常常会想到一些觉得很有哲理的话。

但等我上网一查,其实类似的话,早在很久以前就已经有人说过了。

哪怕很多西方的名词,概念,其实很多都能在古代的著作中找到类似的,只是文字表述不一样,其实意思都一样。

这就让我产生一个疑问,人到世间之初,就是一张白纸,我说的话,学的东西,以及脑子里的观念,其实都是别人的,都是来源于,书本,生活,别人说的话等等。

我没有创造任何思想,那无论我脑子有多少东西,其实我都算不上是有思想的人。

于是,我对独立思考有了一个很苛刻的理解:

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某一思想的人,才算是独立思考。不然都算不上。

如果按照这个标准,那很多自称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其实他们的所有思想和观点,哪怕新奇的,如果认真拆减,就会发现,那不过换汤不换药而已。

而要识破别人说的话,讲的道理,是不是新思想,那就需要我知道得更多,了解更多,不然就没法看破,判断力就来自于能更加全面地看问题。

这个和创新有点类似:有一种创新是无中生有,这很了不起。

但更多的创新其实是,组合,东拼西凑。当然这个也是很了不起,他们之所以能做到这点,是因为跨行业,跨领域,能有知识迁移能力,从而产生新的想法。

同样的道理,我在培养自己有主见这条路上,其实就是在培养我的判断力。

而判断力源动力,除了需要我拥有更丰富的知识和视野以外,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需要我先具备两个很重要的能力:

认(了)识(解)自己

换(将)位(心)思(比)考(心)

不然我很多的决定除了对自己没好处,还顺带牵扯别人和自己一起受罪,生活中经常会看到很多损人又不利己的事情就是例子。

这几个字,听起来很简单,但要真正做到非常的难,可能需要耗费一辈子。

当然,很多事情上,我们并非要有主见,比如小事儿上,这里的小事是很主观的,人和人不同。

有些人觉得穿衣是小事,所以就不在意,于是就不需要多少主见。

有些人觉得穿衣很重要,于是就会在这件事上有纠结。

由于主见需要自己做出决定,这会消耗脑力,所以,在生活中,你认为是小事的,最好的就是不要太主见(不然变成较真或计较),随它去,不用纠结。

但是大事上,就需要自己拿出自己的主见,不然就可能会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甚至不可挽回的灾难。

反过来想,如果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很有主见的人,那最经济,最安全的,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小事上去培养自己的主见,因为在小事上的判断,即使判断失误,也无关紧要,没什么后果。

这样才能慢慢培养自己在大事儿上的主见,一旦有这样的思维方式,那自然就会在很多事情上快速做出判断,而不用去纠结。

因为比起有主见,其实纠结更加消耗自己的脑力,只是很少有人意识到这一点,宁愿牺牲自己的主见,凡事都让别人做主,久而久之,自然就会慢慢变成没主见的人了。

一旦大事上没有自己的主见,那后果就很可怕,那时候的试错成本就让人负担不起,学费很贵:比如嫁错人,选错房子,买错股票等等。

这样的例子其实很多,比如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明智的做法是让他们自己买衣服,自己决定自己喜欢的东西,而不是怕孩子买贵,买到不好的东西,被骗,做错事情等等,

但很多父母不会关注这些,于是就不会这样去做,而是要管控孩子,帮孩子做作业,做决定,不能让孩子犯错等等,他们把它理解为爱或者是为你好。

这件小事其实很重要,因为比起买错衣服和按照自己的喜好帮孩子做决定,后者在做法就显得不是那么聪明。

搞不好往往会发展成:长大后孩子不按照自己的期望嫁谁(或娶谁)或者是不按照自己期望,去考公务员或者某某专业等等,这几乎成了一个国民问题,

这种问题一旦发生就无解,因为人的观念一旦形成,改变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哪怕是自己有意愿去改变,那你也只能改变自己这一方,另外一方你无法改变。

有了判断,选择才不是问题。

类似很多事情,其实也一样,比如,我们都会听到很多道理,但是哪种才是对的,往往很难分清。

比如:

人不要把自己当回事,

人就要把自己当回事;

狭路相逢勇者胜,

得饶人处且饶人;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吃亏是福;

这些相反的话,都有道理,但如果一贯用之,问题就很大。

又比如,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和老一辈因为思想观念不符合而产生的矛盾,简称代沟。

年轻人说:什么时代了都,这是新时代,新思想,你那都是老思想,

老人则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我走过的路比你吃的盐还多等等。

这里就出现一个矛盾,这时候,就我们需要拿出主见,去思考。

于是,就会有这样的疑问:思想能用新和老去区分?新思想就一定可取?老思想就没有可取之处?

如果思考的点在新和老上,以新和老作为判断标准,是不是就偏了呢?

这样一想,慢慢就明朗了。

一寸光阴一寸金和人生苦短,及时行乐

一个新一个老,老错新对还是新对老错?不好说吧!

所以,对于思想(道理或观念),不能用新和老去作为判断标准,而是要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判断。

而判断的标准就是前面说的:看导出的结果是不是自己所期望的。

只有基于这样的逻辑,那不管思想多老,也不管思想多新。

只要是自己觉得有用的,自己悟到觉到的,自己相信的。

那才算是属于自己的东西(主见)

于是,当遇到问题,需要我们做出判断的时候。

就再也不需要依仗:是不是出于专家或牛人之口。

也不需要看别人是乞丐还是小偷。

我们只需要关注他说出的话和观点是不是符合自己的对事物的认知。

当我们不会以貌取人,以学历论,以男女论,以职位论,以年纪论,以阶层论,以人种论,以国外国内论。

而只是关注对方的言论本身的时候,就算是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了。

只是要到这一步,并非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8 个步骤帮助你深入完善自身所思所想
成年儿子不听话不争气怎么办
婚外情的诱惑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
儒家思想——《中庸》
精辟有道理的一段话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