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且涟猗 || 最后一叶的绿色 ——读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



清 且 涟 猗

风 流 著






窗 外



最后一叶的绿色

——读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

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以双关的修辞手法,歌颂了“操了四十年的画笔,还远没有摸着艺术女神的衣裙”的“失败的画家”贝尔门,在生命临终时,艺术地挽救了一个绝望了的女画家这一高尚的杰作。

小说中贝尔门出场虽然不多,可是他那苦苦追求艺术和乐于助人的个性却很鲜明。他操了四十年的画笔,却是个失败的画家,但他又“老是说就要画他的那幅杰作了”。他“十分瞧不起别人的温情,却认为自己是专门保护楼上画室里那两个年轻女画家的一只看家狗”。正因为如此,所以他才会在那个凄风苦雨的夜晚,爬着梯子在琼西的窗口画上一片树叶,完成了他的杰作。他一直没动笔也许就是等这幅杰作吧。

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小说也是颇具有艺术特色的。对贝尔门的肖像描写,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干瘦、不大修边幅的画家形象。可是由于他临终的“杰作”,人们对他那摆了二十五年,“可是连一根线条还没等着”的画布也就不表示非议;对他的“总有一天我要画一幅杰作”,也就不认为是一句早已听惯了的空话。因为这句话,他仍没忘记那两位姑娘:“我们就可以都搬出去了。”而“一定的!”三个字,则又说明了他的自信。作者通过苏的口,使我们看到了雨夜贝尔门颤抖着瘦弱的身子爬上他放在琼西窗口的梯子,完成了他最后也是一生唯一的杰作。小说通过这几种不同的表现形式,将贝尔门这个穷困潦倒、生活在社会下层的画家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示在读者面前,尽管他出场只有一次。作者除对琼西小姐稍事描写以外,基本上采取对话的形式将苏和琼西的性格和个性表现了出来,使我们好象看到了苏在琼西病危时的焦急心情和憔悴的面孔以及琼西在看到最后一片树叶奇迹般地紧附在靠墙的树枝上时,心中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从而烘托了贝乐门以假乱真的高超画技,更含蓄地赞美了老画家生命的“最后一叶”所显示的绿色。

欧·亨利一生坎坷,长期生活在社会的下层,这就使他能够发现社会下层人民心灵深处的美德,并加以歌颂。许多读者都对贝尔门乐于助人的精神所感动,并对之加以赞美,这正是欧·亨利刻画贝尔门这一形象的成功。

在结构情节的安排上,也是有张有弛的。小说在对故事的背景作了介绍后,便直接入笔正面描写琼西的病,这只是简写;然后通过医生和苏的对话,说明了琼西病的严重性,并指出,治好她的病,只有十分之一的希望,那就是琼西“想要活下去的念头”。这就扣住了读者的心弦,使之急于知道琼西是怎么想的。当读者同苏一道对琼西数渐渐减少的树叶感到不解时,琼西说道:“等到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我也就该去了。”这时苏尽管平静安慰了她一番,但此刻她的心一定是同读者一样,“咚咚咚”在急剧地加快跳动。这时叶子也只剩下四片了,读者的心难免就要跳出喉咙了。至此小说达到一个高潮,在紧张的氛围中,读者急于知道结局如何。但是作者却笔峰一转,引出老画家贝尔门,从而为下文做下了铺垫。这样就冲淡了紧张的气氛,从文章的需要来讲,也是要等等贝尔门的出场。这正是作家的匠心独运之处。

制造悬念,是小说的另一特色。琼西认为在一夜风雨之后,树枝的最后一叶必是荡然无存,却不想“在暮色中还能看见那片孤零零的藤叶紧紧地依附在靠墙的枝上。”因而又“希望有一天能去画那不勒斯的海湾”了。琼西在当时近于古怪的思想中,无暇想到辨别一下那最后一叶的真伪,读者却不能不奇怪:“经过了漫长一夜的风吹雨打,在砖墙上还挂着一片藤叶”。在此作者给留下了一个悬念,但同时又埋下了一个伏笔,那“在砖墙上”就暗示了那叶子不是真的。及至读者读到最后,方才疑团顿消,长长地呼吸了一口气。这种构思方法,使读者感到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从而增强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

富有文采的语言也是小说的特色之一。作家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活泼而又形象。“一个冷酷的、肉眼看不见的、医生们叫做'肺炎’的不速之客,在'艺术区’里悄悄地游荡,用他冰冷的手指头这里碰一下那里碰一下”。这样的语言又使小说在紧张的气氛中充满了欢畅、明快的格调。另外开头对背景的介绍,给了读者一个清晰的画面,避免了概括性语言所带来的抽象不足。而苏“把一条日本餐巾哭成一团湿”则把苏那种为女伴痛苦但又不能在琼西面前有丝毫流露的复杂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反复提到贝尔门在等待自己的那幅杰作,也是有很深的用意的。

1987427日于泰山脚下泰安师专校园

作者简介



风流,原名冯昌红,后改为冯伟,男,汉族,山东肥城人,肥城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工作室主任科员。文史学者、业余作家。1967年4月生于泰山西南、汶水之阳东军寨村。1988年7月毕业于泰安师专中文系并参加工作,1995年7月函授毕业于山东大学中文系。由乡镇中学语文教师转任乡(镇)党委宣传干事、党委秘书、党政办公室主任,后调市优化办(纠风办),再调市政协。曾任肥城市左丘明文化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系中国先秦史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泰安市政协文史委特邀研究员,泰安市重点社科课题负责人,肥城地方志特约研究员。个人业绩入编《中国散文家大辞典》《肥城年鉴(2018)》《边院文化》和新编《边院镇志》以及肥城市情网等,在新浪网建有个人博客(风流的博客)。斋名泰山西麓一鹤轩。

文学创作以散文为主,兼及诗词,作品散见于《时代文学》《山东文学》《散文百家》《青年文学》《泰安日报》《泰山学院报》等,入多部文选。出版散文集《清且涟猗》《甲午书简》。2017年1月,《甲午书简》荣获泰安市人民政府最高文艺奖“第三届泰安市文学艺术奖”三等奖。

主要学术研究方向:左丘明文化和肥城历史文化。主编、合编(副主编)、参编和策划文学、历史、文化、教育、党建、史志等各类图书20多部(正式出版11部,将出2部);创办左丘明研究唯一专门杂志《左丘明文化》(省内部刊号),主编(执行)8期;在省级和泰安市级报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消息与通讯百余篇。多次荣获省市以上文学奖、新闻奖、社科奖。2016年4月家庭荣获第二届全国“书香之家”称号。

作品推荐:

清且涟猗:

清且涟猗 || 作者简介和目录

清且涟猗 || 追水(自序)

清且涟猗 || 风流说风流

清且涟猗 || 泉城诗韵

清且涟猗 || 西溪琴韵

清且涟猗 || 肥城桃韵

清且涟猗 || 桃乡三月天

清且涟猗 || 小城

清且涟猗 || 桃园寻花

清且涟猗 || 刘台有桃

清且涟猗 || 清谷鹅黄

清且涟猗 || 春游宝金山

清且涟猗 || 北阁情思

清且涟猗 || 探访微山湖

清且涟猗 || 江南行

清且涟猗 || 风中翻卷的树叶成了花

清且涟猗 || 夜行太行

清且涟猗 || 英谈谈英

清且涟猗 || 邢台名片

清且涟猗 || 清且涟猗

清且涟猗 || 种麻人家

清且涟猗 || 编席

清且涟猗 || 赶集

清且涟猗 || 推磨

清且涟猗 || 第一件背心

清且涟猗 || 瓜田月夜

清且涟猗 || 独轮车

清且涟猗 || 泰山脚下的记忆

清且涟猗 || “未了湖”畔未了情

清且涟猗 || 穿越冬夜的浓雾

清且涟猗 || 黑夜中的彩霞

清且涟猗 || 在镇政府过年夜

清且涟猗 || 清明

清且涟猗 || 历史的土堆

清且涟猗 || 书法家的队伍

清且涟猗 || 烟笼寒水月笼沙

清且涟猗 || 山那边

清且涟猗 || 鸟鸣窗外

清且涟猗 || 乡音已改

清且涟猗 || 屋檐下

清且涟猗 || 梦里寻她——关于母亲的记忆

清且涟猗 || 母亲远行三十年

遥远的感动

我想母亲四十年

清且涟猗 || 献给妻子的歌

清且涟猗 || 美人蕉——寄语白露王玲夫妇

清且涟猗 || 小院儿

清且涟猗 || 另一处精神家园

清且涟猗 || 逢年过节通个话

清且涟猗 || 月圆白楼

清且涟猗 || 有这样一对夫妻

清且涟猗 || 桃源书痴 ——记青年书法家白露

清且涟猗 || 洁白的纱巾

清且涟猗 || 乡间有个尤大夫

甲午书简:

甲午书简 || 序 言(一)

甲午书简 || 作者简介和目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早读#287 《欧·亨利短篇小说选》
你们读过哪些神转折的短篇小说?
陕西西安 / 韩丽萍 【读后感】/《​读〈欧·亨利作品选〉有感》
《最后的常春藤叶》教案
《最后一片叶子》鉴赏
张浩明 ▏用生命创造的杰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