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树参天著新枝

大树参天著新枝

——从《绿叶集》到《岱下余墨》

梁圣军

赵学法先生是泰安、肥城乡土文学和地方文化百花园中,一只璀璨的花朵。他对写作有宗教式的信仰,经历了炼狱般的磨炼。他的成长有他们那一代人的共同特征:一位从农村贫瘠土地中奋斗出来的知识分子,一位用勤奋努力的汗水铸就的著作等身作家。他的著述已经出版多种文章体裁的八百余万字、十五部书。如果他把自己出版的书籍,摞起来照一张合影,那会形象鲜明地展示他的成就。

赵学法先生作为一个成名的实力作家,已是历史的定论。这不是用烫金的证书、红色的奖状证明的,这是用厚重的作品显示的。传统上,我们文学分类很复杂。但是五四运动以后,基本就把文学分为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几大类,他各种写作体裁都有涉及。一个作家多方面才能全面的展示是文集。赵先生成名很早,八十年代,他就有很多文学作品问世,1990年,赵老师就出版了报告文学集《柳暗花明》,1996年出版了长篇小说《野火春风》。后来又出版了散文集、杂文集《乡土流韵》《文化向往》《金山夜话》等。在2008年出版的《绿叶集》,是他退休前文章总的结集,代表了他的文学高度。承蒙赵老师赠送给我一套,我拜读以后大为叹服。

赵先生是有多方面文化才能的一个作家,写作领域很广阔。长篇小说《野火春风》,是反映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农民坎坷命运的长篇小说,是肥城作家较早的反映现实生活的优秀作品。我对长篇小说没有研究,现在很少也涉猎。但是我知道这个记录,还没有几个人达到。他的报告文学和散文多数都是在先报纸上刊登的。文章的发表渠道对文章的写作有很大的制约。他的散文行文大多短小,曲折完整而有法度,很有艺术水准,也有自己思考不同凡众的风格和特色。


现在书籍多少抛弃了一个好的传统,不再做内容提要。赵学法的新书不是这样。正如《岱下余墨》的《内容提要》中说:本书的散文作品体察细腻,感悟深切,开合有度,运笔自如。《岱下余墨》的《散文拾贝》部分,是作者一贯风格的延续,篇什更加精致耐品。读他的散文,如同欣赏一件精雕细琢的工艺品,从哪个角度鉴赏,都是整整好。他的杂文,议论角度精巧而切中时弊,可见他对所见所闻敏锐的思考。他的诗词,符合传统体样中也有自己的追求。

参与编写肥城区域文化通览时,我开始初步领略赵先生的为人和著述的风采:就是对后人不遗余力地提携,对自己出手作品精益求精地执著。赵先生是肥城区域文化通览主编,但是我知道,有一些章节是赵先生对别人的初稿不满意,而推倒重写的。从署名反映不出来。

从文秘、史志领域到新闻、文学,退休后再升级到历史与文化。赵先生不是躺在功劳簿上当名家,而是继续写作紧跟文化风向、与时俱进的新作品。他在区域文化通览完成之后的著作《泰山文化举要》,较全面的梳理了泰汶文化的方方面面。书籍以我们的地域标志泰山为名,涵盖范围更大,内涵更丰富,实际上是对整个泰安市的文明进行了梳理。编排成体系、写作有章法,是这部举要的重要特征,也是他地方文化研究成熟的表现。这部煌煌两卷巨著,为泰山学增添了的史学厚度,也是为地方文化编织了新高度。

这部《岱下余墨》是《绿叶集》和《泰山文化举要》的后续。在《人物流影》和《史海浪花》两类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对上下几千年,各个领域的泰安人物事件,都做了事件脉络清晰、人物关系清楚、背景介绍详细的流畅叙述。他的历史解读,角度独特,中间还新见迭出。在他笔下,复杂的历史不在模糊,断乱线头重新梳理通顺,如同庖丁解牛,又似老吏断案,显示出老道的功底和精明的眼光。即使不认同他之结论的专家,也不得不同意他的立论是建立在精心解读史料上的;毫无学术背景的人读他的文章,也无晦涩之感。精细而新颖的叙述,说明赵先生对研究对象的深刻理解和清醒认识,显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力、负责的态度和认真的精神。

赵先生对乡土文化的熟悉和热爱,对家乡的真情实感,是刻在骨子里的。《人物流影》13篇文章中,有两篇是研读左传的结晶。《史海浪花》文章中,肥城文化中的重点左丘明文化占的比重更大。《左与非左之争》等五篇文章,都与左丘明文化课题有关,占专题文章总数的三分之一。这显示作者始终把肥城古典文化作为关注点,家乡文化一直是他思考的中心课题。

把赵学法先生通过主编的《泰山文化举要》《肥城区域文化通览》《北辛庄村志》《肥城赵氏族谱》和《泰安日报社志》《路在脚下》,完整地构筑了从个人阅历,到他所在家族、村庄、单位、地域,到扩大的地域文化长廊。如同肥城沿着城区龙山河打造的十里画廊一样,随着观察的远近高低各不同,美不胜收。这些文化著作,也代表了他的知识图谱和知识背景。

开发新课题、开拓新领域,是文化生命力的表现,也是赵先生青春永驻的标志。放眼聊城大学主攻的运河学,淄博主打的古齐国、儒学和管子研究,我们把泰安作为泰山学的主要领地,把肥城作为研究左丘明文化的重点地区,是不是还有更大潜力?前一时期的肥城第七届君子文化论坛上,就有专家建议,把肥城建设成春秋学的研究中心!春秋学不只是左传学,而是作为传统学问之祖经学的范畴之一。正象赵学法先生用自己的实践告诉我们的:有没可能是一回事,只要有相关的想法,地方文化发展就能多一条线路选择,学人就有可能把学问做得更大。

收入《序评乱弹》的文章,表现了作者的君子风度,表现就是君子喜欢扬人之善。对于别人的言行诗文,以正面鼓励为主,没有如某些人的刻薄语言。他的序言能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找到作品的闪光点,并提到文学和文化的高度进行阐发。使得先读到序言的读者,激发出对作品的阅读兴趣,并且对书籍作者呈现的水平,有预先认同心理。

序言多数是让大手笔写,作品都是让大家来的评定。赵先生反其道而行之。《路在脚下》冯伟君作序,《岱下余墨》李武刚君作序,这都是一种提携。记得读古人的书,有古代文坛盟主读到后生的文章,发出已经后继有人可代自己的感叹。赵老师就是这样:甘做人梯、扶持后人,不怕有人超越自己。这也是一种君子之邑的君子风范表现。

如果说写作是作家存在方式,作品就是作家的名片和自传。集中散文《银杏树的品格》,不是赵学法先生自己的写照吗?

银杏树之所以赢得人们的仰视,是因为她的可敬、可贵、可佩。

银杏树的可敬之处,在于低调舒缓,从不张扬。

银杏树的可贵之处,在于洁身自好、一尘不染。

银杏树的可佩之处,在于与世无争,甘愿奉献。

银杏树的高贵品格,铸就了她的坚韧性格,历经沧海桑田和冰火轮替而生生不息。

相信读者会高度认同:这是赵先生写泰山银杏的高贵品格,也是在写人性的动人光辉;这是抒发自己的理想追求,这也是他自己的形象写照。

以前把文学作品的文集,定名《绿叶集》,这是赵学法先生的谦虚。把赵先生的人品和以往作品联系起来观察,《岱下余墨》不只是一部“岱下的余墨”,而是扎根泰汶大地的古老树木结的一个新硕果,也是泰山之上的参天大树发出的一片新枝条。

2023-5-18






梁圣军,文化学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今日,送别欧阳中石先生!
肥城关王殿小泰山(一)
赞赵晓军先生雨雪中夫妇登泰山[鹧鸪天]
画家张伟(肥城):天人合一,物我两忘
“好客山东”2016全国桃木和桃文化大赛获奖作品出炉!
《泰山文化举要》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