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0版新高考语文(辽宁专用)一轮专项对点练2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含解析)

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

(时间 30分钟 分值 28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题。 (19分)

材料一

乡贤 旧时又称乡绅 是指在本乡本土知书达理、才能出众、办事公道、德高望重之人。在传统中国  乡村的基层建设、社会秩序和民风教化等 主要由每个村落和地方的乡贤担纲。这些乡贤或以学问文章、或以清明善政、或以道德品行等赢得乡邑百姓的高度认同和效仿 从而形成植根乡野、兴盛基层的乡贤文化。

乡贤文化大体属于地域文化 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特色 共同演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绚丽多彩。乡贤文化经过千百年的传承和积累 在乡村治理、文明教化、谋利桑梓等方面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和深厚的传统 对中国社会的基层稳定、 中华文明的赓续传扬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乡贤文化的核心和基础是乡贤 乡贤的流失 必然导致乡贤文化的式微。

(摘编自钱念孙《乡贤文化为什么与我们渐行渐远》 )

材料二

以“贤”作为乡贤文化的核心 科学阐释和积极培育当代新乡贤观念。我们所说的 “新乡贤”  不局限家世出身、籍贯居所。只要个人在人文、社会、科技等领域取得突出业绩 愿意为农村、社区建设尽力的人 都可认定为新乡贤。在过去 由于地域信息的封闭性 一个人要在乡里维持地方风习、推动地方公益事业往往要凭借自己的经济实力和宗族势力才行。而在今天  便捷的交通、发达的通信凭借人格魅力、学识修养、名人效应、创意点子 都可以吸引大量资源造福乡里赢得乡里社区声望。一个意气风发的大学生 “村官”一个活力四射的回乡创业青年一个潜心创作的艺术家 还有退休回乡的干部、教师、工人等 只要能服务群众 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能起到引导示范作用 则不论其身份、官职、教育背景、年资阅历  只要有德行有威望且有热爱乡梓、护佑乡亲的赤子情怀始终以德为先、敢于担当 就都能归入新乡贤之列。这种新观念摆脱了传统封建等级制度及其伴生的权力依附、人身依附与宗族依附 在平等、 民主、法治的环境下 转变形成一股新的乡贤文化力量。

1/6页

重视新乡贤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示范作用 发挥新乡贤文化在促进乡村治理中的引领功能。乡贤文化植根乡土、贴近乡情 蕴含着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内在力量。新乡贤大部分来自农村 并在大城市接受良好的教育之后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成功。他们将自身的知识阅历、城市资源带到了乡村 成为城市和乡村之间共同发展的桥梁。新乡贤的出现  弥补新农村建设的部分资源不足  加快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为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基础。传承优秀的乡贤文化 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  以乡情为纽带 以新乡贤为模本示范引领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利于农耕文明与时俱进、促进城乡共同富裕。

正确认识新乡贤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系 发挥新乡贤文化在促进乡村治理中的践行功能。随着我国城镇化的迅猛发展  乡村治理人才流失、主体弱化、对象多元化、环境复杂化等问题凸显 新乡贤及其文化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强大 乡贤文化对于今天的乡村治理仍具有独特的人文道德价值以及经济社会效益 它是倡导文明乡风的精神力量、传承地域文化的方向坐标 在乡村社会矛盾化解中起着 “安全阀”的作用。鼓励推动乡贤治村  不是也不能寄希望于把新乡贤打造成为乡村治理唯一的甚至决定性因素 而是要按照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要求构建一个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体系。

(摘编自张雯婧《新乡贤文化 乡村治理的时代选择》 )

材料三

乡土文化所代表的农耕文化是解决今天人类世界一些根本性冲突的良药。宗教冲突、神学与科学的矛盾、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导致的生态危机等一系列问题 在今天越来越突出。这些问题都是西方文化所无法解决的 但恰恰是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应对和解决的。 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和合观念、 中庸思想、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等都是解决这些矛盾的大法。联合国的一些文化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高度契合 这也从很大程度上说明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理念是今天人类的最高理念。虽然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丧失殆尽 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仍然弥漫于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与呼吸中。不仅仅是中国需要向世界先进文化学习世界也需要向中国文化学习。

诚然 乡土文化是解决今天人类社会的一剂良药  但并非唯一的良药 更非万世良药。任何一种文化 无论是海洋文化游牧文化还是农耕文化都是其产生、壮大、完善的过程  也有其生病、僵化、老死的过程  当然 也有其新生

2/6页

的可能。

(摘编自徐兆寿《乡土文化何以复兴》 )

★1 .(分析论点与论据的关系题 )下列说法中 最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联合国共同安全的和平理念高度契合为充满不确定的世界指明方向。

B 中国在金砖峰会上提到了“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愿景与联合国 2030年可持续发展高度契合相互对接。

C “和合上合”——“上海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中的“和合”文化理念高度契合。

D古丝路作品展传递的天人合一、 开放包容等理念与联合国组织倡导的多边主义、和平合作、可持续发展等原则高度契合。

C [文中所说是 “联合国的一些文化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理念高度契合”  C项是传统文化与 “上海精神”的相契合之处 因而最不适合作为论据。 ]

★2.(分析论证特点题)材料二是怎样分层论证的请简要说明文章脉络。 (4分)

[答案] ①首先阐释“新乡贤”的概念 从古今对比的角度对“新乡贤”的概念进行了界定使概念清晰明确。②接下来阐述新乡贤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作者认为应发挥新乡贤的模本示范引领作用搭建城市和乡村共同发展的桥梁。③最后阐述新乡贤和新农村建设的关系特别点出新乡贤的作用 同时辩证分析指出应打造多元主体参与的新农村治理体系而非让新乡贤成为唯一甚至决定性因素。

3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乡贤文化是博大精深和绚丽多彩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B新乡贤文化与传统乡贤文化一样具有见贤思齐、 崇德向善、诚信友爱等特点。

C传统乡贤是指生活在本乡、 造福本乡、 深受本乡爱戴且有影响力的民间精英。

3/6页

D现代社会 只要个人在自己的工作领域中取得突出业绩 都可以成为新乡贤。

D [D项不仅要取得突出业绩还要愿意为农村、社区建设尽力 才能成为新乡贤。 ]

4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使得新乡贤们不住在本乡也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B古代中国乡村人们往往聚族而居 因此拥有宗族力量优势的人更容易成为乡贤。

C乡贤的流失导致乡贤文化的衰落 以正确的态度对待乡贤才能传承和弘扬乡贤文化。

D新乡贤文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增强 已成为乡村治理至关重要的因素。

D [D项 原文说的是 “不是也不能寄希望于把新乡贤打造成为乡村治理唯一的甚至决定性因素 ” 因而不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

5材料三中说“乡土文化是解决今天人类社会的一剂良药” 那么我们是否要复古恢复乡土社会呢请阐述你的观点。 (6分)

[答案] (示例)不能。我们不能说所有的中国传统文化都是好的文化更不能有复古观念。我们要在对乡土文化进行革新的进程中来建设一种 21世纪全球背景下的新的中国乡土文化。 (言之成理即可)

二、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8题。 (9分)

中国绘画传统这一体系  以笔墨为其最核心的成就。 中国绘画传统有别于西方美术传统 笔墨就是最大的结构性差异所在 这也是整个东方视觉艺术传统最有价值的地方。对笔墨的分析与理解 重在把笔墨典范视作人格理想的表征系统。

所谓“笔墨典范”  强调的是历史上的大家作品所具有的典范性。在这里 笔墨绝不仅仅是用笔和墨在宣纸上画出笔道 渗化墨象而是比这种工具材料组合运用复杂得多的文化表征系统。它在结构上具有一个表层、一个里层和一个核心。表层是 “可视之迹”也就是中国画的画面痕迹里层是 “可感之心” 也就

4/6页

是通过画面痕迹可以感受到的画家的情绪、状态和心境核心则是 “可信之道”指向痕迹、心境之后的人格理想 是隐藏在表层、里层之下的理想性的人生。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格理想是在历史演进中形成的 是历代文人学士、士大夫的精神理想这一精神理想具有群体性 不是一人、一时、一地的观念与情绪 而是代代积累的公认方向与共同诉求。 中国士人画的最高境界是借山川自然之形 运用笔墨语言来书写自己  图绘自己尤其写出自己对天地万物的体悟  以此塑造、更新自己。而这个 “自己”一定是走在追慕典范人格理想的自修之路上 是希贤希圣、法道法自然的践行者  因而不可能局限于小我。这样的人、这样的作品才真正具有典范意义。

这种人格理想的表征系统通过动作性的心理同构把表层、里层和核心相互关联起来这一心理运作机制是一种想象中的内摹仿。 中国古人习书有 “力透纸背”之说这当然不仅是字面说的笔锋穿透纸面 更是以这种笔力贯注的意象来比喻难以传达的内心感受 这是一种带有动作性的肌体感受。 以内摹仿作为生命修炼的有效手段与操作过程 可以更好地体会、领悟理想人格的深度与广度  同时也就有助于自身人格的丰富与完善。在此意义上 锻炼笔墨就成为人格磨砺、境界参悟的过程 笔墨与心性通过不断琢磨、锻炼  构成互动互证的关系。这样一种卓有成效的修为在历史上已为无数典范所反复验证。

基于动作性同构的内摹仿 关系到审美也关系到求真与致善。 中国文艺自古以来所追求的 正是以文艺作品来唤起人的内摹仿能力 经由长时间的气质变化、生命修炼完成自我塑造、 自我实现 一步步趋近于典范的理想人格。 以艺树人 是中国文艺的宗旨。更进一步说  中国画的笔墨不仅在将来仍能提供独一无二的审美愉悦仍然具有必不可少的文化价值 而且以其对于人格理想、人格信仰的重要作用 还有可能参与未来社会精神价值的重树 从而产生重大、深远的社会意义。

(摘编自潘公凯《论笔墨典范人格理想的一种表征系统》 )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可视之迹、可感之心、可信之道共同构成中国绘画笔墨典范的文化表征系统。

B中国传统文化中人格理想的群体性 使中国画家及其绘画作品具有了典范意义。

5/6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乡村振兴 亟需“新乡贤”
用好“新乡贤”,发展乡贤文化
“乡土中国”的生命该如何延续
乡贤文化与核心价值观
乡村振兴,有面子更要有“里子”
村落文化重建,乡贤不能缺席(光明日报20140721)龙军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