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读《光明日报》

徐先挺

自2015年自费订阅光明日报,我已连续多年坚持完整、系统地阅读这份大报,这是我个人阅读史上的一件大事。

与阅读其他报刊书籍不同,读光明日报有一种仪式感,我总寻找一段安静的时间,关紧门窗,准备好红笔、黑笔和本子——摘抄。我已抄满了大大小小、厚厚薄薄十本。按每年3万字计算,我已摘抄了十几万字。摘抄的内容分三大部分,历史、现实材料,新颖、深刻的观点和富有时代气息的术语、概念、甚至文章标题。特别喜欢的句子,我把它抄在每页的天头上,让它们醒目地存在。

这些本子是我的宝贝,它是我的资料库和“思想汇”。我利用零碎时间经常把它们从书架上搬出来,一本接一本地翻阅、品味、思索、甚至背诵。写作前,我又一本一本地把相关内容重新梳理、整理一番,再摘抄一遍。浓缩的都是精华,都是干货,都是硬核人生。我像小本经营的小微企业,有光明日报这家大户支撑,我就有了本钱,腰杆子明显硬了起来,下笔有了底气。近几年投稿命中率明显提高,我知道这得益于光明日报的滋养,我清楚拙作中哪些“出彩”的观点、句子是从光明日报哪位作者哪篇文章中化用而来的。因摘抄光明日报尝到甜头,现在我凡阅读必摘抄,包括学生的作文。我理解了徐复观先生所说的“摘抄是读书的水磨工夫”。你摘抄,才能挑选和占有,你摘抄,才能赏花又摘果,你才是真正阅读。

光明日报是一份大报,每天16版,8大张,我不可能每页每篇都作深度阅读。我关注的是文学遗产、光明悦读、光明文化周末等社科类版面。我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但我毕竟是一名十分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没有专门研究的能力,读原典很吃力,何况我的兴趣不在于某家某派。光明日报上专家、学者的研究文章正为我所需。读到好文章,对作者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我会在百度上搜索作者的相关材料。2015年7月10日,我读到王鼎均先生《诗烦恼》一文,我获得了极大的满足。这是我第一次读“鼎公”的文章,我真是又羞愧又幸运。如今,我已购买、阅读“鼎公”20多本著作。光明日报经常整版刊登陈先达老先生雄文,这位被誉为“会走动的马列字典”的耄耋老人,“老而弥坚不算老,文求有骨诗求魂”,道德文章,令人肃然起敬,从他身上我看到了信仰的力量。有时,读到王蒙、谢冕两位大家的文章,我也特别高兴,我从年轻时便追随着他们。这几位“80后”、“90后”作者,他们文才无尽,老而弥笃。读文章,也是在读作者。我曾摘抄过俞耕耘先生2018年1月10日发表的《为什么要上大学——有感于<大学之路>》一文,老先生们具备一种“学习型人格”,“它就像'动力机制’,决定你的人生波峰能有多高,人生轨迹能走多远”,“成败在于你的续航能力——你能否一直在跑”。老先生们的为文为人,一扫我因年龄增长而生的悲观情绪。我在“修业”,也在“进德”。阅读时的心态有时也很微妙有趣,我十分留心我们安徽作者,钱念孙先生的“君子文化”,已成光明日报的品牌,我们省领导虞爱华同志有三篇大作发表于贵报,还有钱红莉、胡竹锋等青年作家及其他安徽学者的大作不时见诸报端。光明日报对安徽作者青睐有加,我对光明日报的好感也与日俱增。我没有在光明日报发表过文章,在其他报刊发表的也很少,但我对编辑的水平有所了解。他们改动一字一词,甚至一个标点,总是那么恰到好处。光明日报记者、编辑的文字水平同样令人称道,我十分佩服彭程、王子墨等工作人员,彭程先生和我年龄相仿,他的水平我难以望其项背,搜索王子墨先生作品时,意外发现他是我们安徽巢湖人。

几年的阅读收获,让我十分自得,我是逢人说项。学校在我的推荐、推动下,已为各行政办公室、教研组、备课组订阅了光明日报,我为全校3000学生编辑的光明日报读本深受欢迎。有时我把光明日报上好文章及时复印下来,送给备课组老师,张贴于各班教室;有时甚至当作礼品赠给爱读书的朋友。遗憾不能让“世之同己”,一次,在众声喧哗的场所,我兴奋地谈论光明日报,陌生人群里传来刺耳的声音:“被洗脑”。言者或许哗众取宠,但我心“咯噔”一下,猛地一沉。我想光明日报有自信,光明日报读者有自信,光明日报正为你树立自信。光明日报上门强行订阅了吗?光明日报强迫你全盘接受它的观点了吗?光明日报剥夺你独立思考的权力了吗?我想起王阳明临终遗言:“此心光明,夫复何言。”读者接受一份报纸,自有他的道理。很难设想,贩夫走卒甚或商界精英,如我这般深读、精读、细读光明日报;也很难想象,一个如我样的教书、读书之人,甚或教授、学者,甚或“博综经史,文倾江海”的大神、大师,敢于对光明日报采取轻慢态度。光明日报以开阔的新闻视野,独到的文化视角,深刻的思想性,高度的理论性,不亏待任何一位读者,任你学富五车、著作等身,能够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也是值得荣耀的事情。我想一份报纸应是作者、编者、读者共同构成的三角形,也是三者共同构成的同心圆结构。他们共同支撑,彼此分享,回归到“以人点亮人”的美好。中学读书时代,听老师们谈论光明日报是一份知识分子大报,在我教书多年,在我“知天命”后,我也终于爱上了光明日报。沉睡的文字,需要有缘的读者唤醒;沉睡的读者,同样需要有缘的文字唤醒。读报的过程就是不断发现的过程,我发现我的人生开始有了版面感,主题感,文章感。

人的本质是学生。今年是我读光明日报第6个年头,作为光明日报的学生,我小学尚未毕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祝淳翔:严独鹤的笔名思招
16条破亿播放量内容,这个视频号如何成为“爆款制造机”
《与光明日报总编商榷》是反改革势力总攻的檄文 还是无奈的哀嚎
书林撷英:昂然走上前去—读季羡林先生《八十述怀》(作者 孙曼)
【读者美刊】秦思用*《三天》
于谦先生真的是一个妙人儿啊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