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我的大脑治好了我”| 不只是安慰的安慰剂效应

也许你常听心理学家或咨询师提到“安慰剂效应”,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这个心理学名词。

安慰剂效应本质上是个科学问题还是医学问题,到目前仍是个谜题。只不过它被认为与心理状态的联系非常之大,且在生活中有许多类似安慰剂效应的现象存在,因而也被引入了心理学,用来说明人们的一种心理状态。

安慰剂效应是由毕阙博士在1955年提出的。所谓安慰剂效应,是指虽然病人得到的治疗药物在实际上没有任何治疗作用,但他们却“预料”或者说“相信”药物有疗效,从而使病症减轻的现象。注意,这种病症减轻不是假象,而是真正意义上的减轻,这也正是此效应令科学界和医学界百思不得其解,而令心理学界颇感兴趣的原因所在。

当然,安慰剂效应实际上无法达到长期、普遍、有效的治疗。通常安慰剂效应只对那些渴求治疗、对医务人员充分信任的病人有作用,这些病人被称为“安慰剂反应者”。而且,即使对“安慰剂反应者”,安慰剂也无法达到长期有效的作用。但是,世界上毕竟存在安慰剂效应,且从各个角度来看,这种效应显然与心理反应脱离不了关系。因而它也就有了被研究并被应用的价值。

医务人员可以激发出病人的安慰剂效应,生活中同样有许多诱因,可以激发出安慰剂效应。比如,几个“宅人”终于走出家门,到野外郊游。当他们挥汗如雨到达山腰时,被眼前难得一见的碧水、清泉、草甸、繁花深深吸引,不禁感到胸中积郁的浊气随着呼吸消失殆尽。

休息时,一个人递给同伴水壶,同伴喝了两口后,立即感慨道:“这山上的泉水就是甘甜,都甜到我心里去了。咱在家里啥时候喝过这么好喝的水呀。

这个人不禁笑道:“什么泉水,这是我在家灌的凉白开呀!

几个人不约而同地哈哈大笑。不过他自己喝了两口,也觉得这水格外甘甜,完全不像在家时喝的水。

水其实没有任何变化,只是他们身处一个格外舒适的环境里,身心都处于一种极度愉悦的状态中,此时安慰剂效应最容易发挥作用。因此,白开水变成了可口的山泉,即使后来知道那原本就是普通的水,也觉得格外可口。

在医学中,安慰剂必不能为受试者所知,否则,就会失去安慰剂效用。据研究,医学上的“安慰剂反应者”通常是具有容易交往、有依赖性、易受暗示、自信心不足、好注意自身的各种生理变化、有疑病倾向和神经质等人格特点的人。

比如之前案例中的几位“宅人”,因为环境变化,进入美好环境中,使他们容易产生身心愉悦的感觉。此时,其实环境本身已经给了他们一剂“安慰剂”,使他们在城市里和家里感受到的郁闷痛苦被释放出来,仿佛吃了仙丹妙药。很多难题也被搁置一旁,好像已经处理掉了一样。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愉悦不仅仅是暂时的、一闪而逝的。实际上这种感觉会在人的心中留下痕迹,使人即使回到旧有环境中,也不会立刻回到原来的不好的状态,而会以比原来更为积极的心态迎接生活的挑战。

这也是经常参加户外运动的人看起来会比“宅人”更健康,精神状态更好的原因所在。因为“安慰剂”不只用于安慰,而是真正起着愉悦身心、调节心理健康的作用。

作者 暮   夏

编辑 | 徐佳茜

策划 | 吴乐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医生该如何使用安慰剂?
“安慰剂效应”让骗子有机可乘
安慰疗法,只是心理作用吗?
医学未解之谜-“空白”药片的神奇之处
“安慰效应”告诉你,真正想安慰一个人,需要怎么做
针灸能治病,不需要怀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