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孤独中拥抱星辰丨聊天入口


▲0▲

我是莫少儒。如有人问:莫少儒是谁?我想说这不重要。
这是我的自我介绍,如果你想找人聊聊,可以把我作为备选,不过我是收费的。有两套收费标准,一套是线下,一套是线上。
线上聊199/次,一次不超过45分钟。不用预约,直接在文末打赏199,随后添加微信srsj9999,通过后把电话号码发给我,随时可以开始。
线下聊500/小时,不足一小时按一小时计费;4~6小时收费2000,若超时,则随喜。
如果按照常规流程,接下来我应该吹嘘自己不凡的履历和成功的经验,然而非常遗憾,我一向平凡,而且屡屡“失败”。所以跳过这个环节,我谈一下如果你想找我聊天,我们可以聊什么。
大的领域有三项:1、教育,尤其是家庭教育,这是我最擅长的;2、商业,尤其是产品、品牌和营销,这也是我擅长的;3、人生,不论是职业还是爱情,不论是困惑还是悲伤,都可以聊。
如果聊教育,我可以给到你明确的规划和思路,或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
如果聊商业,我可以分享我的思考和想法,如果你需要我做更多,我们可以另行商议;
如果聊人生,我不会给你答案,我会分享我的故事、我的想法、我的观念,唯独没有具体的指导。
我聊天,是以系统认知为底层,系统认知以哲学、经济学、法学、心理学、社会学、语言学和美学为构成要素,它们支撑我的思维。
▲1▲
大多数时候,找人聊天是不需要花钱的。只要你想聊,一定能找到跟你聊的人。很多人会把收费聊天这个过程称作咨询,这样显得更专业,又比较能支撑起收费的依据。
但于我而言这就是聊天,虽然是收费的。如果你想不开非要找我聊,你买的不是我谈话的时长,而是我本应沉默的时间。
如果你想了解我更多,我可以跟你分享四个思考结果——系统认知原则、当下黑洞效应、扶梯效应、绝对自私原则。它们尚未公开发表,有的在我讲课时谈起过,有的在我文章里提到过,接下来我会做简要介绍。
▲2▲
▷ 系统认知原则 ◁

古之善为士者,微妙玄通,深不可识。夫唯不可识,故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浑兮,其若浊。

《道德经》

人的认知分为三个层级,依次是情绪认知、逻辑认知和系统认知。

大多数人,大部分时间都处于情绪认知状态,依赖立场、情绪和习惯看问题,做决定,然后执行。自卑是一个充满迷惑性的词,它会让人误以为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是没有“自以为是”这个毛病的。然而不论自卑还是自负,人人自以为是。这就是情绪认知导致的。
逻辑认知能够让人暂时脱离情绪认知状态,变得理性,尊重事实和因果,不再想当然,开始谨慎和严密。即使是最情绪化的人,也会有进入逻辑认知状态的时刻,尤其是生死关头,面临重大抉择之时。
逻辑认知是一种过渡,目标是系统认知。系统认知是一种认知原则,以哲学、经济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等学科打底,持续反省,保持疑惑。这种原则让一个人懂得何谓谦卑。
当一个人能从各个角度互相关联地看待每一个问题,能在程度上而非是否间游走时,他才离真相更近了一点。
谦卑使人走向相对,对于真相的察看使人获得一种相对可靠的确定性。
人,充满了各种局限。然而这些局限没有让人变得谦卑,反而信誓旦旦,走向决绝。我以为,这是人类最大的悲剧。
人对这个世界上各种现象的了解,需要通过感官,而感官是局限的;人对这个世界的各种思考需要通过语言描述,而语言是局限的;人对这个世界的深刻思索需要经由理性,而理性是局限的。
系统认知学不来,需要做;教不会,需要悟。系统认知不教“成功”法门,而是让一个人在头顶星空和心中道德律之间,自在遨游。

▲3▲

当下黑洞效应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道德经》

王小波说: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深以为然。人是情绪动物,情绪常常给人带来麻烦,人们习以为常,又苦不堪言。一切情绪,都来自“我”这个主体,一个人的“我”有多大,他的情绪就有多大。

情绪发生的当口,时间和空间会形成一个“黑洞”,即“当下黑洞”,其辐射范围是情绪产生的当下空间和当下时间(半个小时)。诸多悲剧,就发生于这个“当下黑洞”,它不仅吞噬理智,还吞噬当下的一切。

最好的办法是先从黑洞中跳出来,即刻脱离情绪发生的空间,脱离产生情绪的人、事、物,然后安静等待“当下黑洞”飘走。差不多半小时后,黑洞的辐射范围缩小,人的理智恢复,一切又归平和。

这就是“当下黑洞效应”——诸多大不了的事,不过是“当下黑洞”的无限放大。当黑洞飘走,“大不了”就会变得无足轻重。然而我们必须思考,当下黑洞的形成模式——它有赖于“我”,“我”的偏执和急切是形成黑洞的根本要素。

越偏执,情绪就越重,就越会被黑洞吸着,“我”则陷入进去,释放一切破坏力;

越急切,就越不能忍受现实的滞后性,它绝不可能实时满足“我”的所有欲求,于是体现为“我”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这本属正常。然而“我”会将其转化为焦躁,放大痛苦。

佛教的一切教法,不过是让人放下“我”。这事没有想象中难,只要接受平凡,别太把自己当回事就行。

▲4▲
▷ 扶梯效应 ◁

你所抱怨的,或许你也这么做过;你所指责的,恰是别人曾指责你的。

问问自己,你愤怒的资格来自哪里?

乘坐扶梯时有个默认规则——左行右立。这是为了同时满足赶时间的人和不赶时间的人,更是为了保证运载效率,不造成拥堵,形成公共资源浪费。

扶梯效应是指,在一些特定的公共生活中,人们通常会“无意识”的违反看上去是无足轻重的小小规则,但正是由于这种看上去不痛不痒的“违规”,造成大面积拥堵和浪费。

扶梯效应简述为:1、个体对秩序的扰乱由于“小”而普遍无意识;2、“小”的违规具有传染性;3、“小”的违规会因无法及时纠正(或不值得纠正)而造成积压,极大地消耗社会资源;4、由此产生的资源浪费会分摊到每个个体,因此不会引起广泛关注,并形成浪费的合理性;5、基于以上,“小”的违规通常会导致某个秩序的消亡,这也是为什么在组织中,一些制度最终会破产的原因,不是因为成员抗拒,而是因为一些无足轻重的“违规”。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
所以,你的许多愤怒都缺乏支撑。就像乘坐扶梯,当你急着赶时间时,发现扶梯左侧拥堵,你会因此愤怒;而当你不赶时间时,则根本不在意自己站在了哪边,不在意是否有可能给他人带来不便。
不必谈道德吧,时刻尊重规则就已经很好了。

▲5▲

▷ 绝对自私原则 ◁

每个人的每一个行为,都出于自己,包括奉献和爱,因此,人的任何行为本质上都是出于“自私”,此即——绝对自私。

理解了这一点,并能始终奉行自己对自己负责,即是绝对自私原则。

这个原则可以最大程度让一个人保持风淡云轻,进退有度,从容坚定。
我们之所以感恩,是因为没有理所当然,别人对我们的好,是人间的馈赠;我们之所以承受,是因为我们“选择”如此,即便生活已经使我们感到绝望,但只要我们“选择”了活着(不论出于何种原因),就不该抱怨。
这就是绝对自私原则,能够让一个人坚韧独立,葆有自我——为自己负责,不交换付出,不期许回报,不轻易允诺,不轻信许诺。
▲6▲
除了以上原则或效应,我还有一些思维碎片,如下:

希望你看完后,无需再找我聊天。如果还是想聊,我再报一遍价目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际交往心理学
思维如利剑,小心”时间黑洞”:太舒服的事情最好不要做
2015最新考点 社会心理学
心理学:什么是超限效应?
读书笔记36:认知心理学(上)
情绪和认知之间的关系是什么?这才是本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