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教育,从一家人好好吃饭开始

    

     下了班,去家附近的一家小店吃饭,店不大,却干干净净,味道清淡可口,小店生意不错,每张桌子差不多都坐满了人。绕着人群走了一圈,我走到一张还有空位的地方,坐了下来。

     抬头望去,几乎都是拖家带口的在这里吃饭。

     在我的正前方,坐的是一家三口,爸爸身型有些胖,一边吃饭晃着个腿,一边低头沉醉于自己的手机;妈妈瘦小,埋着头很专注地吃着碗里的面条;约5岁多的女儿则是一边吃着碗里的面条,一边直勾勾地盯着前方爸爸为她竖起来的ipad里的动画片,看了好久的动画片,才吃上一口面条,老半天了一碗面还在那里摆着,并没有动多少筷子。在父母和孩子吃饭的全程中,我没有看到他们一家三口有任何的语言交流,大人和小孩,各自都在忙,小女孩的吃饭习惯,父母也没有任何指引和纠正。为了达到孩子能吃饭的目的,由着孩子随心所欲地吃着碗里的,看着动画片里的。爸爸坐在孩子对面吃饭,全程一副抖腿,外加边吃边看手机模样,完全没有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示范作用,而妈妈也并没有提醒爸爸在孩子面前停止这个行为动作(或许妈妈以前有尝试过但失败了的教训,公众场合,或许妈妈想避免为此而跟爸爸起冲突或争执吧?真实的原因,或许只有他们自己知晓,旁人都只是看现象猜测而已)

     小女孩的左边,则是一个小男孩和他的妈妈在吃饭,动画片的声音很大,一旁的小男孩忍不住时不时地把头凑过来看,小男孩的妈妈也是一声不吭地,吃着自己碗里的饭,这个过程全然没有对男孩进行引导,提醒他专心吃饭不要受外在的干扰

     往看ipad动画片的小女孩的正前面看去,则是稍大一点的男孩,因为穿着深圳小学生的校服,看着估摸是7岁多的样子,他和妈妈在等吃的,手里拿着手机的他,一直在打游戏,时不时还哈哈大笑;在这个大男孩的斜对面,坐的是另一家三口,大约是8,9岁的男孩,同排坐着妈妈,对面坐着爸爸,这一家的饭桌子上,全程没有手机和其它任何电子产品,妈妈温和地看着儿子,耐心地在等孩子吃完,爸爸时不时还能带动起饭桌上的聊天,一家人轻松地吃着饭,看着挺温暖和惬意。

     在这家小店里的一瞥,我仿佛已经看到了,这几桌不同家庭日常吃饭时的模样。我不禁感慨,教育,要从一家人好好吃饭开始。

     在我的记忆里,从小是一大家子人吃饭。在父母没有忙完饭菜,在大人还没有上桌吃饭前,身为儿女的我们,那时候是不会动筷子的,因为那样会被大人教育说不礼貌;当大人把饭菜做好,我们就会主动去帮忙抽筷子、盛饭,并一碗碗地把饭都端到饭桌上;吃饭的时候,家里的电视也是不开的,一家人就专注地吃饭、有说有笑地聊起一天发生了的事情,开心的或不开心的都有;记忆里饭桌上的时光,就是与父母,与兄弟姐妹,与一大家子人一起安安静静又热热闹闹、暖心交流的温馨时光,即使当中有家庭成员提前吃完,也不会离开饭桌,他会一直在默默地倾听其他家庭成员的分享,或与之互动。小时候,与家人一起认真吃过的那些晚饭时光,虽没有山珍海味,美味佳肴,却弥足珍贵。因为与家人一起吃饭时的朴素日常,教会了我许多学校课堂里并不会教的餐桌礼仪和待人接物的礼貌,还有对长辈和老师们的尊重。至如今,虽然我离开家已有多年,但在我的记忆里,每每想到家,总是会怀念饭桌上的温暖时光,还有家所给与我的独有的味道。

     在大人和孩子各自疲惫工作或学习了一天之后,家人在饭桌上的相聚,在同食一道菜,同样味蕾的相遇与心灵的碰撞之后,忙碌的心灵便得到了释放和栖息,一家人心与心的连接也就开始了。心灵有了安放和归属,家人的情感也就更浓了,彼此的内在力量也就来了。

     教育,要从一家人好好吃饭开始。

     做什么事,就要有做什么事情的样子。吃饭的时候,就要有吃饭的模样。父母认真,孩子也认真;父母游戏吃饭,孩子也游戏吃饭;如果为了达到孩子吃饭的目的,借用外在的电子设备来辅助,并以此来不断地给孩子吃饭加油助兴,试问,孩子今后的专注力、自控力和自制力等都从何而来?

     教育路漫漫,父母所提供的家庭成长环境,是教育的根,一切的根源还应从父母本身或主要抚养者身上去观察,正本清源,并通过父母自己的成长,不断地去修正和真正滋养到孩子的内心。

     奥巴马,再忙,每晚都会陪女儿们一起好好吃饭。

     奥巴马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即使在我们最忙碌的日子里,我和妻子米歇尔也会腾出“神圣不可侵犯”的家庭时间。比如说,不管多忙,傍晚6时30分我都会准时上楼与家人共进晚餐,这段时间是“不可侵犯的”。我的职员们都知道,几乎只有全国紧急事件才能让我离开晚餐餐桌。”

     饭桌上,也是了解孩子内外在很好的练习场,身为总统的奥巴马,他的做法让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他对孩子内在家庭教育的高度意识和重视程度。很多父母可能都会说忙,有的孩子已经分科选班、换班级了,有的父母却还不清楚孩子新的班级;有的孩子已经期末考试结束了,父母却疑惑地问是不是下周才开始考试?有的父母忙到一个星期可能陪孩子吃一顿饭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饭桌上的“教育”了......如果说忙,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要忙的事,但再忙,真的能忙过美国总统吗?

     意识有多到位,对家庭教育有多重视,就决定了父母对待和孩子一起吃饭时的态度饭桌上,你完全可以放松地,一览孩子最真实的内外在模样。有问题,及时疏导;有情绪,及时梳理;有苗头,及时扑灭;有不合适的行为,及时以此为镜修正;外有自己的榜样示范,内有自己的反省和觉察,恰当地给予孩子充分的爱的滋养,适当的规则约束,思想上的自由和宽容度,才是孩子源源不断、积极正向努力的力量之源。

   

     你有多久没和家人一起好好吃饭了?

     在采访十几位父母以下的问题时,

     “如果能与一个人共进晚餐,在世或去世的,你会选择谁呢?

     大部分的父母选择了与一些名人如保罗霍根,费斯汀比伯,尼尔森曼德拉等知名人士一起共进晚餐;而在问孩子们同样的问题时,“如果可以选择和世界上任何一个人吃饭的话,你会选择谁呢?”孩子们的回答却惊人的一致,他们的答案都是选择了与家人,与父母一起共进晚餐。其中,有个女孩说,“我们喜欢吃饭的时候一起谈论上学的情况,爸妈一天过得如何。”你看,孩子还是很渴望与父母在饭桌上的交流时光的。那么,孩子吃饭时的模样,究竟是从哪里获得来的呢?

     “民以食为天”。在食物的品味中,孩子不仅仅是在品味美食,更是自然习得了父母或主要抚养者家庭“饮食文化里的所有模样。然而,这些最平淡、最普通、最不起眼的吃饭文化,却是最接地气、最宝贵的核心教育自然资源,往往却最容易被我们所忽略。

     影响教育的因素有很多,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启蒙学校,是孩子生长和成长最初的地方。

     教育,从一家人好好吃饭开始,在学校知识的殿堂里升华,在社会各式大染缸中磨砺和沉淀。

     吃饭的时候,放下手机,抛掉所有繁杂的事情,暂停坏的情绪,把注意力集中在饭桌上,好好地与身边最亲的家人一起品味美食,感受家人互动中的轻松和喜悦,在味蕾与精神的满足和愉悦中洗净一天工作或学习的疲惫,重新汲取内外在能量,元气满满后再出发,相信在学校知识的殿堂里定能升华,在社会各式大染缸中也定能得到磨砺和沉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你最想和谁一起吃饭?孩子们的回答让人泪目
转发:饭桌上应该和孩子说什么
​这个春节,别忘了给孩子“食育”:真正的教育,就在小小的餐桌上
我终于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模样
拒绝“饭桌式”溺爱,教育孩子在味道中懂得感恩
聪明的父母,都很会在饭桌上教育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