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年人口舌诸症病案一、湿泛口腥案姜姓患者,年61岁,男,病案号8
老年人口舌诸症病案


一、湿泛口腥案


姜姓患者,年61岁,男,病案号871044,1987年12月3日初诊。


睡醒后即感口中腥味,平素痰多、胃脘痞闷,食后加重,舌红苔黄腻,脉濡细。罹疾2年,胃镜示:十二指肠溃疡。证属湿浊上泛,肺胃失和。当以芳化湿浊,调理肺胃。


处方:藿香10克,佩兰10克,陈皮10克,清半夏10克,白蔻仁3克,木香6克,砂仁3克(后下),香橼皮10克,苏梗10克,佛手6克,焦三仙各10克。6剂。


药后口中腥味减轻、胃脘稍觉畅快。守法遵方,加减服用20余剂,腥味全除,唯餐后胃脘偶觉痞满。

按:

《素问·金匮真言论》曰:“肺,······其臭腥”,可知腥乃肺味。本例脾胃不和,聚湿生痰,痰湿上泛于肺,故痰多;晨醒口中腥气,因清晨之时,十二经气血流经脾胃,脾胃当旺之时,湿邪欲外达,氤氲之气从肺发出变为腥味;湿聚胃脘,胃气不降则痞满;湿郁热化,则苔黄腻质红,故病性为湿,病位关乎肺胃。


治疗取藿香、佩兰入脾、胃、肺经,芳香化湿;砂仁,白蔻仁芳香温煦,化浊行气;陈皮、半夏化湿健脾;苏梗入肺脾,理二经之气滞;木香、香橼皮、佛手理气和胃;焦三仙导滞以助胃降。如是则湿浊得化,肺胃得降,脾胃协调。湿浊既无内生之源,又无上泛之机,则腥气乃除。


二、湿热口粘案



陈姓患者,年 71 岁,男,病案号 87844,1987年11月22日初诊。


口中粘腻,滞涩不爽,似有物从胃中上溢口腔,舌尖觉干。病史一年,常含橄榄以缓口粘涩,然初则稍效,中则无效,后则牙痛。舌质红,苔薄黄腻而干,脉细弦,证属湿热困中,上泛口腔,治当清热化湿,理气和胃降逆。


处方:藿香10克,佩兰10克,山栀10克,芦根20克,瓦楞子10克,香附10克,苏梗10克,佛手6克,香橼皮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6剂。


二诊:口粘好转,似物上溢感消除,牙痛缓解,仍舌尖干,大便稍干,少寐而烦,舌红苔根黄,脉弦细。湿热渐解,余邪留恋,心神不宁。当以清化和中,佐以安神。


处方:全瓜蒌15克,芦根20克,清半夏10克,陈皮10克,枳壳10克,香橼皮10克,佛手6克,百合10克,合欢皮10克,生龙牡各15克(先煎),夜交藤10克。6剂。


药后睡眠转佳,便畅烦消,口粘大愈。

按:

本例由于湿热困中,上泛口腔,以致口中粘腻;热邪伤津,则滞涩不爽,胃气上逆,则似物从胃中上逆。


舌尖干有二因:一则热邪蒸腾,劫夺心阴;二则湿阻气机,津不达心。橄榄性酸甘,食之可酸甘化阴而缓津伤之口涩,然病本究属湿热,非阴虚也,故久含反助湿增热,以致牙痛。


舌红苔黄腻而干,则为湿热之明征。湿当化,热当清,胃当降。故方取藿佩芳化湿浊;山栀、芦根清热,芦根又可生津;瓦楞子制酸以除牙痛;香附、苏梗、陈皮、枳壳、佛手、香橼皮理气和胃通降。


二诊中:湿得化解,然其粘腻之性,难以数日尽除,且热邪烁肠津以致便干;久病津不达心,以致心血不足而少寐;阳浮于上则烦躁,故设瓜蒌以清热化湿、润肠通便;百合润肺清心以疗舌尖干;合欢皮、夜交藤养血安神;生龙牡潜降上浮之阳;余药则仍守法于清热化湿、和胃通降。


三、津伤口涩案


万姓患者,年66岁,女,病案号 87571,1987年7月4月初诊。


拔牙之后,口涩难忍,大便稍干,舌红苔薄黄,脉细弦。术后阴津受伤,虚热燔灼。当以酸甘化阴,清热通降。


处方:乌梅3克,知母10克,芦根15克,甘草3克,麦冬10克,生地10克,元参10克,全瓜蒌10克,生石膏10 克(先煎),枳壳10克,藿香10克 。6剂。


药后口涩减轻,大便通畅。去石膏,入砂仁3克继服12剂,口涩大愈。

按:

本例因拔牙之后,荣血受损,阴津不足,以致虚热内生,灼伤口津所致。口乃胃所主,故治疗以养胃阴、清胃火为主。


方中乌梅、甘草酸甘化阴,麦冬、生地、元参、芦根、石膏、瓜蒌养阴降火;胃主降,故入枳壳以和胃通降,又能防诸药之凉腻易阻之性。


然何以用藿香?盖正值暑令,暑或伤津,或夹湿,均于病情不利,故用之以防,时令药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口中异味怎消除?看董建华处理口“腥、黏、涩、干、臭”之​不同
中医泰斗董建华医案|老年人口舌诸症病案—3.湿热口粘案
芦根
清热、解毒、利咽、养阴、生津药
芦根的功效和作用
董建华胃病治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