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是人间诗词,如此美好


意境




 先生在书中第28页说道,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待到成功回 望来路时,这三种境界正如书中所说“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三种境界,令我想到三个关键词:“孤独”、“热爱”、“光明”。有时候,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生活是有些许孤独,能够享受孤独,坚持着享受。例如:一人读书,可以结伴,但是读书确实是自己的事;又犹如跑步,也可结伴,但是坚持跑步亦是自己的事;更如是生活过日子是自己的事情,过的好与坏,主要还是要靠自己奋斗。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发在内心的喜爱,我所爱之,即使有孤独作伴,也是因为我对于此事爱的深沉。就像我喜欢看历史类的电视剧,看完一遍又一遍的看,就算熬夜加班看,也要将它看完;又犹如喜欢看看书,虽然没有能够坚持很好,但是依然还是很喜欢。最后,就是光明,相信自己享受孤独所做自己热爱的事情,一定能够见到光明,带来希望也带来温暖。不禁令我想到,刚刚入职工作时,初次当班主任,处于理想和现实的磨合期,对于管理学生的尺度和分寸把握的不是很好,总是觉得他们应该是“这样”,但是事实孩子们却“那样”,所以就会采取一些比较“特殊的手段”,有时也会和自己矛盾,但是我坚信我是为他们好,为的是整个班级能够一段时间平安无事,安定团结,就算遭到学生几句吐槽和唠叨,也不当回事。自己也是从学生过来,哪个老师背后不被学生吐槽,何必介意,让学生气撒出来,耳听不到,眼看不到,落得个清闲自在,对于学生也是一件好事。最终还是苦心人,天不负,一学期下来班级各项活动以及总评还是比较优秀,于学生于己于学校于家长还是有一个比较满意的交代。

三种境界(图:来源网络)
 虽然写不出先生书中所选的好诗美词,但却非常喜欢先生对于“境界”的解释,“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出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写不出大境界,也可以写出小我境界,文章能够表达真情实感,也是一种境界。





 先生在书中61页说道:“大家之作,其言情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娇揉装束之态。”可谓一语道破诗词作品之境界。古之诗人能够于宇宙人生之中,乎入其内,乎而其外,表达情感,实为境界之高。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短短数语,已经将读者带入画面之中,仿佛身处其中,感受诗中意境与情趣,实在是绝句妙境。
 古人用诗,以表达各种情感,也有大多数经典收录于中小学课文之中,从小学开始李白的《静夜思》中:“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举”一“低”,一“望”一“思”,形成一种独特的意境。突然在想如果将“举”换成“抬”确实少了几分意境在其中,也不能更为恰到好处表达出思乡之情。又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表达母亲对于孩子这种关爱之情中又带一丝丝期盼早日归来团聚之情。一个“线”字勾勒出一位慈母在孩子临出行前,灯前一针一针的缝衣,虚缈的灯光映射出母亲慈祥的脸庞,一种寄托于母爱的伟大奄然一幅活灵活现的画面。
 越往下读,越发觉古人作诗用词之精准谨慎和微妙,一字可以勾勒出画面,表达其意境,成句则抒发其情感。以物言情,以情达境;以物言志,以志达愿。所以,文字有用强大的力量,字连句,成篇成书是被赋予更为强大的感召力。当然,浩瀚中国诗词中,也会有词不达意,或者意境不足之处,如先生所说白仁甫《秋夜梧桐雨》,沉雄悲壮,是元曲冠冕,但是所作《天籁词》,粗浅之甚。但无论如何,古人之诗词于今人来说都是一种艺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努力学习感悟的力量与情感。

风骨




感先生涉猎非常广泛之宏伟,涉及文学、史学、哲学、美学等方面,并且开用西方哲学、美学及文学观点和方法剖析评论中国古典文学的先河,也将中国史学史与考古学研究相结合的开创者,确立比较系统的标准和方法。叹先生“自沉”的突然,1927年6月26日,于颐和园中昆明湖鱼藻轩自沉,遗书上仅仅写着“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的短短数语,留给当时及后世人们无数的猜测和推论。早在1924年冬天,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宣统帝溥仪出宫。当时在南书房行走的先生就引以为奇耻大辱,本要投金水河殉清,因家人受阻而未果。时隔三年之后,一个平凡的一天,按照常规评定完毕业生的卷稿,商议完一系列事情之后,以“自沉”结束了生命,离开的是那么突然,让人来不及醒来,仿佛他还在,也许他是完成当年金水河的殉清,显露出儒家传统精神,也是对于所处时代的悲悯,这也许是他的风骨。

鱼藻轩(图:来源网络)

  但更为敬佩的是在做学问上的风骨,虽然所学所知涉猎广泛,在他了解各种学问之间的关系,逐次努力做一学问,不贪多,不昧全,这也是他对于每一种学问的尊重。让我想到前几天在网上听到浙江大学郑强讲授在九江学院讲座,他告诫九江学院的学生要热爱自己的专业,钻研进去,不要急于求成。均有共鸣之处,前人早就已经将道理告知于后人,只是后人有传承,也有置之不理之别。又如,陈寅恪先生在王国维先生墓志铭上所提“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历千万祀,与天壤而同久”,独立精神,自由思想这也许也是先生的另一番对于求学作问的追求和风骨吧。先生对于学问的追求,钻研精神和规范标准,自由思想,独立精神应是后代学人有所继承和发展。

先生墓志铭节选(图:来源网络)
 最后,引用名家评论该书来结束此文,与诸君共勉。
 梁启超:不独为中国所有,而为全世界之所有之学人。
 鲁迅:要谈国学,他(王国维)才可以算一个研究国学的人物。
 胡适:王国维是一个绝顶聪明的人。
 罗振玉:博学强识,并世所稀,品行俊洁,如芳兰贞石,令人久敬不衰。
朱光潜:近二三十年来,就我个人所读过的来说,似以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为最精到。

历史推荐

抗疫|从出发到坚守:一位援鄂抗疫医生的心路历程
抗疫|重读《钢铁是怎样练成的》
清明特刊|清明诵
读书札记之《中国近代史》

故乡的春

扫描二维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夜访黄莽先生小记——兼论诗歌与现实
诗词修行概要
致敬大师:人间词话成绝唱,世上再无王国维
每天静读一本书
网络截文:诗法
国画诗境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