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梅雨潭的绿》·我太形而下

图片来自网络

《梅雨潭的绿》·我太形而下

去年有一阵子,想做高中语文教师。就买了官方书读起来。读到朱自清《梅雨潭的绿》这篇时,看到文尾,颇感奇怪。

里面是这样说的:“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我大发一叹:自己读高中时怎么没发现这段描述这么刺激呢。如果早点发现,也省得读着瞌睡啊。

“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这句话有歧义。“我”是谁,“你”又是谁?看句意,应该“你”是这潭绿水,“我”就是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拍着玩一潭绿水,感受水的清凉、温润、细腻,画面很美好。不过,“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后面的这句接在前面那句之后,原来意思“你”就是那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自然,因此“我”只能是看“你”的人,这个作者本人了。不惟有“你”,还有“她”。“她”又是谁呢?“她”就是“你”,梅雨潭这水,像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一样的绿水。他为什么不直接说“你”而换成“她”呢?因为“她”这个人称能体现出一个潜在的“你”,就是读者。换言之,朱自清可能意识到这样的描述对不美好的想象有些颇为明显的诱因,所以换个人称,用意是,强调自己只是一个审美者,与对象是拉开距离的,而这些比拟只是为了更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罢了。如果对照文章前面,那么投入的审美情绪,就不难看出这样的用意。无论如何,作者的男性身份体现得很彻底。

虽然比拟是好的,但从语言本身讲,容易引起人其他的想象。比如像我这样的人,看到这里就觉得挺刺激神经的:简直是莫名其妙的YY啊。

我把这感受说给ac,他笑我太“形下”,不懂审美。为了让我美好一点,他还不厌其烦地教我怎么“形上”。

他说:“读这些,你不要有联想和想象,要回到文意本身。比如这里,你要把自己变成作者,在看到这一潭水的时候要和他有同样的感受……”

然而,由于我太“形下”,他的方法根本不管用:“那我还是要想象自己在'抚摩’一个……”

“哼哼……不可救药啊。”

可见,我确实不适合当教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通城中集团六年级语文期中试卷(2021.4)新
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绿》作者:朱自清、朗读:朱迅
忆仙岩梅雨潭
《綠》中叠音词的妙用
文学看台2854 | 蔡秋胜:闲步赤石九龙潭
散文结构四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