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冠状病毒肺炎的CT表现

胸部CT检查是呼吸系统疾病最常见、最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疑似患者首选胸部CT平扫。依据COVID-19发生、发展及结局,其影像学表现可分为早期、进展期、重症期(危重症)和转归期。不同分期影像表现有重叠。

1.早期CT表现

(1) 病灶分布:多位于肺外周、胸膜下,下肺多见。(2)病灶数目:多为双肺多发病灶,也可为单发病灶。(3)病灶密度:①密度不均;②磨玻璃密度影(GGO)多见,其内可见增粗血管及厚壁支气管穿行,伴有或不伴有局部小叶间隔网格状增厚;③实变范围小且局限,其内可见充气支气管征;④GGO多单独存在,也可与实变同时存在。(4)病灶形态:不规则形、扇形多见,也可见片状或类圆形病灶,病灶一般不累及整个肺段。(5)阴性征象:无肺部其他疾病者,未见纵隔和淋巴结肿大,未见胸膜增厚和胸腔积液。

早期,双肺多发磨玻璃密度灶,多位于肺外周

2.进展期CT表现

病变进展,病灶增多、密度增高、范围扩大。可累及多个肺叶,下叶居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或胸膜下多灶性肺实变软组织密度影,病灶进展及变化迅速,短期内复查形态变化大,可见充气支气管征。部分病例均为GGO,通常无胸腔积液,极少数伴纵隔及肺门淋巴结增大。进展期往往病情进展变化快,要积极处理,警惕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

进展期,病灶范围融合扩大、密度增高

3.重症及危重症肺炎CT表现

双肺弥漫性病变,少数呈“白肺”表现,48 h病灶范围增加50%,病变以实变影为主,合并GGO,充气支气管征,多发条索状阴影。部分病例影像表现变化不明显但临床症状呈进展表现,多见于合并其他疾病患者。

重症期,双肺弥漫性病变,实变灶为主,可见充气支气管

4.转归期CT表现

多见于肺炎发病后的1周左右,病变范围缩小,密度减低,肺实变灶逐渐消失,渗出物被机体吸收或者机化,病变可完全吸收,部分残留索条影。转归期机体的防御功能逐渐增强,肺逐渐恢复其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体温下降,干咳减少,肺功能改善,影像表现变化一般晚于临床症状改善,部分病例转归期病灶范围增大,或出现新的病变。

转归期,发病第12天CT示病灶基本吸收,可见残存索条影 

小结:

本病主要依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实验室结果及影像学表现等予以诊断。须与其他病毒性感染肺炎、病毒以外感染性肺炎及非感染性肺部病变鉴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专题报道丨基于胸部CT影像学表现的肺部感染病原体的评估与甄别
【每日晨读】阳光下的泡沫—小结节的烦恼(二)
肺部影像联盟关于180余例新冠肺炎(NCP)的影像分析与思考
大叶性实变--大叶性肺炎及鉴别诊断
【看招】以CT“慧眼”辨识肺GGN
【湖南群读片系列】一叶知“秋”—南边讲解大叶性肺炎(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