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读论语】为政篇第五章 孔夫子的礼

今天学习论语《为政》篇的第五章。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为政》的第五篇,讲的是三个人之间的对话,分两段,第一段是孟懿子和孔子之间的对话,第二段是樊迟和孔子之间的对话。孔子先回答了孟懿子什么是孝的问题之后,又和他的弟子进行探讨。这里可以看出孔子一方面帮别人解决问题、答疑解惑,回去也和弟子切磋探讨,然后让弟子也有所提高。所以说,孔子是一位伟大的老师。

孟懿子,是鲁国的一个大夫,比孔子小,他的父亲在去世的时候交代他要向孔子学习。孟懿子向孔子问了一个问题:什么是孝。孔子回答了两个字:无为。

“违”呢,就是违背,违反,背叛。“无违”什么呢?无为只是一个谓语,没有宾语。通过这两个字,我们也不知道是不是不要违背父母的命令,还是不要违背什么,那我们要继续往后面看。

离开孟懿子之后呢,樊迟帮孔子驾车,孔子坐在车里,师徒两个就有了另外一次对话。“御”,就是孔子讲的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中的御,就是驾车,在古代驾车也是一种必备的才能,就像现在驾考一样,需要训练和学习。

孔子坐在车中,就告诉樊迟说:孟懿子问我什么是孝,我给他说了两个字,无为。樊迟也很直接,反问孔子,那你讲的无为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呢?孔子回答道:“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从这里可以看出,无为的后面的宾语是什么?就这一章孔子要突出的一个“礼”字。父母如果活着的时候,就按照礼节的标准去侍奉他们;如果父母去世,要按照一定的礼去安葬他们;以后的每一年的祭祀祭拜,也要按照一定的礼来祭拜他们。这样才能算是“无违”。所以,“无违”并不是盲目听从父母的命令,而是按照礼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侍奉父母,孝敬父母。

儒家有一套完整的礼仪,五经中有一本书叫做《礼记》。宋代的十三经其实还包括另外两本书,一般称为“三礼”:《周礼》《仪礼》和《礼记》,三本书讲了古代从朝廷到士大夫家中婚丧嫁娶等等各种各样的礼仪,各种仪礼都有严格的标准。在这里孔子讲的就是一个人孝顺,就是要看他是否按照礼节来侍奉父母。

我们讲孔子一生的抱负、一生尽力做的事就是四个字:克己复礼。恢复的礼就是这里讲这个礼。

关于这个礼,再嗦几句。孔子的时代,已经是礼崩乐坏,他提倡的礼,在当时不一定是为人们所接受,因为孔子生活在百家争鸣之前。后来百家争鸣,儒家只是其中一家,并不占有统治地位,也不是唯一的。其他学派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相互攻讦指责,莫衷一是。

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治国理念是法家思想,重注严酷刑罚来管理,并不注重礼。秦朝灭亡之后,刘邦依靠着一帮兄弟建立了汉朝,汉朝初年,朝堂之上礼是缺失的,为了争论谁的功劳大,大臣上朝之后大声喧哗,肆意争吵,毫无体统。大家都知道,刘邦的很多大臣都是他的老乡,以前都是铁哥们儿,光着屁股一起长大的,到了朝堂之上也没有君臣的概念,又没有适当的礼法约束他们,于是乱哄哄一团糟,纷纷扰扰啊,抢来抢去,争来争去

这时候就有一个人出现了,秦朝的一个博士叫做叔孙通,他也是一个儒生,对以前儒家的礼仪非常精通,就帮着汉朝制定朝礼,并且用很长一段时间君臣来演练。之后还有一些婚丧嫁娶之类的礼,基本上都确定了下来。

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经历天下纷乱太久,尔虞我诈太多,温柔敦厚的儒风消失太久。加上司马氏建立晋朝的时候,先是经历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曹丕篡汉,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虽然他们也强调以孝治天下,一个大臣也标榜自己是儒士,但在社会风气的影响上,作用微乎其微。再加上当时很多文士最后的结局都是被莫名的杀戮,虚无思想就开始泛滥了。

所以这时候就出现了魏晋名士,尤其是竹林七贤。竹林七贤里面有两个人,非常为后人推崇,一个是阮籍,一个是嵇康。他们“非汤武而薄周孔”。汤就是商汤,武就是周武王,周就是周公,孔就是孔子。三先秦的尧舜禹汤文武,是孔子认为的圣君,传承者儒家的道统。竹林七贤的认为汤武他们做的不好,周公孔子也有值得批判的地方。

他们表面上是不尊重儒家思想的,连带儒家提倡的礼法也不尊重。比如阮籍,有一天,阮籍的母亲死了。按照常礼,儿子要在母亲的灵前进行哭礼。但是阮籍并没有去哭,一滴眼泪也没有流,就像没事的人一样站一会儿转身就走了。后来,别人都离开之后,他才真正把自己的悲伤释放出来,“咳血数斗”,伤心过度,吐了很多很多的血。

阮籍委曲求全,再加上和皇室的姻亲关系,最后终于寿终正寝,但是嵇康还是年纪轻轻就被杀害了。

世事的反复,命运的无常,道家崇尚虚无的风气盛行,佛家也开始兴盛。南北朝时期,正是佛教发展中的高潮,我们都知道两句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到了唐朝,唐朝因为皇帝姓李,再加上他们有着鲜卑族的血统,一定程度上也是尊崇道教。武则天比较喜欢佛教,为了弘扬佛法捐赠了很多脂粉钱。再加上唐代思想比较开放,内外交流频繁,思想文化交汇碰撞,相互借鉴促进,出现了大繁荣,对于礼法也不是很重视。

到了宋朝,宋朝的一些理学家兴起,周敦颐、程颐、程颢邵雍崛起于北宋,陆九渊、朱熹雄立于南宋,王阳明等人耸立于明代,重新诠释儒家思想,并且给儒家找到了一个哲学的支撑,就是宋明理学。这时,基本上建立了我们现在所能看到的儒家传统。

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我们在反封建的时候批判的是封建礼教。这种批判抓住了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核心问题,要打到孔家店,对儒家的礼法深恶痛绝。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还存在一定自豪感,讲我们是文明礼仪之邦,对我们历史上尊崇礼仪的传统感到自豪。

我们在学习孔子思想的时候,要辩证看待,虽然我们把他思想完整的讲出来,但并不是说这些思想每个方面都是对的。我们要辩证看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论语笔记22:孟懿子问孝
《论语》不讲礼?这算孝?
邓联合:“箕踞”的思想文化解析
春秋战国,面对礼崩乐坏,孔子提出的解决方案,有多大作用?
橘子郡读《论语》264
孔子教书为什么这么厉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