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围观|池塘“零排放”绿色高效圈养技术与模式有多厉害?入选2019年十大引领性农业技术

池塘“零排放”绿色高效圈养技术与模式是基于“能时时打扫池塘卫生”理念提出的,是对传统池塘养殖方式的重要革新。圈养系统主要由圈养桶、增氧系统、集排污系统和净化系统等部分组成。

1、技术原理

技术模式如图1所示。在池塘中构建圈养装置,把主养鱼类圈养在圈养桶内养殖;通过圈养桶特有的锥形集污装置高效率收集残饵、粪污等废弃物,废弃物经吸污泵抽排移出圈养桶、进入尾水分离塔,固废在尾水分离塔中沉淀分离、收集后进行资源化再利用;去除固废后的废水经人工湿地脱氮除磷后再回流到池塘重复使用,实现养殖废弃物的 “零排放”。这种养殖方式,具备清洁生产、提升养殖容量,降低病害发病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人力、水资源等生产成本,提升养殖效率等多重特征。

图1 圈养技术模式

2、圈养系统构成

①养殖、捕捞系统:由圈养桶上部圆柱体组成,有效水深约1.7米,有效养殖水体约20 米3。无死角,避免了养殖鱼类扎堆、局部缺氧现象;内设固定式防逃网和活动式捕捞网隔等。需要分级或捕捞时,升起捕捞网隔即可便捷化起捕。通常2人即可完成捕捞,节约劳力成本显著。待集成吸鱼泵技术与装备后,可实现捕捞机械化。

增氧、推水系统:在圈养桶养殖系统底部,沿桶壁安装一圈微孔增氧管,采用空压机、罗茨鼓风机或纯氧机等进行微孔增氧。增氧产生的气泡,在圈养系统内形成由四周向中央推送的水流,可将残饵、粪便等养殖废弃物推送到圈养系统中央部位,以利于其沉降、收集。根据需要,还可加装推水水泵,利用水流的冲击形成环流,不仅锻炼鱼类,而且便于收集残饵、粪便。

排污系统:由圈养桶下部锥形结构、尾水管道、吸污泵等构成。当残饵、粪便下沉至防逃网以下部位后,就没有鱼类的扰动了,很快便会集到底部的出水口附近。当吸污泵开启,含残饵、粪便的污水(黑水)会首先被抽排出,进入尾水塔。由于残饵、粪便相对集中,抽排污水(黑水)的时间仅几分钟便可完成。抽排完污水(黑水)后,还需要继续抽排清水(非黑水状态的养殖尾水,含鱼类代谢产物),清水直接抽排到圈养池塘中,靠池塘水体的自净能力去降解其中的有毒有害氮素。因为鱼类代谢产物为溶解态,如果不及时排出,氨氮等代谢产物在圈内形成堆积,会劣化圈内水质。由于圈养系统独特的集、排污结构,实现了清、污(黑水)分离,使养殖尾水的后续处理变得简便和彻底。

④固废分离、净化系统:污水(黑水)入尾水分离塔后,在重力作用下,一定时间后固废便下沉到尾水塔下部锥形结构底部,方便收集、用于后续的资源化再利用。去除固废后的上清液,流入人工湿地,经微生物的脱氮除磷处理后,再回流至池塘中重复利用,节约水资源。

⑤圈养池塘水体自净系统:保持圈养池塘水体清洁至关重要。在圈养池塘中通过移植苦草、狐尾藻等沉水植物,以及布设生物刷等措施,强化池塘水体的自净能力。在养殖期间,应维持水体清洁,透明度保持在60cm以上。清水养殖,不仅大幅减少养殖对象病害发病率,减少渔药使用量,而且大幅降低了养殖产品的泥腥味,提升了产品品质。

3、主要经济技术参数

圈养桶设置密度一般为4~6个/亩;圈养桶为圆柱体,内径4.0 米,高3.1 米,有效养殖水深1.7 米,有效养殖水体20米3;圈养池塘水体透明度养殖期间维持60厘米以上;单个圈养桶产量相当于散养池塘1亩产量;圈养池塘养殖容量一般为5~10吨/亩;池塘圈养的产量、效益相当于普通池塘产量、效益的5倍以上;单个圈养桶日耗电5~10度;病害发生率降低70%以上、鱼药使用量降低80%以上,药残更低,养殖产品土腥味基本去除、口感更佳。

4、技术优势

①节水、节地,适应性广:无论池塘大小、水源好坏均可安装,适合圈养的鱼类种类、规格广;直接利用养殖池塘,不额外占地。池塘水体自净能力得到强化,无需外排尾水,实现了养殖水体的重复利用,节约水资源效果显著。

②节能减排效果显著:实现养殖废弃物“零排放”,养殖固废资源化再利用,养殖水体得以循环利用,减少水资源消耗,单位产品能耗低,使养殖更环保。

③提质增效效果显著:实现清水养殖,产品药残和土腥味低,品质更高。

④高效增收效果显著:精养池塘单产可达1万斤/亩以上,将池塘养殖容量提升5倍;单位劳动力产能提高,简化捕捞,节约劳动力成本,渔民养殖收益显著增加。

促进池塘传统养殖模式转型:集成在线监测、远程操纵、饲料风送等自动化、机械化、信息化和可追溯系统后,本技术可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工业化深度转型。

图2 华中农业大学水产教学基地池塘圈养系统

★ 虾蟹养殖道路千万条,“绿色水产养殖”第一条

★塘基被冲垮,鱼虾逃逸,有养户损失达百万元!水灾后渔业如何生产自救?

★听说你在稻田养鱼?增收技巧请收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池塘“零排放”绿色高效圈养技术与模式
池塘“零排放”圈养模式的提出:磷不是治理的主要对象,氮素才是治理的重点!
增产增收并且还能解决尾水治理问题?!池塘养殖模式迎来全新升级!
池塘绿色高效圈养技术
重磅丨海、淡水养殖尾水排放标准修订,农业农村部公开征求意见
重庆潼南"池塘内循环养鱼"零排放 获中央第四环保督察组高度认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